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物的食物选择受食物资源量、质量和喜好度决定。尽管放牧可减少鼠类的喜食植物的数量和质量,但其如何影响鼠类的食物选择尚不清楚。本研究于2014年5月至10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的大型试验围栏内进行了布氏田鼠的食物选择实验。利用大型实验围栏内5年连续放牧处理所构建的植被变化条件,采用扣笼试验,调查了布氏田鼠对其三种主要植物的取食情况。研究发现:连续放牧后,糙隐子草的盖度增加,而羊草、克氏针茅盖度降低;糙隐子草的盖度显著高于羊草、克氏针茅,成为各季节的优势植物种类。放牧对布氏田鼠取食羊草、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的绝对取食频次均无显著影响。在季节上,布氏田鼠对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的取食在三个季节均无差异,但布氏田鼠对羊草取食的绝对频次夏季显著高于春季和秋季;布氏田鼠对三种植物的喜好程度依次为羊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但季节和放牧因素对布氏田鼠对这三种植物的喜好度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食物选择及食物组成相对稳定,表现为其对放牧或季节因素造成的喜食植物资源量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推测是其调整取食努力来实现食物组成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布氏田鼠和达乌尔鼠兔是内蒙古典型草原的两种主要害鼠。本文研究了重叠分布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阿其乌拉境内克氏针茅+冷蒿+羊草草场上的布氏田鼠和达乌尔鼠兔的食物资源竞争关系。胃内容物显微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布氏田鼠取食羊草、杂花苜蓿、阿尔泰狗娃花等20种植物,而达乌尔鼠兔则选择羊草、菊叶委陵菜和杂花苜蓿等15种植物为食  相似文献   

3.
华咏乐  谢燕锦  殷宝法  魏万红 《生态学报》2022,42(21):8618-8627
放牧活动对小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的影响是草原生态系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确定绵羊和小型啮齿动物的营养生态位关系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草原动物生态研究站大型野外围栏内布氏田鼠和绵羊在6-9月份的食谱组成,确定两种草食动物食性选择和营养生态位的变化,从食物利用途径揭示放牧活动对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影响方式及二者之间的竞争与共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围栏中共有23种植物,其中糙隐子草、克氏针茅、羊草和刺藜是围栏中的优势植物;布氏田鼠共取食10种植物,绵羊共取食8种植物,禾本植物为两种动物的主要采食植物。布氏田鼠和绵羊的喜食植物种类都存在季节性变化;除7月外,两种动物的食物多样性与围栏植物多样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动物的食性选择受植物资源变化的影响。布氏田鼠和绵羊具有很高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除8月(0.691)外,6、7、9月份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均高于0.9,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激烈的食物竞争;放牧活动极显著地降低了禾本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导致布氏田鼠的食物数量减少;放牧处理下布氏田鼠的喜食植物的物种数和营养生态位宽度(除9月)增加,导致布氏田鼠的食物质量下降。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较高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引起动物间激烈的食物竞争;放牧会影响围栏中植物资源的变化,进而影响布氏田鼠的食性选择,放牧活动可能通过降低布氏田鼠的食物数量和质量对其种群数量产生负面效应;这也说明适度的放牧活动在增加人类对草场利用的同时,又可降低小型啮齿动物的数量及危害。  相似文献   

4.
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是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主要鼠种之一。该鼠种在秋季将食物储存在储草仓内,以此来度过植被贫瘠的冬季。为探究储草期增加食物对布氏田鼠越冬存活率的影响,2004年10月,于内蒙古阿巴嘎旗白音图噶苏木的布氏田鼠鼠害草场随机选取两块100 m×200 m的样地,分别设为增食样地和对照样地。增食样地内给每个布氏田鼠洞群补充食物,每天补充500 g小麦,连续补充2 d共计1000 g。对照样地内则不做任何处理。2004年10月,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两块样地内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调查显示,增食样地和对照样地内,布氏田鼠数量分别为310只和318只,以该结果作为计算其越冬存活率的基数。2005年5月,返回样地再次进行标志重捕,分别计算两样地布氏田鼠的越冬存活率。卡方检验显示,储草期增加食物能显著提高布氏田鼠越冬存活率。增食样地布氏田鼠越冬存活率为41.3%,显著高于对照样地布氏田鼠越冬存活率(24.2%,P<0.01)。增食样地雌性和雄性布氏田鼠越冬存活率分别为45.4%和37.3%,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雌性和雄性布氏田鼠越冬存活率(25.8%和22.6%,P<0.01)。但样地内雌性和雄性越冬存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补充食物可大幅度提升布氏田鼠冬季存活率,增加布氏田鼠越冬存活基数,对来年种群增长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植物资源的生殖分配是链接进化生态学和功能生态学的纽带。该文从4个组织水平上研究了针茅属(Stipa) 3种植物克氏针茅(S. krylovii)、大针茅(S. grandis)和贝加尔针茅(S. baicalensis)的生物量生殖分配以及株丛和种群水平上可育散布体的数量和生物量。结果表明: 1) 3种针茅属植物在不同组织水平上的生物量生殖分配呈现明显分异。在株丛水平上, 克氏针茅和大针茅的株丛生物量分配到生殖枝的比例分别为44.3%和47.9%, 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的35.7%。