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社群条件下雄性布氏田鼠的行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实验室内观察了布氏田鼠雄性个体之间在3 种不同社群条件下(社群1:2 只雄鼠;社群2:2 只雄鼠与1只非动情雌鼠,社群3:2 只雄鼠与1 只动情雌鼠)的相互行为,结果显示:(1)在嗅闻行为上,不论优势雄鼠还是从属雄鼠在3 组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它们的嗅闻频次都是在社群3 中最少、在社群2中居中,在社群1中嗅闻频次最多;(2)在攻击行为频次上,不论是优势雄鼠还是从属雄鼠在3 组中都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上跳频次上,优势雄鼠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从属雄鼠在各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4) 在自我修饰行为频次上,不论是优势雄鼠还是从属雄鼠,在3 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5)在相互友好行为上,3 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社群2 中的雄性之间的友好行为频次最高,社群3 中次之,社群1 中最低。结果表明,雄性之间的攻击行为并不因为雌性的存在而增强,反而会可能减少,我们推测这可能因为雄性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社群探究和交配,从而减少了雄性之间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化学信号中带有表明气味释放者社会等级等有关个体特征的信息(Halpin,1976),许多来自于尿液、粪便以及一些腺体(如肛腺、胁腺)的分泌物中就携带有这些信号并可用于性别和个体识别,生理状况识别以及等级识别(Macdonaid,1985:Zhangeta1.,2005)。 相似文献
3.
非繁殖期成年雄性布氏田鼠对群体气体的辨别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本文研究了非繁殖期成年雄性布氏田鼠对陌生群本气味,本群体气体的社会探究行为和尿标记行为,探讨了布氏田鼠利用气味信号进行群体辨别的能力。在熟悉相的辨别实验中,雄鼠对陌生群体气味的社会探究和尿标记行为明显我于本群体气味和对照组,优势个体的探究和尿尿行为显著高于从属个体。实验结果表明,布氏田鼠具体对群体气味的辨别能力,在巢垫物中存在用于群体识别的化学通讯成分,优势鼠的气味标记可能性种内群体间的嗅觉通讯中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制剂对雄性布氏田鼠的不育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强制给药和自由取食2种方式,研究了雷公藤制剂对发育期成体雄性布氏田鼠不育作用,给药剂量分别为80 mg/kg、120 mg/kg和160 mg/kg.结果表明,120 mg/kg和160 mg/kg剂量使睾丸脏器系数下降,但剂量组间差异不明显(F(3,21)=2.197, F0.05=3.07,P>0.05).不同剂量能够对附睾中精子数量和活力产生显著影响(F(3,21)=17.305, F0.05=3.07,P<0.05),且随药物剂量的升高精子密度与精子活力均呈下降趋势.精子畸形率亦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80 mg/kg及其更高的剂量使附睾出现萎缩并造成睾丸组织损伤.120 mg/kg剂量可减少布氏田鼠平均胎仔数及降低繁殖率.给药后的繁殖后代未发现畸形幼仔.雷公藤制剂的最佳使用剂量介于120~160 mg/kg.自由取食与连续强制给药两种方式对雄性布氏田鼠的作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监控录像以及特定行为记录的方法,研究了雄性等级对布氏田鼠气味选择和个体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气味选择还是个体选择,雌鼠动情状态不影响对雄鼠的选择频次,但是动情雌鼠在自我修饰行为频次上高于非动情雌鼠。此外,在气味和个体选择的优先权方面,动情雌鼠更多的优先选择优势雄鼠的气味和个体并与之交配,而非动情雌鼠更多的先选择从属雄鼠的气味和个体。总之,不论是气味选择还是个体选择,布氏田鼠不仅受到被选择雄鼠的地位影响,还与雌鼠的生理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7.
布氏田鼠种群生理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根据胴体重分布将布氏田鼠划分为越冬鼠与当年鼠两组,然后再根据生理学指标将当年鼠划分为性成熟鼠(成年)和性未成熟鼠(幼年)。由于生理年龄与时间年龄不一致,故本文并不强调各种形态指标来划分时间年龄组。5月下半月以前种群主体为越冬鼠,但在当年鼠出现地表面后,当年鼠取代越冬鼠成为种群主体,到7月下半月越冬鼠已降到10%以下。当年生的幼鼠春季生长发育旺盛,很快成为当年成鼠。晚夏和秋季出生的个体当年性不发育成熟。秋季种群主体为当年幼鼠。越冬鼠和大部分当年成鼠从种群中消失。比较种群数量上升与下降年份,春季越冬鼠胴体重的轻重与第一批当年鼠(K_1)出现规模可能是种群数量升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布氏田鼠对低温的适应性产热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将布氏田鼠置1到30天的低温(6±1℃)环境下暴露,其体重与体温没有明显变化;静止代谢率(RMR)、非震颤性产热(NST)及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随冷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肝线粒体状态3呼吸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亦随冷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肝线粒体蛋白质含量经冷暴露30天时有明显升高,表明动物在低温适应中肝线粒体蛋白合成增加与呼吸功能增强是个体RMR提高的细胞学机制之一。布氏田鼠褐色脂 相似文献
9.
