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长尾鸭越冬习性等未见有详细报道,我们进行野外考察中在大王家岛附近观察到大批越冬于此的长尾鸭。在3天的考察中共记数到长尾鸭2487只,其中主要以40只左右的群体活动,分布在大王家岛及石城岛沿岸,对长尾鸭越冬习性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2005年1—3月,在云南丽江拉市海就群体规模对越冬灰鹤(Grus grus)警戒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用扫描取样记录群体的规模和警戒个体的数量、用焦点取样记录群体中个体警戒行为的频次和持续时间,结果显示:灰鹤群体和个体的警戒力均随群体规模增加而降低,但集群个体数超过30只后,群体警戒力便不会再下降(P>0.05)、成体的警戒持续时间也会增加(P<0.01);当群体规模超过50只后,成体的警戒频次也会上升(P<0.05)。推测亚成体维持低警戒的群体规模上限值要高于成体,单从警戒行为分析,20—30只个体的集群可能代表越冬灰鹤的最适群体大小。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现状调查与胁迫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9年2月对江西省五大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的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展开专项调查,分析了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的数量、性比、空间分布格局、生境特征及其胁迫因素.主要采用样线法在五大水系的主要河道展开同步调查,调查样线总长度400 km.结果发现,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有26个生活群255只个体,雌雄性比为119:117,其生活群雌雄性比也多接近1:1.江西省五大水系中,除赣江外,在其他4个水系均发现有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除了在曾有中华秋沙鸭越冬记录的婺源、贵溪、弋阳、浮梁、修水发现其越冬群体外,还首次在江西省境内的宜黄、武宁和龙虎山地区发现有较大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而且龙虎山泸溪河段分布有本次调查中个体数量最大的有53只个体的群体.人类采砂活动、水质污染、非法捕鱼和家禽饲养是目前影响该种群生存的主要胁迫因素.  相似文献   

4.
2005年1—3月,在云南丽江拉市海就群体规模对越冬灰鹤(Grusgrus)警戒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用扫描取样记录群体的规模和警戒个体的数量、用焦点取样记录群体中个体警戒行为的频次和持续时间,结果显示灰鹤群体和个体的警戒力均随群体规模增加而降低,但集群个体数超过30只后,群体警戒力便不会再下降(P>0.05)、成体的警戒持续时间也会增加(P<0.01);当群体规模超过50只后,成体的警戒频次也会上升(P<0.05)。推测亚成体维持低警戒的群体规模上限值要高于成体,单从警戒行为分析,20—30只个体的集群可能代表越冬灰鹤的最适群体大小。  相似文献   

5.
中华蜜蜂群体越冬及数量动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2003年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群体越冬及数量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中蜂越冬蜂团中心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日变化同步,伴随着歪李石群群势下降,越冬蜂团中心温度和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增大,蜂群越冬稳定性下降。旧法饲养比新法饲养中蜂蜂群越冬稳定性强.秋季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蜂群,工蜂腺体处于发育初期,越冬期蜂群群势下降率低,越冬安静,饲料消耗率低,越冬稳定性强,幽王断于提高了适龄越冬蜂数量和质量,蜂群内年龄组配在不断变化。在新法饲养中蜂季节性管理中,必须采取培育适龄越冬蜂并适时幽王断于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北方晚熟冬麦区冬小麦节水灌溉方式,于2018—2020年连续2年进行田间试验,第一年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CK)、越冬期1水(W)、拔节期1水(J)、孕穗期1水(B)、越冬期+拔节期2水(WJ)、越冬期+孕穗期2水(WB)、拔节期+孕穗期2水(JB)以及生产上采用的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3水(WJB)共8个处理;在第一年试验结果基础上,第二年设置CK、W、B和WB共4个处理,调查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群体、花后干物质和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越冬水W更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群体总茎数;与CK相比,灌水处理(B除外)显著提高花前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早期灌水(如W)有利提高花前贮藏同化物向籽粒转运量,而后期灌水(如B)有利提高花后积累同化物向籽粒分配量;花前贮藏同化物与花后积累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因夏闲期降水而异;随灌水次数及灌水总量增加,花后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增大。