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斑唇卷瓣兰     
斑唇卷瓣兰,兰科附生植物。根状茎匍匐。假鳞茎卵球形,顶生一枚叶。叶厚革质,椭圆 形或卵形,长1—6厘米,基部几乎无柄。花葶从生有假鳞茎的根状茎节上发出,直立,长约10厘米,伞形花序具3—9朵花。花红、黄色。侧萼片长2—3厘米,顶部狭窄成尾状。花期4—9月。产于皖南、浙西、闽北、鄂西、香港、海南、台湾、广西;越南、老挝也有分布。斑唇卷瓣兰  相似文献   

2.
独花兰     
独花兰(Changnlen。aa。-na)为兰科独花兰属多年生直立草本。假鳞茎广卵形,淡黄白色,顶端生一宽卵形叶。叶片长7-if厘米,宽4-8厘米,表面具疣状突起,背面紫红色,中脉两侧各有弧形脉3-4条,靠近中脉两条显著隆起。花单朵顶生,直径5-7厘米,淡紫红色,稍有清香味。唇瓣有一长约2厘米,稍弯曲的距。独花兰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仅生长在长江中、下游及陕西南部的山地林下及沟谷中,分布海拔400-15(M米。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云雾多、湿度大、气温较低。独花兰属明生植物,喜散射光,不耐强光;喜凉爽湿润,怕高温干燥。因此对…  相似文献   

3.
地生兰。假鳞茎卵形,长约1.5厘米,粗约8毫米,为鞘叶所包围。根圆柱形,灰白色,不分枝,粗3—8毫米。鞘叶青紫褐色,革质至草质,外面的宽卵形,长、宽1厘米,内面的三角状披针形,长4—5厘米,均抱住假鳞茎。叶2—3枚,暗绿色,线形,长30—80厘米,宽5一10毫米,渐尖,中部以下渐狭为长10—20厘米的细柄,暗紫色,边缘具细缺刻,干时反卷,中脉和侧脉在上表面下凹,背面明显隆起;叶柄有明显  相似文献   

4.
附生兰,假鳞茎卵形,长2—4厘米,粗1.8—3.8厘米,根圆柱形,粗5—6毫米,鳞叶2—3,渐尖,长4—5厘米,宽2—3厘米。叶4——7,绿色,线形,近革质,长20—33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渐狭为长4—5厘米,对褶的柄,具关节,中脉在背面明显隆起,侧脉不明  相似文献   

5.
植株很小,匍匐状。假鳞茎近圆形,粗约3—4毫米,彼此紧靠而生于匍匐的根状茎上,呈念珠状,顶生1叶。叶革质,卵状披针形或矩圆状舌形,长4—10毫米,宽2—3毫米,先端锐尖,基部收窄,无明显的柄。花葶从假鳞茎基部侧旁发出,1—2个,直立,纤细,圆柱形,高7—10毫米,顶生1朵花,基部被长约1毫米的筒状膜质鞘;花梗连同子房长约4  相似文献   

6.
吉占和 《植物研究》1981,1(1-2):109-121
植株很小,匍匐状。假鳞茎近圆形,粗约3-4毫米,彼此紧靠而生于匍匐的根状茎上,呈念珠状,顶生1叶。叶革质,卵状披针形或矩圆状舌形,长4-10毫米,宽2-3毫米,先端锐尖,基部收窄,无明显的柄。花葶从假鳞茎基部侧旁发出,1-2个,直立,纤细,圆柱形,高7-10毫米,顶生1朵花,基部被长约1毫米的筒状膜质鞘;花梗连同子房长约4毫米,比花苞片长,花苞片杯状,长约1毫米,先端锐尖,花红色,中曹片披针形或矩圆形,直立伸展,长5.5-7毫米,宽约1.8毫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具3脉,侧萼片披针形,直立伸展,与中萼片近等长,宽约2毫米,先端长渐尖,具4-5脉,花瓣卵状矩圆形,长2.2毫米,宽1毫米,先端钝,具1脉,全缘,唇瓣披针形,长4毫米,中部以上下弯,先端增厚呈球状,且向下歪,基部具凹槽,与蕊柱足末端连合而形成不动的关节,唇盘平滑,蕊柱粗短,长约1毫米,蕊柱齿狭镰刀状,长约1.1毫米,蕊柱足长1.5毫米,向上弯曲,其游离部分长约7毫米;药帽半球形,表面平滑。  相似文献   

