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局部实验增温所形成的斑块效应对根田鼠栖息地利用的可能影响,通过建立开顶式增温小室模拟全球变暖,采用标志重捕法分别调查了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上4种处理内根田鼠的捕获频次。这4种处理分别为实验增温组、剪草模拟放牧组、实验增温兼剪草模拟放牧组以及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⑴不同的放牧强度对根田鼠的捕获频次没有显著影响;在重度放牧样地上,不论是暖季还是冷季,4种处理内根田鼠的捕获频次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轻度放牧样地上,暖季,4种处理内根田鼠的捕获频次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冷季,这种差异则可达到显著水平(P<0 05)。⑵增温小室的建立所形成的隐蔽效应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并没有显著影响,剪草处理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也没有影响,在暖季,局部实验增温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并无影响;在冷季,实验增温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显著(P<0 05),而实验增温兼剪草模拟放牧组与剪草模拟放牧组间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在暖季,局部实验增温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不存在明显影响,而在冷季,这种影响在实验增温组与对照组间达到显著水平,而实验增温兼剪草模拟放牧组与剪草模拟放牧组间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雪后海北高寒草甸地区根田鼠种群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田鼠 (Microtusoeconomus)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小型哺乳动物[1 ] ,在海北高寒草甸地区 ,根田鼠是优势小型啮齿动物之一 ,主要分布于植被较好的草甸和灌丛中 ,有关其自然以及实验状态下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相对较多[2~6] ,但是对该地区冬季恶劣自然条件下 ,其种群动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冬季根田鼠种群特征的变化有助于对其整个生活史过程的全面理解 ,也便于了解冬季恶劣气候条件对其越冬留存率的影响进而又是如何影响翌年的种群数量。为此 ,作者于 2 0 0 0年 1 0月和 1 2月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对根田鼠种…  相似文献   

3.
高寒草甸金露梅灌丛根田鼠种群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相似文献   

4.
海北高寒草甸金露梅灌丛根田鼠种群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5.
环境演变及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洲滩演变与东方田鼠种群变动之间的关系。再根据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泄流量调度方案,分析了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湖水位及洲滩环境的影响,进而评估三峡工程对东方田鼠种群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洲滩出露面积的不断增大和冬、春季洲滩连续出露天数的增加,使东方田鼠的栖息地扩大,并使其种群增长期延长,从而使其种群膨胀,三峡工程建成后初期,10-11月洲滩出露天数和出露面积将比建坝前同期有较大增长,建坝后中长期,洲滩出露天数和出露面积逐渐增大,东方田鼠种群亦将随之继续增长。因此,汛期洲滩被淹后将有更多的东方田鼠迁入到垸内,对农田的危害将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6.
边疆晖  吴雁  周抗抗 《兽类学报》2008,28(2):135-143
为探讨引起种群密度制约的近因,本研究通过在野外建立的4个面积为50 m×30 m的封闭围栏,研究了繁殖期根田鼠种群密度对其种群统计参数及个体皮质酮水平的作用.在围栏设置高密度和低密度种群,测定了繁殖期根田鼠种群密度对种群补充率、存活率、变化率及个体皮质酮水平的作用.高密度种群的补充率和变化率较低密度种群显著降低,但其种群建群者存活率和子代存活率较低密度无显著变化.种群补充率和变化率分别与种群建群者数量呈显著回归关系.高密度处理建群者的血浆皮质酮含量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上述结果说明,繁殖期根田鼠种群对其补充率和变化率存在密度制约作用,围栏种群建群者的数量是产生密度制约的唯一制约因子.密度制约与社群应激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社群应激可能是种群产生密度制约的近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1980—1982年在青海省海北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地区,用标志重捕法(CMR)对自然栖息地中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文主要分析了根田鼠种群数量变动特点和繁殖、存活及年龄结构与种群动态的关系,并试图探讨根田鼠种群的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8.
细根寿命作为林木生长的重要参数,不仅对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影响林木对光合产物的地下分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气候变暖对细根寿命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关注的热点问题,细根寿命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将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本文就林木细根寿命对增温的响应特征及其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揭示增温对林木细根寿命的影响。目前已开展的大部分研究认为,增温会通过改变根际土壤环境、细根形态以及林木物候等指标来影响细根寿命。但细根生长和死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增温对细根寿命影响的研究结果因研究区域自然环境、增温方式和研究对象等因素存在分歧。因此,综合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林木细根寿命的变化对研究地下生态学过程至关重要。今后还应加强以下研究:1)结合多种方式进行地下、地上同时增温,并探索更准确和有效的无损观测方法;2)结合多种观测手段研究增温对细根寿命的影响;3)开展增温对不同树种细根寿命的研究,深入理解不同林木细根寿命对增温的响应机理;4)多角度综合分析增温对细根寿命的影响特征,探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对细根寿命的影响机理;5)增温与其他环境因子对细根寿命交互作用;6)增温后根...  相似文献   

