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洞庭湖区鼠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洞庭湖区黑线姬鼠褐家鼠主害区桃源的害鼠群落调查,揭示了平原农田生态类型区、丘陵农林复合生态类型区和山区林农复合生态类型区及其不同生境的鼠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人类干扰程度最高的平原生态类型区,鼠类群落的优势种突出,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丘陵生态区次之,而具有大片森林、受干扰较低的山区林农复合生态区,优势集中性指数最低。物种多样性Shannon—Weiner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亦显示同样的规律:适度干扰的山区复合生态区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均匀性最好,丘陵生态区居中,平原生态区最低。不论何种生态类型区,农田生境鼠类群落的优势种都较突出,优势集中性指数也较高,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较低;林地生境的优势集中性有较大下降,山区林地内的鼠种比丘陵区要多,优势集中性指数也较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有提高。林缘农田在同一生态类型不同生境内优势集中性最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最高。比较不同生境鼠类群落的相似性,最不相似的群落是农田与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森林。这些现象说明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使害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降低、优势度下降、优势种突出、均匀性降低,形成了只利于少数几个种群栖息和生产发展的环境,最终导致少数种群的暴发,形成危害。但适度干扰能提高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3.
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洲滩 小型兽类群落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洞庭湖区洲滩生境中小型兽类的群落状况,对洞庭湖区洲滩生境的小型兽类进行调查。调查采用铗日法,于2010至2018年,对洞庭湖区洲滩小型兽类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计算优势度、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对多样性指数采用t值法进行比较,各年份、生境的捕获率及鼠种组成差异则采用卡方检验。2010至2018年,共布放34 116铗日,捕获可以分辨种类的样本2 129只,主要有啮齿目(Rodentia)和鼩形目(Soricomorpha)2类,共7种,分别是啮齿目的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巢鼠(Micromys minute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黄毛鼠(R. losea)和鼩形目的臭鼩(Suncus murinus)。总捕获率为6.36%,东方田鼠、黑线姬鼠捕获率较高,分别为1.83%、3.94%。从小型兽类组成看,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在群落中组成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3.18%和29.26%。在调查的5类生境中,植被组成以苔草(Carex sp.)、南荻(Miscanthus sp.)和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为主的生境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指数(1.0772)和均匀度指数(0.6662)均最大,其次是以苔草为主的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9275、0.5723)、以南荻为主的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856、0.550 2)和以苔草加南荻为主的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75 6、0.481 9),以美洲黑杨为主的生境多样性指数(0.323 6)和均匀度指数(0.180 6)最低,但其优势度最高,为0.881 2。结果表明,随着三峡工程的运行,洞庭湖区植被演替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小型兽类群落动态的变化。在洞庭湖洲滩上,生境越复杂,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越高。单一生境下,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越大,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越低。目前,黑线姬鼠已经成为洞庭湖洲滩生境的第一优势鼠种。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正式发表的淡水软体动物文献和部分未发表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淡水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长江流域已报道的软体动物有296种,隶属17科62属,其中有197种是中国特有种。田螺科、肋蜷科、盖螺科、椎实螺科和蚌科是长江流域软体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这5科种类数之和达249种,占总数的84.1%。从总体上低海拔地区的软体动物物种数高于高海拔地区,而高海拔地区特有种所占的比例却高于低海拔地区。支流和湖泊的种类数接近,分别为202种和210种,远高于长江干流(31种)。各水系软体动物的种类数、特有种数及特有种比例明显不同,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的多样性最高。聚类分析表明,长江流域软体动物的分布基本反映了流域内的地势特点,形成了高原、中低海拔山地和低海拔平原的分布格局。不同类群的物种其分布格局也不相同,田螺科和椎实螺科的分布范围较广,肋蜷科和盖螺科种类分布范围狭窄,多数种类仅存在于单个水系,蚌科种类分布最为集中,以鄱阳湖和洞庭湖的种类最为丰富,种类数分别为58种和45种。研究表明,金沙江下游(云贵高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建议将其列为我国淡水软体动物急需关注和保护的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50
缤纷的中国植物区系包含着大量的特有种,这使中国成为北半球最富植物多样性的国家。其原因一是土地面积辽阔,植物演化历史时间悠久,气候相对稳定。二是中国具有连续完整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植被类型。三是伴随地质构造上的活跃,中国广大陆地受到了强烈的深切和抬升,导致生境复杂多样,使中国成为一个重要的植物物种保存中心、形成中心和进化中心。中国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南部,约在20°~35°N之间。在该范围内,我们确定了3个植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横断山脉地区、华中地区和岭南地区,它们的植物多样性和特有性程度都很高,其中横断山脉地区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7.
