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常乐康"对婴幼儿急性腹泻作用,减少过多静脉输液及滥用抗生素.方法:对180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常乐康",用药后分别记录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显效率、总有率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粪便性状、便次正常,发热及呕吐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4.5%(87/92)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常乐康"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不但缩短病程,而且提高治愈率,无副作用,可作为佐治婴幼儿急性腹泻病重建肠道微生态屏障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儿科就诊迁延性腹泻患儿40例为观察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g/次,3次/d,溶解于温水中口服,连用8周,检测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的变化。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及B/E比值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及B/E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清D-乳酸、PCT和DA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血清D-乳酸、PCT和DA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黏膜的通透性异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可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其通透性,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清徐县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患儿共116例,随机分为2组,以住院期间抗生素治疗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的患儿为治疗组60例,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56例,分别观察腹泻次数、大便性状、腹痛、止泻时间及大便镜检与大便培养正常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组腹泻次数减少时间、大便性状变稠时间、腹泻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治疗组大便镜检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大便细菌培养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79%,经卡方检验x2=4.8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能使腹泻时间缩短、疗效明显、方法简便,经济,易于患儿及父母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在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应用抗生素的住院老年患者55例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28例,给予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4片,3次/d,连续服用7~l0d;对照组27例,腹泻患者给予给予思密达3.76 g,3次/d.观察两组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情况,并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 预防组腹泻发生率、腹泻次数、腹泻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泻病例的大便培养及常规检查无异常,大便涂片检查出现细菌计数减少或大便杆球菌比失调;预防组粪检结果杆球比例倒置、细菌计数减少、真菌感染例数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可预防和减少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减轻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慢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慢性肝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10mg/粒,每次2粒,2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菌落计数变化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实验前肠道菌群、TBiL、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无明显变化(P〉0.05),TBiL、PT有所下降但不显著,治疗组患者的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以及酵母样真菌的菌落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TBiL、PT较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可以促进慢性肝衰竭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的恢复及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属于微生态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漫性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腹泻及便秘。其药效成份是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种健康人体肠道正常生理性细菌,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其药理作用是通过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从而达到治疗腹泻及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制剂(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由于婴幼儿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特殊性,若仅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不仅疗效不高,甚至部分会转为迁延性腹泻。近年来,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武汉市三医院于2002年6月~2003年6月,用金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属于微生态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慢性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腹泻及便秘。其药效成分是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3种健康人体肠道正常生理性细菌,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其药理作用是通过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从而达到治疗腹泻及便秘的目的。“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商品名为金双歧。金双歧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获得医护工作者及患者的一致好评。现将金双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治疗儿科最常见3种不同类型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0年3年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有腹泻症状的住院患者22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治疗组110例,未加用或用加其他微生态制剂的对照组114例。2组的性别、年龄、病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的平均止泻时间为(2±1.45)d和(3.9±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优于未加用或加用其他微生态制剂,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0例,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首次1 000 mg,以后500 mg/次,4次/d,疗程3~7 d,对照组80例,应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观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在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因支气管肺炎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265例婴幼儿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40例)和对照组(125例)。实验组患儿从应用抗生素治疗第1天开始预防性口服地衣芽孢杆菌(0.25g/次,3次/d)直至停用抗生素;对照组患儿出现腹泻后加用地衣芽孢杆菌治疗,用药至腹泻缓解,剂量和用法与实验组一致。观察两组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出现的例数,腹泻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大便次数及性状。分析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是否联合应用抗生素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之间的关系。结果 (1)年龄小于1岁、应用抗生素时间大于7d和联合应用抗生素均是婴幼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高危因素。(2)预防性使用地衣芽孢杆菌后,实验组患儿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泻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婴幼儿长时间应用抗生素和联合应用抗生素易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2)预防性应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可以有效减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治疗的RVE患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儿均予饮食调整、补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g/次,3次/d,温水冲服。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和肠黏膜通透性指标[内毒素(ETX)和D-乳酸]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2h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对照组更高,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ETX和D-乳酸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1,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儿童RVE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加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减少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的数量,改善患儿肠道微生态状况;并与其能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和减少肠液的分泌渗出相关。  相似文献   

13.
