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们是湘北一所普通中学的生物教师。1982年以来,我们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努力奋斗,完成了省环保局下达给我们的“草鸮的生态与控制鼠害作用的研究”课题。1985年12月10日,省内外鸟类专家对该课题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写道:“草鸮个体生态的研究目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学生从标本中“发现”新知识,引起对这门学科的探求,这是值得生物教师探讨的问题。我在“鸟类的多样性”一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现总结如下,以飱读者。 (一)教具准备家鸽一只,猫头鹰类中鸺鹠四只,其他有角鸮、草鸮、鵰鸮及草鸮捕鼠形态标本;黑枕绿啄  相似文献   

3.
长江以北鸟类新纪录——草鸮(Tytu captnsis)1984年11月在山东日照市陈疃乡发现。草鸮,又名猴面鹰,属鸮形目、草鸮科、草鸮属,是一种罕见的夜行性猛禽。资料记载,它分布于非洲、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我国长江以南的福建、安徽、广东、湖南、云南、浙江和台湾等地。这次在日照发现的六只草鸮,是正在育雏的一窝鸟。除两只亲鸟飞走外,其余  相似文献   

4.
中国鸮形目鸟类分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孙悦华  胡锦矗 《四川动物》2012,31(1):170-175
鸮形目Strigiformes鸟类是一类适应夜行性生活的猛禽,主要于夜间活动,体色暗而斑驳,难于直接观察。我国关于鸮类分类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长期沿用的一些种属名和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相比已显陈旧。通过参阅相关文献,对我国现生鸮形目鸟类的分类系统进行了整理,计有2科12属33种。并指出需要迫切关注的物种和研究内容,其中毛脚渔鸮Bubo blakistoni为濒危种,四川林鸮Strixdavidi为易危种且是我国特有种,这两种鸮类国内相关报道罕见,亟待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以加强对这两个物种的保护管理。鬼鸮甘肃亚种Aegolius funereus beickianus的分类地位仍存在争议。鸮类的声学研究在我国几乎一片空白,鸮类的繁殖生物学研究也需要引起我国鸟类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黄佳亮  梁伟 《动物学杂志》2017,52(4):565-573
部分鸟类在繁殖过程中,为避免被捕食、减少繁殖投入等而选择占用其他鸟类的巢。2014~2016年每年的4~8月,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4种占用喜鹊巢进行繁殖的鸟类,其中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8巢,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4巢,长耳鸮(Aiso otus)5巢,麻雀(Passer montanus)6巢。大部分(82.6%)为利用喜鹊的废弃旧巢,而绿头鸭(1巢)、长耳鸮(2巢)和纵纹腹小鸮(1巢)少数侵占喜鹊当年新建的巢。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猫头鹰,大家常都认为它们是晚上活动的鸟类。据报导在拍摄科技影片时,为了使一种在晚上活动的猫头鹰能在强大的水银灯光下捕捉老鼠,曾使导演费去不少心血,花了很长时间进行训练,将灯光由弱变强,使其慢慢适应。但是,猫头鹰并非全为夜间活动的鸟类,有些是能在白天活动的。草原上的小鸮 Athene noctua 就是其中之一。小鸮在我国有4个亚种,主要生活在高山草地。分布在青海省的小鸮系  相似文献   

7.
对18个猛禽CHD基因的一段内含子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CHD-W和CHD-Z基因的多态性存在差异,CHD-W基因不适合种间系统发生学的研究.通过对CHD-Z基因扩增序列构建的NJ和ML树显示:隼科与其他猛禽物种关系较远;鹰科鸟类与鸮形目鸟类亲缘关系较近;在白腹鹞的分类地位上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不一致;长耳鸮、领角鸮、花彩角鸮、西部鸣角鸮的分类地位存在分歧.鸮形目和隼形目鸟类的CHD-W基因大小有明显区别,支持形态学分类结果,与CHD-Z序列分析结果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区越冬期长耳鸮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间,利用食团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越冬长耳鸮(Asio otus)的食性进行分析。3年累计收集长耳鸮食团683份,辨认出1 132只猎物。分析结果表明,长耳鸮在冬季共捕食小型哺乳类6种,鸟类2种。小家鼠(Mus musculus)是最常见的食物,占总捕食量的53.45%。小型哺乳类是长耳鸮的主要食物,它在食物组成中出现的总频率为88.16%,以生物量计,小型哺乳类占食物构成的95.13%。长耳鸮的食物组成年度间差异显著,与当地猎物资源多样性和可获得性密切相关,表明长耳鸮可能采用机会主义者的捕食策略。  相似文献   

9.
鸮形目4种鸟类线粒体调控区全序列的测定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冰  马飞  孙毅  李庆伟 《遗传学报》2006,33(11):965-974
利用Long-PCR和Primer Walking的方法对鸮形目的短耳鸮、长耳鸮、纵纹腹小鸮、灰林鸮4种鸟类的线粒体调控区进行了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短耳鸮的调控区跃度为3290bp;长耳鸮为2848bp;纵纹腹小鸮为2444bp;灰林鸮为1771bp。短耳鸮的调控区长度是4种鸮中最大的,并且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鸟类线粒体调控区。这4种鸮类调控区的基本结构和其他鸟类相似,按照碱基变化速率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区:碱基变化速率较快的外围区域Ⅰ、Ⅲ和保守的中间区域Ⅱ。这4种鸟类调控区的3’端均存在大量的串联重复序列,短耳鸮为126bp单元重复7次和78bp单元重复14次;长耳鸮为127bp单元重复8次和78bp单几重复6次;纵纹腹小鸮有3个重复单元,分别为89bp单元重复3次、77bp单元重复4次和71bp单元重复6次;灰林鸮仅有1个单元的串联重复为78bp重复5次。调控区中串联重复序列可能是由链的滑动错配产生,另外这些重复序列都能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多重茎环二级结构,而且在重复序列中还发现一些保守基序,这说明重复序列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影响调控区的调重控功能从而影响线粒体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  相似文献   

10.
相机的发现     
乌林鸮"上厕所" 蹲守观察乌林鸮之前,我们在它巢下方圆二三十米的范围内寻找,却没有发现食团和粪便,巢树下很干净,这让我们好生疑惑.观察中我们发现雌性乌林鸮有一次突然飞走而后很快返回,周围很安静,我们也没有惊动它的任何动作,这是为什么呢?后续的观察这种现象依然偶尔发生,结合巢下没有吐出食团和粪便的现象,我们估计它可能是"上厕所"去了.森林中有很多善于爬树的食肉目鼬科动物,会伤害乌林鸮的卵或者幼鸟,巢下排泄物会暴露它的位置,而外出排泄是一种安全行为和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