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文章对钦州市售的16种贝类进行GⅡ型诺如病毒污染调查,在采集的 342 份贝类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55份,平均检出率为16.08%.其中牡蛎的阳性率最高,检出率为 33.33%;在阳性样品中,病毒平均感染强度为1.66×105 copies/g(消化腺),病毒含量主要集中在 104~105 copies/g数量级之间,占比为45.45%.研究显示钦州市售贝类中存在较高的诺如病毒污染水平,需要加强对市售贝类诺如病毒污染的持续监测与风险评估,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制备兔抗GⅡ.17型诺如病毒(GⅡ.17norovirus,GⅡ.17 No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多克隆抗体(兔抗GⅡ.17 NoV VLPs多克隆抗体),用其建立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HBGA)-GⅡ.17 NoV VLPs阻断试验,并对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制备并纯化GⅡ.17 NoV VLPs,采用SDS-PAGE、电镜观察和粒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将其免疫家兔制备兔抗GⅡ.17 NoV VLPs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对其进行鉴定,并用ELISA检测其效价及特异性。筛选与GⅡ.17 NoV VLPs结合力强的唾液HBGA受体类型,优化GⅡ.17NoV VLPs质量浓度及多克隆抗体稀释度,用兔抗GⅡ.17 NoV VLPs多克隆抗体建立HBGA-GⅡ.17 NoV VLPs阻断试验,并进行特异性验证及初步应用。结果 GⅡ.17 NoV VLPs经检测纯度为95%,且颗粒形态完整,粒径均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在Western blot可见特异性条带,效价可达1∶25 600 000,并对其他基因型(GⅠ.2、GⅠ.7、GⅡ.3、GⅡ.4、GⅡ.7)VLPs的交叉反应较弱。GⅡ.17 NoV VLPs和A、B、O和AB 4种血型的唾液HBGA均能结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GⅡ.17 NoV VLPs质量浓度为0.25μg/m L,多克隆抗体的稀释度为1∶160 000建立了HBGA-GⅡ.17 NoV VLPs阻断试验,并应用该方法对不同剂量GⅡ.17 NoV VLPs免疫的小鼠血清进行了半数阻断滴度检测。结论成功制备了高效价兔抗GⅡ.17 NoV VLPs多克隆抗体,建立了HBGA-GⅡ.17NoV VLPs阻断试验,且该方法特异性良好,可用于GⅡ.17 NoV VLPs免疫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诺如病毒(Noroviruses,NoVs)是导致人急性胃肠炎的最重要病原体之一,也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首要病原体。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s antigens,HBGAs)是NoVs的受体或宿主易感因子。已有研究表明HBGAs与NoVs的感染和流行高度相关。GⅡ.23是最近报道的NoVs新基因型。为了研究GⅡ.23与HBGAs的结合特征,表达纯化GⅡ.23基因型的P蛋白之后,通过唾液和寡糖结合实验研究其与HBGAs的结合特性,并通过同源结构模拟探索GⅡ.23 P蛋白与糖抗原潜在的对接分子机制,与已经解析的GⅡ.10的P蛋白与岩藻糖的复合物结构进行重叠。结果发现,GⅡ.23 P蛋白可以与B型唾液结合,但不结合A、O^+和O^-非分泌型唾液;P蛋白与H双糖抗原发生结合;分子模拟显示GⅡ.23 P蛋白具有与岩藻糖环结合的类似特征。本研究首次揭示了GⅡ.23 P蛋白与HBGAs受体的结合特征,为深入探索GⅡ.23基因型NoVs的进化、感染以及流行的具体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诺如病毒是导致人类病毒性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常常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事件,而水体是诺如病毒传播的重要载体。对水源性诺如病毒的环境抗性、浓缩和检测方法、流行病学以及目前对于水体中诺如病毒检测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抗GⅡ.3NoV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阻断型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的报道,本研究制备了抗GⅡ.3型NoV HBGA阻断型mAbs,并对这些抗体特性进行了初步的鉴定。采用纯化的GⅡ.3型(GenBank登录号:KY767665)No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免疫BALB/c小鼠。将GⅡ.3,GⅡ.4(GenBank登录号,KF306214),GⅡ.3S/GⅡ.6P,GⅡ.6S/GⅡ.3P,GⅡ.4-VP1/GⅡ.3-P2主要衣壳蛋白(VP1)抗原或嵌合抗原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分别对细胞克隆株进行筛选,采用体外HBGA-VLP结合阻断实验对筛选的mAbs进行阻断活性鉴定,利用基于涵盖GⅡ.3突环区(protruding domain,P区)的重叠多肽ELISA和western blot(WB)对阻断抗体结合位点进行特性分析。体外HBGA-VLPs阻断实验显示三株细胞分泌抗体具有阻断活性。挑选目标株制备腹水并对mAbs进行纯化。WB结果显示三株HBGA阻断型mAbs只识别非变性的GⅡ.3 VP1蛋白;基于GⅡ.3 P区重叠多肽的间接ELISA结果显示三株HBGA阻断型mAbs与被检测多肽无结合活性。本研究制备了具有HBGAs阻断活性的GⅡ.3 NoV特异性mAbs,全部只识别非变性的GⅡ.3 VP1蛋白,且结合位点位于GⅡ.3 VP1 P2区。抗GⅡ.3 NoV HBGAs阻断型mAbs的获得为后续研究GⅡ.3 NoV的进化、感染机制和HBGAs结合位点提供了原材料。  相似文献   

7.
