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类需要多个系统的协同以完成包括游泳运动在内的各种生理功能。尾鳍作为运动系统的重要器官,在游泳过程中具有推进及导向作用。尾鳍的形状、面积和大小等均会对鱼类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方式产生影响[1—5]。在自然界中由于捕食、等级斗争等因素常常导致鱼体出现尾鳍的部分缺失,不仅如此,疾病、水温及食物等因素也会对尾鳍的形状及大小造成影响[6—11]。  相似文献   

2.
正游泳行为是鱼类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是其逃避敌害、猎食、迁徙、求偶和躲避灾害环境的重要手段~[1—3]。在通常情况下鱼类游泳是通过游泳速度和时间进行描述的,可将其分为巡弋游泳能力(Cruising swimm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3.
快速启动游泳是鱼类的游泳方式之一,与捕食和逃避敌害行为密切相关。为了考察饥饿对捕食者乌鳢(Channa argus)和猎物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快速启动游泳能力的影响及其与捕食-逃逸行为的关联,在水温(25±1)℃条件下,测定不同饥饿程度乌鳢[0、7、14、28、63(饥饿半致死)d]和麦穗鱼[0、7、14(饥饿半致死)d]的快速启动游泳能力并观测二者组成的捕食对的捕食-逃逸行为。结果表明:乌鳢快速启动的最大线速度(Vmax)、120 ms移动距离(S120ms)和最大线加速度(Amax)均显著大于麦穗鱼(P0.05),而二者的反应时滞(R)无显著差异;两种鱼的各快速启动参数均较保守,仅在半致死组(14 d或63 d)表现出Vmax、S120ms的下降和R的延长(P0.05),其中捕食者反应时滞的变化更为明显而猎物速度变化更为明显;14 d饥饿导致乌鳢捕食麦穗鱼的追击活动增加和成功捕食历时缩短;由于食物可获得性和觅食方式的差异,猎物鱼快速启动能力对饥饿的响应更为敏感,且二者在对策上存在差异;从捕食-逃逸的结果评判,同等程度的饥饿对捕食者可能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周龙艳  李秀明  付世建 《生态学报》2022,42(17):7288-7295
近年来,长江流域鱼类资源急剧下降,而有关鱼类对环境变化的行为和生理响应对于评估环境变化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亟待开展。选取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为实验对象,考察两种鱼类在1-2周禁食后的自发群体运动时间比、游泳速度、个体间距离、最大匀加速速度、溶菌酶含量、鱼体免疫球蛋白(IgM)水平、血清皮质醇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响应。研究发现:(1)相比之下,胭脂鱼的自发游泳行为表现不太活跃,游泳能力和IgM水平更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更高;(2)胭脂鱼在正常摄食条件下比中华倒刺鲃生长更慢,但是在1-2周短期禁食条件下其体重下降更少;(3)1-2周的短期禁食结束后,两种实验鱼的SOD活性和游泳能力变化不明显,但是其IgM水平和皮质醇都提高,胭脂鱼表现不及中华倒刺鲃;(4)胭脂鱼的溶菌酶含量在1-2周短期禁食后明显提高,但是中华倒刺鲃的溶菌酶含量没有受到1-2周短期禁食的显著影响。研究表明:(1)相比于中华倒刺鲃,胭脂鱼不太活跃,免疫和运动能力也更低,当食物充足时生长优势不明显,但在食物短缺时,营养物质和能量损失更少;(2)两种实验鱼的生理机能(比如游泳行为和免疫功能)对短期禁食有不同的响应,胭脂鱼更加不敏感(溶菌酶除外)。总体而言,研究表明同样的食物资源波动可能导致同一水域不同鱼类不同的生态后果,更多鱼类的相关研究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4种不同品系小鼠在3种实验(空场实验、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中的行为学差异,为抗抑郁新药研究中的实验动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空场实验检测C57BL/6、BALB/c、ICR、和昆明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和对新奇环境的探索能力;利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它们在应激刺激下的行为绝望状态。