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于2012年5月29日组织专家对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的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基于孔径编码技术的γ射线成像系统”进行了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2.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生物技术”经过五年艰苦努力,已实现国家规定的各项考核目标,胜利地完成了国家攻关任务。该项目主持部门中国科学院会同有关参加主持部门于1990年12月1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验收大会。由各有关部门的专家和管理干部组成的七个课题验收组受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的委托,代表国家对80个攻关专题进行验收。经过十几天的紧张工作,验收工作已圆满结束;共取得攻关成果233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88项,已经或即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科技成果有113项。  相似文献   

3.
调查监测了广西昭平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前后的生态环境状况,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工程对水质、水生生物和区域经济的影响,表明工程建设对水质基本无影响。由于采取要相应的环保措施,特别是兴建了渔业增殖站,落实了岸坡防护的堤坝、航道护坡和环境绿化等措施,较好地防治了塌岸和水土流失,较好地发挥了工程的发电、航运、水利、旅游景点等功能,促进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和民生需求的严重制约, 有时输变电工程难以避免穿越重要而又脆弱的生态敏感区。输变电工程的生态影响主要包括对沿线的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对林草等天然植被的影响、对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的影响。以广东珠海500 kV国安输变电工程为案例, 在调查总结工程建设期生态影响基础上, 结合环保验收和运行近十年来的生态保护工作情况, 开展生态影响后评价。结果表明, 项目按照法规要求落实相应的环保措施, 对水源保护区敏感目标密切相关的植被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与水质保护等工作落实到位, 对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轻微, 相关经验可为类似工程项目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重大工程建设中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基本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强,生态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生态安全的状态受到人类干扰活动的影响,而区域生态安全演变也会影响人类活动的功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长江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这些重大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以及区域生态系统演变对工程安全运行的影响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如何在强度干扰下开展生态恢复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不仅关系到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各项重大工程的顺利运行.本文系统分析了工程建设的类型、特征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大工程建设中生态恢复与安全格局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认为在工程建设中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需要从6个方面着手: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工程建设生态干扰与风险评价、生态安全格局预案构建、区域生态环境效应情景分析、区域生态恢复与安全格局再优化和生态系统管理方案的建立.讨论了我国重大工程建设中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比对监测条件、监测内容、监测频次等方面进行说明,探讨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在线仪比对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书讯     
正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朱教君、郑晓、闫巧玲等共同撰写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遥感监测与评估研究》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作者在连续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科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理念,科学、客观、完整地评估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30年来的生态环境效应。通过确定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30年来防护林保存的数量与质量,建立防护林建  相似文献   

8.
蓝福生   《广西植物》1993,(1):94-94
<正> 广西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土壤资源调查是广西区科委委托广西植物研宄所承担的项目,是国家重点项目“广西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的一个分课题,于1992年5月27日由广西科学院组织一级审查验收。 三年来,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查清了广西海岛土壤资源的数量、分布、质量、利用状况和存在问题,在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岛土壤资源的方案,为海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沿海地区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调查还纠正了以往有关  相似文献   

9.
《遗传》2008,30(4):399
2008年2月26~27日,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2007年度精品科技期刊项目总结验收工作。经项目单位互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3月6日中国科协确定了2008年度延续项目为75项。  相似文献   