[背景]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引发全球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食源性致病原,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其中GⅡ.17型是亚洲地区的优势流行株,危害最为严重.研究表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诺如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是目前NoV疫苗研发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8.
检测粪便中GGⅡ型诺如病毒Real-time RT-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诺如病毒是世界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为加强其控制,通过序列比对设计出针对GGⅡ型诺如病毒保守序列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建立了TaqMan Real-time RT-PCR方法。结果显示,此方法对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高度特异,与轮状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无交叉反应,最低检出限可达102拷贝,线性范围为109~102拷贝,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1.00。针对标准品质粒检测的批内实验变异系数为0.28%~1.63%(n=6)、批间实验为0.28%~1.05%(n=3),对同一样品分6次进行RNA提取和逆转录,其变异系数为3.88%。对212份临床腹泻标本分别用常规RT-PCR和本文建立的TaqMan Real-time PCR进行检测,发现后者检出率略高于前者。这些结果提示此研究建立的诺如病毒的TaqMan 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腹泻粪便标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uNoV)是全球范围内引起人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对该病毒进行预防。本研究旨在利用flash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HuNo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为研发HuNoV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GⅡ.4型HuNoV的VP1蛋白全长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合成,克隆至杆状病毒pBacPAK9转移载体,获得pBacPAK9-8his-VP1重组质粒。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与线性baculovirus plasmid (Bacmid)共转染SF9细胞,获得含有VP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感染Hi-Five (HF)细胞进行表达,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VP1蛋白的表达。用镍柱亲和层析方法纯化VP1蛋白;对纯化后的VP1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纯化的VP1蛋白进行纯度鉴定。利用透射电镜观察VLP。【结果】构建了pBacPAK9-8his-VP1重组质粒,VP1蛋白在HF细胞中主要在细胞质内表达,分子量约为58 kDa。HPLC结果显示VP1蛋白纯度大于99%,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形状规则、大小均一、直径约为30−40 nm的VLP。【结论】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了GⅡ.4型HuNoV的VLP,为HuNoV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城市污水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轮状病毒(Rotavirus,RV)、人类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环境监测技术在病毒性胃肠炎疾病防控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山东省3个城市建立环境污水监测点,从7份分别采自2009~2015年的污水标本中提取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中的NoV、RV、HAstV的核酸片段,扩增产物通过TA克隆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并进行序列测定,根据获得的序列分析其型别构成和系统发生特征。共检测出特异性序列210条,分属于6个NoV I基因型、4个NoV II、3个RV G基因型、3个RV P基因型和4个HAstV血清型。GI.2、GII.4、G9、P[8]和HAstV-1是各病毒检测中最常见的基因型。系统发生分析显示GI.3、GI.6、GII.4、G9、P[8]、HAstV-1和HAstV-4基因型内又分为多个传播链。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多样的胃肠炎病毒信息,环境监测是监测病毒区域性流行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评估一种快速和敏感富集草莓中诺如病毒的方法,为病毒性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支持。以鼠诺如病毒-1(MNV-1)为模式病毒,考察Tralk洗脱液、TGBE洗脱液和NaOH洗脱液对MNV-1的洗脱效果,检测5%、10%和15%PEG6000/0.3M NaCl对MNV-1的富集效果,评估优化后方法对草莓中诺如病毒的富集效果和超滤二次浓缩对诺如病毒富集效果影响。结果表明TGBE缓冲液洗脱效果优于Tralk洗脱液和NaOH洗脱液;10%PEG6000/0.3M NaCl与15%PEG6000/0.3M NaCl对MNV-1的富集效果相同,且二者的富集效果均高于5%PEG6000/0.3M NaCl;该优化方法可在7h内完成草莓中诺如病毒的富集,诺如病毒的回收率最高可达44.04%,超滤二次浓缩后,诺如病毒的检测限达到102基因拷贝数/10g草莓。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诺如病毒GⅠ和GⅡ型的双重荧光定量一步法RT-PCR方法。应用针对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特异性引物以及Taqman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建立双重荧光定量一步法RT-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对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以传统RT-PCR方法作为参考评价此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与肠道腺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对GⅠ和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限分别可达103拷贝/μL,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对100份粪便标本进行检测,诺如病毒的阳性率为31%,其中GⅠ型为3%,GⅡ型为28%,而传统RT-PCR法的检出率为22%。