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日宝  周晓春等 《蛇志》2002,14(2):73-73
奴卡菌感染较少见 ,奴卡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属放线菌目。主要是星状奴卡菌对人类致病 ,其次为巴西奴卡菌、象鼠奴卡菌。而星状奴卡菌主要引起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 ,出现类似结核症状。肺部病灶可转移至皮下组织 ,形成脓疡和多发性瘘管 ,也可扩散至其它脏器。本院曾接诊 1例脑脓肿患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5 8岁 ,因反复头疼、头晕 1个半月 ,于 2 0 0 1年 9月 2 1日入院。查体 :体温 3 6.4℃、脉搏 76次 /分、呼吸 2 6次 /分、血压 1 5 / 1 0 .5 k Pa。血象 :WBC 9.1× 1 0 9/ L、 HGB 1 43 g/ L、 LC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肤奴卡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临床诊断1例特殊皮肤表现的奴卡菌病,进行文献回顾。结果 22例患者中,健康者14例,8例有基础疾病者都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常见临床表现:脓肿、溃疡、包块、肿块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感染途径:外伤3例,来源于肺部3例,医源性注射2例,感染途径不明14例。22例患者均通过组织培养确诊,治疗主要为单用磺胺类药物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或联合外科切开引流治疗。结论皮肤奴卡菌病可能更多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找不到明确的感染途径,其中医源性注射也是其感染途径之一,病原菌培养为主要确诊手段,治疗以磺胺类药物为主或联合手术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3.
奴卡菌病是由奴卡菌属引起的局限性或播散性化脓性疾病。该病在国外并非少见 ,但在国内少有报道。近来在我院发生 1例奴卡菌继发脑脓肿感染 ,分析临床该菌检出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 因本病的临床表现、X线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 ,故对肺部的慢性感染经一般治疗无效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尤其是长期应用激素治疗的病人应排除本病 ,且其感染病灶的特殊检查与结核病类似 ,易导致误诊。2 对送检标本观察是否有色素颗粒 ,并涂片镜检观察是否存在抗酸性杆菌状 ,凡发现有部分抗酸的分支菌丝 ,且断裂成小棒状或球状者应提高警惕 ,…  相似文献   

4.
星型奴卡菌感染两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星型奴卡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预后,及星型奴卡菌细菌学鉴定、生化反应、及药敏实验的阳性所见。方法:报告广州军区总医院2例星型奴卡菌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例星型奴卡菌病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定期随访,未复发。结论:奴卡菌病属于严重的机会性感染,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是诊断本病的首要条件,应及早使用磺胺类药物,必要时予外科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枢神经系统(CNS)奴卡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脑奴卡菌感染病例进行报道,并检索相关文献报道的脑奴卡菌感染共31例,对以上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22例存在基础疾病,18例有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口齿不清,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7例接受复方磺胺甲噁唑单药治疗,17例接受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8例接受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等联合治疗。23例好转或治愈,9例死亡。结论:免疫功能低下是中枢神经系统奴卡菌病的危险因素;奴卡菌培养阳性是确诊该病的惟一方法;应及早应用磺胺类药物,必要时结合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通过对1例支气管结石伴盖尔森基兴奴卡菌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该患者为结石性体质,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支气管内高密度影;无痛纤维支气管镜下确诊支气管内膜结石,给予患者支气管镜下碎石、取石,并送病理科行切片活检,同时行痰涂片、痰培养寻找病原体。结果成功在肺泡灌洗液中培养出盖尔森基兴奴卡菌,针对盖尔森基兴奴卡菌感染给予敏感药物治疗3个月后痊愈。支气管结石伴盖尔森基兴奴卡菌肺炎极其罕见,尤其局限于呼吸系统感染者更为少见。此类疾病需考虑支气管内膜结石所致支气管扩张等结构性疾病存在,导致局部抵抗力低下,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盖尔森基兴奴卡菌感染。针对此类患者,建议及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完善灌洗液涂片、抗酸染色、灌洗液培养以获得病原学证据,为治疗赢得时间。控制盖尔森基兴奴卡菌感染后,需及早行纤维支气管镜下碎石等治疗,以纠正局部结构改变,减少再次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7.