在生殖枝水平, 克氏针茅的生殖枝生物量分配到穗器官的比例为30.3%, 显著低于大针茅的42.9%和贝加尔针茅的48.4%。在穗器官水平, 大针茅穗生物量分配到散布体的比例(63.9%)最高, 克氏针茅(49.9%)次之, 贝加尔针茅(39.1%)最低。在散布体水平, 贝加尔针茅的可育散布体生物量占散布体总生物量的比例为92.3%, 显著高于克氏针茅的67.2%和大针茅的71.3%。2) 尽管3种针茅属植物在不同组织水平上的生物量生殖分配存在显著差异, 但从最终可育散布体占株丛生物量的比例看, 克氏针茅为6.1%, 贝加尔针茅为6.3%, 大针茅为9.5%; 三者在生物量生殖分配上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效应。3) 3种针茅属植物生物量生殖分配的限制性环节存在显著差异。生殖枝向穗的生物量分配是克氏针茅和大针茅生殖分配的限制性环节, 株丛向生殖枝的生物量分配或穗器官向散布体的分配是贝加尔针茅生物量生殖分配的限制性环节。从可育散布体的数量和个体生物量看, 克氏针茅采取了倾向于拓展空间的增加散布体数量的策略, 而大针茅和贝加尔针茅逐步进化出了趋向于提高个体竞争能力的增加散布体个体生物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内蒙古草原常见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 Tzvel.)及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为实验材料,在离体器官和整株植物水平上探讨内生真菌感染是否会影响宿主植物羊草对克氏针茅种子萌发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内生真菌感染能够影响羊草对克氏针茅种子萌发的作用,其影响程度与羊草的作用部位、处理方法以及处理浓度相关。与未染菌羊草相比,染菌羊草绿叶在低浓度处理下显著促进了克氏针茅的萌发,高浓度下显著抑制了克氏针茅的幼根生长;染菌羊草枯叶显著抑制了克氏针茅幼根的生长,而染菌羊草地下部显著促进了克氏针茅的萌发;感染和不感染内生真菌的整株羊草对克氏针茅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无显著影响。在处理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草粉对克氏针茅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比浸提液处理更为显著,绿叶比枯叶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捕食者气味对猎物的行为和生理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主要确定猫气味重复暴露对青春期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的反捕食行为、焦虑样行为和内分泌水平的影响,以探讨青春期布氏田鼠对猫气味的反应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猫气味暴露1 d,青春期布氏田鼠隐藏行为显著增加,而移动行为、跳跃行为、修饰行为和接触行为均显著减少;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至18 d,其反捕食行为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青春期布氏田鼠对猫气味产生了行为适应。旷场实验结果表明,猫气味重复暴露后,青春期布氏田鼠在旷场中的移动总距离和总平均速度显著减少,但其在旷场中的静止时间显著增加。明暗箱实验结果表明,猫气味组雌性布氏田鼠进入明箱次数显著高于雄性个体,不同性别与处理之间的布氏田鼠在明箱中停留时间比例没有显著差异。长期猫气味重复暴露对青春期布氏田鼠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浓度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初次猫气味暴露对青春期布氏田鼠的反捕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其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存在明显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物候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植物物候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物候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较为缺乏。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克氏针茅草原红外线辐射增温与控水相结合的原位模拟试验资料,探究了克氏针茅物候变化的光合生理生态机制及其对水热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增温使克氏针茅返青期和抽穗期提前2.8 d和7.8 d、枯黄期推迟6.8 d;水热协同作用主要影响抽穗期,增温增水(气候暖湿化)较增温减水(气候暖干化)提前7.4 d。(2)增温增水使得克氏针茅返青期和抽穗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增温减水,而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则相反(P<0.05),增温增水与增温减水对克氏针茅枯黄期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影响无显著差异。(3)净光合速率是影响克氏针茅物候变化的决策因子,温度是影响克氏针茅植物返青期和枯黄期的限制因子,水分则是影响克氏针茅植物抽穗期的限制因子。研究发现克氏针茅物候与其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和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植物物候模型发展和物候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典型草原植物长期共存的生理生态机制, 以典型草原的优势物种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材料, 采用基质培养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供磷浓度对二者生物量、根系形态、质子分泌、酸性磷酸酶和有机酸分泌以及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探讨克氏针茅和冷蒿对土壤磷缺乏的适应策略。研究结果表明: 冷蒿主要通过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和酸化根际来适应低磷环境; 而克氏针茅主要是通过根系分泌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来适应土壤磷缺乏。在低磷条件下, 克氏针茅和冷蒿的磷吸收效率没有显著差异, 但克氏针茅的磷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冷蒿。