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徐振国 《昆虫学报》1980,(4):432-433
云毛虫属(Hoenimnema Lajonquiere 1973)在我国已知有6种及1亚种。我们在黄南藏族自治州麦秀林场采得1种,它的外部形态与已知者区别显著,兹定为新种。青海云毛虫Hoenimnema chinghaiensis Hsu新种(图1-2) 蛾体长约30毫米,翅展约86毫米。体翅棕褐色。触角主干赭褐色,杂生灰白色鳞片;羽枝黑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单爪鳃(虫犮)属Hoplia Illiger4新种。模式标本除注明者外,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边单爪(虫犮)Hoplia iridescenis 新种(图1) 体长:8—9毫米,体宽:4.5毫米。卵圆形,体略扁平。头、胸、腹黑色,鞘翅棕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虻属一新种(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85,(2):225-226
雌虫体长20毫米,棕黑色。眼有二条带。前额颇窄,深棕,具黑毛;端部明显宽于基部,长为基宽的2倍,高为基宽的9倍。亚胛高,棕色,颊与颜亦棕色,颊具黑色短毛。口毛黑色。基胛黑色,棒状,上端延线超过前额高度的1/2。触角黑色,柄节密覆黑毛,梗节具黑毛,鞭节较窄长,背缘有明显的背角。下颚须黑色,第2节较窄长,末端钝,具黑毛。盾片黑棕,具浅棕色条纹。小盾片、翅前胛(prealar callus)亦呈黑棕。小盾片侧后缘具白毛。胸侧片黑色、覆同色毛。翅透明,具浅棕色阴影,R_4脉无附脉。腋瓣上的一丛毛白色。平衡棒棕色。足黑色,具同色毛。腹部背板黑色,第1—4节中央具不明显白点状斑,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整理1979—1980年间采自吉林和辽宁等地蚋科标本过程中,发现真蚋属2新种和3个我国新纪录。模式标本保存在辽宁省卫生防疫站。吉林真蚋Eusimulium jilinensis,新种(图1) 体长3.5毫米。触角11节,棕黑色,鞭1节最长,约为梗节长的2倍。触须4节较长,约为3节长的1.5倍;拉氏器小,圆形,位于2节基半部。中胸盾片黑棕色,密被金  相似文献   

5.
在整理1973年采集的蝇类标本中,发现莫蝇属一新种。现描记如下:(?)黑背莫蝇 Morellia(Morellia) nigridorsata, 新种 ♂:体长6毫米。 头:复眼祼;额最狭处稍宽于两后单眼外缘间距;间额绒黑色,间额宽约为一侧额的1.5倍;侧额亮黑色,侧额鬃发达;侧颜具银白色的粉被,侧颜中部宽相当于两后单眼的间距;颊棕黑色,具薄的银白色粉被;触角黑色,其第三节长为第二节的2倍,触角芒长羽状;下颚须黑色。  相似文献   

6.
狭额绿蝇Lucilia(Phaenicia)angustifrons,新种 体长:9.0—11.0毫米。体色:亮绿,具全属光泽。 雄:头:额宽约为触角第三节宽的1/2,额的最狭处间额消失;侧颜颇宽,中段宽约为触角第三节宽的1.5倍;触角中等长,第三节长约为第二节的3倍;颇高与眼高之比为1:3;间额黑;侧颜、颜、触角均黑,具银色粉被;颊黑,薄具银色粉被;下颚须棕黄色。  相似文献   

