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温室希蛛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希蛛Achaearanea tepidariorum在鲁东南沿海地区1年发生2代,但第2代不完整.越冬蜘蛛4月下旬出蜇,5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期10 d,幼蛛期320 d,成蛛期76 d,越冬代成蛛寿命更长,雌雄性比为3∶1.成蛛日均食麦蛾4.9 头,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2.
斜纹猫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斜纹猫蛛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斜纹猫蛛在鲁东南沿海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不同的若蛛在松树翘皮下、枝叶基部和杂草丛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蛰活动,若(幼)蛛经7龄,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蛛,5月中旬开始产卵,卵期13.9d,若(幼)蛛期341.5d,成蛛期40.6d,雌雄比为3:1。成蛛日捕食松大蚜6.056头,是多种害虫的天敌。该蛛的发生与自然灾害、海拔高度、天敌等关系密切。封山育林,禁止使用化学农药是保护成若蛛、扩大繁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法希里舞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法希里舞蛛在鲁东南沿海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幼蛛或亚成蛛在洞穴内、杂草丛基部越冬。翌年2月中旬出蜇,幼蛛经8龄后于3月上旬成熟。3月下旬开始卵,卵期38.2d,幼蛛期291d,成蛛期123d,雌雄比为5:3。成蛛日食量0.4386g,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4.
横纹金蛛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贵  王翠珍 《蛛形学报》1994,3(2):141-144
横纹金蛛在山东省日照市一年1代,以1龄幼蛛在卵袋内越冬。5月上旬开始出蜇;幼蛛6龄,老熟幼蛛7月中旬羽化。8月上旬产卵,8月下旬孵化。卵期21~45d,幼蛛生活历期311.2d,成蛛寿命52~87d,雌雄比4:1;成蛛日食量0.50609g,日网捕虫30头,每只成蛛期共食虫35.4263g,网捕虫2405头,是一些害虫的重要天敌。该蛛发生与气候、海拔、天敌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1998~2003年,作者在日照沿海松林内,对双钩球蛛(Theridion pinastr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双钩球蛛在日照市沿海地区一年发生一代,翌年4月上旬出蛰,幼蛛5月下旬发育至成蛛,6月上旬交配,6月中旬产卵。卵期平均7.8 d,幼蛛期362.3 d,成蛛期51.3 d,雌雄比为3∶2。成蛛日食刺槐蚜(Aphis robiniae)12.1头,是多种小型害虫的重要天敌。该蛛与农药关系密切。在林内禁止使用化学农药是保护成幼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机敏异漏斗蛛Allagelena difficilis是我国常见蜘蛛,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害虫控制中起重要作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弄清机敏异漏斗蛛的生活史及各龄虫态特征。机敏异漏斗蛛一年1代,蜕6次皮,以成蛛、卵和1龄幼蛛越冬,翌年4月上旬在蛛网上可以见到活动的2龄幼蛛,8月中旬发育为成蛛,由卵到成蛛平均历时265 d。卵椭球形,黄色;1-3龄幼蛛体光亮,枣红或红褐色;3龄幼蛛腹部背面隐约可见四对"八字形"灰白斑纹;4-6龄幼蛛体表光泽不明显,"八字形"灰白斑纹明显;6龄雄蛛触肢开始膨大而透明,雄性成蛛触肢膨大且色深。各龄虫态步足足式均为:ⅣⅠⅡⅢ。  相似文献   

7.
蜘蛛北国壁钱繁殖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护利用北国壁钱(Uroctea lesserti),作者从1996年3月~2003年3月在山东日照市沿海地区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北国壁钱在该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不同龄的若蛛附着于室内墙壁上、桥洞、山洞内的扁圆钱形巢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蛰,7月上旬发育至成蛛,开始交配、产卵、孵化。卵期13·5d,若蛛期337·2d,成蛛期106·5d。雌雄比为5∶3。成蛛日食麦蛾(Gelechiidae)5·8头,以多种昆虫为食。  相似文献   

8.
拟水狼蛛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运用田间观察与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蛛蛛优势种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水狼蛛在重庆地区1a发生3-4代,第4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或幼蛛越冬;5月初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在水稻生育期间出现3次卵高峰、2次种群密度高峰;在田间具掘土作穴习性,室内发现4龄后的幼蛛在袋状网内蜕皮、交配期和携卵期有结袋状网或幕状网的习性;属游猎型蜘蛛,可步行、跳跃在植株、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粘虫、螟虫等多种稻虫,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受惊时,能入水中潜行和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可产卵3-6次,卵囊含卵量25-130粒,平均75粒。平均孵化率90.5%。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的背部,3-5d后离开雌蛛分散捕食。幼蛛一般蜕皮7-8次,出卵囊前已蜕皮至少1次。拟水狼蛛的产卵前期2-6d,平均3d;卵期9-15d,平均11.4d;幼蛛期57-133d,平均81.6d;成蛛期128-186d,平均140d左右,雌蛛较雄蛛长24-51d,平均39.6d。性比除第1代外的各代均为雌多于雄蛛。论文详细记载了拟水狼蛛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及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亚成蛛及性成熟。幼蛛出卵囊后至性成熟的成活率为21.4%-56.3%,平均达35.0%。室内饲养发现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不提供食物成蛛可存活28-57d,平均42.7d。  相似文献   