成熟期不同器官干物质含量和比例表现为籽粒(约50%)>茎鞘+叶片(约33%)>颖壳+穗轴(约17%);灌水提高了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而降低了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灌越冬水W或孕穗水B处理的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2011年3月,采用样线法对江西鄱阳湖流域8个河段的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的集群特征进行了研究。中华秋沙鸭的集群类型包括雄性群、雌性群、混合群、雌性孤鸭和雄性孤鸭5种类型。越冬期间共记录到89群次,432只次中华秋沙鸭。其中,混合群是最多的一种集群方式,孤鸭也是越冬期间出现频次较高的一种特殊的集群方式。集群类型存在时间变化(P<0.01)。混合群中,大多数群体中雌性个体数多于雄性个体或者是一雌一雄。89群次中,孤鸭和2—8只群占总群数的87.64%,提示中华秋沙鸭主要以集小群分散活动。中华秋沙鸭越冬期间的群体大小是(4.85±4.97)只/群。不同集群类型的群体大小差异较大。集群大小可能与采砂、捕鱼、食物的丰富度等环境因子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中华秋沙鸭越冬期间的性比是1∶0.74(n=432)。中华秋沙鸭群体大小与性比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灌水时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秸秆还田后不同越冬前灌水时间(11月10日、11月25日、12月10日)和春季灌水时间(3月5日,返青期;4月5日,拔节期)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运转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越冬前灌水时间主要影响冬前和拔节期群体大小,而春灌时间对冬小麦成穗数、产量、干物质运转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而且越冬前灌水时间对冬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与春灌时间密切相关.在春季返青期灌水条件下,越冬前灌水时间越早,成穗数和产量越高;在拔节期灌水条件下,随越冬前灌水时间的推迟,成穗数和产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而穗粒数逐渐增加,千粒重受影响较小.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均随越冬前灌水时间的推迟而降低,随春季灌水时间的推迟而升高.因此,在秸秆还田足墒播种条件下,将越冬前灌水时间适当提前,可以塌实土壤,促进冬小麦冬前分蘖,增加群体大小;配合拔节期增量灌水,可以控制早春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稳定粒重,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实现节水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9.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主要在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繁殖, 在中国主要有两个越冬群体(长江越冬群体, 迁徙距离约2,600 km; 渤海湾越冬群体, 迁徙距离约1,500 km)。本文基于2016-2018年的卫星追踪数据(N = 14), 分析了渤海湾越冬群体幼鸟春季和秋季的迁徙策略和利用风的方式, 总结了850 mb压力下风速和风向对日迁徙飞行速度的影响。该群体春秋两季迁徙距离相似, 但春季的顺风条件(2.2 ± 6.3 m/s)显著优于秋季的逆风条件(-2.4 ± 4.1 m/s, P < 0.05), 这使得春季迁徙飞行速度(280.4 ± 62.0 km/d)显著快于秋季(185.5 ± 72.0 km/d, P < 0.05), 春季迁徙飞行时间(5.9 ± 2.5 d)显著短于秋季(10.3 ± 6.5 d, P < 0.05); 同时, 春季停歇时间(5.4 ± 9.7 d)短于秋季(17.8 ± 18.2 d, P = 0.05)。基于以上原因, 东方白鹳春季迁徙持续时间(11.2 ± 8.7 d)显著短于秋季(28.0 ± 21.2 d, P < 0.05)。渤海湾越冬群体幼鸟迁徙时, 春季利用顺风更快到达度夏地, 秋季逆风迁徙, 迁徙飞行速度慢, 迁徙飞行时间和停歇时间长。因此, 东方白鹳迁徙时虽然主要利用上升热气流翱翔, 但顺风也是其成功迁徙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徐兆礼  陈佳杰 《生态学报》2010,30(23):6442-6450
根据我国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1982年间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捕捞统计资料,从产量分布,鱼群移动等方面,研究了东黄渤海白姑鱼的种群划分和洄游路线。结果显示,我国沿海白姑鱼可分为2个种群。其中,黄渤海种群越冬场主要在黄海中部34°00'N以北水域。每年3-4月份,鱼群陆续进入山东半岛的乳山沿海、渤海各海湾、黄海北部沿岸和海州湾产卵。栖息在渤海的白姑鱼9-11月份在渤海中部索饵,形成越冬群体,11月后绕过成山头向越冬场洄游,12月至1月份到达越冬场;东黄海种群越冬场主要是在东海外海和中南部近海。每年3-4月份东海外海白姑鱼向西进入舟山渔场。在舟山渔场,这部分鱼群与从东海中南部近海北上的产卵群体汇合,向西进入舟山群岛沿海水域产卵。到了5月份,在浙江北部近海形成索饵群体。6-8月份,索饵群体经过长江口北上黄海南部近海索饵,9月份,索饵群体前锋到达34°00'N禁渔线外侧。此后,索饵场的白姑鱼向南做越冬洄游,并在10月份回到长江口。从这里,一部分群体游向外海越冬场,一部分群体继续南下回到东海中南部近海的越冬场。另外,在东海中南部近海越冬群体,部分就近游向沿岸的海湾,河口产卵,产卵后在产卵场外侧索饵,冬季回到就近的越冬场。  相似文献   

11.