结果在空场实验中,BALB/c、ICR和昆明小鼠的运动总路程、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明显高于C57BL/6小鼠(P〈0.05),ICR和昆明小鼠的直立次数也明显高于C57BL/6小鼠(P〈0.05);悬尾实验C57BL/6小鼠的不动时间显著长于其他3种品系小鼠(P〈0.05),但是4种品系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57BL/6小鼠自发活动量低,对新奇环境的探索能力差,并且在急性应激刺激下容易造成行为绝望,因此C57BL/6小鼠可能适合作为急性应激抑郁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区水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对湖区小型哺乳动物造成一定压力。具有游泳能力的小型哺乳动物可利用水体逃生扩散,游泳能力影响其分布情况。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为洞庭湖区主要优势鼠种,在湖区各生境中均占优势;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在湖区亦有分布,二者分布特点不同,可能与游泳能力有关。为观察比较二者游泳能力,野外捕捉动物进行游泳实验,观察并比较二者的游泳行为及皮毛吸水率。结果发现,灰麝鼩采用狗刨式在水面游泳,背腹部没入水中,身体与水面倾斜度较大,利用四肢划水提供动力,游泳期间无漂浮行为,皮毛吸水率随游泳时间延长而增长,游泳行为及皮毛吸水率无性别差异。黑线姬鼠也采用狗刨式在水面游泳,仅腹部没入水中,身体与水面倾斜度较小,主要利用后肢划水,可漂浮在水面,皮毛吸水率随游泳时间延长而增长,游泳行为及皮毛吸水率无性别差异。两者比较显示,黑线姬鼠采用水生适应程度较好的游泳方式,游泳能力比灰麝鼩强,其皮毛防水性能优于灰麝鼩,皮毛吸水率和吸水率速率显著低于灰麝鼩。上述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和灰麝鼩都具有一定的水中运动能力,但黑线姬鼠的游泳方式及皮毛防水性比灰麝鼩强,可能是其广泛分布于洞庭湖湖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主要叙述了细菌的运动性及其在致病(初期)过程中的作用原理。细菌的运动性主要是靠鞭毛的旋转驱动的,可分为游泳运动性和爬行运动性2种方式。编码运动性和趋化性的基因大部分位于染色体上,但也有少数位于Ti质粒上。细菌的运动性、趋化性具有重要的病理学意义,而且主要在侵染初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支链氨基酸对运动大鼠氨基酸代谢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观察了支链氨基酸(BCAA)对大鼠运动能力和血清游离氨基酸代谢的影响。实验用2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游泳对照组和游泳补充BCAA组。2个运动组每天游泳训练1h,10天后游泳6h,观察补充BCAA对大鼠游泳运动能力和血清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补充BCAA可明显提高大鼠游泳存活率,抑制血清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水平升高,游泳运动后大鼠的血清中乳酸和LDH的升高幅度有所降低,抑制骨骼肌LDH活力的下降。说明补充BCAA可明显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减少运动造成的蛋白质分解  相似文献   

9.
唐业忠  王祖望 《四川动物》2000,19(3):173-175
动物的鸣声可分为鸣叫和鸣唱。鸣唱为一系列连续发出的由不同音节组成的固定序列。一般而言,音节数多于两个,由雄性个体在繁殖季节发出。鸣叫多为单音节重复发音,偶尔也有两个音节。除鸣禽外,陆生脊椎动物的鸣声都归为鸣叫类型。鸣唱主要被用于宣告领域或求偶。同时,也被用于亲缘识别和刺激异性同步发情。鸣叫的功用较多,所以包括鸣禽在内的大多数陆生脊椎动物都能发出此类叫声。鸣叫也可用于宣告领域或求偶,如蛙类。鸣叫还可以恐吓竞争对手或敌害,报告敌害或食物的方位以及表达情绪等。1 两栖动物蛙类的绝大多数种类都能鸣叫,有尾类的少数…  相似文献   

10.