7.
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又称草兰、朵朵香、一茎一花、扑地蛾,古代称兰。是兰科、兰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肉质,较粗,内有共生直菌。假鳞茎稍呈球形,上面丛生线形的叶片4-6枚;外面的叶片短,里面的长,叶长10-50厘米,野生时有的可达100厘米,宽0.6-1.1厘米,边缘有锯齿。花葶直立,高10-20厘米,有鞘4-5片;花单生,少数2朵;花直径4-5厘米,浅黄绿色至绿色;萼片3枚,长3—4厘米,宽0.6—0.9厘米,狭矩圆形,端急尖或圆钝;有2枚花瓣,卵状披针形,微弯比萼片稍短,有一枚花瓣特化为唇瓣,较大而反卷,唇瓣中间有2条褶片。花芳香。通常在萼片和花瓣上有紫褐色条纹或斑点。花期2—3月。雌雄蕊合成一蕊柱,花粉块着生在顶端,并有药帽覆盖;在近蕊柱顶端的一侧有凹陷  相似文献   

8.
神农架南坡独花兰分布的群落一般位于坡度 1 5~ 45°的阴坡 ,海拔范围为 1 30 0~ 1 70 0 m。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棕壤 ,p H值 5 .0~ 5 .6。9月中下旬独花兰地下假鳞茎萌芽出土并开始展叶 ,1 1月中下旬抽生花葶 ,次年 3月下旬开花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叶片逐渐枯死 ,地下部假鳞茎开始发育 ,9月中下旬假鳞茎发育成熟 ,1 0月下旬至 1 1月上旬果实成熟。独花兰的结实率两年的调查结果差异较大 ,分别为 2 .3%、9.5 %。每株独花兰每年能长出 1~ 3个假鳞茎 ,抽生 1~ 3个叶片和花葶。神农架南坡独花兰主要分布在以化香 ( Platycarya strobilacea)、四照花 ( Dendrobenthamia japonica)、华千金榆 ( Carpinuscordata var.chinen-sis)等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下以及以箬竹 ( Indocalamustessellatus)灌丛下 ,群落物种组成中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群落遭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 ,随着干扰强度的递增 ,独花兰在不同群落中的个体数量有递减的趋势 ,在郁闭的森林下个体数量最大而箬竹灌丛下最小。人为干扰、结实率低、种子萌发困难是导致独花兰濒危的主要原因 ;建立保护区 ,恢复独花兰分布区的森林植被是保护独花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和群   《广西植物》1984,(2):139-140
<正> 灌木,高约80厘米。小枝圆柱形,直径约7毫米,无毛,髓疏松。叶具小叶3—5枚,叶柄长7—10.5厘米,被短柔毛或无毛;小叶纸质,宽椭圆形至倒卵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短绒毛,中脉在上面下凹,在下面凸起,侧脉8对,可见,网脉极不明显;顶生小叶长13.5—14厘米,宽9—15厘米,先端突短尖,基部楔形,小叶柄长1—1.5厘米,侧生小叶对生,长10.5—13厘米,宽7厘米,先端突短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小叶柄长3—5毫米,两对  相似文献   

10.
麦氏兜兰(Paphiopedilum markianum)是1990年国外发表的新种,特产于我国云南西部碧江地区,附生于林中树上。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叶数枚,基生,肉质,绿色,狭舌状,长9—12厘米,宽2—2.6厘米。花单生于直立、被毛、长11—14厘米的花葶顶端;花苞片绿色,与子房等长;花大,宽7—8厘米,无香味,上面的中萼片卵形,淡黄绿色,长3.5厘米,宽2.8厘  相似文献   

11.
植株高7—10厘米,无毛。鳞茎狭卵形,长5毫米,宽4毫米,鳞茎皮暗褐色,外面的长1—2厘米,撕裂成纤维状,向上呈颈部,里面的膜质;根纤细。基生叶1—2枚,长4—9厘米,宽0.5—1毫米;茎生叶3,互生,狭条形,长4—7毫米,宽0.5—0.8毫米。花单生,淡黄色带红色,长10—12毫米;花被片6,离生,脉5—7条,外花被片短圆形,宽3—3.5  相似文献   

12.
苞舌兰     
正苞舌兰(Spathoglottis pubescens Lindl.)为兰科(Orchidaceae)苞舌兰属植物。地生草本。假鳞茎扁球形,被革质鳞片状鞘,顶生1~3枚叶。叶带状或狭披针形,长达43 cm,宽1~1.7(~4.5)cm,先端渐尖,基部收窄为细柄,两面无毛。花葶长达50 cm,密布柔毛,下部被数枚紧抱于花序柄的筒状鞘;总状花序长2~9 cm,  相似文献   

13.
方鼎   《广西植物》1983,(3):195-196
<正> 多年生水生草本,高达30厘米,具须根;茎匍匐,多分枝,上升,节间1.5—7厘米,粗 1—3 毫米,具条棱,被一列多细胞短柔毛。叶鞘长 5—6 毫米,口部密被多细胞睫毛;叶全部茎生,无毛,心形,稀卵形,长 1—3 厘米,宽 0.8—2 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通常浅心形,抱茎,稀圆形,边全缘,无柄。花通常2—4朵簇生于叶腋;苞片卵状矩圆形,长5—7毫米,宽3毫米,膜质;花梗挺直,长约1.4厘米,果时可达2厘米,被短柔毛,中部行有一关节;萼片绿色,卵形,无毛,长约4毫米,宽约2.5毫  相似文献   