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山地生态系统生境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高, 适合研究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机制。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缘, 是全球生态热点区域。其地形复杂, 海拔落差大(100-8,844 m), 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带。本研究通过整合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 系统地分析了10目23科160属313种喜马拉雅山地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发现该区域哺乳动物总体及其子集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都为左偏倚的中峰格局, 物种多样性在海拔900-1,400 m之间最高, 不同物种子集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模式有所不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喜马拉雅山地区哺乳动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可以划分为5个聚类簇(海拔100-1,500 m、1,500-2,000 m、2,000-3,000 m、3,000-4,200 m以及4,200-6,000 m的地区), 大致与该地区植被的垂直带分布相吻合。喜马拉雅山地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在中低海拔最为丰富, 可能跟东洋界与古北界生物群扩散后的交汇地带相关。喜马拉雅山区贯通南北的沟谷是生物扩散和迁移的通道, 沟谷内水热资源较好, 气候稳定性高, 为高山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创造了栖息条件。综上, 喜马拉雅山沟谷地区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也是生物扩散和交流关键的“生态走廊”, 应加强对喜马拉雅山沟谷地区的保护, 以维系该区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兽类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记录了长江流域内兽类280种,隶属于11目36科135属,特有种和受威胁物种分别有14种和154种。根据兽类分布特点,依据山系和水系将长江流域分为19个区域,除了江源区外,物种丰富度、G-F多样性指数和特有种比例,从上游到下游区域总体趋势是随海拔降低逐渐降低,形成以四川盆地和沅江为分界线的3个数量级;利用Jaccard物种相似性系数对长江流域内19个区域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整个流域分成4部分:江源区;横断山区、川西高原、云南高原、四川盆地和秦巴山区;贵州高原、江南丘陵、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淮阳山地、两湖平原和长江下游平原,基本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及我国大陆地势三级台阶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与维持机制即群落构建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微生物生态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量化确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对微生物群落构建的相对贡献。尽管原生生物是土壤微生物群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微生物食物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与细菌和真菌相比,目前对原生生物群落构建机制知之甚少。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五台山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海拔2000-3061 m范围内)土壤原生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维持机制。结果表明,四个海拔梯度的土壤共获得有效序列520673条,分属于8个超群、24个门、65个纲、125个目、222个科和350个属。门水平上,丝足虫门(Cercozoa)、褐藻门(Ochrophyta)、纤毛门(Ciliophora)和顶复门(Apicomplexa)为主要优势类群。LEfSe分析显示,17个生物标志物对海拔梯度非常敏感,不同海拔梯度富集了不同的原生生物种群。尽管海拔对土壤原生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但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表明,原生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在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冗余分析(RDA)显示海拔、土壤含水量、总氮和植物丰富度指数与原生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方差分解分析(VPA)和偏Mantel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和空间变量对原生生物群落海拔分布格局均有显著影响,但是环境因子的相对作用(7.9%)明显大于空间变量(1.8%)。土壤原生生物群落之间的Bray-Curtis距离与海拔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选择过程可能是亚高山草地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零模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确定性过程在原生生物群落构建中的相对作用大于随机过程。总之,五台山亚高山草地土壤原生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沿海拔梯度具有显著的变化格局,群落构建主要由确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驱动,但确定性过程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和多样性分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尺度的植物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分析,探讨了云南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和多样性分化特点。结果表明,从科到属和种,植物多样性和区系分化强度的数据集离散程度均呈递增趋势。