随着供磷浓度增加, 二者的磷吸收速率增加, 磷利用效率降低。在生物量、地上部分性状以及根系生长方面, 克氏针茅和冷蒿对磷供给的响应都表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 克氏针茅的生物量在外源供0.25 mmol·L-1磷时达到最大, 而冷蒿的生物量在外源供0.50 mmol·L-1磷时达到最大, 表明冷蒿对磷的生理需求高于克氏针茅。因此, 克氏针茅和冷蒿具备各自不同的适应土壤有效磷缺乏的生理策略, 这可能是它们在土壤贫瘠的温带典型草原长期共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牧压梯度对克氏针茅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牧压梯度对克氏针茅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过度放牧使克氏针茅株丛发生破碎和小型化,营养生长的株丛密度增加,生殖生长的株丛密度减少,生殖枝比例下降,枝条生物量和种子产量下降,分蘖节向地表移动,株丛茎基部和根系的储藏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而中度放牧干扰使克氏针茅的株丛大小和生殖枝营养枝比例保持适中,有利于发挥株丛和枝条各自的生长和繁殖潜力。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8月在内蒙古中部中蒙边境地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并结合野外食痕调查,对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hemionus)的夏季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蒙古野驴夏季共计采食11科21种植物。在夏季食物组成中克氏针茅(48.61%)、芨芨草(16.00%)、寸草苔(7.51%)共占食物组成的72.12%,是蒙古野驴夏季的主要食物,其中克氏针茅是其大宗食物。蒙古野驴对克氏针茅、芨芨草、画眉草、糙影子草、草木樨状黄芪等12种植物有正选择性,对狗尾草、盐爪爪、荒漠锦鸡儿、栊牛儿苗、四舍木等9种植物有负选择性。蒙古野驴自身的特点及植物质量会影响其夏季食性及食物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牡压梯度对克氏针茅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永飞  李德新 《生态学报》1999,19(4):479-479
用比较样地调查了牧压梯度对克氏针茅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过度放牧例克氏地茅株丛发生破碎和小型化,营养生长和株丛密度增加,生殖生长的株丛密度减少,生殖枝比例下降,枝条生物量和种子产量下降,分蘖节向地表移动,株丛茎基部和根系的储藏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而中度放牧干扰使克氏针茅的株丛大小和生殖权-营养枝比例保持适中,有利于发挥株丛和枝条各自的生长和繁殖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生长在同一生境下的粉红珙桐和普通珙桐植株为试材,比较两种珙桐苞片/叶片的色素、基础代谢物含量和酶活性,探讨粉红珙桐苞片与叶片的呈色机理。结果显示:粉红珙桐叶片的类黄酮含量是普通珙桐的1.52倍,两种珙桐苞片中的类黄酮含量都较低,且无显著差异(P>0.05);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花色苷含量极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1),分别是普通珙桐的1.68倍和3.67倍;粉红叶片的光合色素略低于绿色叶片,但无显著差异(P>0.05)。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则相反;苞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低于叶片(P<0.01),而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更高(P<0.01)。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极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1),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苞片中的酶活性大多都显著高于叶片(P<0.05),尤其是CHI活性。类黄酮、花色苷含量与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PAL、CHI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花色苷是珙桐苞片转粉红的直接因素,而叶片转粉红受类黄酮和花色苷的共同影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AL、CHI影响花色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ndu RL  Li G  Yang DL  Zhang JN  Yi 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929-935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呼伦贝尔5种草地类型(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不同草地类型间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显著,相似性均低于50%.线叶菊草原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其次是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最低.5种草地类型土壤氨氧化细菌均以Nitrosospira cluster 3为优势种群,此外还发现有Nitrosospira cluster 1、2、4和Nitrosomonas.线叶菊草原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较其他草地类型复杂,而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群落组成较简单.经相关性分析,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有机碳、土壤C/N与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群落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内蒙古高原4类地带性针茅(Stipa)草原:贝加尔针茅(S.baicalensis)草原、大针茅(S.grandis)草原、克氏针茅(S.krylovii)草原和小针茅(S.klemenzii)草原群落的α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群落物种数目同时受取样面积和样方形状的影响,对数模型S=alnA+b能够很好地表征群落的种-面积关系,长方形样方可以获得与面积加倍的正方形方相近的取样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群落β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内蒙古高原 4类地带性针茅 (Stipa)草原群落的 β多样性特征 .