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具抗癌活性的毛萼香茶菜在不同时间,地点和生境条件下,其植物形态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从中阐明了种和变种的相互关系和最佳采收时间。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硅胶、凝胶、MCI等柱层析方法从毛萼香茶菜中进行分离、纯化到10个二萜化合物,结合MS、1H NMR、13C NMR和相关文献资料分别鉴定为6-乙酰基-毛萼晶B(1)、毛萼晶O(2)、12-hydroxydehydro-abietic acid(3)、Neorabdosin(4)、毛萼晶D(5)、毛萼晶E(6)、毛萼晶B(7)、毛萼晶N(8)、Coetsoidin A(9)、毛萼晶L(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3.
从毛萼香茶菜的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二萜化合物,coetsoidinA和毛萼晶P,它是目前从香茶菜属分离到的仅有的两个B环具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事物,其中毛萼晶P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毛萼香茶菜中的三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采自云南省江川县的毛萼香茶菜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6,7-螺断-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表毛萼甲素,毛萼晶N和毛萼晶O,同时还分离到2个已知化合物,毛萼甲素及毛萼晶L,并修正了毛萼甲素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从毛萼香茶菜中分得8个二萜,3-乙酰毛萼结晶S、毛萼结晶甲、毛萼结晶乙、毛萼结晶丙、毛萼结晶丁、trichrokaurin、edonicin和eriocalyxin B。其中3-乙酰毛萼结晶S为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由波谱法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6.
毛萼香茶菜二萜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HPLC分离测定毛萼香茶菜(Rabdosia eriocalyx)中的二萜化合物。总二萜提取物在zorbax ODS柱上,用甲醇-水(70:30)作流动相,毛萼晶乙、毛萼晶丙等五个化合物在18分钟内能很好分离。以odonicin为内标,用峰面积比测定各组份的含量。结果符合一般含量测定的要求,此法可作为香茶菜二萜化合物一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及发现新二萜化合物的前导性有效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7.
从疏花毛萼香茶菜叶的乙醚提取物中一共分得七个二萜化合物,其中四个经各项光谱数据证明它们分别为毛萼乙素(1),毛萼晶甲(2),毛萼晶乙(3)和冬凌草素(4)。  相似文献   

8.
疏花毛萼香茶菜中一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疏花毛萼香茶菜(Isodon eriocalyx var.laxiflora)叶中分离得到一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命名为疏花丁素(1),通过波谱方法鉴定了它的结构。此外,还分离得到6个已知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疏花甲素(2),毛萼晶A-C(3-5)和Q(6),毛萼乙素(7),以及cirsimaritin(8)和2α-羟基乌索酸(9)。  相似文献   

9.
10.
细锥香茶菜二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省峨眉山产细锥香茶菜[Rabdosia coetsa(Buch-Ham,ex,D.Don)Hara]乙醚抽提物中分得了一个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细锥香茶菜丁素(rabdocoetsin D),其结构经各项波谱数据和化学证据确定为1α,7β-二羟基-11β-乙酰氧基-对映-7β,20-环氧-贝壳杉-16-烯-15-酮(1)。另外还分离到3个已知二萜,细锥香茶菜乙素(rabdocoetsin B)、细锥香茶菜丙素(rabdocoetsin C)、瘿花香茶菜甲素(rosthorin A)。  相似文献   

11.
12.
从大萼香茶菜叶中又分得一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新的二萜类化合物,命名为大萼香茶菜丁素(macrocalyxin D)。根据光谱和化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为[3]。  相似文献   