10.
国内简讯     
徐虹教授主持的"生物防腐剂ε-聚赖氨酸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项目通过鉴定和验收2012年2月18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南京工业大学对徐虹教授主持完成的省农业支撑项目"生物防腐剂ε-聚赖氨酸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了鉴定和验收。项目组自主选育获得1株ε-聚赖氨酸高产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功能评价与区划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地区间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悬殊,主体发展功能和环境功能定位各不相同。从环境功能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各环境要素,建立基于环境功能区划的环境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采用RS与GIS技术的空间评价方法,构建了基于环境功能评价和主导因素法的环境功能区划技术体系,在对全国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衔接现有的相关区划与规划,明确全国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国土面积的53.2%划为自然生态保留区和生态功能保育区,为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国土面积的46.8%划为食物环境安全保障区、聚居环境维护区和资源开发环境引导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城镇化和工业化开发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区,重点维护人群健康。环境功能区划是改变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和考核中"一刀切"现象的基础性研究,实行环境分区管理和分类指导,促进实现环境保护管理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2.
环境DNA metabarcoding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炼  吴琳  刘燕  徐海根 《生态学报》2016,36(15):4573-4582
环境DNA metabarcoding(eDNA metabarcoding)是指利用环境样本(如土壤、水、粪便等)中分离的DNA进行高通量的多个物种(或高级分类单元)鉴定的方法。近年来,该方法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逐渐应用于生物多样性研究、水生生物监测、珍稀濒危物种和外来入侵物种检测等生态学领域。介绍环境DNA metabarcoding的含义和研究方法;重点介绍环境DNA metabarcoding在物种监测、生物多样性研究和食性分析等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总结环境DNA metabarcoding应用于生态学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对该方法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随着现代工农业飞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难降解污染物如新兴污染物逐渐显现,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微生物具有强大的环境修复能力,但是其进化速度远不及新兴污染物出现的速度,亟需应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在充分认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途径)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我国丰富的微生物与基因资源,运用合成生物学的手段,定向设计和改造现有降解菌株,构建能够降解一种或多种污染物的工程菌株;同时针对复合型污染,如废水等,在建立典型有机污染物代谢、调控和抗逆相关基因元件的模块库基础上,引入人工菌群等策略,对生物系统进行理性设计和组装,构建典型环境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菌群,可有效促进我国新兴污染物微生物分解代谢的研究,为环境修复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李苗  陈小勇 《生态学报》2023,43(17):6951-6967
全球渔业衰退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为了有效地遏制鱼类资源的衰退,精确的鱼类生态调查是其首要任务。传统的鱼类监测以渔获物采集与形态学鉴定为主,往往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大尺度上的精确调查。环境DNA (eDNA)技术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鱼类生态调查方法,其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经济高效、采样受限小且对生态系统无干扰的优势,目前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鱼类物种监测、多样性调查、生物量评估以及繁殖活动监测等方面的研究。然而,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研究的具体应用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将会影响其监测结果的精确性,诸如操作流程的不规范、基因数据库的不完善以及eDNA在环境中生态学过程的不明确等。鉴于上述原因,首先对eDNA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流程以及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而后着重分析了eDNA技术的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对eDNA技术未来在鱼类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通过本研究,以期能够为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领域中的准确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物的存在给海洋环境和生态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监测这些污染物并对其毒性进行科学的评价,成为当今环境科学关心的热点问题。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是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它能对污染事件进行早期预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生态风险。对近十多年来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回顾,总结了不同水平(分子、细胞、个体、系统)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特征、检测方法和应用特点,并对现存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向进行了展望,旨在系统的认识生物标志物,并为其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祥荣 《生态学报》2001,21(5):701-70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规划理论为指导,应用环境监测、遥感分析和GIS等方法评价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绿化等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指标体系、环境保护规划和管理、绿地系统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煤电一体化开发对锡林郭勒盟环境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迪  代方舟  严岩  刘昕  付晓 《生态学报》2011,31(17):5055-5060
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将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建设国家重点大型煤电基地.煤电一体化开发将大大地推动锡盟的区域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对这一典型草原地区和重要生态屏障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采用物料平衡法和指数增长模型对2001-2009年锡林郭勒盟SO2排放量与人均GDP做了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关系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较缓和倒U型曲线,拐点在人均GDP35000-40000元,目前已过曲线拐点,SO2排放量缓步下降.对锡盟煤电一体化开发情景下(2012-2020)的SO2排放及人均GDP进行预测,结果显示SO2排放量将随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表明煤电一体化开发会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后延,虽然到2020年SO2排放量仍然没有超出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但将接近环境容量极限,会给当地环境带来明显压力;基于以上判断,进而从制度、技术、市场三方面出发,探讨了促进锡盟煤电一体化产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importance as a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basis for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as required by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al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more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performed in support of the NEPA can facilitate the effective incorporation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nto the NEPA process. Such integration will also benefit from a knowledge of the historical and continuing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as well as from a recognition of the contri butions from modern quantitative ecology and ecosystem science. Adopting a risk-based approach can improve the NEPA process by providing a framework for consistent and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assessment and by providing a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basis for addressing the varied uncertainties attendant to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The primary concern in integrating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nto the NEPA process is that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not merely become a new name for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While the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nto the NEPA process occurs, it is important to begin to outline the next transition i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capabilities. Operationally linking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with formal decision models appears as a worthwhile objective in beginning this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report documents the breeding success of a new colony of common marmosets (Callithrix jacchus jacchus) and demonstrates a 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stress and reproductive succes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ranged chronologically over 40 months, through four periods: I) the initial period, when the colony was formed; II) a phase of relative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III) a stage of “environmental stress” (when the colony was disrupted by nearby construction); and IV) a return to a stable environment. Examination of reproductive status during each period indicated that the colony exhibited severe reproductive suppression during the time of the environmental disruption. Parity and the number of live births de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spontaneous abortions increased during this period. Reproductive success remained low during period IV. More triplets than twins were born during the period of relative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完善的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技术体系是保障转基因生物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归纳了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的思路与内容。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应分为潜在风险分析、风险假设验证、风险特征描述等3个步骤,并采用逐层评价模式;安全评价应贯穿转基因植物新品种研发与产业化全程,包括应用前预测、研发中筛选、推广前评价、推广后监测。此外,基于科学性和个案分析原则,本文对复合性状、非生物胁迫抗性等新型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