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百合科(广义)分类的沿革及对我国今后研究的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试图阐明近60年来一些作者对广义百合科所作的重大变革。广义百合科分类的变革不能不涉及其近缘科的分类,因此我们以Engler&Prantl(1930)的Liliiflorae目中的族作为基本单位,列表以明Hutchinson(1934)、Dahlgren et al.(1985,包括G.Dahlgren,989)、Takhtajan(1987)和Thorne(1992)各系统所作不同的处理。作者对Hutchinson的观点和其采用的分类特征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因为他可能是对广义百合科作重大变革的第一个作者,而对Dahlgen et al.、Takhtajan和Thorne系统的介绍则较为简略。本文还讨论了科级范围大小的利弊,不同意有些作者仅仅将亚科或卫星类群都提升为科的作法。假如这种提升之后仍如原先的科保留于同一类群之中,而不作系统上的改变,则意义不大。 本文对Hutchinson、Takhtajan和Dahlgren et al.(1985)的单子叶植物起源的假说也作了介绍。虽然Dahlgren et al.的见解未被大多数作者所接受,但他们的方法论值得注意。基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共性,他们假设出一个臆想的分类群,从这个臆想的分类群演进到一个单子叶植物祖先只需经过最少的步段。这样的一个单子叶植物祖先现在是不存在的,但最接近它的是现存的Trichopus(隶Trichopodaceae,Dioscordales)。Trichopus肯定不是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之间的一个直接联系的纽带,但它有许多特征可以在Annonales(隶lianae超目)中找到。因此,他们认为Dioscoreales是最不特化的单子叶植物,把它作为百合超目的第一个目,置于单子叶植物系统的最前位置。本文作者最后对今后我国开展广义百合科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其中以选择一些分布于北半球类群,如Lilium,Monocharis,Paris等等,作广泛研究(可从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系统学三个层次进行)最为现实,因为对它们取材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2.
汪劲武 《生命世界》1992,19(1):32-34
在单子叶植物中,泽泻科、花蔺科等是较原始的类群,它们的心应数多而分离,十分象双子叶中的毛茛科。百合科是比较进化又最能代表单子叶植物特征的类群,具有较典型的3基数花。单子叶植物中演化高级的类群,而且是风媒植物的,除了禾本科就是莎草科了。莎草科植物对人们的影响也许不易觉察,然而至少有些种类值得谈谈。莎草属——科的核心莎草属(Cyperus)是莎草科的第二大属,约550种,但我国只有30多种。它们的特征最能代表科的特征:茎三棱形,只有基部有叶,叶  相似文献   

3.
图论在中国慈姑属数量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姑属(Sagittaria L.)是水生单子叶植物泽泻科(Alismataceae)的一个重要属。近年来,陈家宽等对中国慈姑属进行了系统研究。作者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了中国慈姑属的数量分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慈姑属分类性状数目较大,因而在压缩后的三维空间中描述分类群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中国百合科的系统梗概及对今后研究的一些意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A.L.De Jussieu在1789年建立百合科以来,到1930年K.Krause在Engler-Prantl主编的Naturliche Pflanzen-Familien 2auflage Band 15a一书中发表他的系统为止,该科已成为一个十分庞杂的类群(heterogeneous group)。正如我们业师汪发缵教授曾说过:"凡不能确定隶属于何科的单子叶植物,就可放于百合科中"。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前,植物解剖学家就已知道有的单子叶植物茎尖中具初生加厚分生组织(Pri-mary thickening meristem)。后来通过对棕榈科(Arecaceae)、露兜树科(Pandanaceae)、芭蕉科(Musaceae)及龙舌兰科(Agavaceae)中乔木状植物和对百合科(Liliaceae)中小的鳞茎状或根茎状植物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具莲座型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植物学》课程单子叶植物部分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2)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特征的比较;3)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类群等。此外还庆集中讲授或强凋下列6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单子叶植物的习性及生境;2)单子叶植物的大类群和数目;3)单子叶植物的传统类群或“历史名称”;40单子叶植物传粉受精以及演化趋势;5)单子叶植物的沼生型胚肥及全面胎座;6)单子叶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i质粒转化系统的建立使植物遗传工程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发根农杆菌(A.rhizogenes)Ri质粒毛根转化系统的研究十分迅速,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已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系统。但是,农杆菌的宿主范围一般仅限于双子叶植物和一些裸子植物,这就直接防碍着这种比较完善的基因转移技术在单子叶植物,尤其是禾谷类作物转化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的进展;对扩大农杆菌宿主范围、实现对单子叶植物转化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农杆菌介导的单子叶植物转化的方法 目前建立的单子叶植物基因转移系统有:(1)农杆菌载体系统;(2)外源DNA  相似文献   

8.
百合ACC氧化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亚洲百合Polyanna(Liliumspp.)花瓣为材料,根据已报道的百合ACC氧化酶基因片段设计1对末端扩增特异引物,采用RACE方法,获得百合ACC氧化酶基因的全长cDNA(GenBank登录号为EU296623).该cDNA全长1 152 bp,具有一个95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18个氨基酸.Blast搜索结果显示,百合ACC氧化酶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它植物已报道的ACC氧化酶基因具有71%~82%的相似性,氨基酸序列有70%~87%的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与单子叶植物百合科郁金香首先聚类,其次与双子叶植物聚类,最后与单子叶禾本科和兰科植物聚类.  相似文献   

