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细菌浸出中贫镍硫化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酸性矿水浸出中贫镍矿直接富集培养出浸镍有效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T-7(Thioba-cillus ferrooxtdans)。细菌在20%矿浆里浸出七天,浸出70—80%镍,无菌对照只浸出5—6%,细菌浸出的速度较无菌对照快12一15倍。浸出的条件:矿石粒160目以下,矿浆浓度20%,温度32℃接种量10%。细菌浸出较纯酸浸出节省耗酸量一半以上。摇瓶振荡浸出和柱式通气搅拌浸出,用矿量由20克到2000克,浸出效果均一致。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早在1940年,(?)就开始研究某些微量元素在生命现象中的作用,他和(?)于1932—1940年间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946午,Comar,Davis 和 Taylor 曾用向动物体输入示踪钴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钴的代谢。1946和1947年,(?)和其合作者在绵羊上曾做了加喂氯化钴的试验,结果实验组此对照组体重增加了200%。1949年他和(?)发现如饲料中缺乏钴时,家畜就会患一种难以治愈的贫血症;并且知道血纤维肮本身就是一种钴蛋白。(?)(1947)在研究中曾发现钴、铜元素对农畜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在对  相似文献   

3.
旨在从某低品位硫化铜矿酸性矿坑水中分离获得浸矿效果优良的细菌,同时对细菌的浸矿行为进行初步的研究。采集福建某低品位硫化铜矿酸性矿坑水样品,9K培养基富集获得混合菌种FIM-201304。利用9K固体平板,从混合菌FIM-201304中分离获得优势浸矿菌D-1。应用高通量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混合菌FIM-201304的群落结构。通过表型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D-1。采用摇瓶培养对比研究混合菌和单菌对低品位硫化铜矿和低品位硫化镍矿的浸出效果。结果显示,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FIM-201304的优势菌是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 errooxidans)(丰度占比85.02%)、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丰度占比10.07%)、嗜酸异养菌(Acidiphilium acidophilum,A.acidophilum)(丰度占比1.30%)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丰度占比1.21%)。表型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D-1属于氧化亚铁硫杆菌。摇瓶实验结果表明,浸出反应20 d后,接种混合菌的浸出体系中铜、镍浸出率分别为65%和56%,相同条件下,接种单菌的浸出体系中铜、镍的浸出率为41%和36%,接种混合菌的浸出体系比接种单菌的浸出体系中铜、镍浸出率分别提高了24%和20%。混合菌对矿石的浸出效果显著优于单菌。异养菌促进了自养菌对矿石中金属元素的浸出。  相似文献   

4.
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ferrooxidans)T—M菌株氧化黄铁矿产生铁离子和硫酸用于浸锰的研究,已在实验室和半工业性的试验中获得成功。T—M菌株对不同地质成因和产地的黄铁矿均具有较强的氧化力,可以快速和连续地提供含总铁量25g/L,硫酸根量74—75g/L和pH 0.7—0.8的浸矿剂,用于含碱性脉石较高、高磷低锰难选矿的浸出效果显著,浸出锰溶液含锰12g/L,锰浸出率90%以上,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解r-MnO2产品,全工艺中锰的总回收率83.77%,达到锰与磷分离的目的,是一种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操作、效果稳定、又无环境污染的细菌浸锰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黄铁矿的细菌氧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rillus ferrooxidam,T-M)菌株在黄铁矿I和II上的生长和氧化的效果。用粒径一300网目的矿粉,进行了5%矿浆浓度的摇瓶浸出试验,获得细胞量108—109个/ml,浸出铁分别为18.9g/L和18.6g/L,比无菌对照快56—60倍,说明黄铁矿只靠空气化学氧化极其缓慢。浸出的铁和生成硫酸量的计算值与化学理论值基本相似。扩大矿石粒径至一20 mn,用矿量20 kg的柱式细菌连续浸出近一年的结果表明,浸出铁速度稳定在0.6—1.5 g/L/d,pH值下降至0·95一l·0的最佳水平。最佳浸出pH为2.0,pH范围1.0—5.0。适应菌株T—py在黄铁矿上生长比原始菌T—M的生长迟缓期缩短,加速了铁的浸出和硫酸产生的速度。在黄铁矿浸出系统中,未发现元素硫存在。此文还讨论了细菌 氧化黄铁矿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矿石的堆积浸出是细菌浸矿的一个重要方法,目前有些国家巳广泛应用,主要用来处理露天采矿剎寓的低品位矿石和废石,也可处理尾矿和品位较高的矿石,处理规模很大,因此,一般不进行人工培养细菌。近年来,用堆浸法回收铜已成为铜的一个日益重要的来源。在我国。湖南某矿进行过低品位矿石细菌堆浸生产试验,其它各地均采用池式浸出或地下浸出。  相似文献   