14.
独花兰野生种群研究——开花与营养体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安徽省天堂寨自然保护区独花兰野生种群的花果期节律和营养体状态研究表明 ,开花植株占观察样本的 3 7 5 %,个体是否开花与假鳞茎数目、地下茎总体积和叶面积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绝大多数开花个体具有 3个假鳞茎且其总体积通常达 8cm3,叶面积达 3 3cm2 。个体较大的植株开花持续期较长。花葶在花果期具有不同的生长时相 :开花期中止生长 ,幼果期呈逻辑斯谛型生长。面对日益增长的人类采掘风险 ,独花兰开花与大型植株的关联可能是其生活史中影响种群生存的脆弱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峨眉韭(Allium omeiense Z.Y.Zhu)又名大叶韭,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80厘米,根粗壮。鳞茎粗1.5—2厘米。叶片长50—80厘米,宽2—3厘米。花葶圆柱形,长30—65厘米,粗4—6毫米,伞形花序,小花白色。花被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9—11毫米,内轮比外轮稍短。雄蕊6,花丝白色,长为花被片长的1/2,基部贴生于花被片,花药长圆形。子房近球形,3室,每室1胚珠。  相似文献   

16.
沙文兰   《广西植物》1992,12(4):316-318
<正> 草本,不芳香,茎柔弱,直立或下部葡匐生长,具棱或有狭翅,长20—40(—50)厘米。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急尖,具锐尖头,基部楔形,下延成柄,全缘或稍波状,干时薄纸质,中脉在上面微凹,背面突起,侧脉及网脉在两面明显;叶柄长5—10毫米,具狭翅。花单生于茎上部叶腋;花梗纤细;长2—3厘米;花萼长3—4毫米,分裂几达基部,裂片5,卵状披针形,宽1—1.2毫米,边缘具紫色细腺点,花冠黄色,基部短合生,裂片5,椭圆形,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雄蕊5枚,花丝  相似文献   

17.
谷粹芝   《广西植物》1989,9(4):285-288
灌木,高约2米。小枝微弯曲,黑褐色,无毛。冬芽长卵圆形。叶片呈不等的五角形,长7—13匣米,宽8—1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有不等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散生硬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短柔毛,主脉和侧脉均突起;叶柄长5—9.5厘米,近无毛。总状花序,下垂,花梗长3—4毫米,和总花梗均被短柔毛,常混生星状毛。果实长圆形,红色,直径约6毫米;萼片宿存,反折,近无毛。  相似文献   

18.
李光照   《广西植物》1985,(2):85-87
<正> 深裂黄姜花 新种 图 多年生草本,茎高1—2米,直径1—3厘米;根状茎匍匐,粗壮,直径约3厘米,节间长1.5—2厘米。叶矩圆状披针形,长40—65厘米,宽7.5—13厘米,顶端长渐尖,尾状,基部急尖至阔楔形,无柄,腹面深绿色,无毛,背面略带粉绿色,疏被绢丝状柔毛;中脉在叶腹面下凹,在叶背面凸起,侧脉16—22对。叶舌干膜质,三角形至狭三角形,长2—4.5厘米,顶端圆钝,外侧密被绢丝状柔毛。穗状花序顶生,球果状,椭圆形,长15—20厘米,直径4—5厘米;苞片复瓦状排列,卵形至长卵形,绿色,长5—6厘米,宽4—5厘米,顶  相似文献   

19.
谷粹芝   《广西植物》1989,(4):285-288
<正> 灌木,高约2米。小枝微弯曲,黑褐色,无毛。冬芽长卵圆形。叶片呈不等的五角形,长7—13匣米,宽8—1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有不等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散生硬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短柔毛,主脉和侧脉均突起;叶柄长5—9.5厘米,近无毛。总状花序,下垂,花梗长3—4毫米,和总花梗均被短柔毛,常混生星状毛。果实长圆形,红色,直径约6毫米;萼片宿存,反折,近无毛。  相似文献   

20.
黄燮才   《广西植物》1984,(4):317-318
<正> 灌木,高约2米,树皮灰棕色;当年生小枝被棕黄色粗毛,去年生小枝近于无毛。叶纸质,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稀疏粗毛,后变无毛,中脉在上面稍凹陷,在下面明显凸起,侧脉每边6—8条,上面不明显,下面较清晰,叶柄长约2毫米,被粗毛。花绿黄色小,直径约5毫米,2—3朵簇生于叶腋内;花梗长约2毫米,被粗毛;小苞片1枚;萼片3枚,小,三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