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毛茛科鸡爪草Calathodes oxycarpa的核形态。其静止核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分别属于复杂中央染色微粒型和中间型,中期染色体属于R型,核型公式为2n=16=8sm+8st(2sat)。据此并结合有关资料,讨论了鸡爪草属与毛茛科其它类群的亲缘关系,认为鸡爪草属与金莲花属和特产于南朝鲜的Megaleranthis属是极为近缘的类群,不宜将它们分开置于不同的族或亚科中。 相似文献
2.
3.
叶片表皮、叶片横切面、花粉和淀粉粒的微观特征,对青藏高原的特有类群三蕊草属Sinochasea Keng的系统位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三蕊草S.trigyna Keng在上述微观性状上与毛蕊草Duthiea brachypodia(P.Candargy) Keng et Keng f.差距最小,与冠毛草Stephanachne pappophorea(Hack.)Keng差距次之,与宝兴野青茅Deyeuxia moupinensis(Franch.) Pilger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L.) Roth差距最大;三蕊草属的系统位置应处于毛蕊草所隶的燕麦族Aveneae中;在系统演化上,燕麦族是最原始的类群,它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派生了针茅族Stipeae和剪股颖族Agrostideae。 相似文献
4.
5.
对嵩草属( Kobresia) 植物进行了初步的胚胎学研究。该属植物具假四合花粉(pseudomonad) ; 药室内壁在二核花粉时期开始螺旋状加厚, 花药表皮在花粉成熟时形成乳突; 成熟花粉具三细胞。胚珠为倒生型, 具厚珠心和双层珠被, 珠孔由内珠被构成, 珠柄的近基部向珠孔增生形成珠孔塞。胚囊的发育为蓼型, 四分体线形排列, 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八核胚囊。受精后, 胚乳核先于受精卵进行分裂, 胚乳的发育为核型。胚的发育为柳叶菜型灯芯草变型。通过比较, 嵩草属植物大小孢子的发育、胚珠的结构、胚囊的发育、胚乳的发育和胚的发育与莎草科中其它类群一致。所以, 根据胚胎学资料, 嵩草属及其近缘属应保留在莎草科中,不该另立为嵩草科。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星叶草属的核形态。其间期核和前期染色体分别为简单染色中心型和中间型;中期染色体较小,长度介于3.00μm到1.20μm之间;核型公式为2n=30=22m+8sm。其明显很高的染色体基数以及其它退化和特化的形态学性状,表明该属是一个孑遗的古多倍体类群。该属与独叶草属在间期核形态、前期染色体形态以及中期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方面极为相似。结合其它方面的资料,本文认为星叶草属和独叶草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支持将它们一起置于星叶草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8.
对翼萼蔓属进行了外部形态、花部解剖学、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花粉形态和染色体的研究,并以此为据,讨论了该属的分类等级和系统位置。翼萼蔓属的花具花冠腺体。花萼筒具16条维管束,花冠筒具12条维管束,二者的维管束是独立发生的。每心皮具1条背维管束和2条腹维管束。雄蕊先熟。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异型起源,细胞具双核,属腺质型绒毡层;一层中层细胞;药壁表皮层宿存,细胞膨大,细胞壁纤维状加厚;药室内壁部分纤维状加厚。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子房为2心皮,1室,超侧膜胎座;胚珠25~40列,倒生胚珠,腹维管束靠近腹缝线。薄珠心,单珠被。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大孢子呈直线式排列,其中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为蓼型。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反足细胞3个,具反足吸器。胚乳发育为核型。花粉球形,极轴长约32.8μm,赤道轴长约34.2μm,外壁纹饰为网状纹饰。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6,染色体基数为x=13,核型公式为2n=26=18m+4sm+2st+2t,属2A型。比较翼萼蔓属、蔓龙胆属和扁蕾属的外部形态、花部解剖学、胚胎学、花粉形态和染色体特征,表明翼萼蔓属和扁蕾属可能具较近的亲缘关系,起源于一个较早的共同祖先。在分类等级上,把翼萼蔓属作为一独立属处理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水杉(属)系统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胡先啸、郑万钧发现了化石属Metasequoia Miki唯一的现存活化石水杉M.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当时被认为是植物学界的重大事件而引起轰动。但水杉(属)的分类地位从一开始就陷入歧见:胡、郑(1948)认为水杉叶及球果鳞片的交互对生特性足以把它提升为水杉科Metasequoiaceae;但邓叔群(1948)、 相似文献
10.
