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黄昏,半岁大的山地大猩猩洛克一边荡着秋千,一边哼起妈妈教过它的那首老歌:"我们坐在高高的树枝上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猩妈苏珊听到这歌声立刻激动万分:"宝贝,你想听妈妈讲故事?"洛克这才意识到刚才自己又"口误"了,老妈爱讲的故事只有一个!不过,既然大家都没听过,它倒是可以勉强跟着再听一遍,毕竟那是个励志又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正>小青动态鹦鹉小青是一只特别爱和平的鸟,每次小编们在办公室讨论杂志内容的时候,它都误以为大家是在吵架,急得"嘎嘎嘎"乱叫,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劝架。小编们近期打算要替小青申请"诺贝尔和平奖",你们觉得有戏吗?小青的礼物来自兰州的简照格送给小青一张特别漂亮的明信片。小青喜欢得不得了,没事就在那里欣赏呢!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眼前放着两本书,一本是1978年出版的《化石漫谈》,它在我的书架上已近40年;另一本是译者刚刚送给我的《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还依稀散发着油墨的清香。虽然相距了悠远的年代,但两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是同样的两个字:喜欢。中学时代的《化石漫谈》曾经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成为今天的一名古生物科研工作者。当时那本书的印刷和装帧都非常朴素,但依然让我爱不释手,因为它的内容对一个热爱自然的中  相似文献   

4.
<正>我书架上珍藏着王应睐先生送给我的一本书——《治学之道》(图1)。扉页上王先生亲笔写着"送给王恩多同志"落款是"王应睐1993.8"(图2)。那时我刚加入王应睐先生的研究组不久。这本书是中国生理学会学术丛书,记载着老一辈生理科学家的自述,1992年10月由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书的纸张质量与现在的相比差很多,黄而薄,反面的字可以隐约透到正面。时隔25年,书页已泛黄。这本  相似文献   

5.
惊险洛克路     
当年洛克走过的道路几乎成了传说,在我们又一次踏着他的脚印,寻访神秘的香格里拉的时候,忽然真的明白,传说中的“美丽”是什么样的了……一段不到1公里长的路段,绝对高差竟然达到了1000米,每走一步路都显得那么痛苦,想赶上另一个相距很近的人都很艰难,双脚像灌了铅,沉沉的,喉咙里像塞了棉花,干涩得让人难受,垭口风吹得人几乎站不稳。队员们站在洛克当年拍照的地方拍张照片,然后在气喘吁吁中几人分吃一个苹果。白雪皑皑的夏洛多吉近在咫尺,这时的队员们似乎更能理解洛克当时的感受,甚至有人站在巨石上兴奋地说:原来,幸福的滋味就是在5000米的高山上几个人吃一个苹果。也许,香格里拉的美丽便是在这一寻找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从1925年伯克(Boeck)等创用洛克氏液蛋血清的阿米巴培养基以来,国内外对阿米巴培养作了诸多改进,使阿米巴培养阳性率得到不断的提高,故目前可作为阿米巴病诊断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作者对曾采用的马血清-洛克氏液培养基加以改良,即以蛋白胨水代替洛克氏液,制成改良的马血清-胨水培养基(Modified Serum Peptone,M-SP),用于阿米巴培养,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几天前,当我编完“杜鹃花的追求──西方采集者素描(下)”时,不知何故福雷斯特、金登-沃德、洛克等人的名字总在心中挥之不去。尤其是洛克在丽江的活动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于是从书柜中取出两位纳西族青年学者写的《孤独之旅──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和他在云南的探险经历》,读了起来。而正当此时,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传来了: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等单位合作重建的云南丽江高山植物园,5月18日在玉龙雪山脚下奠基。园址离洛克当年在丽江雪松村的故居,直线距离仅1公里。正如在奠基仪式上云南省…  相似文献   

