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粉虫与黄粉虫幼虫肠道细菌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黑粉虫和黄粉虫肠道中分别分离获得5株细菌,对其菌体形态、培养性状、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结果表明,黑粉虫的5个细菌菌株分别属于金杆菌属(Aureobacterium)、李斯特氏菌属(Listeria)、微杆菌属(M i-crobacterium)、莫拉氏菌属(M oraxella)、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黄粉虫的5个细菌菌株分别属于金杆菌属(Aureobacte-rium)、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微杆菌属(M icrobacterium)、巨大芽孢杆菌(B.m egaterium)、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金杆菌属(Aureobacterium)、微杆菌属(M icrobacterium)和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均在2种昆虫肠道中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胭脂虫肠道细菌研究,探讨其生理活动。方法从山东农业大学昆虫温室仙人掌上采集胭脂虫,经表面消毒、分离纯化获得4个细菌菌株,对其细菌形态、培养性状、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等性状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细菌菌株分别属于明串球菌属、链球菌属、微球菌属和孪生球菌。结论 4个属的细菌在不同温度、pH和NaCl不同浓度培养下,均在2530℃,中性偏碱,低NaCl浓度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3.
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成虫肠道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棉花上采集到B型烟粉虱成虫,对其肠道细菌进行分离,为研究肠道细菌类群与其取食的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B型烟粉虱成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和培养,获得6个细菌菌株,对其细菌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常规鉴定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成虫肠道细菌6个菌株分别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爱德华菌属(Edwardsiella)、黄杆菌属(Flarobacterium)、预研菌属(Yokenella)、地杆菌属(Terrabacter)和邻单细胞菌属(Plesiomonas)。结论 B型烟粉虱成虫肠道分离细菌均在25~37℃、pH中性和低NaCl浓度下生长良好,对葡葡萄、甘露醇等绝大部分碳素化合物大都能利用,对氮素化合物利用各异。 相似文献
4.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时肠道细菌微生态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研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时肠道细菌微生态的变化以及G^-杆菌消长与肠道和血液中内毒素水平的关系,本实验选用SD大鼠,应用无菌Zymosan腹腔注射制备大鼠MODS模型,并对MODS大鼠肠道菌群进行定量分析,对门静脉和外周静脉血中的内毒以及肠道游离内毒素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发现,MODS状态下肠道细菌微生态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肠杆菌和肠球菌等肠道内需氧菌的数量明显增多,双歧杆菌和乳酸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5,(4)
寄居在人类肠道的数以亿计的肠道细菌,已被证实与人类多种疾病有关。就肠道细菌与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及特应性疾病等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微生态学角度探索豆天蛾的营养生理活动,了解其肠道菌群构成,找出具有利用价值的菌类,为豆天蛾的资源化开发和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方法按照传统的培养分离方法从豆天蛾幼虫肠道消化道内分离纯化获得23个不同菌株,分别对其培养性状、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和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得到以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地衣芽胞杆菌(B.lichenifomis)、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为主的细菌23种,并记录了各种细菌的存在情况及数量。结论豆天蛾的菌群种类与其生活习性有关,为进一步研究适合豆天蛾幼虫生长和繁殖的人工饲料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东亚飞蝗肠道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目的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东亚飞蝗的营养生理活动。方法从东亚飞蝗自然种群的雌、雄成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培养,获得细菌16个属的菌株,对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上述16个细菌菌株分别属于沙雷菌属(Serratia)、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预研菌属(Yokenella)、肠杆菌属(Penterobacter)、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沙门菌属(Salmonella)、棍状杆菌属(Clavibacter)、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米勒菌属(Moellera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埃希菌属(Escherich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克吕沃尔菌属(Kluyvera)、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结论东亚飞蝗雌性成虫肠道环境细菌种类为12个,雄性为10个,其中6个菌株相同;数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1984年大连地区甲虫体内定居猪巨吻棘头虫的幼虫(棘头体)情况。大牙锯天牛的成虫定植率为10.2%,低于1974年的38.8%。本次调查发现铜绿丽金龟、蒙古丽金龟和灰粉锶金龟,共4种金龟体内都有棘头体定居,其定植率依次是23.8%,23.8%,16.1%和33.3%。前3种金龟体内定居着棘头体为大连地区首次报告。调查证明上述天牛和金龟6种甲虫也是本地区流行的猪巨吻棘头虫病的重要媒介,如采 相似文献
9.