大鼠游泳运动疲劳模型力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力竭标准判断对负重大鼠游泳运动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1、运动组2,每组8只,每天对负重大鼠进行游泳训练,运动组1以大鼠连续反复下沉,沉入水下三次,每次超过五秒为力竭标准,运动组2以沉入水下十秒钟,且游泳失去平衡为评判标准,对照组不参与游泳运动,试验期为十天,记录游泳时间,末了处死大鼠,取血液、肝、骨骼肌,同时检测相应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乳酸、丙二醛的含量.最后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运动组1随着游泳天数的增加,游泳时间呈逐渐延长趋势,运动组2游泳随着游泳天数的增加,游泳时间呈缩短趋势.运动组1和对照组相比较,血清、骨骼肌丙二醛和乳酸明显高(P<0.05),肝变化不明显(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运动组2和对照组、运动组1相比较,血清、骨骼肌丙二醛和乳酸明显高(P<0.05),肝变化不明显(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运动组2疲劳力竭判断标准是可靠的,可用于运动性疲劳机制的试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语言,语音复杂、语汇丰富,可以用来充分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相比之下,动物的语言就逊色多了。然而,动物的语言尽管简单,却能以种种人类所没有的巧妙方式进行通信联系,表达和交流寻找食物、逃避敌害、选择配偶等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动物的生存是,必不可少的。动物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形形色色,有用声音或超声波的、有用闪光的、有用电磁信号的,还有的用动作或色彩,更有的用气味作为交谈、通信的媒介。  相似文献   

12.
食物为动物体提供了组织构建的材料 ,同时也提供了活动的能量。消化系统的主要机能是获取食物并从中摄取营养物质。脊椎动物在由水上陆的过程中 ,环境刺激因子大量增加 ,为了适应陆上的复杂环境 ,动物体的运动总量、速度、范围、方式以及新陈代谢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因而对食物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 ,促进了消化系统的进化。消化系统的结构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皆是由胚胎期原肠 ( archenteron)及其突出分化形成。其进化方式表现在以下 4个方面 :1 由被动取食变为主动取食水生种类如文昌鱼以及圆口类幼体为过滤取食 ,食物颗粒顺水流…  相似文献   

13.
用运动文字的阅读眼动实验来研究运动图像识别与眼动控制的关系,并与一般OKN眼动及一般正常阅读进行对比,探讨了速度及位置信息处理与内容信息处理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一般正常文字阅读的眼动是Saccades眼动与注视停顿;运动文字识别阅读的眼动中没有注视停顿,而是快、慢交替的OKN眼动,在其慢相期间即运动文字与视网膜相对静止期间采集内容信息进行处理,慢相期间既处理文字内容信息又处理运动速度信息,说明对运动速度与内容信息的处理是并行的.(2)在运动文字运动速度高达80°/s以上时,已不能阅读甚至不能识别单字意义,但仍可产生OKN眼动;这一方面证实阅读速度的受限不在于眼球运动的跟踪能力,而在于高级识别中枢的解码速度,另一方面也说明OKN眼动不是在识别后才产生,而是进行运动图象识别的必要条件.(3)运动文字识别阅读的速度不低于一般正常文字阅读的速度.本文的结果还证实OKN眼动的快相眼动有别于Foveating Saccad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游泳运动对神经毒素(MPTP)致小鼠神经和运动机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在注射MPTP或生理盐水前1d和注射后1、4、7、10d,测量MPTP游泳组、MPTP非游泳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的爬杆时间和步伐,第11天用放射自显影法测定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密度。结果MPTP两组第1天步伐延长,随后恢复。第4天MPTP非游泳组步伐小于生理盐水组和游泳组,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MPTP两组第1天爬杆时间延长,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游泳组在随后各时间点爬杆时间依次缩短,并在第7、10天明显短于MPTP非游泳组和生理盐水组。游泳组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相对密度较非游泳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下调。后两组无差异。结论游泳运动能增强小鼠的运动机能,减轻MPTP的损伤效应,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下调可能是其中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游泳运动对慢性温和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强度运动组、中等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运动组大鼠按照游泳运动方案运动4 w,糖水消耗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抑郁程度;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游泳不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低强度运动组和中等强度运动组大鼠较模型组糖水消耗量和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目标象限搜索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和目标象限穿过次数减少,体质量、双侧海马质量和海马相对质量下降(P0.05或P0.01);低强度运动组和中等强度运动组大鼠较模型组比较,潜伏期缩短明显,目标象限搜索时间占总游泳时间的百分比和目标象限穿过次数增加,体质量、双侧海马质量和海马相对质量增加(P0.05或P0.01)。