<正>皮肤隐球菌感染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占隐球菌感染的10%~15%。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皮肤隐球菌的主要病因之一[1]。但同时合并鼻疽奴卡菌感染少见。现报道1例新型隐球菌合并鼻疽奴卡菌皮肤感染的病例。经过氟康唑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继续按医嘱巩固治疗。1资料与方法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足背起红肿结节,伴疼痛、低热38度,当地医院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真菌培养"阳性",口服伏立康唑治疗10d,红肿消  相似文献   

8.
茅国峰  吕鹏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2):1110-1111,111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ICU住院期间,患者肺部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3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全部病原菌的1.85%.19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除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米诺环素的抑菌活性较高外,其余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73.5%~100.0%.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治疗难度大,应引起足够重视,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感染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 h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15例患者中,18例经确诊出现肺部感染,占15.65%。感染者中7例死亡,病死率为38.89%。18例肺部感染患者中检出35株病原菌,主要包括6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恶臭假单胞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发生与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糖尿病史、低白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方式、鼻饲方法、抗生素使用情况、气管切开、定时吸痰和APACHEII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史,低白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方式,鼻饲方法,抗生素使用≥2种,气管切开,定时吸痰,APACHEII评分为影响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影响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应根据患者病史、病情及危险因素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赵燕  杨松  莫旭华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6):2378-2389
【背景】2,4-二酮吡咯烷类化合物奴卡霉素和替达霉素都含有C-10酮基结构,但是该结构是由两种不同的酶短链脱氢酶NcmD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e adenine dinucleotide, FAD)依赖的脱氢酶TrdL分别催化形成的。然而奴卡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FAD依赖的酶NcmL是否能回补NcmD的功能,以及TrdL能否催化奴卡霉素C-10酮基的形成,尚无相关的实验证据。【目的】通过体外酶催化实验研究NcmL和TrdL对奴卡霉素II和奴卡霉素F的C-10位羟基的催化作用。【方法】通过克隆ncmLtrdL至pET-28a(+)中,然后于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诱导后的蛋白经纯化后,考察了纯化的NcmL和TrdL对奴卡霉素II和奴卡霉素F的催化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酶反应产物。【结果】NcmL不能催化奴卡霉素II和奴卡霉素F的C-10位羟基的脱氢反应,TrdL能催化奴卡霉素II和奴卡霉素F的C-10位羟基脱氢,分别得到奴卡霉素I和奴卡霉素G。【结论】体外生化研究表明,NcmL不参与奴卡霉素C-10酮基的生物合成反应,TrdL具有较广的底物谱,能催化多种奴卡霉素的C-10位羟基转化为酮基。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并肺部感染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感染的症状及体症呈复杂多样化,变化迅速。肾移植后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多为混合性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如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真菌、军团菌及卡氏肺孢子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尤其是军团菌及卡氏肺孢子虫在免疫抑制患者中感染逐渐增加。从临床表现判断肺部感染病因的诊断较困难,病原学检查需要特殊的检查手段如肺泡灌洗及保护性样本刷取样,胸部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早期CT检查更有意义。为了明确肺部感染的病因学,患者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X线表现进行综合考虑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肺部非发酵菌感染的病原学构成及耐药特征,为非发酵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本院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肺癌并发肺部非发酵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常规方法培养及鉴定细菌,K-B法检测非发酵菌的耐药率,按CLSI 2013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研究其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特征。结果 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从本院住院治疗的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共检出非发酵菌211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42.2%),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28.9%)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0.4%);药敏试验表明4种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甚至多重耐药。结论非发酵菌是导致肺癌合并肺部感染常见病原菌,其耐药率高,治疗困难,临床应高度重视,加强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止继发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更正声明     