中华秋沙鸭在中国的近期越冬分布与数量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以往在我国广有越冬记录,但分布点零散,且多为小群或零星个体,很少在同一地点见到10只以上的个体记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个别地点虽发现有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群体,但缺少持续性观察结果。21世纪初在赣东北的弋阳、婺源相继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较大越冬群,总数量至少超过100只,且数量和分布地点相对保持稳定。两地记录到的最大数量分别超过该种全球总量的1%,应当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2.
《环境昆虫学报》2014,(6):879-883
异色瓢虫以成虫滞育越冬,越冬期间聚集行为尤为显著。为探讨异色瓢虫越冬聚集行为的适应意义,本研究利用便携式红外线CO2分析仪测定了6 种聚集度(分别用1头、2头、5头、10 头、20头和50头表示)下异色瓢虫越冬成虫的呼吸量,并通过呼吸量计算得到各聚集度下的呼吸速率(Respiration rate, Rr)和能量代谢速率(Metabolism rate, Rm)。结果表明: 不同聚集度间异色瓢虫越冬成虫的呼吸速率和能量代谢速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Rr和Rm值与聚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即随着聚集度的增加,越冬成虫的呼吸速率和能量代谢速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此外,利用“Y”形嗅觉仪测定了异色瓢虫实验种群和越冬种群成虫对不同味源的选择趋性,表明异色瓢虫均对各自的群体表现出趋性,而其越冬聚集行为的发生需要一种特殊的气味物质。本研究表明聚集行为可以有效降低异色瓢虫的新陈代谢速率,减少能量消耗,有利于其种群成功越冬,这对其越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0月~2005年3月初步观察了云南拉市海保护区灰鹤(Grus grus)的越冬行为.灰鹤在拉市海的越冬期为175~180 d.10月初至11月下旬为灰鹤在拉市海的"迁入期",11月底至12月底为"过境停留期",1月初至3月中旬为"稳定越冬期",3月中下旬为"迁出期".越冬期日间活动以取食为主,占据了75.53%左右的时间,其次为警戒14.66%、护理5.05%、休息4.49%,4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在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极显著.在越冬个体中,家庭单位中的成鹤和幼鹤都是比集群中的个体利用更少的时间取食和更多时间警戒,说明较大的群体规模可以降低个体面临的捕食风险.  相似文献   

14.
