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茎毛眼水蝇在福建发生和为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稻茎毛眼水蝇Hydrellia sasakii Yuasa et Isitani,隶属双翅目、水蝇科、毛眼水蝇属。此虫是我省新出现的一种水稻害虫。近年来,此虫对水稻的为害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日益加重。据1985年三明市的12个县(区)统计,双晚为害面积达到30多万亩,占双晚面积的1/4,遍及全市50多个乡镇,给水稻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时发现部分单季晚稻田也有受  相似文献   

2.
冀东滨海稻区水稻毛眼水蝇的生物学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勤英  张玉江 《昆虫知识》2006,43(6):844-846,F0004
通过鉴定证实冀东滨海稻区稻的主要寄虫潜叶蝇种类应为稻叶毛眼水蝇Hydrellia sinica FanetXia,而非一直沿用的小灰毛眼水蝇H.griseola(Fall啨n)。该虫以1~2代幼虫在水稻生育前期潜叶危害水稻;适当推迟水稻播种和插秧期、浅水灌溉及喷施乐果和阿维菌素等杀虫剂可有效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3.
<正> 麦鞘毛眼水蝇Hydrellia sp.Fan,Li etYang(待发表新种)在四川武胜县多年来就有发生,1962年已有资料记载。近些年来为害逐年加重,已经成为麦类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种过去在国内曾误称为“麦水蝇Hydrellia gri-seola Fallen”。1973年起我们研究该虫后,发现  相似文献   

4.
<正> 稻茎毛眼水蝇Hydrellia sasakii Yuasa etIsitani,俗名黑稻秆蝇,日本称稻茎水际蝇,属水蝇科毛眼水蝇属,在湖北荆州地区多年来就有发生,近年发生面积扩大,初步调查分布湖北及湖南西部的丘陵稻区和部分平原稻区。在双季稻地区主要为害迟插早稻,中稻为主的混栽稻区主要为害迟插中稻和双晚苗田,各地杂交稻和杂交稻制种田受害尤为严重。被害稻株抽出的心叶成花白色的孔洞叶、破叶、断叶、半枯心,推迟水稻生育期,是苗田和本田初期的重要害  相似文献   

5.
<正> 菲岛毛眼水蝇Hydrellia Philippina Ferino属双翅目水蝇科。1978年以来,我县31个乡镇的稻田,每年均见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害,一般年份约占稻田总面积的1/5~1/4。据邻近6个县观察,亦见有此虫发生。笔者除对其各虫态形态特征进行识别外,着重对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1974年起作者等开始注意我国为害稻、麦的毛眼水蝇的种类问题。李美信等首先发现青海东北部产的毛眼水蝇主要为害小麦叶鞘,与上海为害小麦的叶片部的种类在雄性尾器方面明显不同,但当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参考文献和对照标本,仅怀疑上海产者即Hydrellia griseola (Fall?n,1813)而青海产者为其近缘种。1978年发现四川武胜产标本与上述青海产者同种而与上海产者不同。1981年又发现吉林舒兰和安徽合肥产标本均与上海产者为同种。  相似文献   

7.
田间调查,跟踪网捕发现麦鞘毛眼水蝇有明显的突增、突减现象;卵的消长与成虫消长相吻合;越冬基数与大田成虫数量相关很大;当地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与大田网捕成虫始见期相差悬殊。室内外饲养,系统卵巢解剖等试验证明:麦鞘毛眼水蝇属于迁飞性害虫,汉中地区春季虫源大部分来自四川北部地区,在我区小麦上完成1代后,夏季大部分成虫迁出,在陇南及青海等地越夏。而只有极少数成虫可在当地1000米以上高海拔、阴湿、有蜜源植物的地方越夏。  相似文献   

8.
<正> 麦鞘毛眼水蝇Hyarellia chinensis Qi et li是麦类的重要害虫,以往曾报道过该蝇产卵前以及春季世代成虫在油菜、苕子等花上取食花蜜的问题,但1978年我们发现,有大量越夏世代成虫在荞麦花上取食花蜜,以往未有报道,遂  相似文献   

9.
1956年8月,我们在南瓜上发现果实蝇为害相当严重,以后在其他爪类蔬菜上也检查到此虫,因此引起我们的注意。几年来在福州福建农学院魁岐农场和西湖农场的蔬菜地上断断继继进行观察,得到了一些材料,鉴于此虫为害严重。在国内文献记载较少,兹将加整理,以供参考。 一、学名及寄主植物 果实蝇属双翅目果实蝇料(Trypetidae),经陈世骧先生鉴定学名为Zeugodacus sp.,确切中名尚待拟定,作者暂时称它为瓜类果实蝇。寄主植物有:南瓜、丝瓜、  相似文献   

10.
浙江稻田稻秆潜蝇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4在浙江较系统地研究了山区和半山区稻田稻秆潜蝇的种群动态与为害损失的关系,组建了田间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1、2代稻秆潜蝇的卵、幼虫、蛹、成虫死亡率分别为42.7%、14.5%、4.4%、12.6%和32.8%、16.5%、18.9%、15.6%。水稻秧苗期、大田期稻秆潜蝇卵(虫)量与株为害率、为害损失率的关系分析表明,随着卵(虫)量增加,株为害率上升,产量损失率加大,两者呈显著正相关。成虫盛发至卵孵盛期为防治适期,稻秆潜蝇防治指标为秧苗期平均每百株有卵10粒,株为害率1%以上;大田期平均每丛水稻有卵1粒,株为害率3%~5%。  相似文献   

