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樱草(Primula obconica),又称报春花,是早春季节人们喜爱的一种花卉。近年来,患病严重,病株的叶片呈现花叶、畸型、翻卷等症状,影响观赏。关于樱草花叶病毒在国内未见报道。本文简要报道樱草花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以下简称PMV)。  相似文献   

2.
樱草杜鹃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樱草杜鹃(Rhododendron primulaeflorum)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为杜鹃素(1)、4’,5,7-三羟基-8-甲基黄烷酮(2)、二氢山柰酚(3)、异鼠李素(4)、槲皮素(5)、陆地棉苷(6)、瑞诺苷(7)、(2R,3R)-花旗松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8)、(2R,3S)-花旗松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9)、(2S,3R)-花旗松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半纤维素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半纤维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组成在自然界中着遍存在的土壤纤维物质(llsnocellulosicmat。rials),K24由纤维素(cellulose,40-60qo).、半纤维素(20-3O轴)和本质素(lignin,15-30畅)组成,这些物质是陆生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分(15,’l)。半纤维素较集中于初级和次级细咆哮中,与木质素和纤维素结合在一趄,以增强细胞壁的强度(幻。半纤维素是异质多糖。即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2-4忡,少数是5,6?P)单糖基组成的不均一果糖。构成半纤维素线性聚糖主涟的单糖主要是D一水糖、D一葡萄糖、D一甘露糖;半纤维素大多具有短的…  相似文献   

4.
马兜铃科细辛属(AsarumL.)植物全世界约有90种。我国约有40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少数分布在北方。该属植物绝大部分种类在我国作为药用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该属植物部分种类作为室内观赏花卉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该属植物日本已培育了许多观赏品种,其中春草园株式会社出版的一本广告宣传画册,列出品种100多种,主要有观花类(尾状花、大花类)、观叶类(叶色及叶面云班)、观叶观花类(花形与面色斑)等。我国该属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该属植物用作观赏花卉方面的研究报道。因此该属植物作为一种新的室…  相似文献   

5.
大花哥纳香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番荔枝科哥纳香属植物大花哥纳香(Goniothalamusgriffithii)的叶中分离到4个化合物griffithineA(I),goniodiolmonoacetata(Ⅱ),β-sitosterol(Ⅳ)其中(I)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1植物名称樱草花(PrimulaacauliseuropaMischung)。2材料类别腋芽。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长芽培养基为MS+NAA0.ling/L(单位下同)+BAI;(2)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NAAof+BA0·5+LH500;(3)生根培养基为MS+NAA0.l~0.2。各种培养基附加蔗糖3%、琼脂08%,PH58,培养温度24~25C,每日光照24h,光照度1500IX左右。4生长与分化情况春季将樱草花的幼芽小心切下,在超净台用75%酒精浸数秒钟,再用0.1%的HgCI。消毒8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6~7次。将经消毒的芽接在生芽培养基卜,10d后基部膨大,长出…  相似文献   

7.
真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生物降解,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场地适用性强等特点。挑选了2种菌株,进行了室内油降解实验,在摇床实验油降解率:微生物真菌(Faserium.LK)(土著)和真菌(Phanerochaete.Chrysosprium),在20d分别为41.2%和28.1%,真菌(Fusarium.LK)高于真菌(Phane-rochate.Chrysosprium)的降解率,而在培养箱石油污染土壤中,真菌(Fusarium.LK)(土著)和真菌(Phane-rochaete.Chrysosprium),在50d分别为61.8%和66.1%,(Fusarium.LK)低于(Phanerochaete.Chrysosri-um)。  相似文献   

8.
1992年3月香港市政局和区域市政局联合主办的香港第六届花卉展览,是在香港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的。这次花卉展览的主题为“奇花异卉汇香江”。主题花是“大花萱草”。参加展览的单位,内地由中国花协统一组团(包括15个省市和18个单位),香港及世界各地共有76个园艺团体。展期十天,参观人数超过35万人次,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研究磷素几种形态的动态变化基础上,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磷在植物-土壤系统中的流通、积累和归还的特点,得出如下结果:1.磷素在系统内99%以上分布在土壤中。2.群落内磷的再利用量为3.6755kg·ha ̄(-1)·yr ̄(-1)。3.群落每年吸收的磷为3.4063kg·ha ̄(-1)·yr ̄(-1),地上部归还土壤为0.1447kg·ha ̄(-1)·yr ̄(-1),地下部归还土壤为1.8111kg·ha ̄(-1)·yr ̄(-1),输出仅占吸收量的42.24%,磷素在群落中每年净积累为0.35ks·ha ̄(-1)·yr ̄(-1)。4.磷在各库内的周转时间是:地上植物活体为1.3364年,立枯体为6.4350年,活根为1.0887年,死根为2.4378年,有机磷为833.3年。  相似文献   

