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转基因植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种植,其环境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对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综述,主要从转基因植物的杂草化、基因漂移、对非靶标和靶标生物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植物中标记基因的安全性新策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赵艳  王慧中  于彦春  黄大年 《遗传》2003,25(1):119-122
转基因植物中的除草剂和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潜在的生态环境和食用安全性令人担忧。解决转基因植物中抗性标记基因安全性问题有两种途径:一是转化时仍使用抗性标记基因,转基因植物再生成功后,在释放大田前将标记基因剔除;二是发展安全性标记基因用于植物遗传转化。本文综述了三种标记基因剔除系统和几种安全性标记基因在植物转化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和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提高粮食营养和加工品质的主要手段。随着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生产进程不断推进,转基因农产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但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仍受到怀疑,引起了民众的高度关注。就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食用安全性评价、加工安全性评价和饲用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分别概述,并多角度探讨了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评价的关键问题,包括新型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评价、转基因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标准化等,以期使民众科学地认知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并为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评价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前,转基因动物技术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和生物材料等众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且发展潜力巨大。同时,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表现在转基因动物本身及产品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两个主要方面。"实质等同性原则"是国际上转基因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从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作为食品、药品等的安全性评估;从转基因动物对生态环境安全和影响的评估和非预期效应的评估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转基因动物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无选择标记基因植物转化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转基因植物中,将选择标记基因去掉,将提高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安全性,更易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也有利于对同一个植物品种进行多次转基因操作。科学工作者已经在建立无选择标记基因转化系统方面作了大量尝试,获得了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物(MFTPs:MarkerFreeTransgenicPlants)。本文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给大家,以推动植物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和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提高粮食营养和加工品质的主要手段。随着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生产进程不断推进,转基因农产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但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仍受到怀疑,引起了民众的高度关注。就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食用安全性评价、加工安全性评价和饲用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分别概述,并多角度探讨了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评价的关键问题,包括新型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评价、转基因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标准化等,以期使民众科学地认知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并为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评价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7.
安全标记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基因植物的抗性标记一直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争论的焦点,是限制转基因植物应用的瓶颈之一。筛选安全标记基因替代抗生素标记基因已成为解决转基因植物安全性和促进转基因植物应用的重要策略。综述了生物安全标记基因的产生背景、系统分类、筛选原理及不同起源的标记基因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和存在问题。选用植物内源标记基因已成为转基因植物安全标记基因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无选择标记基因植物转化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转基因植物中,将选择标记基因去掉,将提高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安全性,更易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也有利于对同一个植物品种进行多次转基因操作。科学工作者已经在建立无选择标记基因转化系统方面作了大量尝试,获得了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物(MFTPs:Marker-Free Transgenic Plants)。本文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给大家,以推动植物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基因工程植物的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很迅速,但基因工程植物是否安全一直争论不休,主要表现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生态安全性问题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涉及这些食品的过敏性、毒性以及抗生素标记基因的安全性几个方面.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包括基因漂流、是否能诱发昆虫产生Bt抗性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转基因植物潜在危害以及国际上现有的评价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Zhang Q  Zhang JF  Fu WF  Zhang HJ  Yuan WJ 《遗传》2011,33(5):437-442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已引起了公众的普遍担忧,严重制约了转基因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近年来,研究者探索了不同的技术策略来解决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安全转基因技术成为当前转基因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介绍并评价了几种主要的安全转基因技术,包括无选择性标记基因技术、安全标记基因技术、叶绿体转化技术、终止子技术、雄性不育技术、外源基因删除技术。其中,外源基因删除技术为实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应用展示了诱人的前景。最后,对探索新的安全转基因技术策略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电化学发光PCR技术检测转基因植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转基因植物种类的增多,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也成了当今的热门话题.电化学发光法是将电化学与化学发光两种高灵敏度方法相结合,实现了检测的高效、准确、无毒害.电化学发光PCR法首次将电化学发光技术、PCR技术和双探针杂交技术结合起来,用于检测CaMV(cauliflower mosaic virus)35 S启动子,从而判断其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PCR产物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杂交,可以起到筛选的作用;与三联吡啶钌标记的探针杂交则可用于电化学发光检测.两种探针同时与转基因样品PCR产物杂交,使结果避免假阳性的影响而更加准确.实验表明:此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到35 S启动子的存在.该方法灵敏度高,可靠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的转基因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大豆是目前种植最广泛的转基因作物之一,其中具有耐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大豆占比最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一直争议不断,因此,其批准商业化种植前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显示,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已经商业化种植了二十多年,迄今为止还没有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目前已经批准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均进行了严格的毒理学评价、过敏性评价和营养学评价,经过严格评价后上市的转基因大豆可以放心食用。