整肠生为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制剂 ,主要作用机制是以菌治菌。笔者针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双例足三里注射三氮唑核苷联合用药取得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1 病例 作者自 1998年以来收集 3 1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6月~ 3岁 ,平均 2 1月 ,病程 3~ 8d,大便次数 10次左右 ,稀水样 8例 ;大便次数在 6次左右 ,绿色粘冻样 15例 ;大便次数 4次左右 ,蛋花样便 9例。2 治疗效果例 1,患儿 ,男 ,7月 ,因发烧咳嗽 3 d以 11支气管肺炎”于 1998年 6月 7日入院 ,入院时大便正常 ,入院后用头孢拉定 5 d,出现腹泻 ,每日 5~ 6次 ,为粘冻样便 ,大便…  相似文献   

14.
几种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提供指导。方法:对婴幼儿腹泻病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Kaplan—Meier(K—M)法对不同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时间—效应分析。结果:470例婴幼儿腹泻病患儿住院治疗期间,有453例患儿有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占96.4%;其中,选用培菲康、整肠生的病例最多,分别有237例和198例;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有83例(18.32%)。K—M法分析显示:培菲康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优于整肠生组及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组;无论是急性腹泻病,还是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治疗的临床治愈时间均不优于单用微生态制剂组。结论:适当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助于婴幼儿腹泻的恢复,但盲目采用多种微生态制剂联合治疗并不能提高临床疗效,甚至不利于婴幼儿腹泻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对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6 5例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患儿,使用益生菌+黏膜保护剂(治疗组4 9例)及单用黏膜保护剂(对照组16例)对腹泻的治疗效果。所有患儿均行大便常规及轮状病毒检测,大便常规正常,轮状病毒阴性。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在肺炎出现腹泻时间、腹泻后开始治疗时间及重型腹泻所占比例上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治疗组有效率为9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 %。结论 益生菌联合黏膜保护剂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疗效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与蒙脱石散间隔应用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先冲服蒙脱石散,1.5~3 g/次,3次/d,冲服蒙脱石散2 h后再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0.5 g/次,3次/d,疗程3~7 d;对照组65例,单独应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缩短热退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及第3天的大便次数减少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与蒙脱石散间隔联用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古碧霞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9):841+843-841,843
目的观察和评价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服用金双歧片,对照组60例,服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双歧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烧伤腹泻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研究采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烧伤后腹泻病人26例,发现腹泻时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明显变化:总菌量下降,厌氧菌中的双歧杆菌、类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念珠菌的数量明显升高,厌氧菌与需氧菌比例下降,发生菌群失调。喂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后,双歧杆菌数量增加,需氧、厌氧菌比例下降,患者失调的肠道菌群趋向正常,腹泻停止。双歧杆菌的服用重建了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对实验性腹泻小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对氨苄青霉素钠诱发的小鼠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氨苄青霉素钠口服诱发小鼠实验性腹泻和肠道菌群失调,然后用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口服,每天2次,共4d,观察治疗后的小鼠排便和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在各给药组中,治疗第1天有70%~85%的小鼠排正常便,生理盐水组只有10%排正常便(P〈0.01);治疗第2天给药组中有80%~90%的小鼠排正常便,生理盐水组仅为50%(P〈0.01)。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凝结芽胞杆菌在治疗第2天开始定植,停药第7天后逐渐消失,定植期为10d左右。在各给药组中,治疗第2天肠道菌群开始恢复,第4天均升高到正常,而生理盐水组的恢复比各给药组显著的慢(P〈0.01)。结论 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对小鼠实验性腹泻有明显的止泻作用,并能加速肠道菌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FD重叠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曲美布汀片100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mg/次,2次/d,餐后约30min温水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增加,而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数量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粪便中这5种菌的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0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6例(13.33%)和8例(17.78%),症状均较轻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结论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FD重叠IBS-D患者疗效较肯定,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其消化不良及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