11.
<正> 稻象甲Echinc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又名水稻象鼻虫,属鞘翅目,象虫科。该虫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成虫害叶,幼虫害根,以幼虫为害较重。 历年来,我区水稻秧苗受该虫为害较轻,均为零星发生,但1989年以来,稻象甲发生区域在扩大,为害亦在加重。据查阅有关病虫情报等资料,1990年稻象甲已在我区的兴安、合浦等38个县(市)发生,占我区总县数的44.2%。其中,早稻秧苗受害株率在30~40%的有永福县;在20~  相似文献   

12.
大豆潜蝇的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有多种潜蝇严重为害大豆,我们在编绘《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时,搜集了国内15个省(区)的为害大豆的潜蝇各虫态、为害状标本和资料~*,发现共有5种,它们的名称和发生地如下: 1.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Zehnt-ner)de Meijere,1972 分布在吉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包括海南岛)等省。 2.豆梢黑潜蝇Melanagromyza dolichostigmade Meijere,1912  相似文献   

13.
毛眼花蝇属(Alliopsis Schnabl,1911)与亮叶花蝇属(Paraprosalpia Villeneuve,1922)是姊妹群。早先把①眼有毛,②两性无间额鬃,③侧颜宽,④喙及下颚须细长,⑤具上倾口缘鬃多行,⑥腹带卵形、扁平,⑦足多长而强大的鬃和毛等等作为毛眼花蝇属的属徵。后来Hennig(1976)发现了有眼裸而间额鬃存在的该属种类,上述属征又须修订。该属迄今已知有10种,分布于欧洲、北亚、日本和北美。我国原无报道,近年来通过调查发现有13种分布于我国,使该属大为丰富。现结合Hennig的概念,将该属有别于亮叶  相似文献   

14.
食料条件对稻茎毛眼水蝇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1995年对稻茎毛眼水蝇在水稻四个生育期(苗期、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上的生命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对卵和蛹历期、存活率以及成虫寿命无明显影响,但幼虫取食不同生育期水稻后,其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有显的差异,幼虫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大小依次为取食孕糖期幼穗>分蘖期叶片>苗期叶片>齐穗期叶片。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海拔最低348米,最高1,626米,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1217.5毫米。多数稻田分布在海拔400—1,000米的塝坡、山弯及沟冲地区,多为带状梯田和山弯梯田,有利于稻秆蝇 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的发生和为害。从1972年发现该虫为害以来,近年其为害渐见加重。据调查,1980年第二代发生面积已占水稻面积的20—22%,每亩损失粮食5%以上。1981年发生面积增至为27—32%。成灾面积占发生面积的43—50%,重灾蚯块每亩损失粮食一般达25—30%,最高可达40%以上。因此,该虫已成为我县七十年  相似文献   

16.
水叶通称为食根金花虫或食根虫。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就我国水叶的害稻种类作一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有一个新属和三个新种,亦附记于此。这些新种目前虽寄主不明,但亦可能为害水稻或其他经济作物,值得我们注意。本文所根据的标本,均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中旬,新宁县发生一种不知名的害虫为害水稻,发生面广,来势很猛,全县69,000多亩早稻和部分中稻均有不同程度的为害,经我处与湖南农学院初步鉴定为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属双翅目,黄潜蝇科。过去在我省和国内很少发生,为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为害习性,找出有效防治办法,我们于5月23日来到新宁,与县农业局技术干部一道深入全县发生最重的崀山公社进行调查了解和观察研究,邵阳专署农科所亦派人参加一段调查。为提起各地注意,广泛进行调查,澄清该虫的分布情况,特就现已掌握的资料和情况整理如后:  相似文献   

18.
东北林学院等在小兴安岭林区对为害落叶松的球果花蝇进行研究,发现下列新种。黄尾球果花蝇Lasiomma luteoforceps,新种(图1—3) 雄:体长4.5—5.0毫米。 眼裸;额等于前单眼宽,间额黑褐,中段如线,其长几乎占额长之半;无上眶鬃,下眶鬃5—7个,有时夹杂细毛;间额鬃短小如毛,位于下眶鬃列紧后方,有时缺如;侧颜银白,宽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品种抗麦水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麦水蝇Hydrellia griseola(Fallén)是我国为害小麦的主要水蝇。原有记载,青海省无此虫分布,事实上该省海南州及民和、化隆等县均有分布。而且,在海南州近年来为害麦类较重,1980年大发生,州农科所小麦严重受害。平均被害率达95%,其千粒重减少9.87克。作者于8月10日至12日在原种试验地对供试的58个春小麦品种的受害情况逐个进行了比较观察,每个品种调查和分析了500茎,结果如下。 一、春小麦品种对麦水蝇抗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中国毛膝蝇属研究并记四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记述分布于我国的蝇科Muscidae圆蝇亚科Mydaeinae中的毛膝蝇属Hebemema Sdmabl,1889已知种类,共9种,其中有4新种:毛眼毛膝蝇H.dasyopos.nov.,玛纳斯毛膝蝇H.manasicus sp.nov.,隐颜毛膝蝇 H.invisifacies sp.nov.和西蜀毛膝蝇 H.xishuicum sp.nov.,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编制了该属中国已知种检索表.前2种模式标本藏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后2种藏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