综述了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主要类型,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对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后续相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管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基因工程在农业、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伦理道德、社会经济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潜在危害。加强基因工程的安全管理是基因工程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本文就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影响、安全性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生物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当今生物工程技术发展情况,综述了它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食用资源开发、食品加工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2013年种植面积已达1.75亿hm2。其在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环境保护、提升粮食营养质量和品质、制药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转基因商业化生产的深入,转基因技术的潜在风险性引起了社会以及国际上更广泛的关注。事实上,在转基因技术出现之初,科学家们就开始关注其安全性问题。相关国际组织(FAO、WHO、CAC、OECD等)经过数次研究制订了一系列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关的评价原则、指南与措施等。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这些安全评价策略也在不断完善。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和管理体系。转基因食品在进入市场前要经过十分全面以及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包括营养学、毒理学、过敏性等方面,从而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食源性致病菌存在广泛,能够引起人类的疾病甚至死亡,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食品安全问题来源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如何快速有效地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是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系统地介绍了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代谢学法、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方法等传统方法以及新兴的质谱法。质谱法有检测效率高、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着重对质谱法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food industry is under pressure to improve food safety, implement efficient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quality “from farm to fork.” During processing of raw materials into packaged consumable products, food may be influenced by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pollution and other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Risk assessment of a food production process was studied in this work. The novelty of this work lies in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laws of food safety risk in serial and parallel modes, and developing a heuristic algorithm of polynomial time to minimize safety risks in food production with a constant budget. This algorithm was validated by a numerical example of peanut milk production. The primary procedures in peanut milk production were found and the advice on investment allocation was given to improv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8.
合成生物学细胞传感技术为快速、现场检测食品污染物提供了一种新型替代方法。由于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合成生物学细胞传感器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由于细胞能够通过自我复制而实现增殖,细胞传感器在生产上具有简单、廉价、快速的特点,因此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合成生物学细胞传感器核心元件的组成、构建方法和类型,介绍了多功能细胞传感器的合成生物学基因回路,列举了细胞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并阐述了细胞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Plant breeders have made and will continue to mak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ward meeting the need for more and better feed and food. The use of new techniques to modify the genetic makeup of plants to improve their properties has l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crops, grains and their by-products for feed. The use of ingredients and products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GMP) in animal nutrition properly raises many questions and issues, such as the role of a nutri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modified feed or feed additive as part of safety assessment,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products on animal health and product quality and the persistence of the recombinant DNA and of the 'novel' protein in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tissues of food-producing animals.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many studies have determined the nutrient value of GM feeds compared to their conventional counterparts and some have additionally followed the fate of DNA and novel protein. The results available to date are reassuring and reveal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afety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feedstuffs containing material derived from the so-called 1st gener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those with unchanged gross composition) in comparison with non-GM varieties. In addition, no residues of recombinant DNA or novel proteins have been found in any organ or tissue samples obtained from animals fed with GMP.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compositionally equivalent GMP routine-feeding studies with target species generally add little to nutritional and safety assessment. However, the strategies devised for the nutritional and safety assessment of the 1st generation products will be much more difficult to apply to 2nd generation GMP in whic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onstituents have been deliberately introduced (e.g., increased fatty acids or amino acids content or a reduced concentration of undesirable constitu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studies made with animals will play a much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suring the safety of these 2nd generation constructs.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农药残留(简称农残)是造成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食品中农药残留不仅发生率高,而且超标严重,涉及范围广,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传统的农残分析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多样化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需求,现代新型生物技术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等优势,在食品的农残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分析了食品中农药残留及检测技术现状,综述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免疫法和生物条形码免疫法等分析技术,及电化学、光学、压电传感器等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农残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和局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农残的检测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