相对属和种而言,科的多样性的空间分异和高值区域并不明显,这可能与科、属、种所代表的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有关;南部地区属和种的多样性明显高于除滇西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种的多样性分布中心主要集中在滇西北地区、云南南部地区、哀牢山、无量山地区和昆明地区,这可能与生境异质性和热量条件有关。相对科而言,属的区系分化强度的空间分异更为明显,并与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比较接近,暗示着植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相对科而言,属的区系分化中心高值区域更为明显。总体上,云南地区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分化可能与其生境、热量条件和地质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2004年4月和7月,对洞庭湖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以了解洞庭湖区湿地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采得土壤样本270个,经分离后获土壤动物6282头,分属于5门、10纲、29类。通过对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相似度指数(q)和密度-类群指数(DG)几个多样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林间作的黑杨-苔草-菜地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密度-类群指数均显著高于其它生境,土壤动物多样性随土地利用方式和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类型区的大、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组成有季节性变化,大型动物的类群组成在每个样地4、7月间均有很大差别,黑杨-苔草-菜地、黑杨-苔草地和稻田3个样地4月份蜱螨目数量均显著高于7月份;而弹尾目的数量仅在稻田4月份显著高于7月份,油菜-棉花 水稻地却是7月份显著高于4月份,其它样地无显著性差异;线虫数量仅在黑杨-苔草地和油菜-棉花 水稻地7月份的数量显著高于4月份。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土壤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优势集中度提高,优势种突出,均匀性降低,形成了只利于少数几个种群栖息和生存的环境,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但适度干扰能提高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区洪灾淹没区鼠类群落结构恢复的生态过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 1998年特大洪灾中被淹没 3个多月的湖南省安乡县安造大垸 ,经退水后连续 3a的观察 ,揭示了洪涝灾害对鼠类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群落演替或恢复的过程。当地的优势种黑线姬鼠是洪灾后农田区残留的主要鼠种 ,但密度极低 ;房舍区则以中型鼠褐家鼠与黄胸鼠为主 ,并保持较高的密度。在农田 ,灾后近 2 a时间内都仅捕获黑线姬鼠 ,而农房的鼠种组成很快变成与未被淹地区相似 ,不同的是在未被淹地区小家鼠的比例比灾区高。比较灾区与对照区群落的鼠种组成、群落优势度及优势集中性指数、群落的多样性与均匀性指数、群落相似性系数 ,发现随着群落的演替 ,灾区鼠群落逐步地与对照区趋于一致 ;仅有灾区的害鼠密度例外 ,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由于房屋的顶层或楼房的 2层以上部分 ,在洪灾中未被淹没而成为害鼠的避难地 ,因此洪涝灾害对房舍区鼠群落结构的破坏比农田区的小 ,这从灾后的鼠密度和结构的变化可知 ,也是房舍区鼠类群落的恢复速度比农田区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东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4年5月—2007年2月对东洞庭湖湿地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297种,隶属17目52科150属,其中古北界鸟类144种(另新北界鸟类2种),东洋界鸟类92种,广布种鸟类59种。冬候鸟或旅鸟166种,留鸟81种,夏候鸟50种。该湿地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II级重点保护鸟类40种,国际湿地公约名录中的鸟类34种。东洞庭湖水禽资源尤为丰富,其种类和数量具明显季节性变化,全年水鸟种类和数量均是冬季较多,夏季较少。东洞庭湖生境多样化程度较高,退田还湖后湖面扩大、食源充足,鸟类的多样性指数(4.40)较高,远高于省内陆地环境和国内的湿地;但均匀性指数(0.54)均较其低,这与湿地环境及东洞庭湖湿地鸟类受到人类因素的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4.
景观格局对洞庭湖区鼠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学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不论物种保护还是生物灾害的防治,均与生物生存环境的景观格局息息相关.选择洞庭湖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典型样区的景观格局特征,并对耕地和房舍中的鼠类捕获率与反映景观格局特征的景观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中鼠类的捕获率与景观聚集度、连接度以及斑块形状显著相关;房舍中鼠害的捕获率与建设用地的斑块形状显著相关.从景观格局角度提出了降低耕地和房舍中鼠害捕获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半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分类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1988~1993年在内蒙古半荒漠区约11万km2的调查区域内共设置259个样方,布放有效夹日131109个,捕获啮齿动物19种。在此基础上,用其捕获率作为分类量纲,以样方-种的捕获率组成259×19的原始数据矩阵,应用快速聚类法进行鼠类群落划分,根据分类结果,并结合调查区域内各种地带性植被的特点将该地区啮齿动物划分为9个不同的鼠类群落。即群落:戈壁五趾跳鼠 五趾跳鼠 长爪沙鼠群落,群落生境为半荒漠区内典型的高平原、丘陵荒漠草原;群落:三趾跳鼠 子午沙鼠 小毛足鼠群落,群落生境为沙地,主要分布于阴山北麓的覆沙地带;群落;草原黄鼠 五趾跳鼠 长爪鼠群落,群落生境为半荒漠区内平原丘陵典型草原和山地典型草原;群落:赤颊黄鼠 黑线毛足鼠 五趾跳鼠群落,群落生境为戈壁针茅-隐子草草原;群落:戈壁五趾跳鼠 三趾跳鼠 蒙古羽尾跳鼠群落,群落生境为草原化荒漠,主要以强旱生灌木和半灌木组成;群落:黑线仓鼠 长爪沙鼠 小毛足鼠群落,群落生境为人工草地及阴山北麓山顶种植荞麦和莜麦的农田;群落:小毛足鼠 三趾跳鼠 长爪沙鼠群落,群落生境为典型荒漠草原重度退化的短花针茅冷蒿草场;群落:长尾仓鼠 大林姬鼠 棕背群落,群落生境为阴山山脉中段的次生林地如五当召、大桦背及蛮汉山;群落:五趾跳鼠 草原黄鼠 黑线毛足鼠群落 相似文献
16.