塑料污染是全球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利用昆虫肠道微生物降解塑料是解决塑料污染的新举措,昆虫肠道微生物菌群在塑料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对昆虫取食塑料后肠道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动态还缺乏了解。【目的】 探究取食塑料对4种昆虫幼虫生理指标以及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动态的影响。【方法】 将聚苯乙烯塑料泡沫(polystyrene, PS)、聚乙烯塑料(polyethylene, PE)和麦麸(对照)作为唯一碳源分别饲喂大麦虫、黄粉虫、黑粉虫和大蜡螟,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种幼虫肠道微生物菌群进行动态监测,并比较了它们的生理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关联。【结果】 四种昆虫在取食PS和PE后,体重和体长的增长幅度都显著低于麦麸对照组;取食PS的黄粉虫和大麦虫的存活率比取食PE的分别高25.33%和11.75%;4种昆虫肠道中微生物优势细菌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16.98%-54.9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丰度5.91%-39.34%)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丰度4.62%-30.86%)以及古菌(Euryarchaeota,丰度9.99%-58.05%)【结论】 除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外,古菌也是啮食PE和PS的大麦虫、黄粉虫、黑粉虫和大蜡螟幼虫肠道中的主要菌群。昆虫肠道中主要微生物菌群的丰度随时间呈动态变化,并受塑料类型以及昆虫种类的影响。大麦虫和黄粉虫的体重和体长与肠道微生物菌群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华真地鳖是一种传统中药资源昆虫,从人工饲养种群的正常取食及蜕皮若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好氧和厌氧培养获得11个细菌菌株,对其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结果表明,上述11个细菌菌株依次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柠檬酸杆菌属(Citobacter)、沙门菌属(Sal-monella)、芽胞乳酸杆菌属(Sporol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地杆菌属(Terrabacter)、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沙雷菌属(Serratia)、预研菌属(Yokenella)。中华真地鳖正常取食和蜕皮若虫肠道环境细菌种类不同。分离未获得真菌和放线菌。 相似文献
11.
饲养密度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粉虫原是一种仓库害虫 ,由于其幼虫、蛹、成虫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 ,已被作为饲用资源昆虫来开发利用。作为一种群集性的昆虫 ,黄粉虫幼虫的生长受密度影响可分为 2个阶段 ,一是幼虫孵化后 1个月这段时间内 ,高密度处理的幼虫平均体重大于低密度处理的幼虫平均体重 ;二是孵化 1个月后直到化蛹 ,这段时间低密度的幼虫生长要比高密度的幼虫快得多。密度越大 ,历期越长。但密度对化蛹率没有影响。在幼虫生长过程中 ,各处理组中只有 3 2 0头虫密度处理组的幼虫在生长 1个月后显出拥挤效应。 相似文献
12.
黄粉虫幼虫营养成分分析和保健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对黄粉虫幼虫干粉的营养成分分析显示,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占干重的59.70%和59.59%;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7.05%,其中仅亚油酸就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1.70%。有饰物 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有机硒含量高达34μg/100g。维生素A和E含量分别为337和898μg/100g。实验表明,干粉液无毒性。具有较好的抗疲劳,延缓衰老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能,并能提高小鼠外周淋巴细胞转化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聚丙烯酚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暗纹东方的心、肝、肾,肌、性腺5种不同组织的7种同工酶(EST、LDH、POD、MDH、SOD、SDH、α-AMY)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各同工酶的基因表达谱式,观察到EST同工酶存在着多态现象;LDH同工酶有二个基因位点,但只表现3条带,A与B亚基的结合受阻;MDH同工酶存在性别差异,说明决定MDH同工酶表达的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存在差异;SOD同工酶有3个基因位点。各同工酶酶谱稳定,有组织特异性,倡EST、MDH、SOD、POD同工酶在各组织器官中又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有利于物种的鉴定。α-AMY与SDH只在个别组织中有活性,可能与特定组织与器官的形态发生与机能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黄粉虫防御性分泌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黄粉虫防御性分泌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泌物并经GC/MS分析,后用牛津杯法和平板连续稀释法分别就该分泌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黑曲霉、桔青霉的抑菌作用及2-甲基对苯醌和对甲酚标准品对上述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分泌物含2-甲基对苯醌、对甲酚和正二十三烷等7种成分,抑菌强度:桔青霉>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黑曲霉。结论:该分泌物对这5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优于2-甲基对苯醌和对甲酚标准品。 相似文献
15.
发酵牛粪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大型养殖场牛粪资源化与产业化利用途径,本文探讨了杂食性黄粉虫转化与利用牛粪的可行性.将牛粪和黄粉虫常规饲料(65%麦麸、30%玉米面、5%豆粕)按梯度比例混合后,用有益微生物菌群(EM)发酵,筛选出FD1、FD2(牛粪含量分别为60%、80%)两组发酵饲料作为处理,以常规饲料为对照(CK)进行黄粉虫幼虫饲养试验,研究不同发酵料对黄粉虫幼虫生长曲线、死亡率、化蛹率、抗氧化系统等的影响,评价黄粉虫幼虫对发酵牛粪饲料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虽然FD1处理黄粉虫幼虫生长周期延长了20 d,死亡率有所上升,但黄粉虫幼虫单体取食总量增加49% (P<0.01),末龄幼虫单体质量增加28%(P<0.01),粗脂肪含量提高26%(P<0.05),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比CK高32%(P<0.05),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对发酵饲料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而FD2处理各项指标均比CK差,表现出较低的适应性.表明在FD1处理条件下,可利用黄粉虫3龄幼虫对牛粪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昆虫抗菌肽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有望开发成新一代抗生素。本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液作为诱导源,采用针刺法使黄粉虫TenebriomolitorL.幼虫感染微生物产生抗菌肽,并对抗菌肽进行了提取、色谱分离纯化及抑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诱导组和对照组的三氟乙酸粗提物无抑菌活性;经SephadexG50、SuperdexPeptide凝胶色谱分离后,从诱导组和对照组均可获得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作用的组分,而且诱导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Resource15RPC反相色谱分离纯化,从诱导组获得一具有明显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组分,质谱检测该组分为混合肽,主要由分子量为1876.21u、1904.21u的小肽组成,可能是一种比Thanatin分子量更低的昆虫抗菌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