何丽,肖扬,蒋祖军同志发表在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2):4295-4297页的论文"星型奴卡菌感染两例并文献复习"因编辑工作失误,其作者与通讯作者简介需更正如下:作者简介:何丽(1986-5),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至2005年出院的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78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139例.感染率为20.5%。病原菌以G^-菌为主(62.3%).其次为G^+菌(19.4%)和真菌(18.3%)。G^-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体外药敏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较敏感。G^+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平等较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和制霉菌素较敏感。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脑出血量、假性延髓麻痹、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有关。结论肺部感染是急性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造成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应该护理到位。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医院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院1994年6月至1995年12月间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2165例阳性标本分析中发现,病原菌感染以呼吸道及肺部感染为最多见,其次为尿路感染和创伤感染。感染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检出率最多的顺序是: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鲍曼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白色念珠菌等。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曼氏不动杆菌(27.97%)、肺炎克雷伯氏菌(25.6%)、铜绿假单胞菌(13.56%)、白色念珠菌(13.20%)、金黄色葡萄球菌(11.2%)、大肠埃希氏菌(7.1%)等。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简称G-b)对丁胺卡那和头孢呋新敏感率呈上升趋势(P<5%),头孢三嗪、青霉素、红霉素敏感率稳定,其余七种抗生素敏感率呈下降趋势。革兰氏阳性球菌中(简称G+c)首选药为去甲万古霉素,丁胺卡那敏感率稳定,头孢呋新敏感率呈上升趋势,其余抗生素敏感率呈下降趋势(P<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检出菌的变迁规律,探讨与其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总结2010 年至2013 年我院呼吸内科血 培养阳性脓毒症136 株检出菌及相关指标,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治愈及好转组,二组为未愈及死亡组,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单 因素分析,筛选出可能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首,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发现耐亚 胺培南大肠埃希菌株一例,其耐药率为2.9%;两组间进行比较,对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包括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后遗症、糖尿病、 恶性肿瘤在内、住院前是否应用抗生素、发热程度、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及低白蛋白血症进行单因素分析,肺部感染情况P<0.05,有 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其与脓毒症的预后相关,其余指标P 均>0.05,尚不能认为其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结论:革兰阳性球菌是血培 养阳性脓毒症的主要致病菌;肺部感染情况与脓毒症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尝试使用新的抗感染治疗策略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方法选择10例转入ICU的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入选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多次痰培养结果提示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生长。患者先予以头孢美唑抗感染治疗,在48~72h后痰培养结果均提示对亚胺培南等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然后根据患者肺部感染是否好转选择继续使用头孢美唑或调整为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抗生素。结果 10例患者治疗7d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均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脱机拔管转出ICU。结论根据肺部微生态特点,利用菌群之间存在的拮抗作用,可以使用抗生素来调节微生态失衡。对于合适的患者,这种新的抗感染策略可以有效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可作为临床抗感染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8.
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首次发现于1896年, 当时称之为卡他微球菌(Micrococcus catarrhalis),尔后又称为卡他奈瑟菌(Neisseria catarrhalis)和卡他布兰汉菌(Branhamella catarhalis).过去一直认为卡他莫拉菌是对人体无致病性的上呼吸道正常寄居菌,但是,近20多年的研究发现,该菌不仅可以引起儿童和老年人的上呼吸道感染,而且还是引起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是儿童上颌窦炎、中耳炎、肺炎以及成人的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第3位最常见致病菌,仅次于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笔者对近几年来卡他莫拉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与肠道定植菌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38)和未感染组(n=22)。收集患者痰和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痰和粪便细菌检出情况,并对痰培养及粪便培养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患者粪便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于未感染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低于未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患者粪便中各细菌检出率与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呈正相关(r=0.745,P=0.009)。未感染组患者粪便中各细菌检出率与痰培养细菌检出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与肠道定植菌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治疗中应重视COPD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临床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2009年至2010年,共调查135例糖尿病足患者.结果 检出细菌株数为1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4株,占41.1%;革兰阴性菌57株,占53.3%;真菌6株,占5.6%.需氧菌感染80例,检出率59.3%.以金葡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要感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其他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治疗以亚胺培南首选,也可选用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结论 检出革兰阴性菌57株,革兰阳性菌44株,应根据药敏情况合理应用抗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