7.
花蝇科泉蝇属六新种(双翅目:花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981—1983年在峨眉山收集的花蝇科泉蝇属六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成都,华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1、双栉泉蝇Pegomya dictenata,新种(图1—5) ♂:体长5毫米,体底色黑,粉被灰白。额宽约为前单眼直径的2倍,间额底色黑,粉被灰白,下眶鬃10—11,长短相间。侧颜和颊底色黑,粉被灰白,侧颜宽略窄于触角第三节宽,颊高为触角第三节宽的2.5倍。触角底色黑,粉被褐,第三节长宽约等,芒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包氏扇螅的雌虫,标本采自广东省海南岛兴峰的自然保护区。包氏扇螅 Drepanosticta brownelli(Tinkham),(图1-5) 雌性:体长37毫米,腹部长(连肛附器)35毫米,后翅长24毫米。 头部黑色,上唇基方二分之一,前唇基、上颚基部和颊均为象牙白色,触角黄褐色。 前胸黄色,背面有X形黑纹。合胸黑色,后胸前侧片有一象牙白色条纹,覆盖气门,后胸后侧片有一象牙白色条纹。  相似文献   

9.
真蚋属的新种和新纪录(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在辽宁地区采集的蚋科标本,经整理、鉴定,发现真蚋属中有2新种及2个我国新纪录。现将新种和新纪录记述如下。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辽宁省卫生防疫站。 1.狭谷真蚋Eusimulium synanceium新种(图1) 雌 体长约2.2毫米。触角10节,棕黑色,基2节棕黄鱼。额灰棕色,较宽(高:宽=  相似文献   

10.
山东发现杂色山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0月25日,我们在山东省北部的长岛县进行环志时,网捕到一只雄性杂色山雀,经鉴定为(Parus varius vatius)。度量衡:体重16克,体长128毫米,翼长75毫米,嘴峰13毫米,跗蹠18毫米,尾长60毫米。其前额、脸为棕白色,头顶及颈侧为黑色,后枕部杂以棕白色羽毛,上背棕色,背灰色,腰具少量棕白色杂毛,初级飞羽外啊沾灰绿,内翈灰白,下颏至前胸黑色、腹至尾下覆羽棕色,胸部色深,下部较淡。嘴黑,端部淡灰,附踱、趾爪为紫褐色。  相似文献   

11.
杨汉碧 《植物研究》1983,3(2):88-103
矮小平卧状灌木,分枝极多。当年生枝直径约1毫米,黄褐色,被盾状、锈色,后变黑色随树皮脱落的鳞片。叶革质,聚生于枝端;叶片长圆形或宽椭圆形,长10-25毫米,宽5-10毫米,顶端圆形,具角质突尖,边缘稍反卷,基部钝,上面暗绿色,被同形的鳞片、红玉色有光泽,几邻接,下面灰黄棕色,鳞片盾状、二色(淡黄色同棕褐色),几相等的混生,稍不邻接。  相似文献   

12.
[1] 种子带毒部位的测定,证实种子的胚部和子叶都带有病毒,种皮内基本上测不到病毒的存在。大豆花叶病毒是典型的种胚带毒类型。 [2] 在种子形成过程中,种子内的带毒率很高。种子成熟豆荚干枯后,种子的带毒率急剧下降。不同品种的种子带毒率下降幅度不同,造成品种间种子带毒率和传毒率的差别。种子在干燥贮藏过程中使种皮内的病毒钝化。贮藏时期中,种胚内的带毒率没有明显变化。 [3] 病株上有褐斑和无褐斑种子的带毒情况,虽然结果都是褐斑种子的带毒率和传毒率较高,但是褐斑粒也有不带毒和不传毒的。而无褐斑粒仍然有相当高的带毒率和传毒率。褐斑粒出现的多少还与不同品种和发病时期的环境因素都有关系。因此,褐斑不能作为种子带毒与否的唯一指标。 [4] 测定病株上的无绒毛豆荚种子的带毒率都略高于正常豆荚的种子,但是这种差别不明显。 [5] 枯斑寄主(菜豆Top-Crop)检测种子带毒率的方法与直接播种检查种子传毒率所得到的结果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
在整理1977年采自辽宁西部山区蝇类标本中,发现芒蝇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锦州市卫生防疫站。闾山芒蝇Atherigona(Atherigona)yiwulushan,新种 体长2.5—3毫米。 头:复眼裸;额很宽,约等于一复眼宽,间额棕黑色,侧额具灰色粉被,间额宽度为侧额宽的2.5—3倍,额鬃4,后倾侧额鬃1;中颜板、侧颜、颊具黄白色粉被,侧颜很狭,其中  相似文献   

