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廖海燕 《蛇志》2016,(1):55-5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提高股骨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骨折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股骨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肿瘤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12月我院肿瘤科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患者120例为观察组,2012年1月-12月采用常规护理的120例肿瘤科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舒适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服务热情主动、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肿瘤科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张英芳 《蛇志》2016,(4):480-48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基层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14名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分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为对照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服务态度、护理效率以及亲和力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医师对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工作态度、理论知识以及职业技能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基层医院手术室管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明显提高住院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蛇志》2020,(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腰椎正位和髋部骨密度水平,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腰椎正位和髋部骨密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腰椎正位、髋部骨密度水平均较护理前明显增加,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的效果显著,对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所选实验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对照组有明显缩短和减少;患者满意程度、对疾病认知程度以及锻炼掌握情况同对照组比较要好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对骨科病人进行护理管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节省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2人,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54例和循证护理68例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循证护理组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取得满意的效果,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护理技术操作中护士人文素养的评价和要求。方法:选取某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新入职的40名护士,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名/组,对照组采用《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考核标准》进行教学和考评,观察组采用对照组的方法同时还加入《护理技术操作中人文素养要求和效果评价标准》进行教学和考评。比较两组护士的人文素养考核成绩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某院的分组考评教育,观察组的护士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也较之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某院对入职护士的护理教学分组研究,传统的技术为主的护理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患者对于护理的要求,需要从人文关怀上培养护士的能力,切实加强护士和患者的交流,将人文思想应用于护理之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选取70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3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和护士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和护士对其管理模式满意度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护士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的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谢艳红 《蛇志》2017,(1):52-54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对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84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品质管理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康复状况、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内容认知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8452,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8372,P0.01)。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品质管理圈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妇产科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护理内容认知度,同时也提高了妇产科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住院观察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优质服务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8例。优质服务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及健康教育等优质护理服务,而常规护理组则接受基本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优质护理服务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服务组患者对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服务态度及专业技能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结肠癌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充分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李辉 《蛇志》2021,(1):107-108,120
目的探讨实习专用病房(Dedicated education unit,DEU)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17日~2020年3月15日在我科实习的2017级护理大专班实习护生106名,按教学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使用传统带教方式的为对照组,采用DEU临床护理教学方法的为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组学生实习出科的考核成绩,包括理论知识、综合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结果经过DEU临床护理教学后,实验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EU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培养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Three concrete proposals are mad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esent nursing situation:1. Make nursing education more easily available by holding the prerequisites to a minimum and concentrating upon the real essentials of nursing, granting the student the R.N. degree when she has completed this basic and essential training.2. Utilize more fully the principles of group nursing as applied to "specialing" whether in the home or in the hospital.3. Completely avoid the use of sub-standard nurses, while furnishing to the nurse such non-technical service (through the use of maid assistants or others) as shall make practicable the complete utilization of her skill and training.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