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漳平早二叠世栖霞组出露较完整,Ting类化石丰富,序列清楚,按岩性和化石群垂直分布,可分为3个岩性段和相应的3个Ting类化石带,自下而上为Misellina claudiae带,Parafusulina multiseptata带和Cancellina preimigena带,后一带在福建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北部杏树洼蛇绿岩带硅质岩中首次发现放射虫11属9种1相似种4末定种及伴生的1个台型牙形类Mesogondolellasp.,这些化石常见于日本西南部,北美西部Oregon,Nevada等地区,菲律宾巴拉望,泰国东南部,中国广西钦州地区和云南西部孟连地区中二叠世Guadalupian期地层中,它们属于Follicucullusscholasticus-Fo.ventricosus带。  相似文献   

3.
周铁明 《古生物学报》2000,39(4):521-532
简要介绍云南墨江下密地早二叠世常么期含Ting地层,对其中Ting类动物群特征作了归纳,记述7属29种,其中包括4新种。依据Ting类化石在该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在常么组建立Eoparafusulina gracilis-Eo.mejiangensis带和Chalaroschwagerina vulgaris-Chalaroschwagerina pseudovulgaris带。并与国内外相关地层进行  相似文献   

4.
苏皖南部孤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南京天宝山、安徽巢湖平顶山、泾县晏公堂和南陵丫山孤峰组中含有较丰富的放射虫化石,包括7属16种(未定种),分属于6个科,可以分成三个化石组合带,即下部的Pseudoalbaillellafusiformis-Ps.longtanensis带,中部的Follicucullusmonacanthus带和上部的Ruzhencevispongusuralicus-Fo.scholasticus带。这三个带分别可以同广西钦州地区的Ps.globosa带,Fo.monacanthus带和Fo.scholasticus-Fo.ventricosus带对比。根据孤峰组下伏地层栖霞组灰岩中所含类Parafusulinamultiseptata带和上覆地层堰桥组或武穴组灰岩中所含类Metadoliolina动物群证实,孤峰组与华南地区茅口组下部类Neoschwagerina带大体相当。最近的古地磁和古生物资料证明,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二叠纪时存在一个宽阔的海洋,孤峰组硅质岩中的这些放射虫动物群就是由这个洋中发育的上升洋流带入扬子板块断陷盆地中沉积的。  相似文献   

5.
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䗴地层及化石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周建平 《古生物学报》1993,32(5):596-610
简要地介绍了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Ting地层,对Ting类动物群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了7个化石带,分别为:1.Montiparus montiparus带;2.Triticites variabilis带;3.Pseudoschwagerina beedei带;4.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5.Mccloudia ovata带;6.Schw  相似文献   

6.
王玉净  何炎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17(4):347-352,T001,T002
80年代,当时的一些主要报纸和有关杂志相继报道过贵州威宁及其邻近地区上第三系中曾发现一批海相有孔虫化石,由此推断云贵高原曾受到晚第三纪的海侵。经过笔者鉴定,这批有孔虫为再沉积的石炭纪标本,其中不仅有非Ting小有孔虫,还有Ting类,从T类化石分析,其时代无疑为早石灰世,从而匡正了对云贵高原新生代地质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二叠纪丑中虫科放射虫中有一类顶锥部分向腹边弯曲的放射虫,Ishiga称为Follicucullusbipartitus-F.charveti组合带,由于其形状奇特,层位稳定,已成为二叠纪较好的标准带化石,并与类Lepidolinakumaensis带对比。目前这类化石仅在东南亚地区的西南日本、菲律宾巴拉望地区和中国广西钦州地区发现表明,这些地区的放射虫当时很可能是在同一个洋盆中沉积的,只是由于它们各自的沉积历史不一样,以及后来的板块活动,造成了原始块体的离散、飘移,形成目前这种分布格局。这个放射虫动物群包括6科11属21种(比较种、未定种),其中有新种1个。这个动物群的时代要早于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8.
桂西北早,中二叠世常么期和栖霞期Ting类动物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建平 《古生物学报》1998,37(4):467-476
桂西北早、中二叠世常么期和栖霞期Ting类十分丰富,自下而上可建立5带4亚带:1)Pamirina-Schwagerina带(Pamirina pulichrag亚带;Schwagerina cushmani亚带);2)Schwagerina guembeli带;3)Chalaroschwagerina-Robustoschwagerina带(Chalaroschwagerina vulgaris  相似文献   

9.
四川海相三叠系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富含有孔虫化石的碳酸盐岩,是我国研究三叠纪有孔虫生物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四川广安谢家槽剖面早—中三叠世地层中产丰富的有孔虫化石,共识别出12属34种(包括未定种)。根据有孔虫化石群在地层中的分布特点,自下而上划分出4个组合带,即Rectocornuspira kalhori-Cornuspira mahajeri,Glomospirella vulgaris-Arenovidalina chialingchiangensis,Meandrospira pusilla-Glomospirella irregulariformis和Glomospira sinensis-Arenovidalina amylovoluta组合带。有孔虫化石带的建立为该地区海相三叠系地层的时代确定和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0.
滇西保山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古动物地理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滇西保山地块晚古生代Ting类、有孔虫、珊瑚、牙形刺、腕足类等动物群的古生物地理属性,根据牙形刺和Ting类化石,确定长期争论的丁家寨组的时代为Artinskian期,小型单体珊瑚Cyathaxonia动物群可出现在从早石炭世到二叠纪的多种沉积环境中,不一定指示冷水冈瓦纳型。根据沉积特征及对环境特别敏感的珊瑚和Ting类动物群的分布特点,结合全球构造事件,恢复保山地块的古地理演化模式。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