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恐龙也许比它的其他任何展品都更引人注目。可是在1897年,一位名叫巴纳姆·布朗(Barnum Brown)的年轻的学生来到这所博物馆时,那里还没有一块恐龙标本。1963年,在离他90岁生日还差一周,他死去时,博物馆已囊括了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标本,它们之中许多是由布朗挖掘的。在66年的科学生涯中,他发掘的恐龙比任何人都多,这所博物馆的许多出色的标本,其中包括霸王龙,  相似文献   

2.
《化石》2015,(3)
<正>自贡是举世闻名的"恐龙之乡",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曾风趣地说过"四川恐龙多,自贡是个窝",这句话应该是对自贡恐龙总体特点最形象而直观的评价。作为中国恐龙发掘和研究的开拓者,杨钟健教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他与自贡恐龙之间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这还要从一百年前的那次发现说起。1915年,应中国当时相关部门的邀请,美国地质学家乔治·D·劳德伯克博士带领美国的一个地质调查组来  相似文献   

3.
《化石》2014,(1)
正《化石》杂志联合美国的有关机构,将在2014年暑假期间组织一次美国化石之旅夏令营。带领中国的孩子到美国去挖恐龙,这可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事儿!夏令营将为期两周,去探索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蕴藏着丰富化石的荒原,并参观美国的一些世界知名博物馆。此行,由美国相关的基金会及古生物学家率领,将造访发现有暴龙、三角龙等著名恐龙的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的最晚白垩纪地点。营员将学习如何发现、发掘并保存大型的恐龙化  相似文献   

4.
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因生有一张酷似鹦鹉的嘴而得名。成年的鹦鹉嘴龙最长可达1.5米,一般体长在1米左右。这种恐龙主要分布在早白垩世的东北亚地区,与热河生物群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当,另外在泰国也有发现。最早发掘到的鹦鹉嘴龙是1922年在蒙古南部戈壁沙漠 Artsa Bogdo 山脉北方约50公里的 Oshih 盆地,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第三次亚洲考察探险时发现  相似文献   

5.
恐龙是怎么生儿育女的?这至今还是个谜。因为古生物学家们找到的证据太少了。1978年,豪诺尔和麦克拉在美国蒙塔那州台屯县某个晚白垩统地层中的发现,为我们解答上面的疑问,提供了初步的线索。五十多年前,在蒙古发现了恐龙蛋和幼仔,曾轰动一时。至今恐龙蛋虽在世界各地有所发现,但恐龙幼仔化石仅限于蒙古和美国蒙塔那州,而恐龙窝的发现,这还属第一次。这个恐龙窝(见图1),已经风  相似文献   

6.
给恐龙诊病(一)让化石讲述恐龙与古人类的生活和古人的疾病史庆礼“这块化石是我最得意的标本!”古生物学家拉里·马丁从骨化石堆中拿起一块浅棕色标本这样说道。这块标本看上去很象大半个破飞镖。从他那粗黑的镜框后面露出狡黠的神色。“其实这是一块‘石化”了的抹布...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那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哈默率领的考察队最近在离南极650公里的南极大陆的一座山上,2亿年前的沉积岩中发现了恐龙的遗骸。他们收集到的化石属于同一恐龙的个体,一带下颌的头骨,一块肩胛骨,部分脊椎骨,一些肋骨和四、五块趾骨。从头盖骨的形态和大腿骨的结构看,它是一中等大小食草类恐龙,大约7.5米长,据推测,这种恐龙行动灵活。在发现的化石中间,考察队还找到一枚长50毫米的牙齿。牙齿有尖锐的牙尖和锯齿形的牙嵴,这是食肉类动物的特征。科学家认为这枚牙齿可能是肉食龙在吃草食龙时失掉的。  相似文献   