本文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一步RT-PCR法能同时对GI和GII型诺如病毒进行快速检测,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应用于胃肠炎病人中检测诺如病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的分子遗传特征和进化来源。方法采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对RT-PCR检测为阳性的小鼠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细胞病变、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序方法对病毒分离株进行鉴定。应用RT-PCR技术针对15株MNV分离株的VP1基因的162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基因扩增,将扩增产物连接在pMD18-T载体后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克隆。通过氨苄青霉素平皿筛选,将鉴定为阳性的克隆菌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将这15株MNV分离株与从GenBank获得的19株MNV参考株进行序列比较分析,基于VP1基因的1626核苷酸片段构建系统发生进化树,一起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从80个小鼠样本中分离到了15株MNV病毒,通过细胞病变试验、RT-PCR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测序分析鉴定确认分离到的病毒为MNV。序列分析结果显示MNV分离株的VP1蛋白基因全长均为1626个核苷酸,广东地区15株MNV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89.7%~100%和94.8%~100%之间,15株MNV分离株与其他19株MNV参考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87.5%~92.9%和92.4%~98.2%之间。进化树分析表明来自设施A和设施D的13株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一个进化分支。来自设施B的ZD-1毒株和设施C的ZYY-163毒株与来自广东(K162)、日本(S7-P2、S7-PP3)、韩国(K4)和德国(Berlin/04/06/DE、Berlin/05/06/DE)同属另一个进化分支。结论成功分离到15株MNV病毒。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广东地区的MNV分离株来源并不相同,来自设施B和设施C的MNV分离株与国外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而来自设施A和设施D的13株MNV分离株可能是本地固有的毒株。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2015年大连市急性胃肠炎病例中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时掌握诺如病毒的流行趋势,提高防控能力。方法 对2015年大连市10家哨点医院采集的1 247份标本进行诺如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 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1.92%,其中GⅡ型 性率1.60%,GⅠ型阳性率0.32%。结论 大连市首次在急性胃肠炎病例中监测到GⅠ型诺如病毒,2015年大连市急性胃肠炎病例中诺如病毒感染以GⅡ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水体中病毒浓缩方法及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探讨了在自来水和污水两种不同的水体环境中, 三氯化铝沉淀法和正电荷滤膜法浓缩回收病毒的效率, 并比较应用不同的浓缩条件、洗脱物质时的病毒回收率, 从而建立有效的环境样本中病毒的浓缩方法。结果表明, 三氯化铝沉淀法在两种水体中的回收率均较高, 最高回收率分别达到96.0%和92.0%, 但正电荷滤膜法在两种水体中的回收率差别较大。在自来水中, 正电荷滤膜法的最高回收率为93.9%, 在污水中的最高回收率仅为69.9%, 这说明正电荷滤膜法适用于病毒含量较高且悬浮物等杂质较少的样本。在应用于自来水样时, 两种方法均可起到有效的病毒浓缩作用, 但在悬浮物等杂质较多的污水中, 三氯化铝法具有较好的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贵州省2011年诺如病毒的基因型,监测了2011年5月至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胃肠炎病例,收集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初步鉴定,并对阳性株的VP1基因区克隆及测序。检测标本70份,GⅠ型诺如病毒阳性1株,阳性率1.43%,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34株,阳性率48.57%,获得7份GⅡ型诺如病毒VP1基因序列,3株为GⅡ.4亚型,为新型变异株(GⅡ4 2011),与GⅡ4 2006b变异株的亲缘关系最近,有1个氨基酸位发生了回复突变;4株为GⅡ.3亚型,分为2个基因簇,1簇与2008~2009年韩国株(HM635118)及上海株(GU991355)的亲缘关系最近,1簇与2010年日本株(AB629943)及2007年印度株(EU921389)等的亲缘关系最近,有4个氨基酸位点易发生回复突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养殖场内贻贝的诺如病毒(Norovirus,NoVs)污染情况和基因型分布特点,分别于2019年4月和9月在浙江省舟山市枸杞岛后头湾和龙泉村贻贝养殖场近岸和远岸区域进行贻贝样本采集及诺如病毒检测,共检测670只贻贝样本,诺如病毒阳性率约9.9%(66/670).离人类活动区域较近的贻贝,诺如病毒阳性率占总阳性率的...  相似文献   

20.
水体病毒钙离子絮凝浓缩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建立了一种从水体中浓缩病毒的新方法,即钙离子絮凝-柠檬酸缓冲液洗溶法,该方法的要点是先用一定量的钙离子溶液和钙离子絮凝剂絮凝水体中的病毒,再用pH5.0的0.3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洗溶,然后再进一步超滤浓缩。此法可方便地将水体中的病毒浓缩10000倍以上。应用该法分别对人工播种于饮用水中的f2噬菌体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PV1)进行了浓缩,结果发现f2噬菌体的平均回收率达96%,而PV1的回收率为100%,均显著高于阳电膜过滤法(P<0.05)。该方法快速、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