9.
动物的免疫功能是影响动物适合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通过球虫感染和混合驱虫药处理,测定根田鼠的植物血凝素反应(Phytohemagglutinin,PHA)、血清抗匙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aemoeyanin,KLH)的IgG水平和血象参数,探讨寄生物感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田鼠随球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增加,对PHA的反应峰值降低,血清抗KLH的IgG水平、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浆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比未检出显著变化。由此说明,球虫感染降低了根田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美国伊利诺斯州中东部的蓝草和高草牧场共生的橙腹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和草原田鼠(Microtus pennsylvanicus)开放种群进行了去除实验,以测定潜在的种间竞争。在蓝草草原,橙腹田鼠和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不因另一种的存在而受抑制;同时,另一种存在的情况下,相互间对月存活率、青年鼠位置的持久性生殖或迁入鼠数量没有负面影响,尽管在高草草原,草原田鼠似乎对橙腹田鼠的种群密度有强烈影响,并限制了迁入鼠的数量,但是雌橙腹田鼠的存活率、青年鼠的持久性和生殖活动的比例不因草原田鼠的存在而受影响。总之,在此研究地点,种间竞争没有对橙腹田鼠和草原田鼠共存种群的动态起到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熊忠  杜继曾 《兽类学报》1997,17(3):234-235
根田鼠肾上腺皮质酮水平的日节律及急性低氧的影响THECIRCADIANRHYTHMOFCORTICOSTERONELEVELANDEFFECTOFHYPOXIAONROOTVOLE(MICROTUSOECONOMUS)根田鼠(Microtusoec...  相似文献   

