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1 d引流量。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IL-6水平。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1 d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逐渐升高(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降低手术早期的炎性反应,同时能明显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外侧与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予以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46例,予以前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关节功能,调查问卷调查术后满意度。结果:1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A组术后关节功能与B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的患者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和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相似,但后外侧路小切口操作简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生症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直接前方入路组(n=48)和后外侧入路组(n=48)。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直接前方入路组下床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后外侧入路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而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后外侧入路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4 kg/m2、术后锻炼时间<3 h/d、合并骨质疏松是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短期内优势明显,表现为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有利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体质量指数≥24 kg/m2、术后锻炼时间<3 h/d、合并骨质疏松是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前外侧入路(ASA)与后外侧入路(PSA)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治疗的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SA组和PSA组,各49例。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并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SA组患者围术期切口长度短于PS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少于PS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Harris评分逐步增加(P0.05),但组间同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4%,低于PSA组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与PSA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均有利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但ASA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低的优点,同时安全性较高,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与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27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小切口组(169)和常规切口组(158例),分别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VAS及VRS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小切口组高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及VR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小切口组低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康复训练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小切口组高于常规切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小切口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髋关节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髋关节疾病患者康复进程、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1月期间到我院行THA治疗的髋关节疾病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54,后外侧入路)和B组(n=51,SuperPATH入路),术后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进程、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A组,切口长度、术后第一次下地时间短于A组(均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屈曲活动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外展活动度均较术前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趋势(P0.05);B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及外展活动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及外展活动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与A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方式相比,髋关节疾病患者THA中采用SuperPATH入路,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利于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更为显著,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DHS组和PFN组,每组各32例。DHS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的固定方式,PFN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固定方式。手术后对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rri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DHS组相比,PFN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Harris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4例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B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A组均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可更早负重、恢复好,而且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动力髋部螺钉(DHS)与常规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4例,其中应用微创DHS 40例(微创DHS组),常规DHS34例(常规DHS组),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比例、血红蛋白变化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病人均获得12~24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无不愈合病例及死亡病例.微创DHS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比例、血红蛋白变化量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常规DHS组(P<0.05或P<0.01).但是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使用微创DHS和常规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微创DHS治疗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评价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