布氏田鼠静止代谢率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以布氏田鼠的耗氧量为指标,探讨了布氏田鼠的能量代谢特征。布氏田鼠的热中性区为27.5至32.5℃,最低静止代谢率(RMR)为1.836mlO2/g·h,是期望RMR的l32.6%。最低热传导率为0.189mlO2/g·h,是期望热传导率的I14.5%。环境温度(Ta)在5-27.5℃范围内,RMR与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RMR=6.968 5-0.185 2Ta,体温稍有降低。Ta35℃时,RMR升高,体温升高1.9℃。布氏田鼠较高的RMR和热传导率,较宽的热中性区,及良好的化学体温调节强度等生理生态特征,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研究了非繁殖期成年雄性布氏四鼠对陌生群体气味、本群体气味的社会探究行为和尿标记行为,探讨了布氏四鼠利用气味信号进行群体辨别的能力。在对熟悉相的辨别实验中,雄鼠对陌生群体气昧的社会探究和尿标记行为明显多于本群体气味和对照组,优势个体的探究和尿标记行为显著高于从属个体。实验结果表明:布氏田鼠具有对群体气味的辨别能力;在巢垫物中存在用于群体识别的化学通讯成分,优势鼠的气味标记可能在种内群体间的嗅觉通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布氏田鼠标志种群的繁殖参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标志重捕和染色观测法跟踪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野外种群,按绝对时间年龄研究其种群繁殖参数。结果3表明:4-5月份出生的雄鼠能在当年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发育历期约为1.5个月,6月后出生的雄鼠当年达不到性成熟。在达到性成熟的当年雄鼠中,多数个体再度转入性休止期,其平均繁殖结束时间要林越冬雄鼠早1个月,而越冬雄鼠则在整个繁殖期保持性活动状态。雌鼠性成熟发育历期约为1个月,首次产仔时间约为2月龄。雌鼠在一年中的产仔窝数与其年龄有关;越冬鼠能产3-4窝,4月份出生的雌鼠能产2-3窝,5月份出生的雌鼠当年能产1-2窝,6月份出生的雌鼠能产0-1窝,7月份之后出生雌鼠当年不参加繁殖,在自然条件下,布氏田鼠一年中最多能产4窝。 相似文献
13.
光周期和气味信号对雄性布氏田鼠血浆睾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mical signals provide important cues in social behavior of many mammalian speciesly, mediating sexual, aggressive, parental and spacing behavior, as well as influencing an animals internal hormonal milieu. Conspecific novel males substrate was given as individual odor stimulus to adult male Brandts voles(Microtus brandti) that left in individual cases in long|photoperiod (LD) and short|photoperiod (SD) resfectioely. The plasma testosterone of these male actors was mensurated by radioimmunoassa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sma testosterone increased with the duration that the male vole was exposed to the odor of a novel male. Plasma testosterone concentration in LD males increased sigrificanily than those in SD males in 30 minutes.After 1 hour or 2 hours, exposed to the novel scents, the testosterone levels of LD males were higher than SD males, but didn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hemical signals induced releasing of androgen and the increase of plasma testosterone of males voles exposed to novel conspecific odors wa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photoperiod. It suggest that the change of testosterone concentration would underlie the odor producing and odor preferences of Brandts vole. 相似文献
14.
布氏田鼠洞群内社群结构变动与序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通过野外标志流放和实验室观察,研究了洞群内布氏田鼠社群结构的变动及其序位作用。该鼠社群结构变动有明显的季节性。繁殖期为变动期, 贮草期为稳定期。变动期在繁殖前期和繁殖盛期形成2个变动高峰。前者主要是成体(包括老体) 雄鼠的迁移, 后者迁移主体是亚成体鼠。贮草期间洞群成员相对稳定, 迁移减少。社群序位表现为2~3 个等级,即优势鼠、次优势鼠和从属鼠。优势鼠以老体雌鼠为多。繁殖期, 50%以上的从属鼠在陌生鼠群中提高了序位, 30%优势鼠可在陌生鼠中保持高序位。非繁殖期, 进入陌生群后鼠间争斗激烈, 获得优势的比例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食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通过胃内容物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阿其乌拉地区布氏田鼠春季和夏季的自然食性。该鼠于春季和夏季都最嗜食羊草,但食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食物有强烈的选择性特征,专化现象较为明显。植被的物候变化和植物体的蛋白质含量以及硅等矿质元素的含量是影响布氏田鼠进行选食的主要因素。文中还讨论了布氏田鼠的最优觅食行为。 相似文献
16.
实验在-20℃的低温下进行。结果表明。(1)单笼饲养鼠平均存活期为145.9±30.8h。其中幼鼠耐低温力最差。然后依次为老体组、亚成体组、成体组。除幼体外,雌鼠的抗寒能力稍高于雄体。(2)饲喂冷蒿组比饲喂其它6种牧草在低温下布氏田鼠的存活期显著延长.(3)聚集可明显增强对低温的耐受程度。(4)窝草可使巢内温度保持在5~8℃,窝巢内层的温度可达15~22℃。 相似文献
17.
对实验室内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布氏田鼠陌生成体—亚成体间社会行为模式的初步研究显示:不同光周期下成体对亚成体(特别是对雄性亚成体)的行为反应具性二型特征,长光照周期下(light:dark,14L:10D)成体与亚成体同性组合间的争斗较异性组合间的明显,容忍性低,其中成体雄对亚成体雄尤甚。短光照周期下(light:dark,10L:14D)成体雄对亚成体雄、成体雌对亚成体雌及亚成体雄的相容性均较成体雄对亚成体雌的容忍性低,尤成体雌对亚成体雄的排斥表现更为突出,其容忍性也较长光照条件下对应组的低。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布氏田鼠成体与亚成体间的社会行为模式不同。在自然条件下,这些行为模式是其对环境季节变化的一种有效适应,它影响种群中未成年个体存活、补充、扩散重组以及社群结构、种群空间格局季节变化,对该鼠的生存和繁殖有利。 相似文献
18.
布氏田鼠种群生态及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尹峰房继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875)ResearchAdvancesinPopulationEcologyandBehavioralEcologyofBrandt’sVoles(Microtusbran...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