8.
1982年,在南朝鲜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足迹。这是国立釜山大学地质系的一个调查小组发现的,在釜山西南庆尚南道的固城郡附近,有一个名叫下二面德明里的海岸边,那里的岩石上有好几百个大大小小的恐龙足迹,其中最大的长120厘米,宽64厘米。率领该小组的金恒默教授认为,这是一种称为腕龙的超大型恐龙的足迹。金教授和他的助手1981年1月曾经在庆尚北道议城附近发现一块长2米、宽96厘米的腕龙肋骨化石,这块大化石的体积名列世界第三,这次发现的足迹  相似文献   

9.
冬天,一只叫金斯博格的23岁的大象死了,美国史密森桑宁学会的丹尼斯·斯坦福博士得知这一消息后,很快采取行动,在他的催促下,史密森桑宁学会要走了这具重两吨的尸体。不久,它被安放在弗吉尼亚州弗朗特罗亚尔附近的国家动物园保护和研究中心。为什么斯坦福博士对金斯博格这只象这么感兴趣呢? “当我们在科罗拉多出土野牛骨骼的地层发掘时,”他解释说,“在  相似文献   

10.
柳郭里阳 《化石》2010,(2):29-29
在盛产侏罗纪恐龙化石的美国犹他州,自1927年起,古生物学家就在那里不断地发掘恐龙化石。多年后,在克里夫兰·劳埃德恐龙化石采集场这样一个不大的地方,居然挖出了44具异特龙(Allosaurus)的骨架化石,其中不仅有成年个体,而且还有幼年个体。  相似文献   

11.
<正> 1988年是中一加恐龙合作计划的第三个野外工作年。这一年的野外考察主要是在内蒙、新疆进行的。6—7月份考察队在内蒙乌拉特后旗巴音满得呼地区晚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这些化石均分布在一个南北向约10公里长的冲沟里,岩层产状较平缓,出露厚度70米左右,约含四个化石层。恐龙化石包括原角龙类Protoceratops,幼年及成年个体20余具;甲龙类Pinacosaurus的幼年个体群;小型兽脚类Saurornithoides、Oviraptor,鸟脚类化石及大量恐龙蛋化石。此外亦发现大量的其它爬行动物及早期哺乳动物化石:蜥蜴、鳄鱼、乌龟和多瘤齿兽等。这一阶段的考察工作同时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将军戈壁展开,继续1987年未完成的两具恐龙的发掘工作。7月,考察队转移至二连浩特达布苏。这一化石产地最早于20年代由美国中亚  相似文献   

12.
从1979年12月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在四川省石油局川西南汽矿综合队的协助下,在自贡市郊大山铺发掘了一处恐龙化石埋藏层。化石埋藏于一大的砂岩透镜体中,透镜体暴露的长度近40米,宽约12米,厚度最大处达4米。含化石层可分4层,化石密集,保存较完好,这是一个罕见的恐龙化石埋藏体。1972年,该化石产地即由国家地质总局第七普查大队发现,并报告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77年进行了试掘,采获一条大型的原始蜥脚类恐龙,该恐龙化石被命名为蜀龙(Shunosaurus),  相似文献   

13.
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农业与机械大学的 A·波尔曼博士最近向报界宣布:他们的雷索留特号科学考察船,经过10周的艰苦考察,在印度洋下发现了与阿根廷国土大小相近的陆块。这一淹没在洋面之下约700米的被称为凯尔盖朗的高地,位于南印度洋法属凯尔盖朗岛及其附近。考察队在那里发现了破碎的恐龙牙齿化石及大量造煤植物化  相似文献   

14.
彭光照 《化石》1993,(4):29-30
肉食恐龙在六千五百万年前就绝灭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恢复它们的生活方式,如它们怎样捕食,怎样消磨时光;它们的社会习俗如何;它们怎样繁衍后代等等。我们可以根据化石记录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推断。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格雷戈里S.保罗博士写了一本关于肉食恐龙的书——《世界上的肉食恐龙》。保罗博士从肉食恐龙同鸟类和哺乳类一样是热血动物这个基本理论出发,对肉食恐龙的生活方式作了描绘,提出一些与传统认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在心理学上爬行动物不能在特殊的环境下生存,肉食恐龙并非死气沉沉、呆头呆脑的笨物。化石记录表明,肉食恐龙从三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罗伯特·朗博士率领的野外队最近在亚利桑那州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恐龙化石,其年代距今二亿二千五百万年(早三叠世最早期)。这样,恐龙化石最早的历史记录又提前了一千万年。新发现的材料是一具相当完整的骨架。科学家们希望这一新的发现能为研究从早期爬行动物向恐龙转变提供重要的信息。早期爬行动  相似文献   