14.
1.长角瘤虻 Hybomitra longicorna,新种(图1) 雌虫体长16毫米。 头部 前额黄灰色,两侧平行并覆长黑毛,高度为基部宽度的2.4倍。基胛红棕色,略似圆形,有皱纹,两侧与眼分离,上端延线粗短而不超过前额高度1/2。单眼瘤大而明显,呈三角形,红棕色。亚胛低,具黄灰色粉被。颊、颜黄灰色并覆黄白色长毛,颊有少量黑  相似文献   

15.
若羌虻,新种Tabanus ruoqiangensis sp.nov.(图1,3,5,7) 鉴别特征 本新种接近T.zimini Olsufjev,1937,但具有暗棕色的触角,着色较浅的颜带及腹板Ⅷ 尾端凹陷较浅而可区分。 雌虻 沙土色,体长13—14毫米。 头部 眼深绿具二紫色带,近中胛另有一对不清楚的紫斑(回潮),额灰黄色,高为基宽的2.5—2.7倍;基胛亮暗棕色至棕黑色,两侧接触眼;中胛黑色,轮廓不清楚,头顶有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模式标本存放于华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1.疏手蕨蝇Chirosia paucisetosa,新种 :体长4~6毫米,黑色。 头:额宽约为前单眼宽的1~2.5倍。间额底色黑,粉被灰白,间额鬃1对约与单眼鬃等长。前倾上眶鬃1对,下眶鬃6~7。触角黑色,粉被褐,第三节长为宽的1.5倍,芒黑具毳毛,最长芒毛短于芒基直径。侧颜及颊底色黑,粉被灰白,侧颜宽约为触角第三节  相似文献   

17.
本篇记述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弧丽金龟属 Popillia Serville 9个新种。大斑弧丽金龟 Popillia cerinimaculata,新种 体长:8—8.5毫米,体宽:4.5—4.8毫米。 黑或深黑褐,具漆光,鞘翅基部中央有一红褐大斑(为黑褐鞘缝分隔),斑外侧不超过肩疣,向后有时伸过中部;有时前胸背板后缘中部和小盾片边缘色较浅。臀板基部有2个  相似文献   

18.
红胸黑雁为雁亚科(Aneerinae)中羽色最幽雅者。头黑,两侧自眼至嘴基间各有一椭圆形白斑,头侧后部色自,其中部缀以肉桂栗色,略成块斑状;后颈黑,颈侧各有一白色带状纵纹,与头侧的白色部分相连接;颈基有自色领状狹纹,向下介于栗胸与黑腹之间,形成圈状。背和腰均黑;尾上复羽白;尾羽亦黑,而具白端:两翅与背同,中和大复羽的先端带棕,因成二道横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的毒蛾科两新种,是我所同志于1957年和1974年间在四川峨眉山清音阁调查时采到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峨眉毛眼毒蛾 Medama emeiensis,新种 雄蛾触角干灰白色,栉齿暗棕灰色;体被棕灰色和黑色毛鳞;前翅底色灰白色;上布棕黄色和黑色鳞;翅基部中室下方有一近圆形黑色斑,其边缘棕黄色;内线黑色,中空下方弓形外弯;中底黑灰色;横脉纹棕黄色;外线黑色.从前缘至中室外弯,中室至后缘较直,微内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我国天蛾12个新种及新亚种。模式标本均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川锯翅天蛾 Langia zenzeroides szechuana,新亚种(图版Ⅰ,1) 翅展160毫米,体长50毫米。触角背面灰白色,腹面黑色;肩片上有较宽的赭黑色纵条,两侧灰色;胸部背板黄褐色,足短,灰蓝色,跗节上有黑环。腹部灰褐色,披有褐色长鳞毛,毛端灰白;尾节暗灰有三条灰白色纵带;前翅暗银灰色,有白色散纹,后半部散布紫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