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特有药用乌头种紫草乌(Aconitum episcopale)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对大鼠心脏细胞H9c2的细胞毒性,从紫草乌中分离出10个C19-二萜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滇乌碱(1)、粗茎乌头碱甲(2)、黄草乌碱丙(3)、黄草乌碱甲(4)、丽乌亭(5)、猎鹰乌头碱(6)、14-O-乙酰萨卡可尼亭(7)、萨卡可尼亭(8)、查斯曼宁(9)和展毛黄草乌碱A (10)。化合物5、6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7和9~10对大鼠心脏细胞H9c2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3.8~341.6μg/m L,表明紫草乌中的生物碱对H9c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白撑根部二萜生物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白撑(Aconitum nagarum var.heterotrichum)根部分离出5个二萜生物碱,其结构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为光翠雀碱(1),宋果灵(2),乌头碱(3),去氧乌头碱(4),和滇乌碱(5)。  相似文献   

3.
从工布乌头 (Aconitumkongboense)根中分出 17个去甲二萜生物碱 ,其中一种为大渡乌碱型C19 二萜生物碱新生物碱工布乌碱 (kongboendine) 1。由光谱法 (1H 和13 C NMR、2D NMR和MS)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4.
展毛短柄乌头中的一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展毛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m var.laxiflorum Fletcher et Lauener)根中分离鉴定了五个二萜生物碱,其中四个为已知成分,分别为乌头碱(aconitine)、3-去氧乌头碱(3-deoxyaconitine)、3-乙酰乌头碱(3-acetylaconitine)、雪乌碱(penduline),另一个为新成分,命名为丽鲁碱(laxiconitine),其结构通过光谱分析及化学反应测定如(1)。  相似文献   

5.
丽江乌头的8-去乙酰滇乌碱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丽江乌头(Aconitum forrestii Stapf)产于云南西部,民间用其根除风湿,全草杀虫,我们曾报道从根部分得5个生物碱即塔拉胺(talatisamine),查斯马宁(chasmanine),滇乌碱(yunaconitine),6-羟基塔拉胺(6-hydroxyl-talatisamine),3-去氧-8-去乙酰滇乌碱(3-deixy-8-deacetyl-yunaconitine)。最近我们又从分离3-去氧-8-去乙酰滇乌碱的母液中分离得到一个未见报道的生物碱:8-去乙酰滇乌碱(8-edacetyl-yunaconitine)。本文报告该生物碱的结构证明。  相似文献   

6.
贡嘎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贡嘎乌头(Aconitum liljestrandii Hand.-Mazz.)的块根中分得10个已知去甲二萜生物碱膝乌宁碱甲(genicunineA)1、塔拉萨敏(talatisamine)2、8-去乙酰滇乌碱(8-deacetyl-yunaconitine)3、卢乌碱(ludaconitine)4、查斯曼宁(chasmanine)5、伪乌头宁(pseudaoonine)6、滇乌碱(yunaconitine)7、印乌碱(indaconitine)8、14去苯甲酰大渡乌碱(14-debenzoylfranchetine)9、黄草乌碱丁(sachaconitine/vilmorrianine D)10.应用光谱学和TLC法鉴定了报告的所有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紫金龙Aconitum vilmorinianum var.altifidum W.T.Wang低极性部位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依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7个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和1个二萜生物碱类复合物,分别为:黄草乌碱丁(1)、hemsleyaconitine G(2)、hemsleyaconitine F(3)、hemsleyaconitine A(4)、14-O-veratroylneoline(5)、塔拉胺(6)、lipoyunaconitine(7)和hemsleyadine(8)。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丽江乌头中的一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丽江乌头根中分离、鉴定了三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其中碱Ⅰ、碱Ⅱ分别为已知成分阿克诺辛(aconosine)和嘟拉碱(dolaconine);碱Ⅲ为一新的C_(18)-型二萜生物碱,从MS、IR、~1H NMR、~(13)C NMR等光谱数据推定了其结构,并命名为丽日碱甲(liconosine A)。  相似文献   

9.
瓜叶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瓜叶乌头 (AconitumhemsleyanumPritz)根中分得 12个已知C19 二萜生物碱 ;氨茴酰牛扁碱(anthranoyllycoctonine) 1、牛扁碱 (lycoctonine) 2、8 去乙酰滇乌碱 (8 deacetylyunaconitine) 3、伪乌头宁(pseudaconine) 4、sachaconitine 5、尼奥宁 (neoline) 6、senbusineA 7、6 表弗斯生 (6 epiforesticine) 8、滇乌碱(yunaconitine) 9、印乌碱 (indaconitine) 10、查斯曼宁 (chasmanine) 11、和塔拉萨敏 (talatisamine) 12。其中化合物 1~ 8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应用光谱法和对照TLC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宣威草乌根的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毛茛科植物宣威草乌干燥块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学方法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I)和7个去甲二萜生物碱;黄草乌碱甲,黄草乌碱乙,黄草乌碱丁,它拉胺,异它拉胺,展毛乌头宁和滇乌碱。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它们是乌头属化学分类学的特征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