16.
张雄 《化石》2001,(3):19-20
恐龙化石的发现 ,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最早在欧洲。在伦敦发现了禽龙 ,而后是北美洲发现了十分丰富的各种恐龙 ,直到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在亚洲大陆才发现有恐龙的存在 ,不过那时发掘恐龙的都是外国人 ,所采集的标本也都弄到外国去了。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 ,中国地质工作者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发现了许多恐龙动物群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云南巨型禄丰龙 ,山东的巨型山东龙、四川的永川龙和合川的马门溪龙等等 ,其埋藏数量之多种类之广 ,使得中国的恐龙化石为世人所瞩目。恐龙化石为各自然博物馆竟相收藏 ,因为它是科…  相似文献   

17.
由我国吉林大学孙革教授、著名恐龙专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董枝明教授、德国图宾根大学地质古生物学院的O&#183;维恩斯博士共同组成的中德古生物科考队,于2007年9月在吐鲁番盆地鄯善县以东约30公里处,偶然发现一处留有恐龙化石足迹的石壁。露出部分面积高约3米,宽约100米。上有密集的恐龙脚印,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早期分化的蜥脚型类恐龙化石主要发现于云南省禄丰市早侏罗世地层。本文描述的是一件产自禄丰川街盆地禄丰组的早期分化蜥脚型类恐龙新材料, 包括较完整的颈椎、背椎以及破碎的肩胛骨、耻骨和脚趾骨骼。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骨骼形态学描述, 并与其他早期分化蜥脚型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在禄丰组发现的所有早期分化蜥脚型类中, 该标本与禄丰龙(Lufengosaurus)在形态上相似程度较高。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 该标本与ColoradisaurusGlacialisaurus构成一个多分支, 该分支又和禄丰龙一起被归入大椎龙科。由于颈椎和背椎的椎体与椎弓未完全愈合, 推测该标本的个体发育阶段为幼年—亚成年。该标本的发现提高了大椎龙科在亚洲的属种分异度, 进一步扩充了对禄丰早侏罗世恐龙动物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早期分化的蜥脚型类恐龙化石主要发现于云南省禄丰市早侏罗世地层。本文描述的是一件产自禄丰川街盆地禄丰组的早期分化蜥脚型类恐龙新材料, 包括较完整的颈椎、背椎以及破碎的肩胛骨、耻骨和脚趾骨骼。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骨骼形态学描述, 并与其他早期分化蜥脚型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在禄丰组发现的所有早期分化蜥脚型类中, 该标本与禄丰龙(Lufengosaurus)在形态上相似程度较高。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 该标本与ColoradisaurusGlacialisaurus构成一个多分支, 该分支又和禄丰龙一起被归入大椎龙科。由于颈椎和背椎的椎体与椎弓未完全愈合, 推测该标本的个体发育阶段为幼年—亚成年。该标本的发现提高了大椎龙科在亚洲的属种分异度, 进一步扩充了对禄丰早侏罗世恐龙动物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金文驰 《化石》2019,(4):62-69
<正>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最长的河流是全长653千米的康涅狄格河。它大致从北向南流淌,入海前流经的最后两州为马萨诸塞州和康涅狄格州。康涅狄格州州府哈特福德就坐落在康涅狄格河畔。1966年,人们在哈特福德南面约16千米的地方进行施工建设时,在砂岩上发现了一系列侏罗纪早期(约2亿年前)的恐龙足迹。它们主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