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一)胚长成新的植物体实验在“种子的构造”一节教材中,为了验证课本里“胚能够长成新的植物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这个问题。就用少量小麦种子分做两组,为使这个实验工作顺利进行,预先将这两组小麦种子用温水濡湿,经几小时稍待种子软化后,取出其中一组,用锋利小刀切去小麦种子的胚,另一组  相似文献   

2.
于课前一周,取4只小瓶(如罐头瓶)分别编号甲、乙、丙、丁。甲瓶中装1/3吸胀的麦种,乙瓶中装麦种后再加过量的水,丙瓶中装干麦种,丁瓶中装煮过的麦种,4瓶均用塑料布封闭瓶口。上课时,让学生观察:甲瓶的中上层麦种已发芽其它则无发芽的。用注射器抽甲瓶中气体注入盛有石灰水上清液的试管中,结果液体变浊。打开甲瓶盖,把燃烧的火柴梗伸入瓶内即灭。用同法,其它瓶则无此现象。最后发给每个学生几粒已发芽的麦种咀嚼品味。此实验证明了:种子的萌发需要有正常的具有生活力的种子;需要水分、空气(和温度);进行呼吸作用并放出二氧化碳;内部物质的转化和分解(即淀粉分解成糖)。  相似文献   

3.
用^3HTdR掺入法研究了经N^7+重离子注入贯穿处理的82579小麦和8812小麦种胚的DNA合成动态。结果发现,未经N^7+重离子任何处理的两个小麦品种的对照种胚,在萌发早期(20h内)仅存在一个DNA合成峰(于萌发的第14h),而经过N^7+重离子注入和贯穿处理的小麦种胚则存在两个DNA合成峰(分别于萌发的8-10h和14-16h),该种子经DNA修复合成的抑制剂咖啡因处理后,第一个DNA合  相似文献   

4.
小麦与黑麦杂交并对其杂种一代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是创造小黑麦初级品系、丰富小黑麦品种资源的基本工作。困难在于难以获得大量的不同遗传组成的杂交种子。只有少数小麦品种容易与黑麦杂交,极少数品种与黑麦的杂交结实率甚至可以象小麦种内杂交一样高。早  相似文献   

5.
为解析沙米和藜麦两种植物的种子代谢物,利用GC×GC-TOF MS平台开展非靶向沙米和藜麦种子代谢组分析。科尔沁沙地沙米、腾格里沙漠沙米和山西静乐藜麦种子检测到了106个代谢物。沙米代谢物相对含量有6个显著高于、17个显著低于藜麦,其余代谢物没有显著差异。在沙米代谢组中相对含量较高,而在稻米和小麦代谢组中都没有检测到的代谢物有棉籽糖、原儿茶酸和木糖醇等,这些代谢物可弥补稻米和小麦的营养不足。对以稻米或小麦为主食的人群来说,沙米是理想的药食同源食物。  相似文献   

6.
沈雁 《生物学通报》2002,37(1):56-57
初中生物课是中学生首先接触的第一门以实验为中心的自然科学课。我在努力创造条件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形成基本的科学实验素质和探索精神的同时 ,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 ,尝试开展了连续性实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 ,深切地感受到了用小麦种子做连续实验的乐趣和益处。用新鲜的小麦种子 ,寿命在 2年左右 ,连续做以下实验。1 探究种子的成分本实验是生物学起始课教材中引发学生探索兴趣 ,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奥秘的较好内容 ,也是初步培养学生学会…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污泥湿式氧化处理后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及幼苗生长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对重金属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湿式氧化处理后的污泥,能够显著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且小麦中重金属Cu、Zn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小麦属6个种的变种或品种共9个供试材料为母本,2个黑麦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只有Stewartdurum小麦与2个黑麦种杂交后,才得到F1种子,说明染色体的自然加倍需要一定的遗传背景,对这2个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发裂所形成配子的观察表明,配子形成途径的不同,使F2出现了双二倍体和部分双二倍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人工老化对老芒麦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份老芒麦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100%RH高温高湿老化法(AA)对老芒麦种子进行不同梯度的老化处理,探讨老化后老芒麦种子活力和种子内部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4份老芒麦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生理生化指标中,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出现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而丙二醛含量则出现整体一致的上升趋势,POD活性变化无规则,SOD活性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CAT活性则发生整体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将为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遗传完整性的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空间飞行对小麦种子的生长和细胞学特性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卫星于1987年8月5日到10日在空间飞行5天期间,一批小麦干种子由卫星带入空间。返回地面后进行了有关生理学和细胞学研究。空间飞行的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和地面对照组无差异,株高比对照组高。飞行前后用116.4 Gy的X—射线照射种子,其幼苗均比相同剂量照射的地面对照组生长快。空间飞行的小麦根尖的畸变细胞数高于地面对照组。飞行前用5 mmol/L半胱氨酸处理小麦种子,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减少畸变细胞数。  相似文献   

11.
GA3对小麦种子α-淀粉酶诱导形成实验通过外加赤霉素溶液与清水(对照)处理小麦种子24h后萌发1d,比较其α-淀粉酶活性,可了解赤霉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有诱导α-淀粉酶形成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按照张志良和瞿伟菁(2003)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一书中的方法各用一个调零校对对2组样品进行测定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可比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探究种子的成分”的实验是初中学生第1次接触的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兴致极高,提出的问题也最多。以前,为了能明显地显示结果,总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做实验:用小麦验证水分和蛋白质、淀粉;用花生来验证脂肪的存在;用玉米验证无机物的存在。而课本上只是用小麦一种材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有不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三个种子含锌量不同的小麦品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在缺锌和供锌条件下锌在小麦幼苗中的分配规律。实验证明在缺锌的条件下,小麦幼苗植株含锌量与种子的含锌量成正相关。锌在三个品系小麦不同叶位中的分配规律是一致的,但种子含锌量低的小麦向幼叶中分配的锌量比例大。在供锌的条件下,种子含锌量高的品系地上部的总锌量比低锌品系高。  相似文献   