10.
大花地不容中的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花地不容(StephaniamacranthaH.S.LoetM.Yang)系防己科千金藤属(Stepha-nia)一新种[1]。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今从其块根中分得8种生物碱,经鉴定,主要为l-四氢巴马汀(l-tetrahydropalmatine,Ⅰ)和异紫堇定碱(isocorydine,Ⅱ),得率分别为0.83%和1.82%。其余为紫堇定碱(corydine,Ⅲ)、紫堇单酚碱(corydalmine,Ⅳ)、千金藤定碱(stephalidine,Ⅴ)、巴马汀碱(palmatine,Ⅵ)、紫…  相似文献   

11.
白菜型油菜与蓝花子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沿友  罗鹏   《广西植物》1998,18(1):54-57
通过胚胎培养,成功地获得了白菜型油菜(Brasicacampestris)与蓝花子(RaphanussativusLvarraphanistroidesMakino)的属间杂种。该杂种具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大花类型,一种为小花类型。对它们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结果表明:小花类型为未加倍的杂种MI,存在19个未配对染色体,大花类型为加倍或部分加倍杂种,加倍类型MI,19个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上;部分加倍类型AI,具有10-10-9的染色体组分割现象。大花类型具有可育性;它能够产生很多n=19及n=9、n=10的正常配子。染色体组分割能够产生倍半二倍体,它能用来研究染色体的功能和开展染色体工程。  相似文献   

12.
非洲菊(Gerberajamesonii)品种“签证”的无菌芽,以MS培养基(内含3%蔗糖、0.8%琼脂、10.0mg·L-1KT、05mg·L-1IAA,pH5.8)培养。每100ml的三角瓶内装30ml培养基,接6个芽,置于2000lx光照度(10h·d-1),白天20~30℃、夜间10~15℃下培养。以MS中全氮量为1(MSN),另设1/2含氮量(1/2N)和1/4含氮量(1/4N)处理。铵态氮(NH+44-N)和硝态氮(NO-3-N)比值试验是在总氮浓度不变的条件下调整两者浓度,共设2:1、1:1、1:2和1:5四个处理。所有上述处理均接10瓶,培养5周后随机取5个丛芽进行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仙人掌和仙人指的组培嫁接成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植物名称仙人掌(Opuntiadillenii)、仙人指(Schlumbergerabridgesii)。2材料类别带顶芽的茎段或茎片。3培养条件仙人掌用试管刷蘸少许洗衣粉在流水下刷洗干净,再在70%酒精中洗涤30s,放在有1.1%升汞的锥形瓶中抽真空消毒5min、10min(对照用0.1%升汞消毒10、15、20min),无菌水冲洗4次,无菌下切成0.5-1.0cm大小,接种在MS+NAA0.1mg·L-1(单位下同)+6-BA2中,于室温20-22℃下培养,每天光照12h,光照度2000lx下培养。仙人指用不同消毒方法处理(5%漂白精加2ml吐温消毒20min;0.1%升汞的锥形瓶中抽真空消毒5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大花杓兰根内与根际土壤内生真菌的组成与相关性,为其种群恢复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花杓兰根内与根际土壤真菌的核基因ITS2片段进行扩增测序。结果:除极个别样本外,在OTU、属、科、目、纲和门等分类级别,大花杓兰根部内生真菌数量与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差异较大,所有根际土壤样本内生真菌数量均大于根样本。不同样本间无共有OTUs和属。Alpha多样性结果显示,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丰富度大于根样本,但多样性差异不明显。在科水平上,根与根际土壤无共有优势菌。PCoA主成分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根样本与根际土壤样本在组成上存在差异。在真菌的特异性组成方面,Rozellomycota真菌在根样本和根际土壤样本中相对丰度接近,分布较为均匀,Malassezia真菌只在植物根样本中检测到,为植物根样本的特有真菌,蜡壳耳属(Sebacina)只在根际土壤中检测到,为根际土壤的特有属。结论:大花杓兰根与其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性,根际土壤真菌的丰富度大于根样本,二者真菌群落相关性小,无共有优势菌科。  相似文献   

15.
岷归     
当归(Angelicasinensis),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甘肃省氓县一带,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地也有栽培。在纸县当归一般生长在海拔2200-2600米的冷冻山区,多生于河岸冲积,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微碱)的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在0.6-3%之间。当归的一个生育期可分为幼苗期匕月一10月)、成药期(翌年3月一8‘9月)、结籽期(翌年9月一第三年6、7月)三个阶段,需跨三年、越两冬。历时700天左右。当归的主根短粗,肉质,为常用中草药,成药生长期约190-200天,生长温度在2-18T之间,要求ZOT积温2460T,年降雨量560毫米左…  相似文献   