9.
刘凤想  常瑾  彭宇  赵敬钊 《蛛形学报》2004,13(2):103-106
纵条蝇狮Marpissa magister(Karsch,1879)在湖北省武汉市以幼蛛、亚成蛛和成蛛混合群体于11月下旬在杂草根下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出蜇活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蜘蛛开始产卵,在该地区全年可发生1.5代.雌蛛1生可产2~4个卵袋,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50粒左右,孵化率97%以上.该蛛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区是25℃~35℃.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白斑隐蛛个体发育和生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凤想  赵敬钊 《蛛形学报》1998,7(2):146-152
白斑隐蛛在湖北省以成蛛和幼蛛混合群体越冬,全年可完成3代。3代平均发育历期:雌蛛分别为69.13d、71.80d和76.40d,雄蛛为67.30d、61.39d和69.45d。成蛛寿命一般70~90d,其寿命长短与温度呈负相关。发育起点温度、胚胎期为15.88℃;雌蛛全幼蛛期为13.71℃,雄蛛为14.51℃;全世代为13.69℃。有效积温、胚胎期为128.60日度;雌蛛的全幼蛛期为654.21日度,雄蛛全幼蛛期为655.87日度;全世代为818.67日度。抗高温能力较强,胚胎的最适温度是37℃;幼蛛期是35℃。25~30℃为产卵率最高温区。产卵袋最适温区是20℃~35℃之间,其中以30℃产卵袋数最多。产卵间隔在20℃~35℃温区内,与温度呈负相关。在15℃~35℃温区内,温度对卵袋含卵量影响不大,但超过35℃就显著减少。20℃~30℃为单雌产卵量最高温区,高温(35℃以上)可出现无效卵袋。在正常情况下,卵的孵化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黑紫蛱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紫蛱蝶Sasainia funebris(Leech)一年发生1代,11月份以四龄幼虫在寄主植物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眠起.6月化蛹,7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各虫态历期:卵6.5—7天,幼虫共6龄,计300天左右,蛹12—13天,成虫10—13天。同时,还记述了该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天敌情况等。  相似文献   

12.
天蚕是一种资源昆虫,该虫自浙江引种,在福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上旬孵化,幼虫5龄,幼虫期34—40天,5月中旬化蛹,蛹期21—32天,成虫671中旬羽化,成虫寿命4—7天。  相似文献   

13.
蚕豆象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昌,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必须取食蚕豆花后才能正常交配和产卵。4月为交配盛期。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最喜欢把卵产到生长已有1l—20天的嫩蚕豆荚上,但不在豌豆荚上产卵。产卵历期约为9天。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共四龄,在豆粒内的死亡率随着单个豆粒上侵入孔的增多而增高。8月为化蛹盛期,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出的成虫绝大部分藏在豆粒内越冬。从卵发育到成虫羽化约需120天。成虫寿命一般为212天,最长达295天,但不能度过两个冬季。  相似文献   

14.
张丽香  刘强 《动物学杂志》2004,39(2):14-18,F004
首次报道了火红拟孔蜂除雌性成虫以外的各虫态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殖发育及性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该蜂在西鄂尔多斯地区一年发生一代。越冬幼虫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预蛹约d左右;蛹期约15d。成虫5月上旬陆续羽化出茧;雄蜂早于雌蜂数日出现,雄蜂交尾后不久死去,寿命约为10d左右。雌蜂寿命约30d。卵期约3d左右。老熟幼虫多数在6月中下旬结茧后进入滞育状态,幼虫期长达300d左右。滞育幼虫通过人工控制温度可提前打破滞育或推迟其羽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喙尾琵甲Blaps rhynchopetera Fairmaire各虫态特征,观察了其生物学特性.实验种群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产卵,卵期为8~15 d;幼虫期141~213 d,共9~13龄,第9龄以后,龄期较长;蛹前期8~14 d;蛹期12~24 d.成虫羽化24~92 d后性成熟,开始交配产卵活动,成虫期超过18个月.自然种群在昆明和曲靖1年发生1~1.5代,世代重叠严重;以不同龄期幼虫和成虫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新羽化成虫于4月下旬至12月上旬交配产卵,成虫全年都能活动、产卵.该虫为夜出型、暂栖性土壤昆虫,喜潮湿阴暗的环境.成虫具有夜出习性、防御性和群聚性.  相似文献   

16.
黄环绢须野螟Palpitaannulata(Fabricius)是小叶女贞(LigustrumquihouiCarr.)上新出现的一种害虫,严重危害小叶女贞叶片,造成植株枯萎、死亡,同时也危害金叶女贞(L.vicaryi)。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和第1、2代成虫分别于4月下旬、5月下旬和6月下旬出现。成虫产卵于嫩梢顶端叶片上,卵期3d,幼虫期9~12d。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别是第1代和第2代幼虫盛发期,危害最重。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喷药是防治该虫的关键,在成虫期和幼虫期分别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稀释液喷洒寄主叶面,可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