11.
毛茛科金莲花族和升麻族细胞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毛茛科金莲花族Trolliese和升麻族Cimicifugeae的细胞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L.在云南西北部形成一个多倍体系列(2n=32,48,64),四倍体细胞型(2n=4x=32)较为常见,其核型有明显的居群间变异。驴蹄草属Caltha、鸡爪草属Calathodes、Megaleranthis以及金莲花属Trollius的染色体在大小上基本相似,都属于中等大小的R-型染色体。细胞学和花粉学证据都支持鸡爪草属与Megaleranthis和金莲花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铁破锣属Beesia、Anemonopsis、黄三七属Souliea、升麻属Cimicifuga以及类叶升麻属Actaea的核型彼此基本相似,在染色体大小和形态上都与驴蹄草属、鸡瓜草属、Megaleranthis以及金莲花属的核型明显有别。细胞学证据表明铁破锣属应是升麻族中的成员。 相似文献
12.
Tetraena Maxim. is an endemic genus of Inner Mongolia and the desert regionof Central Asia. It is also a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 Some botanists had made some researchon the systematic positions of this genus, but their views are debatable. Through a comprehensivestudy: research history, morphology (pistil, fruit), pollen grains, chromosome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is genus be separated from Zygophylloideae (Zygophyllaceae, Takhtajan. 1987) anda new subfamily-Tetraenoideae be set up for it. A key to subfamilies of Zygophyllaceae(sen. str.) is provided.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Tetraena Maxim. is: Rutales-Zygophyllaceae-Tetraenoideae-Tetraena. 相似文献
13.
14.
侧穗姜Zingiber ellipticum曾因其花序自茎侧穿叶鞘而出而被童绍全等(1987)置于偏穗姜属作为新种椭圆偏穗姜发表,但侧穗姜的侧生退化雄蕊与唇瓣连合,使唇瓣具3裂片,其药隔附属体发达,延长弯曲成喙状,包囊花柱,具有典型的姜属花的特征;由于姜属侧穗姜组Sect. Pleuranthesis Benth. 的花序亦为侧生,因此,该植物应置于姜属而不应置于偏穗姜属。侧穗姜的花粉表面具脑皱状纹饰,与姜属姜组的花粉纹饰相同,形态亦相似,而与表面具长刺的偏穗姜属花粉迥异。侧穗姜种子内种皮由砖形薄壁细胞构成,与姜属的薄壁细胞型内种皮相同,而与偏穗姜属的石细胞型内种皮明显区别。本文综合花的形态学、孢粉学和种子解剖学特征,将侧穗姜转移至姜属并建立新组合〖WTBX〗Zingiber ellipticum[WTBZ] (S. Q. Tong et Y. M. Xia) Q. G.Wu et T. L. Wu. 相似文献
16.
从12例硬皮病患者的抗染色体抗血清中发现4例是抗中期染色体鞘的,用它们和小鼠腹水癌细胞核及全细胞裂解液SDS-PAGE的蛋白印迹相反应,结果显示它们和细胞核裂解液的11条抗原蛋白相结合,而且和全细胞裂解液中除以上的11条外的另8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金松(属)和杉科其他各属植物的核型,它的染色体数目(2n=20)和基数(x=10)较低,其核型最为对称。细胞学资料支持金松属从杉科分出另立金松科SciadopityaceaeHayata,它的系统位置则很可能比杉科来得原始。这也得到古植物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