16.
大花补血草优株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植物名称大花补血草(Limoniumsinuatum)。2材料类别花茎。3培养条件(1)诱导芽萌发及增殖培养基:MS+6-BA0.6mg/L(单位下同)+3%蔗糖。(2)生根培养基:1/2MS+NAA0·5+1.5%蔗糖。以上培养基均加0.8%琼脂,PH5.8。培养温度25士2『C,光照度为2000IX,每天光照12h。4生长与分化情况4.1脑芽的增殖培养取大花补血草基部抽出的长5~10cm花茎,去除具有花芽的顶部,用带有l~2个、最多3个腋芽的中部茎作为外植体,在清水中用脱胎棉洗净,70%酒精浸lmin,10%安替福民溶液浸13~15min表面灭菌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切…  相似文献   

17.
张呈祥  陈为峰  李伟 《生态学杂志》2012,31(6):1341-134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花萱草对镉(Cd)的耐性及积累特性。结果表明:Cd浓度为0.5mg·kg-1时刺激大花萱草的生长,大于5mg·kg-1时抑制大花萱草生长,Cd浓度小于5mg·kg-1时延长了大花萱草的绿期和花期;随着Cd浓度的增大,大花萱草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含水量逐渐降低,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细胞膜透性逐渐升高;Cd在大花萱草体内分布为根系>地上部分,随着Cd浓度的增大,大花萱草根系和地上部分Cd含量逐渐升高、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逐渐降低;Cd浓度为20mg·kg-1时大花萱草对Cd的积累量最大,为1.489mg·株-1。综合分析大花萱草的生长、生理变化及富集Cd的能力,大花萱草适用于浓度小于1mg·kg-1的Cd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球毛壳ND35微生物菌剂对楸树幼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楸树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设计0(CK),10(T1),15(T2),20(T3)4种微生物菌剂施用量,测定幼苗生长情况、土壤微生物组成结构、土壤酶和土壤养分等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球毛壳ND35微生物菌剂可显著促进楸树幼苗的生长,株高、地径、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显著提高(P<0.05),T2处理下促生效果最好。(2)施用球毛壳ND35微生物菌剂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及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P<0.05)。(3)球毛壳ND35微生物菌剂可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提高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使土壤中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提高,可使土壤中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21.88%-103.56%(P<0.05),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丰度提高66.28%-65.97%(P<0.05),酸杆菌属(Acidibacter)的相对丰度提高12.76%-38.06%。(4)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机质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分布和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改变会显著影响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因此,施用球毛壳ND35微生物菌剂可通过影响植物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促进楸树幼苗的生长。这一研究结果为楸树繁育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亦为将其用于困难立地及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提供基础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尾松林土壤肥力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简尊吉  倪妍妍  徐瑾  雷蕾  曾立雄  肖文发 《生态学报》2021,41(13):5279-5288
土壤肥力是各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反映,也是林地生产力的基础。为了解马尾松分布区林下土壤肥力状况,利用499条文献数据、134条历史调查数据和131条当前调查数据中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内梅罗指数法分别对土壤养分单一指标丰瘠水平和综合肥力状况进行评估,并分析马尾松天然林与人工林和纯林与混交林间土壤肥力特征的差异,为马尾松林可持续经营和生产力提高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值分别为4.79和4.91、33.78 g/kg和19.92 g/kg、1.82 g/kg和1.32 g/kg、0.46 g/kg和0.40 g/kg、14.49 g/kg和15.71 g/kg、88.00 mg/kg和59.41 mg/kg、4.94 mg/kg和2.38 mg/kg、71.72 mg/kg和52.99 mg/kg;(2)除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外,两个土层其他土壤养分指标的丰瘠水平在"较缺"水平及其以下;(3)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指数(0.97)大于20-40 cm土层(0.77),土壤有效磷含量的肥力指数均最小(0.60和0.33);(4)除20-40 cm土层pH值、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外,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和肥力指数均表现为混交林>纯林;这些指标在天然林与人工林间的差异因指标而异。总体来看,马尾松林土壤磷和钾养分的供给潜力和能力较弱,土壤综合肥力状况也偏"贫瘠",其中土壤有效磷含量最低,肥力指数也最小;0-20 cm土层的土壤肥力状况优于20-40 cm土层,均受林分起源(天然林与人工林)和林分结构(纯林与混交林)的影响;但由于指标缺乏(如物理指标)和数据分布不均衡(天然林和混交林少),土壤肥力的估算以及林分特征对土壤养分和肥力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光、温度和土壤水分对坡垒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对坡垒(Hopea hainanensis Merr.et Chun)种子萌发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垒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20℃种子在全黑暗条件与周期性光照条件下处理的萌发结果无明显差异。土壤含水量为20%-70%时种子能够萌发,而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30%-50%。在室内自然摊放第14天的发芽率为20%。18d完全丧失发芽能力。由于坡垒种子具有顽拗型种子的一些特点,该物种宜采取活体保存的方法,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