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原位缺口翻译法(ln situ nick translation method),比较了正常人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ataxia telangiectasia,A-T)患者培养细胞对强致癌物及弱诱变剂的反应。发现两种细胞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的反应相同,但在低浓度的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作用下,A-T细胞显示出明显的DNA损伤,而正常细胞未见改变,对此意义以及该技术方法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s, GCs)位于次级淋巴组织(secondary lymphoid organs, SLOs),是淋巴细胞(lymphocytes)与基质细胞(stromal cells)的短暂聚集地,促进体液免疫过程。在生发中心中,B细胞经历了克隆扩增(clonal expansion)、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SHM)、亲和力选择(affinity selection)以及分化为浆细胞(plasma cells, PCs)和记忆B细胞(memory B cells, BMEM)等过程。但在生发中心中,亮区(light zone, LZ)和暗区(dark zone, DZ)各自的功能以及亲和力选择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在过去10年中,活体镜检法(intravital microscopy, IVM)使人们可以直接地研究生发中心中进行的的一系列动态反应,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表明在暗区进行体细胞高频突变以及B细胞增殖过程,亮区则发生亲和力选择反应。B细胞在暗区与亮区间发生区域流动(interzonal migration),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 Tfh)在调控B细胞从亮区重新回到暗区,促进亲和力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生发中心中发生的一系列动态反应,以及其在疫苗设计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为了初步揭示PCV2 Rep基因启动子区类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vISRE)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应用感染性克隆技术构建了2株vISRE点突变的重组PCV2,对突变病毒在PK15细胞上的增殖特性、遗传稳定性及对干扰素刺激的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Rep基因启动子区ISRE点突变后PCV2仍可在PK15细胞中正常复制,但病毒滴度比亲本毒株下降。PCV2 1740G-C在PK15细胞上3至10代之间遗传稳定,PCV2 1741A-T在PK细胞上第3代病毒保持突变基因的特征,但传至第7代时1743和1744位的AC突变为TT,并一直保持到第10代。100U/mL的PoIFN-α处理感染病毒的PK15细胞后,亲本毒株和2个突变毒株的阳性感染细胞数量均有增加,但亲本毒株病毒粒子数的增加显著高于2个突变毒株。【结论】Rep基因启动子区vISRE的突变影响PCV2在PK15上的增殖和对干扰素刺激的反应,推测其可能在干扰素促进病毒增殖中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仁彪 《遗传》1986,8(4):1-6
免疫现象的第一步是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 别。脊椎动物和人体有两类免疫活性细胞与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反应: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与可溶 性抗原反应,T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与细胞表面 抗原反应。这些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类似的异 型二聚体(heterodimer) ; 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rece ptor, BCR)由轻链(L)和重链(H)构成,T细胞抗原 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由,链和0链构成。抗原 分子多种多样。一个抗原分子还往往会有一个以上的 表位(e pi tope)或称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均应有与它互补的对位(paratope)即抗原受体可与它 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一个脊推动物或人体的B细胞 和T细胞必需而且事实上具备极为丰富的抗原受体贮 备库。在抗原刺激下,带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B细胞 或T细胞发生克隆扩增(clonal multiplication),每个克 险只具有一种抗原结合特异性。这里有两个矛盾。一 个是淋巴细胞基因组内基因有限,与为如此众多受体 蛋白质分子编码需要大量遗传信息之间的矛盾;另一 个是淋巴细胞基因组的全能性与一个成熟淋巴细胞只 表现一种抗原受体特异性之间的矛盾。探究这些矛盾 的奥秘是近三十年来免疫遗传学中一个吸引人而又使 人烦恼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用细胞内记录法测定了85个分离培养的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的膜电位,并由显微照相法记录球细胞的形态进而以测微器测量球细胞的直径。由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造成缺氧(PO2,1.3-8.0kPa)。不同直径的球细胞对缺氧有两种不同反应:直径为8.04±1.09μm的球细胞对缺氧的反应均为去极化,直径为14.38±4.21μm的球细胞对缺氧反应为超极化。因此似可认为,球细胞存在功能不同的亚型。缺氧程度不同对球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也有一定影响,缺氧程度严重可使小型球细胞的去极化程度增加,但缺氧程度的高低不能改变两型球细胞对缺氧反应的固有型式。  相似文献   

6.
L-苯丙氨酸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ao PJ  Zhu DL  Zhan YM  Stepien O  Marche P  Zhao GS 《生理学报》1998,50(4):401-408
本文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掺入DNA合成法测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正常对照鼠的培养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观察L-苯丙氨酸对细胞增殖、细胞生长及原癌基因c-fos、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L-苯丙氨酸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凝血酶诱导的DNA合成;(2)L-苯丙氨酸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对血清的增殖反应;(3)L-苯丙氨酸抑制血清诱导的c-fos  相似文献   

7.