12.
根田鼠的熟悉性及其自然动情下的配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在室内雌鼠自然动情条件下根田鼠两性个体配偶选择的3种熟悉性效应的5组实验结果,包括雌性对熟悉和陌生雄鼠、配偶和陌生雄鼠、配偶和熟悉雄鼠的择偶行为实验 , 雄性对熟悉和陌生雌鼠、配偶和陌生雌鼠的择偶行为实验。在实验前, 将1对性成熟的雌雄鼠 (非亲缘关系) 每天关养8 h 共8 d 建立熟悉性; 配对雌雄鼠至少生育1胎则为配偶关系。在 Y 形迷宫内的30 min 实验中, 两个被选择鼠分别以项链拴在横跨选择箱顶端中央的一根铁丝上, 限制它们在各自箱内活动; 而允许异性选择鼠从中立箱自由进入两个选择箱。记录选择鼠对异性被选择鼠的访问、社会探究、攻击、交配和友好行为的频次和时间。经Wilcoxon 关联样本 T 检验发现, 除交配行为不显著外, 雌性根田鼠均选择熟悉性较高的雄鼠; 而雄鼠不具这种选择性。该结果提示雌雄根田鼠的不同择偶行为也许就是反映该种婚配制度特征的直接行为过程。因此, 在择偶行为中, 雌性根田鼠表现的单配性倾向和雄鼠的多配性倾向, 只能以其婚配制度为一雄多雌制的假设来解释。我们的实验还说明在多配制田鼠中, 一雄多雌制与混交制在雌鼠择偶行为上是不同的, 而与单配制的相似或相近, 故简单地比较多配制与单配制则不能反映田鼠亚科动物婚配制度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熊忠  杜继曾 《兽类学报》2001,21(4):287-291
利用大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放射免疫学测定试剂检测了根田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测定线性范围为2.5 Pg至160pg/管,批内和批间差为1.7% (n=10)和7.8%(n=4),样品平均标准回收率为108.2±8.4%。根田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测定为0.28±0.04 ng/mg湿重组织。从根田鼠下丘脑提取物稀释曲线与大鼠(人工合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有较好的平行关系判断, 可以推知根田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结构活性类似于大鼠(人工合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根田鼠在室内驯化2周后褐色脂肪组织(BAT)的蛋白含量、线粒体蛋白含量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动物进行如下4种处理:23℃,16L:8D;23℃,8L:16D;5℃,16L:8D和5℃,8L:16D.。结果表明,短光照可刺激根田鼠的BAT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低温驯化可导致根田鼠的BAT线粒体蛋白含量增加;短光照加低温可进一步促进酶的活性增加。结合个体水平的产热特点,说明根田鼠在产热能力的季节驯化过程中,光周期是一主要的季节调节信号,环境温度进一步增强光照的作用,环境温度和光周期共同作用以诱导其产热能力等方面的生理调节。研究结果支持了环境温度和光周期共同作用以调节动物产热变化的学说。  相似文献   

15.
根田鼠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 年7~9 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对根田鼠栖息地利用强度变量(一定面积内的跑道长度、跑道分叉数、洞口数) 与12 个栖息地特征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显著影响跑道长度的变量为灌丛高度、竞争性啮齿类、电线杆、早熟禾、围栏、灌丛间距和双子叶植物生物量; 显著影响跑道分叉数的变量为灌丛高度、竞争性啮齿类、电线杆、早熟禾和围栏; 显著影响洞口数的变量为灌丛高度、土壤含水率和围栏。对影响利用强度变量的因素进行综合生态学分析表明,在小生境尺度上, 研究期间影响根田鼠栖息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捕食风险和种间竞争, 食物资源和土壤硬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两遭遇法确定雄性根田鼠的社会等级,然后以新鲜尿作气味源,在行为选择箱中观察不同社会等级雄性根田鼠对自身气味和非自身气味的行为响应模式,结果表明:种群中从属个体对自身尿液存在明显偏好,其对自身尿液的接近潜伏期显著短于非自身尿液,而访问时间、自我修饰频次都显著高于非自身尿液;种群中优势个体则优先访问非自身尿液,其对非自身尿液的访问时间、嗅舔时间、自我修饰及反标记均显著高于自身尿液;对非自身尿液,不同社会等级雄性个体之间存在明显不同的行为反应模式。这说明,不同社会等级雄性根田鼠具有自我识别的能力且模式不同,同时其对非自身尿气味响应模式的差异也与自身的社会等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根田鼠粪便排泄点及其生态学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平  赵新全  徐世晓 《兽类学报》2004,24(3):273-276
The distribution sites of feces marks of root vole were investigated by eyeballing method. The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11 There were feces mark or not at the hole of the vole. (2) It distributed mainly at the crotches and the terminals of the channel.(3) Comparison among three kinds of feces mark percentage, the maximum is the percentage at the crotches. The minimum is the percentage at the hole and the middle at the terminals of the chann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intensity of feces mark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sites predicated that feces may played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role in territory behavior of root voles.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种群动态及种群生产量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根田鼠对天然食物选择、食物的摄入、消化率和同化水平、每日能量收支、年能量收支、并在种群生产量(P=Pg+Pr)和呼吸量(R)的基础上,按照A=P+R的途径,估计了通过根田鼠种群的能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