14.
小麦种子含锌量在幼苗中的分配与对缺锌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三个种子含锌量不同的小麦品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在缺锌和供锌条件下锌在小麦幼苗中的分配规律。实验证明在缺锌的条件下,小麦幼苗植株含锌量与种子的含锌量成正相关。锌在三个品系小麦不同叶位中的分配规律是一致的,但种子含锌量低的小麦向幼叶中分配的锌量比例大。在供锌的条件下,种子含锌量高的品系地上部的总锌量比低锌品系高。  相似文献   

15.
狭叶柴胡种子萌发与内源抑制物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测定了柴胡种子的水浸提液、水浸泡液与乙醚浸提液对柴胡种子萌发以及对白菜和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用水、乙醚、乙醇和丙酮浸泡柴胡种子,比较其对种子中抑制物质的去除效果;运用原位实验方法探讨柴胡种子萌发与内源抑制物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柴胡种子中含有一定活性的内源抑制物质,其对白菜幼根生长的抑制活性高于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对小麦叶绿素含量、鲜质量和α-淀粉酶的活性高于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并且对柴胡自身种子萌发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室温用乙醚浸种24 h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据此,建立了柴胡种子的催芽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母本与5个四倍体小麦种——硬粒小麦、波斯小麦、波兰小麦、埃及小麦、东方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和回交。杂种F_1育性分离比例是:不育株与可育株为1:1,染色体构型为14Ⅱ+7Ⅰ。不育株的回交后代是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分离出的不育株数逐次减少,可育株数逐次增多,极显著偏离1:1;BC_3不育株绝大多数染色体构型为14 Ⅱ+1 Ⅰ,带有一个单价体,BC_3可育株染色体构型为14Ⅱ。杂种F_1的可育株,其回交后代全是可育株,没有分离出1株不育株。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母本与3个六倍体小麦种—印度矮生小麦、瓦维洛夫小麦、密穗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和回交,其后代育性分离比始终为1:1。测定结果表明: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显性不育基因是在D组染色体的某个染色体上。因而这个基因不能直接导入不含有D组染色体的小麦种中去,如硬粒小麦。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的意义与目的小麦种子休眠期的长短依小麦的类型与品种而有相当大的差别。休眠期很短的小麦种子在田间成熟以後,如遇阴雨就在穗上发芽,使我们收获的小麦品质变坏。休眠期长的小麦种子就没有这种现象。如能了解各种类型、品种的小麦种子的休眠期以後,我们就可以设法减少这种损失。小麦种子的休眠期不仅品种与类型间有不同,而且栽培的环境条件对它们也有直接的影响;同时收获後保管的方法也可以改变小麦种子的休眠状态。因此由了解休眠期开始再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三亲本杂交方法成功地用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巨大芽胞杆菌ATCC1 4581 ,所获得的标记菌株ATCC1 45 81 L在不同的条件下能稳定发光。将该标记菌株制成微生物接种剂 ,并利用土壤微缩系统将其接种小麦进一步研究它在小麦根际的定殖动态和散布规律。结果发现 ,ATCC1 45 81 L在灭菌土壤中的定殖水平高于不灭菌土壤 ,在垂直方向上主要的定殖在 0~ 7cm根段间 ,且随深度增加而降低。ATCC1 45 81 L在小麦种后第 7d之前就已达到最高定殖水平 ,在初始接种量为 3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手段,创造观察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命活动的过程永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我在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这课教学中,除了通过演示讲清楚种子萌发的条件,还让学生做个小实验。我分别发给每一位学生一些油菜种子和小麦种子,让他们回去找2个大些的瓶盖子或小盘子,在瓶盖或盘子上垫几层皱纹纸,把小麦种子和油菜种子分别放在皱纹纸上,每天浇些水。由于10月份天气暖和,过几天种子就发芽了。我自己同时用两个培养皿,垫上几层皱纹纸,分别放上小麦种子和油菜种子,每天…  相似文献   

20.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高产优质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品种,以青藏高原不同生态区域采集的11份老芒麦种质资源为对象,以国审登记品种青牧1号和同德老芒麦为对照,进行了连续3年的种子生产性能评价,为进一步选育种用型老芒麦材料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各材料在不同年份间种子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I-1-5-13和I-1-5-19产量表现最优,平均产量达到1494.93 kg/hm2和1386.82 kg/hm2,较青牧1号老芒麦高81.49%和68.36%,较同德老芒麦高90.92%和77.11%。(2)随种植年份的增加,老芒麦种子产量呈下降变化。从种子稳产性来看,I-1-5-47和I-1-5-50两份材料3年内均表现为高产稳产,均可作为种用型老芒麦进行重点培育。(3)从各材料种子产量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单序籽粒数、种子长、小穗数、穗长和单序籽粒重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单序籽粒数与种子产量间的正相关最大(相关系数为0.809),且其对种子产量增产的直接效应最大,可作为种用型老芒麦种子产量评价的关键性状。(4)13份材料种子产量及产量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来源于海拔较高地区,平均海拔为3696 m,其产量表现中等;第Ⅱ类群材料来源于平均海拔为3244 m的低海拔地区,其种子产量高;第Ⅲ类群材料来源于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为4392 m,其种子产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