8.
张乐 《化石》2007,(2):36-39
了解韩国旧石器考古的学者看到这个题目都不会陌生.对!它仿效于《垂阳介及她的邻居们》.这是我导师高星博士的创意,在送给李隆助先生的退休礼物--一本装有李先生照片的相册上他写下了"李隆助及他的朋友们"的标题.在这里即使冒着侵权的罪名我也要借用一下,因为也许只有这个题目最能体现李先生为韩国旧石器考古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地松鼠甲吹蒲公英的时候,脑袋卡了进去,吓得不敢动弹。地松鼠乙使劲晃动蒲公英,结果许多种子掉进了地松鼠甲的鼻子里,阿嚏——(鞍山李安宸)一阵风吹过来。地松鼠甲:"哎呀,我的毛球怎么飞了?"地松鼠乙:"哈哈,剩下的这个摆锤是我的了!"(微信一片云)地松鼠摘了一朵蒲公英当礼物送给朋友,一阵风吹过后,朋友问:"礼物呢?"(昆明朱奕霏)地松鼠考了100分,老师奖励它一朵蒲公英,结果地松鼠太轻了,被蒲公英带到了天上。(长沙张紫桐)  相似文献   

10.
1974年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送给我场一批散鳞镜鲤、龙州镜鲤和兴国红鲤。1975和1976年并派出技术人员到我场协助进行鲤鱼品种间的杂交试验,两年共繁殖了杂交鲤苗713,000多尾,经过饲养,效果良好,深受群众欢迎,并把它誉为“丰鲤”。    相似文献   

11.
幻想星球     
<正>森林里跑出来一只聪明可爱的菲氏叶猴"灰姑娘",它的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呢!因为人类的捕捉,菲氏叶猴"灰姑娘"从森林中跑了出来。它不愿意看同伴一个个倒下的悲惨情景。慈溪胡叶蝶"灰姑娘"本是菲氏叶猴家族的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猴王去世了。它无法忍受后母的虐待,便离家出走了。西安谢若琳  相似文献   

12.
<正>翻过了一座山,又跨过了一道河,黄鼠狼杰里米终于到达了城市边缘。"哇!城市!我来啦!"杰里米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接着又补了一句,"七舅姥爷,我来了!"此时,杰里米的七舅姥爷正懒洋洋地依偎在墙角。它还不知道,自己远在乡间的亲戚们,一个个正蠢蠢欲动地做着"移民城市"的梦。而它未曾谋面的表孙外甥,正风尘仆仆地向它奔来。杰里米早就想好了,自己一旦掌握了城市生活的技巧,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七舅姥爷的家打造成"黄鼠狼驻城办公室",为举家进城做好中转工作。  相似文献   

13.
自双相培养基内转种痢疾阿米巴之培养物时,都是自培养基的底部取材,因为底部的虫体较多,但究竟在底部的哪一层,沉淀物曲底呢或表层呢?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尚缺乏参考资料。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了解痢疾阿米巴在双相培养基的液体部分中生长和分布的情况,作为转种及浓集虫体的参考。一、方法①培养基是洛克——鸡蛋——血清培养基(1):鸡蛋斜面部分分装于试管(16×1.5厘米)内,每管约1.5毫升,斜面高度约4厘米;复盖液为5毫升(洛克氏液∶牛血清=8∶1);米粉1白金耳。②痢疾阿米巴培养48小时后,在培养基试管外壁,用蜡笔划分6个不同的水位标记(图1),即:Ⅰ.沉淀物下层;Ⅱ.沉淀物上层;Ⅲ.沉淀物表层——紧接触沉淀物上层之一薄水膜;Ⅳ.沉淀物上部1—5毫米处;  相似文献   

14.
<正>自打上周动物微信"朋友圈"正式进驻马达加斯加动物王国,岛上的小伙伴们就在这个新鲜又时髦的平台上热闹起来了!要我说,这真是个神奇的"圈子"。要不是它,生活在阿劳特拉湖畔的驯狐猴竟不知外面的世界也精彩;要不是它,住在茂密雨林里的竹狐猴们至今也不晓得它们在这座岛上还有一群"失散多年"的猴亲戚……  相似文献   