结果表明 ,Whit tacker指数 βws与尺度有关 ,随取样面积的增加 ,βws逐渐降低 .取样面积相同时 ,4类群落的 βws比较接近 .各群落的Cody指数最初也随样方面积的扩大而增大 ,当样方面积扩大到一定尺度时 ,贝加尔针茅群落和大针茅群落为 >0 .5m2 ,克氏针茅群落和小针茅群落为 >2m2 ,Cody指数趋于稳定 .同一尺度下 ,贝加尔针茅群落的Cody指数最高 ,小针茅群落的Cody指数最低 .多数情况下 ,群落内样本间的间隔距离 ,对Cody指数有较大的影响 ;从贝加尔针茅群落到小针茅群落 ,植物生活型和生态类群功能群组成中 ,多年生丛生禾草与根茎禾草、多年生杂类草和中旱生植物的多样性显著降低 ,旱生植物多样性先增加 ,尔后到小针茅群落显著降低 .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表现出明显生态替代现象 ,不同群落间的Cody指数逐渐降低 ;贝加尔针茅群落与大针茅群落的Morisita Horn指数最高 ,达 0 .72 .克氏针茅群落与小针茅群落的相似系数最低 ,为 0 .42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建立老年人跌倒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依托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将老年人跌倒综合防控策略从线下导入线上,建立集风险评估、远程教育、反馈评价于一体的老年人跌倒防控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该系统对126名干休所老年人(年龄≥ 60岁)进行评估,量化跌倒风险等级,对筛选出的84名高危老年人进行远程连续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分发宣传画册,制作宣教幻灯片及视频进行远程播放与讲解。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析评价干预6个月后跌倒相关情况。结果:高危人群跌倒发生率由21.43%降至4.76%(P<0.01);身体平衡能力和步态稳定性改善情况明显(P<0.01);能够自觉进行正确防控行为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进行复杂行为时更有信心不会跌倒(P<0.01);居家环境安全性整体提高(P<0.01)。结论:老年人跌倒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可通过全面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实施远程连续综合干预,降低跌倒发生率,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高原四种针茅种群年龄与株丛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样带法调查了内蒙古高原4种针茅(StipaL.)的年龄结构,并将其年龄划分为5个阶段:幼苗、幼龄、成年、老龄前期和老龄期。结果表明:幼苗对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有较大的影响,针茅幼苗的存活率通常很低,而成年株丛的存活率较高,株丛的实际寿命很长,老龄株丛在种群中占有较大的比例。4种针茅中大针茅(S.grandisP.Smirn.)和克氏针茅(S.kryloviiRoshev.)的幼苗比例较高,从贝加尔针茅(S.baicalensisRoshev.)群落到小针茅(S.klemenziiRoshev.)群落种群中幼龄和成年株丛比例呈下降的趋势,而老龄株丛比例呈增加的趋势;针茅属植物在株丛水平上的动态主要表现为株丛的破碎与枝条自疏过程,以及株丛生殖枝数量和营养枝生物量的波动,幂函数模型Y=aXb可以对株丛的枝条自疏过程进行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19.
降水对鄂尔多斯高原克隆植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高原地处半干旱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通过沿鄂尔多斯高原从东到西的天然降水梯度的样带调查,分析了克隆植物的分布特征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克隆植物的物种数量、占物种总数的比例和重要值以及根状茎型克隆植物的物种数量均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5种优势植物克氏针茅、本氏针茅、黑沙蒿、赖草和短花针茅均为克隆植物,它们的分布也受降水影响。克氏针茅的密度、本氏针茅的盖度和密度、黑沙蒿的高度、盖度和密度以及赖草的高度均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然而,赖草的盖度以及短花针茅的高度、盖度和密度均与降水量成负相关。因此,克隆植物在鄂尔多斯高原植被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其作用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20.
研究啮齿动物营养生态位不仅可以了解啮齿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营养层,而且可以揭示啮齿动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主要食物来源及变化,通过分析营养生态位的特征及变化,可以探讨多种啮齿动物的种间关系。本研究于2018年7月,在内蒙古典型草原采用铗日法捕获啮齿动物标本4种81只,应用稳定性13C、15N同位素技术对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营养生态位及其与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黑线毛足鼠(Phodopus sungorus)、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的种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布氏田鼠不同年龄组骨骼组织营养生态位宽度即稳定同位素贝叶斯标准椭圆面积,Ⅲ龄组最高(0.802‰2),Ⅱ龄组次之(0.699‰2),Ⅳ龄组最低(0.666‰2),3个年龄组之间营养生态位共同重叠面积为0.064‰2,其共同食物源仅占不到10%;(2)布氏田鼠无论是长期食性或短期食性,与另外3种均不存在食物源竞争,但布氏田鼠生态位宽度较窄对食物的选择性较强,因此一旦食物源成分改变不再适于该鼠,布氏田鼠种群极有可能面临食物源短缺,种群迁移可能是最直接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