Tian L  Wen YQ  Li HZ  Xiong HB  Wang JJ 《生理学报》1999,(2):219-223
在离体大鼠小脑脑片上观察了组胺对小脑皮层第Ⅹ小叶浦肯野细胞的作用。组胺(3~100μmol/L)主要引起浦肯野细胞的兴奋反应(944%,51/54),在少数细胞上也观察到组胺所引起的放电抑制现象(56%,3/54)。用低Ca2+/高Mg2+人工脑脊液灌流脑片,不能取消浦肯野细胞对组胺的兴奋反应(n=4)。H2受体对抗剂ranitidine(01~5μmol/L)能够阻断浦肯野细胞对组胺的兴奋反应(n=20),而H1受体对抗剂triprolidine(05~5μmol/L)不能够(n=9)或仅轻微地(n=4)阻断浦肯野细胞对组胺的兴奋反应。这些结果提示,组胺可能主要通过H2受体的介导对浦肯野细胞起兴奋性调节作用,下丘脑小脑组胺能神经通路可能参与了小脑的某些躯体的和非躯体的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8.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介导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肝癌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 混合培养HepG2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用RT-PCR检测细胞中IDO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混合反应体系中HepG2细胞的凋亡率,MTT检测T淋巴细胞抗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混合反应体系中,HepG2细胞表达IDOmRNA的水平随着1-MT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对照组及实验组(1-MT浓度分别为1.25 mmol/l,2.5 mmol/l,5mmol/l)中HepG2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48±0.34)%,(7.82±0.41)%,(18.62±0.42)%,(25.32±0.40)%(P<0.01),T淋巴细胞抗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17.36±1.24)%、(25.48±1.48)%、(32.89±1.73)%、(42.04±2.16)%(P<0.01)。 结论 HepG2细胞表达的IDO能抑制外周T淋巴细胞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它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利用含D-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DAO EC1.4.3.3)的透性化三角酶母多倍体FA10(Trigonopsis variabilis FA10)细胞酶促转化头孢菌素C(cephalosporin C,CPC)为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Glutaryl-7-ACA,GL-7ACA)的反应过程和细胞中同时存在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通过水解H2O2而对转化反应产生的干扰作用及其对策。实验证明适量添加外源H2O2(6%)或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过氧化氢酶抑制剂NaN3(0.13mg/mL )可使GL-7ACA生成率分别为73.0%和70.1%。如果将透性化的FA10细胞在pH10.5-11.0,20℃条件下保温30min,CAT被不可逆性完全钝化,以无过氧化氢酶的FA10细胞进行CPC的酶促转化反应GL-7ACA的生成率可达84%。  相似文献   

10.
S-100蛋白在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分布和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S-100蛋白(S-100)在缺血视网膜的分布和变化,并以S-100作为胶质细胞标记物,了解胶质细胞对缺血的反应。阻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于缺血后不同时间,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正常视网膜S-100免疫反应主要是显示在Mueller细胞,少数星形胶质细胞也有反应,但着色很弱。(2)缺血视网膜Mueller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增强,S-100着色反应经度随缺血时间不同有变化:缺血7天达高峰,缺血14天和30天逐渐减弱,但仍较正常视网膜强。(3)不论缺血 正常视网膜,均未见S-100免疫反应阳性的节细胞、双极细胞或感光细胞。结论:缺知情况下,视网膜胶质细胞反应和S-100蛋白表达的增强,可能有抗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胃动素对大鼠胃平滑肌细胞收缩活动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周吕  王新 《生理学报》1996,48(2):165-172
本研究用大鼠游离的胃平滑肌细胞,观察胃动素对胃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作用。结果表明:(1)胃动素明显增强单个胃平滑肌细胞收缩活动,在生理剂量10(-11)─10(-10)mo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2)不同胃分区平滑肌细胞对冒动素兴奋反应不同,胃动素对胃窦平滑肌细胞收缩强度大于胃体和幽门。(3)给予抗胃动素血清可以完全取消胃动素对胃肌细胞的收缩反应,而阿托品、TTX、甲氰米胍、loxiglumide均不影响胃动素的作用。(4)给予胞内钙释放阻断剂TMB-8可抑制胃动素对目肌细胞的收缩作用。上述结果提示,胃动素对胃平滑肌细胞的直接作用是由胃动素受体所介导,且与胞内Ca(2+)释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文雁  王建军 《生理学报》1996,48(2):132-140
我们首次观察了电刺激大鼠中缝背核(DR)对小脑核团(DCN)──内侧核(MN),间位核(IN)和外侧核(LN)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DR可引起DCN神经元的抑制、兴奋和双相(兴奋-抑制、抑制-兴奋)三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其中以抑制性反应为主(76%-90%);反应的潜伏期为10—84ms,但大多数细胞呈现小于30ms的短潜伏期反应;DCN细胞的自发放电频率为5-120Hz,自发放电频率高的神经元群体对DR刺激的反应比率却比自发放电频率低的群体低;静脉注射5-HT2/1c受体阻断剂methysergide可以阻断DCN细胞对DR刺激的抑制性反应(66.7%-83.3%)。这些结果提示中缝-小脑5-HT能纤维传入系统可能通过对DCN细胞电活动的调制作用参予小脑的感觉运动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用汉坦病毒汉滩株(76-118)重组核蛋白作为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以下简称WB)的诊断抗原,用于实验感染大鼠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同时与用汉城株(SR-11)感染的Vero-E6细胞作抗原的间接免疫荧光法(以下简称IFA)进行比较。WB法对3/4标本在大鼠接种病毒后第3天测得血清IgM阳性,而IFA法仅1/4标本出现阳性,IFA效价为1:5120的血清,WB效价为1’:40960,且在血清1:10稀释时反应带亦清晰。两种方法分别测定64份大鼠血清。甩IFA法,44份(68.8%)出现类似阳性的荧光颗粒,而用WB法测定,无特异的反应带出现。非感染Vero-E6细胞作IFA抗原,30份(46.9%)与正常细胞抗原有反应,此结果表明WB法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均高于IFA法。IFA法中的非特异性反应系血清与细胞成份之反应。  相似文献   

14.