17.
水鸟是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物种,水鸟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识别对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和湿地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开展了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水鸟群落的调查监测,采用GIS软件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其不同区域水鸟群落结构和季节性变化、水鸟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不同区域均表现出以雁鸭类等游禽为优势种的水鸟群落特征,衡水湖西湖和滏东排河的水鸟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衡水湖东湖的水鸟种群数量最大,滏阳新河的鸻鹬类种群数量相对较大。(2)不同区域水鸟群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夏季涉禽数量明显增多,但仅在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东湖、西湖和滏阳新河成为水鸟群落的优势种;9月之后各区域游禽种数和种群数量占比均明显上升,雁鸭类成为优势种群。(3)水鸟物种丰富度和种群数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在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恢复区、滏东排河和小湖隔堤两侧等地;不同类群水鸟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雁鸭类分布较为分散,鸻鹬类、鹤鹳类水鸟分布更为集中;栖息地状况是影响衡水湖水鸟多样性的主要因素。(4)衡水湖水鸟保护优先区包括湿地恢复区及周边区域、南李庄鱼塘、良心庄鱼塘及周边区域、东湖的姊妹东岛、小湖隔堤两侧等5个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94%。研究结果为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水鸟保护策略制定、栖息地保护修复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湖风景名胜区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及β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样地调查方法、TWINSPAN、β多样性指数和DCA、CCA排序分析,研究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不同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及物种多样性沿距离梯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TWINSPAN和DCA分析显示,43个调查样方可分为6种群落类型,不同群落类型的生境条件和群落组成均有一定的差异.(2)随着样地间距离的增大,群落间的Sorensen指数有逐渐变小的趋势,但不一定呈规律性的减少.(3)对43个样地不同种群的生境因子(包括坡向、坡度、坡位、海拔、郁闭度等)和物种优势度的CC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光照和水分分布的主要生境因子海拔、郁闭度和坡位对西湖山区植物群落的分布以及种群的数量特征等具有重要影响.总体而言,物种扩散限制和生境条件变化是影响森林群落β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人为不同干扰条件下荒漠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动态特征——动物与植物群落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群落的格局和动态是群落牛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中的基础问题,也是揭示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核心问题。为了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在人为不同干扰下的动态特征,特别是研究荒漠区的脆弱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在人为不同干扰下的动态特征,是揭示人为干扰下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特征的基础。2002~2004年在内蒙古阿拉善典型荒漠区,选择了4种不同干扰条件的生境,分别为禁牧区、过牧区、轮牧区和开垦区,研究了人为不同干扰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变动趋势,应用典型相关方法分析了啮齿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在不同干扰条件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两种观察尺度域上(标志样地和线路样地)动物群落变量与植物群落变量的相关关系表现为:动物群落变量与植物群落变量中的草本关系最为突出,在分析的两个尺度的8个样地中,除标志样地的过牧区外,其它7个样地均与草本关系密切,且绝大多数样地动物群落变量与草本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荒漠生态系统中,在4种干扰条件下,草本的特性,特别是草本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对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起到关键作用,其值越大,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的丰富度(数量)和生物量就越小。就同一种干扰条件下的两种尺度域上的情况看,动物群落和植物群落的相关性较突出的特点是:在禁牧区和开垦区,喜湿的种类(黑线仓鼠和草原黄鼠)与植被的相关性显著,在轮牧区和过牧区,喜旱的种类(小毛足鼠和三趾跳鼠)与植被的相关性显著,且均与草本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