9.
在整理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标本馆(PE)的单子叶植物模式标本时,根据《国际藻类、菌类、植物命名法规》(墨尔本法规)规则9.5,发现肿胀果薹草(莎草科)、杯鳞薹草(莎草科)、双柱头针蔺(莎草科)、丛生蜘蛛抱蛋(百合科)、长苞开口箭(百合科)、中国白丝草(百合科)、四川百合(百合科)、尖果洼瓣花(百合科)、黄色西藏洼瓣花(百合科)、云南洼瓣花(百合科)、斑块百合(百合科)、云南丫蕊花(百合科)、七叶薯蓣(薯蓣科)、蜀葵叶薯蓣(薯蓣科)、大苞鸢尾(鸢尾科)、多斑鸢尾(鸢尾科)、勺状羊耳蒜(兰科)、二叶红门兰(兰科)名称的模式为合模式。遵照规则8.1、9.11和9.12,以及辅则9A.2和9A.3的精神,对这18个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以规范这些名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常见的葱类有大葱(Alliumfistulosum)、分葱(是大葱变种)、香葱(ASchoenoprasum),这3种上海市场常见。将这些葱头基部盆栽很易成活,是教学上的好材料,有多种用途:(1)用于观察单子叶植物须根;(2)代替洋葱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3(3)观察鳞茎的形态及生长发育情况;(4)观察百合科的特征。学校中葱的盆栽利用@高震$上海教育学院生物学系!200333  相似文献   

11.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的类群。全世界约有20—25万种,超过植物界总种数的一半。我国被子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约近3万种。被子植物通常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个主要类群。根据粗略的估计,已描述的双子叶植物大约有165000种,单子叶植物55000种。在中学植物学教材中曾多次讲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所谓双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单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除此之外,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还有哪些基本区别呢?  相似文献   

12.
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可能性及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评述从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可能性以及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后外源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因素,试图对提高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可能性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白粉菌属级分类系统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淑艳  高松 《菌物学报》2006,25(1):152-159
白粉菌是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白粉菌目 Erysiphales 真菌的总称,包括 1 科 15 属(新分类系统)约 650 种(Takamatsu, 2002)。白粉菌是植物绝对寄生菌。世界上已经报道的寄主有 9 838 种被子植物。在 9 838 种被子植物中,有 9176 种是双子叶植物,662 种单子叶植物,在 662 种单子  相似文献   

14.
薯蓣科属于单子叶植物,但它的叶子却像双子叶植物,尤其是薯蓣属,叶脉3—9,基出,侧脉网状,与一般单子叶植物的平行脉或弧形脉不同,是地道的双子叶植物叶脉类型。这说明,所谓双子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叶脉类型的划分,只能相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薯蓣科有10个属,6...  相似文献   

15.
泡状细胞     
禾本科植物和其他单子叶植物(除沼生目外的所有单子叶植物)叶的上表皮上,分布有一些特殊的大型细胞,这些细胞的壁比较薄,有大的液泡,叫做泡状细胞。 泡状细胞,从字义来看是“形状似水泡的细胞”,细胞体积大,细胞壁薄,具有大的中央液泡,是具有薄的增大的径向壁的表皮细胞。泡状细胞的固体内含物很少,它们主要是含水的细胞,具有少量叶绿体或不含叶绿体,在这些细胞内单宁和结晶体也很少。它们的径向壁是薄的,但是外切向壁可能与附近的表皮细胞壁一样厚或者甚至于更厚。细胞壁是纤维素和果胶质的,外壁角质化并有一层角质层。有些植物的泡状细胞的外壁可积有硅质。  相似文献   

16.
Ti质粒基因在单子叶植物石蒜和金针菜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虞剑平  蒋兴村 《遗传学报》1989,16(3):174-177
本文报道了用胭脂碱型致瘤农杆菌感染单子叶植物石蒜和金针菜的实验结果。石蒜和金针菜的花茎幼嫩部位被致瘤农杆菌A_(208)感染后,一个月内形成小瘤。纸电泳结果表明,所有瘤组织都含有胭脂碱,证明石蒜和金针菜的细胞可被转化并表达nos基因;本文讨论了致瘤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范围和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93个形态形状,采用13个被子植物基部类群做为外类群,对49个单子叶植物科级分类阶元进行了分支系统学分析。经过简约性分析,得到了1684棵同等最大简约分支树。严格一致树的分支结构图表明:1)古草本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姐妹群关系;2)具有网状脉的类群,薯蓣科,菝葜科,百部科是单子叶植物的最基部类群。由于性状状态间存在着较多的平行和逆转进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统发育重建的准确性;所选择的性状状态之间的演化很可能是平行的、多次的或者是特化的状态,因此这样复杂的演化关系的探索关键在于找到一些能确切反映其系统演化关系的形态性状。目前很难通过简约化的形态分支分析来解开整个单子叶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之谜。为了避开对系统学分析造成干扰的误导性状,形态数据结合DNA序列分析很可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植物细胞的延长生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细胞生长是指细胞体积的不可逆地增加,它是细胞内各种代谢和生理过程组合而表现出来的综合现象。植物的生长大多归因于细胞的延长生长。细胞的延长生长是指细胞在纵向或横向上的体积增加。如植物幼茎生长锥和根的延长区以及单子叶植物节间分生组织都存在着  相似文献   

19.
农杆菌介导的单子叶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杆菌介导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植物转基因方法。简单介绍了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原理,并从农杆菌携带外源基因进入植物的角度对农杆菌转化单子叶植物的关键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同时对近年来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的单子叶植物的成功范例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从植物化学成份的比较看单子叶植物的起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单子叶植物和毛茛科以及”睡莲目”植物中生物碱、甾体化合物、三萜化合物、氰甙 和脂肪酸等五类化学成份的比较分析,作者认为毛茛科与百合目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因而支 持单子叶植物毛茛—百合起源的主张,不赞同苏联学者Takhtajan关于单子叶植物莼菜—泽泻起源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