缓激肽对大鼠背根神经节分离神经元ATP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Gu QH  Li ZW  Fan YZ 《生理学报》1998,50(1):37-42
在新鲜分离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的56个细胞标本上,应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进行记录。胞外加缓激肽(BK,10^-6 ̄10^-4mol/L)引坊的DRG细胞膜反应结果如下:(1)71.4%的细胞为内向电流,其电流反应的幅值具有明显的浓度信赖性;(2)12.5%的细胞为外向电流;(3)16.1%的细胞未引起可检测的膜反应,单独给予ATP(10^-6 ̄10^-3mol/L)在大多数受栓细胞(54/56)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苍鼠卵巢成纤维细胞(CHO)为材料,通过HA光敏诱变,乌本甙(ouabain)筛选研究了竹红菌甲素光敏反应对细胞Na+/K+ATP酶基因的诱变致灾作用。结果表明HA光敏反应可造成细胞Na+/K+ATP酶基因点突变,并具有遗传稳定性。另外通过测定光敏反应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及其产物与细胞DNA形成的荧光产物表明脂质过氧化在细胞DNA的损伤突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可激活胱天蛋白酶(caspase)家族蛋白系列级联反应,最终诱导细胞凋亡. TRAIL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不损伤正常细胞,使其成为治疗癌症的潜在药物靶点. 目前已知,细胞型FADD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 FLIP)和凋亡抑制蛋白(IAPs)是肿瘤细胞对TRAIL耐受的主要原因.胱天蛋白酶原-8(procaspase-8)是TRAIL凋亡信号途径中的凋亡起始蛋白. 然而近年发现,在某些肿瘤细胞中procaspase-8功能失调常会阻碍凋亡信号传导,使肿瘤细胞对TRAIL诱导的凋亡产生耐受. 本文就其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7.
毛喉萜是一种二萜类化合物,为细胞中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剂。用毛喉萜处理大鼠成骨样细胞,发现它可即时激发细胞内Ca~(2+)水平的增高。当细胞经毛喉萜长期处理(1-2天)后,其对PTH激发细胞内Ca~(2+)释出的效应也呈增高反应。但毛喉萜的即刻反应与其长期效应的作用机理可能并不相同。鉴于毛喉萜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其对细胞内Ca~(2+)水平的调节作用或与其对细胞的抑增殖促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真核细胞中,内质网(ER)中未折叠蛋白聚集时,细胞为生存便会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这种反应首先发现于酵母中,而其保守性使人们对哺乳动物细胞的RPR有了一定的认识。近年来发现哺乳动物细胞的RPR不仅参与蛋白质合成和分泌通路的调节,还与蛋白质翻译水平下调、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及内质网相关性蛋白质降解(ER-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等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9.
巩凤超  钟华  毕胜 《生物磁学》2012,(31):6185-6187,6150
再灌注损伤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级联的炎症反应是导致脑细胞损伤的重要病理环节。脑缺血再灌注后,浸润的炎性细胞产生的大量炎性介质,在再灌注损伤中占有重要地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TNF-α是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强诱导剂,抑制细胞粘附分子(ICAM-1)表达可显著减低再灌注时白细胞粘附活化,减少损伤脑面积起保护作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能通过STAT途径减少缺血区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释放,引起人们对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0.
小胶质细胞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志友  晏勇 《生命科学》2008,20(1):95-100
国内外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神经元病理和神经胶质细胞病理机制进行了大量探索,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在致炎因素作用下它被激活成反应性MG,反应性MG既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也能分泌细胞毒因子、补体蛋白而损害神经元。尽管目前AD发病机理还不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激活MG引起的炎症反应是AD的核心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