7.
《生物资源》1975,(2):27-28
<正> 角蛋白质经酸水解可以获得多种氨基酸,水解时,酸比、温度和时间三个因素关系到水解产品的收率。近年来许多国家对毛发水解因素研究颇多,在水解工艺上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1.Warenke 提出用钴、镍、铜的离子作催化剂可以加速 DL—丝氨酸甲酯的水解速度2.Davis Clyde Faward Jr 提出用金属络合物作催化剂可以加速多肽化合物的水  相似文献   

8.
细菌浸出含砷硫化矿中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毒砂矿酸性矿水中分离到对毒砂分解能力和耐砷力强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确定了利用该菌从含砷硫化矿中浸出钴的主要条件:pH2—2.3,32℃±,通气量0.19—0.21米3/分/米3·溶液,试料粒度一160目,矿浆浓度20%,经5—7天气流搅拌浸出,钴的浸出率为80%,有时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功能菌群耦合黄铁矿浸出软锰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3种不同来源的环境样品混合后接种至含1%黄铁矿和1%软锰矿的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初步得到有一定浸矿功能的混合微生物菌群。【方法】菌群继续用于黄铁矿和低品位软锰矿共同浸出,设置未接种的体系作为对照。【结果】对浸出过程中菌群结构的变化、pH、锰浸出率和浸出残渣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接种过微生物菌群的浸出体系在反应15 d后,锰浸出率达到92.48%,远高于未接菌对照组的40.34%;菌群中Thiomonas sp.所占比例从最初的2%上升到浸出结束时的93%。实验组的pH从最初的4.0下降到2.5;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通过生物作用浸出的残渣中含有黄钾铁矾,说明生物代谢产生了大量的硫酸。【结论】证明微生物在两矿浸出过程中通过促进黄铁矿解离,维持体系低pH等作用加速反应的进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浸矿的作用机制和开发低品位锰矿的生物浸出工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西藏玉龙次生硫化铜铜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矿石生物浸出的可行性,并且研究了矿石粒度对生物浸出的影响。方法:在小型柱式反应器中,利用实验室在45℃条件下富集获得的一种中等嗜热浸矿富集物进行了小型生物柱浸试验。结果:与常规酸浸相比,中等嗜热浸矿微生物的存在很大幅度地促进了Cu的浸出,可以使Cu的浸出率提高25%,硫酸消耗量减少33%。该矿石经过110天的生物浸出后,5~10 mm粒级矿石最终浸出率高达89%,而15~25 mm粒级矿石最终浸出率为57%,浸出渣相经过XRD分析发现,5~10 mm粒级渣相中出现大量的黄钾铁矾和少量的硫单质。结论:微生物存在可以显著地提高该矿石铜的浸出率,同时降低酸耗。并且随着该矿石粒度的减小,铜的浸出速率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11.
矿石的细菌浸出法,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及其氧化产物溶浸矿石中有用金属的一种新工艺。由于这种方法适于贫矿石、表外矿石及采空区矿石中的铜和铀的浸出,在矿冶工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仅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对由铜铀共生矿细菌浸出铜、铀的主要问题如细菌培养条件、影响浸出的重要因素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三种硬南铸造合金在不同到凹度及不同基牙上弹性的变化。方法:用三种材料(美国进口硬质铸造钴铬合金、硬质钴铬钼合金、硬质钴镍镍合金)分别在0.2mm、0.3mm、0.4mm倒凹深度上作肯作Ⅱ类设计修复,然后进行铸造卡的变形疲劳试验,测量各材料卡环内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氮、磷对镍在食物链上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华  王桂忠  李少菁 《生态学报》2007,27(7):2889-2895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氮或磷添加对镍在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Lu)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胞内累积的影响;并将其分别投喂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后,探讨镍在桡足类体内的吸收和生理周转。结果表明,经过24h暴露后,氮或磷显著影响这两种藻类对镍的吸收,且高浓度氮或磷均能促进镍在这两种藻类细胞内的累积,因而促进镍在中华哲水蚤体内的吸收;而镍在中华哲水蚤体内的生理周转率却不受氮或磷浓度的影响,似乎更受动物个体的生理状态影响;中华哲水蚤对镍的吸收率与藻类细胞内镍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01),证明了"桡足类只吸收饵料细胞内的水相金属库"的假说。由此可见,近海富营养化可促进浮游植物对镍的吸收,进而影响该金属在浮游生物食物链上的传递。  相似文献   

