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水狼蛛的核型(蜘蛛目:狼蛛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稻田优势种类类水狼蛛(Pirata piratoides)进行了染色体核型、C-带核型的观察与分析,结果:类水狼蛛染色体数目:雄性2n=26,雌性2n=28,性别决定机制为X_1X_2O型,所有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性染色体为最长的1条(对)和最短的1条(对)。  相似文献   

2.
雄蚕终变期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侠  王子淑 《昆虫学报》1991,34(4):499-500
关于家蚕 Bombyx mori L.染色体核型分析,以粗线期染色体(蒋同庆和邓一民,1985;Rasmussen,1976;Traut,1976)及联会复合体(马昆和施立明,1988;王宗舜等,1981)研究较多,中期细胞染色体仅见按径率进行的核型分析(李振刚等,1980),迄今未见有关终变期染色体研究的报道。本实验发现终变期染色体具有显著形态特征,适于核型分析,并对该期的染色体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云南大叶茶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光涛   《广西植物》1988,(3):249-255
本文采用去壁低渗法研究了云南大叶茶的染色体核型,间期核形态和多核现象。结果表明大多数染色体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5对是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7和12对染色体中各有1条具随体染色体。根据Levan等的分类原则,其核型为2n=20m+8sm+2sm(SAT),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的“2A”型,同时亦发现有“2B”型的核型。云南大叶茶间期核型为浓密分散型和复杂染色中央微粒型两种;并首次发现茶树中的多核现象,在所观察的1250个细胞中有6个是具双核细胞(占0.48%),有2个是具三核细胞占(0.16%)。另外,本文还对部份山茶属植物的核型进行了讨论。从核型上可以看出:(1)山茶属植物在进化上属于较原始的种系;(2)山茶属植物核型的进化基本符合Stebbins提出的植物界核型进化的规律,即对称—→不对称;(3)山茶属植物的核型在一定范围内变异甚大,这种变异没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观点与张宏达提出的山茶属植物的分类系统基本吻合。带随体的染色体数目在山茶属植物核型的进化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有的八角莲和六角莲的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定成  邵建章  李东林   《广西植物》1991,11(1):58-62
本文研究了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和六角莲Dysomapleiantha((Hance)Woodson的核型。二者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由四对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一对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一对具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各有一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八角莲的次缢痕在第3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六角莲的次缢痕在第1对染色体的短臂上。二者均属较对称的“2A”核型。但它们在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异幅度和差值、臂比的变异幅度和差值以及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上均有微小的差异。结果表明二者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演化趋势是八角莲→六角莲。八角莲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岱衢洋大黄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补充岱衢洋海域产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细胞遗传学数据,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8~10μg/g)及秋水仙素(1~2μg/g)活体腹腔注射培养,头肾细胞制片、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显微观察象山港网箱养殖的岱衢洋产大黄鱼的染色体核型,用Micromeasure3.3软件测量染色体相对长度与臂比。结果显示,岱衢洋大黄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24st+24t,NF=48,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53,最短为2.60,未发现异型染色体和随体。本研究的岱衢洋产大黄鱼染色体核型与以往报道的大黄鱼核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党参细胞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表明,党参染色体数为2 n=16。染色体的核型为2n=12m 4 sm=16。第1、2、3、4、5、8对是中间着丝粒染色体(m);第6对和第7对染色体属于近中着丝点染色体,未观察到有携带随体的染色体存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有的八角莲和六角莲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和六角莲Dysomapleiantha((Hance)Woodson的核型。二者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由四对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一对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一对具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各有一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八角莲的次缢痕在第3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六角莲的次缢痕在第1对染色体的短臂上。二者均属较对称的“2A”核型。但它们在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变异幅度和差值、臂比的变异幅度和差值以及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上均有微小的差异。结果表明二者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演化趋势是八角莲→六角莲。八角莲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毛冠鹿种内异染色质变化与染色体多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代和传代培养方法对8头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的皮肤细胞进行了染色体研究,发现了一种核型与以前所报道的几种核型不一致,确定为一新核型。在该核型中,染色体众数2n=47,2条X染色体异型,一条为端着丝粒,另一条为近端着丝粒。C-带显示该核型中异染色质除了分布在2条X染色体长臂中之外,在第一对大的端着丝粒染色体中的一条近着丝粒区出现一异染色质“柄”。结合C-带及薄层扫描结果对毛冠鹿种内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中异染色质的含量和分布与染色体多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哀牢蟾蛤和新疆绿蟾蛤的核型、C一带和Ag-NO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深 《遗传》1992,14(5):11-13
本文报道了云南的哀牢蟾赊和新疆绿蟾蛤的核型I C-带和Ag-NORso 新疆绿蟾赊2n=44 (36M+8SM), NF,88,除Nos. 7, 8, 13, 14四对是SM外,其余诸对均为M,一对随体和Ag-NORs 位于12q ter, C一带位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随体位置也显示C一带,并有少数不稳定的端位和插 入型C一带。推测它可能是来自欧洲绿蟾蛛的老四倍体类型。哀牢蟾蛛2”二22 (20M十2SM), NF- 44,其中只有No. 7为SM,一对Ag-NORs和随体位于6q ter,但该区域不着染C-带;全部染色体的 着丝点显示不同程度的C-带正染;本种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染色体。最后,文中讨论了蟾蛛属的 核型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奇异球蛛的核型分析(蜘蛛目:球蛛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1次报道奇异球蛛的核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性染色体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奇异球蛛染色体数目是:雄体细胞为2n=21,雌体细胞2n=22,性决定机制为XO系统,X染色体为最短的1个(对)。对C-带标本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均为端或亚端丝粒,各染色体有其识别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