13.
胶粘香茶菜(I.glutinosa C.Y.Wu et H.W.Li),为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Isodon)植物,产于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海拔2000-2300m的河谷两岸山坡砾石地或干燥灌丛中。从云南丽江产胶粘香茶菜中,已分离和鉴定了2种不同结构类型的二萜成分,为进一步比较不同地区产该种植物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我们对大理苍山产胶粘香茶菜进行了研究。由2316g茎叶得149g提取物,然后经硅胶柱层析,依次用氯仿、氯仿-乙酸乙脂(8:2→4:6),乙酸乙酯梯度洗脱,除分离和鉴定了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乌苏酸(ursolic acid),山植酸(crataegolic acid)和丁二酸(butanedioic acid)外,还得到迄今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氧化程度最低的一个对映-贝壳杉烯型四环二萜类化合物:对映-贝壳杉烷-16β,17-二醇(ent—Kauran-16β,17-diol)(1)(2.8g)和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活性的松香烷(abitane)型二萜pisiferic acid(2)(1.2g)。pisiferic acid(2)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线纹香茶菜酸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线纹香茶菜Rabdosia var.lophanthoides Hara中分得五种成分,其中之一线纹香茶菜酚为Abietane acid型的新二萜酸。根据波谱解析、衍生物制备及X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其余四种成分,分别鉴定为2a-羟基乌索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及β-谷甾醇-D-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15.
叶穗香茶菜的二萜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省中甸县产叶穗香茶菜[Rabdosia phyllostachys(Diels)Hara]叶中分得1个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叶穗香茶菜乙素(phyllostachysin B),经各项波谱数据确定,叶穗香茶菜乙素为6β,11β,14β—三羟基-15α-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16-烯-20 醛-7-酮。另一个为已知化合物叶穗香茶菜甲素(phyllostachysin A)。  相似文献   

16.
胶粘香茶菜素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从胶粘香茶菜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得两个二萜化合物‘经各项光谱数据和化学反应确定,其中一个为四环二萜化合物,对映-贝壳杉烷-16β,17-二醇(ent-kauran-16β,17-diol)(1);另一个为三环二萜对映-异海松烷型(ent-isopimarane type)新化合物,命名为胶粘香茶菜素(glutinosin)(2)。对映-异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对于从化学上阐明香茶菜属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对映-贝壳杉烯型四环二萜化合物的生源关系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细锥香茶菜甲素和乙素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细锥香茶菜中分得两个新的二萜类化合物,命名为细锥香茶菜甲素和乙素(coetsinA&B)根据其光谱和化学数据,推定其化学结构为[1]和[2]。  相似文献   

18.
维西香茶菜的二萜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西香茶菜Rabdosia weisiensis C. Y. Wu产云南西北部海拔2600米沟谷中,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从该植物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得两个二萜成分,一为已知成分trichorabdal A(2),一为新成分,命名为维西香茶菜甲素weisiensin A(1)。 维西香茶菜甲素weisiensin A(1),C_(26)H_(36)O_9,mp 298—300℃,其~(13)C NMR谱显示存在三个CH_3,三个CH_2,八个CH,三个四取代碳,三个Ac,二个烯碳和一个羰基  相似文献   

19.
Rabdoepigibberellolide是日本学者越智雅光 (Ochi等 ,1 982 )从日本产四国香茶菜〔Isodonshikokiana (Makino)Hara〕中首次分离得到的、也是迄今为止从香茶菜属 (Isodon)植物中得到的唯一一个具 6 -表 -对映 -赤霉素烷 ( 6 -epi-ent-gibberellane)型的新奇二萜化合物 ,经NMR波谱测定和X -射线衍射分析 ,其结构如图 1所示。但基于当时的条件 ,未能对其1H和13 CNMR的数据进行全指定。我们研究组于 1 992年从河南省新县产毛叶香茶菜〔Isodonja…  相似文献   

20.
从云南省会泽县产近无毛灰岩香茶莱〔Rabdosia calcicola (Hand. -Mazz.) Hara var. subculva (Hand. -Mazz.) C. Y. Wu et H. W. Li〕叶中分得两个二萜化合物,一个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灰岩香茶菜甲素(calcieolin A),另一个为已知化合物维西香茶菜甲素(weisiensin A),经各项光谱数据和化学反应确定,灰岩香茶菜甲素为3β-羟基-1α,6α,7β,11β-四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16-烯-15-酮(1);维西香茶菜甲素结构应为3β,6α-二羟基-1α,7β,11β-三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16-烯-15酮(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