前言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马尾松的主要害虫,国内外在松毛虫群体的数量变动、预测预报、化学、生物及物理等防治上的研究,已作了不少工作,并有很大进展,但化学药剂对越冬松毛虫的毒效以及幼虫内部生理生化的研究资料,目前还不多(蒋三俊 1957;赵善欢 1961;赵善欢 1962;蔡邦华 1964)。越冬松毛虫在许多地区为害程度以其他各代为大,且繁殖力强。至于越冬虫处于静止状态,若能进行有效防治,将有很大意义。本文旨在探索越冬期间利用DDT对马尾松毛虫防治的可能性以及由幼虫的某些生理代谢指标阐明药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盐城沿海滩涂丹顶鹤的分布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士成 《生态科学》2008,27(3):154-158
通过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越冬数量分布和动态变化调查,得出丹顶鹤在该区越冬分布由建区初期的230只增加到2000年春的1128只,但近几年分布数量呈下降趋势,2008年春仅有640只。该项工作主要借助望远镜、照相机,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数量,往年数据则引用参考文献。结果表明:丹顶鹤越冬总数呈下降趋势的同时,人工湿地中丹顶鹤的分布比例也由2000年春的76.4%下降到今年的50.5%。根据年度动态分布现状对丹顶鹤的分布趋势分析认为,未来于本区越冬的丹顶鹤种群在核心区的栖息仍然保持稳定及增加趋势,但部分群体有继续向异地迁移的可能。据此本文对今后丹顶鹤越冬种群的保护与管理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规划和实施人工湿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蜜蜂群体越冬生命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度对蜜蜂群体越冬生命活动的影响王树兴,王发,李位三(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凤阳233100)EffectofTemperatureonHoneybee’sActivityDuringItsHiberlation.¥WangShuxing,WangQi...  相似文献   

17.
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唯一一种极度濒危(CR)鹤类,分布和种群数量是评估其濒危程度的重要参数。无人机调查作为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调查方法,为查明白鹤的越冬分布、种群数量及幼鸟比例,于2022年1月使用地面监测结合无人机调查的方法在江西、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的湖泊和农田中开展越冬白鹤调查。野外调查共记录白鹤5607只,网络信息检索在调查区域外的8个地点记录白鹤9只,合计记录越冬白鹤5616只。其中江西鄱阳湖记录到越冬白鹤4813只,占总数的85.7%,主要分布在康山垦殖场、五星垦殖场和成新垦殖场;山东黄河三角洲记录到越冬白鹤625只,占总数的11.1%。安徽、湖南、湖北分别记录到越冬白鹤34,63和72只。对部分群体的白鹤幼鸟数量进行统计,4680只白鹤中,记录到幼鸟674只,幼鸟比例为14.4%,其中湖南越冬白鹤幼鸟比例最高,达28.6%,山东越冬白鹤幼鸟比例最低,为11.5%。调查刷新了白鹤种群数量,证实了山东黄河三角洲是目前除江西鄱阳湖外最重要的白鹤越冬地,缓解了白鹤越冬期过度集中的压力。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沿海各省区都有重要的滨海湿地需要加强保护。人类要生存,工业要发展,在开发和保护中间应该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我认为有几个重要的区域尤其应该加强保护,例如珠江的入海口、深圳湾以及香港的米埔湿地是我国华南十分重要的水鸟越冬地和迁徙中途停歇地,是黑脸琵鹭等水鸟的重要越冬区,闽江口是中华凤头燕鸥、卷羽鹈鹕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江苏盐城的沿海滩涂几乎集中了中国境内90%以上的丹顶鹤越冬群体,上海的崇明岛为鸻鹬类极其重要的迁徙  相似文献   

19.
高有才  布金仙 《昆虫知识》1991,28(5):270-272
1985~1986年调查结果表明,根土蝽以若虫和成虫越冬,而以若虫为主,占总虫量的68.62%;其中1龄占16.89%,2龄占10.11%,3龄占11.11%,4龄占19.63%,5龄占10.89%。雌雄成虫各占50.89%、49.11%。在垂直分布上,根据地温变化情况,0~10cm的土层中越冬期间地温均在10℃以下,未见到各种虫态的分布;在10~80cm土层中,地温为11.11—14.42℃,各虫态群体形成不同的集中深度,1龄在10~30cm;2龄在20~40cm,3龄、4龄在20~50cm,5龄在30~50cm,雌成虫在40~60cm,雄成虫在30~60cm,70cm处总虫量为10头左右。这说明虫龄越小,越冬深度越浅;若虫越冬深度又比成虫浅;经采用方差分析,测验各群体的垂直分布在不同深度的结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长江武汉段红嘴鸥的越冬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红嘴鸥在长江武汉段的越冬活动情况:越冬时间,一天内数量变动、取食规律、越冬与温度和天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