14.
两株不同来源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铜矿浸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两株不同来源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亚铁氧化活性和黄铜矿浸出能力,本研究采用了分离自广东梅山酸性矿坑水中的菌株M1和标准菌株ATCC 23270,对其在9K培养基中的亚铁氧化活性和矿物培养基中氧化还原电位以及浸矿效率进行了测定,该矿物培养基中黄铜矿来自广东梅山.研究结果表明,菌株M1在9K培养基中需5天才能将亚铁完全氧化.而ATCC 23270只需4天,但是菌株MI的铜离子浸出效率(38%)却高于ATCC 23270(31%),浸出30天后,菌株M1浸矿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从最初348 mV上升到520 mV,而ATCC 23270上升较小,仅从最初350 mV上升到491 mV.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说明从广东梅山分离得到的菌株M1在浸矿体系中亚铁氧化活性比ATCC 23270更高.菌株M1比长期实验室培养的标准菌株ATCC 23270更适合当地矿物的微生物浸出,因而在生物浸出工艺中,应考虑采用分离或富集当地原生菌株来进行浸矿.  相似文献   

15.
益智等4种中药材无机元素含量与临床功效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益智等4种中药材中无机元素含量与功效关系.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锌、铁、锰、铜、钴、镍等元素含量、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铅元素含量、原子荧光法测定砷、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海南特产益智等4种中药材中锌元素均处于高含量水平;锌、铁、锰、铜、钴、镍等元素含量不同程度高于市售同种药材的含量水平.而重金属铅、砷和汞却不同程度低于市售水平.可认为海南生态环境优良。造就了品质好、药效高的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种嗜酸硫杆菌(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和喜温硫杆菌)对铜蓝进行生物浸出,实验在有或没有4 g/L硫酸亚铁pH 2.0、150转/分、35℃的三角瓶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用两种菌混合浸出的铜几乎等于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单独浸出的铜;另外,亚铁的加入能提高铜的浸出。  相似文献   

17.
镍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FunctionsofNickelinPlantsFUHul-Hua,WANGYu,TIANGTing-Liang(许你MofBmp,CedndChaaN~U。。…,Who430070)提要介绍了镍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及植物对镍的吸收、运输与分布的研究情况,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前景作了一些分析。自从1855年Forchhamer”喀次发现植物中存在镍以来,人们对镍在植物中的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70年代已经明确,镍是某些低等植物,如细菌、蓝藻和绿藻的必需微量元素。l,5,33]。DIX00“’‘报道了高等植物中第,个含镍酶——刀豆脱酶。脉酶专一性地分解肥,在植物氮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从…  相似文献   

18.
尽管目前资料还不充足,但组织培养工作者可以推测钴是离体植物培养物生长所必需的.就象在Murashige和Skoog(MS)培养基中一样,这种微量元素通常是由0.105μMCoCl_2提供的.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W.C.F.Bartolo和M.J.K.Macey现在报导:一些植物的组织培养物需要钴,但另一些在没有钴时生长得更好. 他们研究了从用于Passifloramollissima、甘蓝和Saintpaulia ionantha组织培养的培  相似文献   

19.
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是一类专性嗜酸自养细菌,在细菌浸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有用金属的浸出,特别是铜和铀。由于该菌处理矿石时浸出效果与其  相似文献   

20.
黑果枸杞中十三种元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黑果枸杞中钙、镁、铜、锌、锰、铁、铅、镍、镉、钴、铬、钾、钠等元素的含量 ,为对其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资料。结果表明 :黑果枸杞中钙、镁、铜、锌、铁等元素的含量远高于宁夏枸杞中相应各元素的平均含量 ,钾、锰含量远低于其平均值 ,钠含量与其相当。钴含量远高于绿叶蔬菜的含量 ,铬含量较牛奶中含量低。镍含量比谷物、腌肉、蔬菜中的高。镉、铅含量较普通植物中的略低 ,不构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