15.
<正>姥姥家有一只超可爱的小花猫,名曰:咪咪。咪咪有一个爱好,就是吃。概括为三个词就是:贪吃,能吃,会吃。真应了一句老话:馋猫。在咪咪的档案里,有一件不光彩的事:偷吃火腿肠。那次,我把一根未开封的火腿肠放在桌子上,去干别的事。吃饭时,我去拿火腿肠,却看见咪咪正鬼鬼祟祟地啃火腿肠的外衣。哎,没办法,火腿肠只好归它了!上个周末我去姥姥家,姥姥对我说:"它还认识你哟,你来了,它连红薯也不吃了,等你喂它好吃的!"听到这话,咪咪像不好意思似的,钻到桌子下边去了。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咪咪很聪明,可它的聪明劲都用到吃上去了。吃饼干时,如果饼干块太大,它就会用两个前爪把饼干抱起来再吃。饼干碎裂发出"吃吃吃"的声音,好像在给咪咪伴奏:"我吃,我吃,我吃吃吃!"吃完后,它就冲我"喵"地一叫,问我要餐后冷饮。我把一杯凉水端给它,它大喝一气后,一拍屁股就走"猫",只留下"餐桌"上的一片狼藉等我收拾。哼,不讲理!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二年初,内布拉斯加的一位地质学家哈罗德·库克,对俄马哈西边约400英里的蛇溪采石场中新统的地层进行了调查,经过几年努力,他在这距今已一千万年的古老地层中发现了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化石。在第二年二月下旬,他把一颗他认为有意义的臼齿送给了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朋。奥斯朋把它和其他已发现的牙齿模型或素描图加以对比,断定它是一种类似于猿和人的灵长类的右第二臼齿,但是与任何已知品种不同。奥斯朋写信给库克说,“我们明天或许能冷静下来,但依我看它好象是美国被发现的第一个类人猿”。一度被原教旨主义者领袖威廉·詹宁斯·布赖恩  相似文献   

17.
<正>海马有个怪亲戚,身材苗条无人比;肚子饿了有妙计,大嘴一张吓死你。看见没,图中的这根"小细棍"就是今天的主角,它叫喇叭鱼。玲珑可爱的海马怎么能和这家伙扯上亲戚关系呢?请你仔细瞅瞅,有没有发现它的头部看起来和海马有些像?不过它和海马的共同点也仅限于此了。  相似文献   

18.
<正>1号是一包被泡在蓝色染料里的薯条,薯条都被泡软了。2号是一条生无可恋的蛇,它的鳞片刚刚被松鼠拔去了。哈尔滨张艺嘉1号是海葵的变异体,名叫海日葵,下面是它吐出来的人骨和鱼骨。2号是蟒蛇和电鳗的混合体,名叫电蟒鳗,是一种集各种高科技于一体的捕食者。敦化王宝涵1号是一堆水母外形的葡萄加蓝莓味的果冻,2号是一根长相奇葩的香蕉。石家庄武靖博1号是大拇哥种的一盆仙人掌,有一天不小心被他扔了。大拇哥十分悲痛,到处张贴寻物启事,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但它已经变成化石,上面还长了蓝藻。2号是大拇哥生日那天,一位朋友本来想送给他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人类的远祖用双腿刚刚站立起来的时候,矛尾鱼早在六千万年前就已绝灭了。从前,古鱼类学家们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到了1938年,南非的捕鱼船船长亨德里克·古森竟然在印度洋捕到一条矛尾鱼。这是一条1.5米多长的大鱼,在外貌上与它的古代前辈化石矛尾鱼几乎一模一样。学者们一般都认为,矛尾鱼是两栖类以至最终产生我们人类的演化分枝处的原始鱼类。这条鱼有8个肉质的鳍,整个形体粗壮,下颌方形,长有牙齿。它如此“长寿”,再加上那惊人的外貌,很快赢得了“活化石”的绰号。南非罗兹大学鱼类学家詹姆斯·史密斯研究了古森的猎获物,并立即登广告出悬偿:谁能再送给他一条矛尾鱼,将得到100镑的奖金。史密斯足足等了14年,才又得到第二件矛尾鱼标  相似文献   

20.
小宠故事多我叫李昕澈,是个超级动植物迷、军事迷、科技迷、书迷。我养过许多宠物,今天带到宠物大楼里来秀一秀的,是我家的超级美宠大白斑蝶和无敌帅宠大刀螳螂。首先出场的是穿着水墨连衣裙的大白斑蝶,它呀,可是中山植物园蝴蝶馆的叔叔送给我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