结论:早期游泳运动能减轻慢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的学习记忆的损害,其中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急性游泳训练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运动+姜黄素组[100 mg/(kg·d)]和安静+姜黄素组[100 mg/(kg·d)]。干预期为4w,干预期最后1w同时进行游泳运动训练,每天训练90min,采用以上运动方式连续运动7d,末次运动完成后即刻处死小鼠。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及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并观察骨骼肌普通及超微病理学改变。结果:与运动对照组相比,姜黄素干预明显抑制了游泳运动导致的小鼠血清CK水平的上升(P<0.01),减轻了运动导致的骨骼肌普通及超微病理结构异常。姜黄素干预显著抑制了运动导致的小鼠骨骼肌GSH水平的下降(P<0.05),同时拮抗了ROS和MDA含量水平的上升(P<0.01)。结论:姜黄素对小鼠急性游泳训练导致的骨骼肌损伤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决明子水煎液复合4周游泳训练对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天灌胃20 ml蒸馏水,连续4周;运动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运动干预;决明子组每天灌胃20 ml剂量为1 mg/ml的决明子水煎液;决明子运动组在决明子组的基础上增加了运动干预,运动干预为4周的无负重游泳训练。观察小鼠的力竭游泳运动时间、RMR、SOD、MDA和GSH-Px水平。采用One-Way ANOVE对所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多重比较采用S-N-K法。结果:小鼠的RMR、SOD、MDA和GSH-Px水平在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力竭游泳运动时间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 0.01);力竭游泳运动时间、GSH-Px和SOD水平在不同组间的排序为对照组<运动组<决明子组<决明子运动组,MDA水平的排序为决明子运动组<决明子组<运动组<对照组,RMR的排序为决明子组<决明子运动组或对照组<对照组或运动组(P<0.05)。结论:决明子的药物作用和运动训练的刺激都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单一手段干预时决明子优于4周游泳训练,复合干预总体上优于单一手段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肌酸对游泳大鼠乳酸、糖原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肌酸对提高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 ,观察了肌酸对游泳大鼠血清、心肌和骨骼肌乳酸、糖原含量和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的影响。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游泳对照组和游泳补充肌酸组。两个游泳组每天游泳训练 1h,9天后 ,游泳 4h ,测定血清、心肌和骨骼肌乳酸水平 ,测定血清和骨骼肌乳酸脱氢酶活性以及心肌与骨骼肌糖原含量。结果显示 :肌酸可抑制游泳运动后大鼠血清、心肌和骨骼肌乳酸浓度以及血清LDH活性的升高幅度 ,抑制心肌和骨骼肌糖原含量及骨骼肌LDH活力的下降。以上结果表明 ,肌酸可改善运动后机体乳酸和糖原的代谢 ,降低运动性疲劳 ,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力竭性游泳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的机理。方法: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运动后即刻组(EX1);运动后30min组(EX2);运动后60min组(EX3),测定力竭性游泳后不同时相胃组织中MDA,游离巯基和ATP含量。结果:运动后即刻三项指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在运动30min和60min组中MDA含量显著增加,而游离巯基和ATP含量在这两个时相中显著下降,同时,解剖学观察也证实,力竭性游泳后30min和60min胃组织损伤严重。结论:运动源性自由基对胃组织有严重损伤,是造成运动性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探讨游泳运动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选择11月龄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游泳组,对照组常规饲养而游泳组进行1个月的游泳运动训练。分别采用刚果红染色、Tunel检测、Western Blot和Morris水迷宫等实验方法观察小鼠大脑皮层Aβ斑形成、神经元凋亡、线粒体生成相关蛋白表达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游泳运动可以减少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Aβ斑的形成、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线粒体生成、增强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由此可见,游泳运动可作为一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行为治疗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