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极点排序法的最大特点是人为地选择座标轴。根据我们对四种不同选轴方法的对比;发现在排序结果上没有大的区别。这表明在选择端点样地时;只要剔除那些最无关的极端样地后;根据植被变异度来确定端点还是可行的。无论用哪一种选轴方法;为了避免端点样地与其它样地过于无关;凡是与其它样地相异性系数出现100者均不能选为端点样地。四种选轴方法的排序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是相一致的;这说明极点排序法仍可作为研究样地相互关系以及与环境关系的一种辅助方法;对群落分类研究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广西常绿阔叶林的分类和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常绿阔叶林是东亚湿润亚热带地区特有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作者研究制定了广西常绿阔叶林的分类系统,包括13个群系组、52个群系,列举有代表性的103个群丛。扼要地阐述了它们的地理分布生境特点,为其保护和科学的管理提供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4.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的排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排序概念由苏联学者拉孟斯基(1930)第一次提出并首先用环境梯度为坐标去排列植物群落。然而,这一方法在60年代电子计算技术的普遍应用和连续性学派(个体学派)兴旺发达起来以后,才迅速发展起来。排序是植物群落样本的一种空间排列,是揭示其空间连续变化的有效技术。至今方法很多,但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环境因子进行排列,称为直接排序,或称直接梯度分析,或者就叫梯度分析。另一类是用植物群落本身的特征(属性)来排序,称为间接排序,或间接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浙江建德青冈林碳素的含量、现存量、存留量、归还量、释放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植物群落中碳素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一般在10%以下。其中,叶片(器官比较)、乔木层(层次比较)和春夏季(季节比较)的含量稍高,根系、草本层、秋冬季的含量稍低。群落的碳素现存量为66.113t/hm2,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或常绿树种内;群落的碳素存留量为5.691t/m2·a;每年通过凋落物归还至地表的量为2.296t/m2·a;死地被物中又有0.911t/hm2·a的碳素释放至大气库中。 相似文献
6.
黄山北坡常绿阔叶林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黄山北坡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成分,外貌,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优势度,群落类型以及群落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认为黄山北坡常绿阔叶林是一种中亚热带北缘的常绿阔叶林类型,其中苦槠群系,甜槠群系,青冈群系和小叶青冈群系是黄山地区的顶板类型,青栲群系,绵槠群系为不稳定的常绿阔叶林类型,最终将被青冈群系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8.
洞庭湖区常绿阔叶林的特征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洞庭湖区常绿阔叶林的生境及自然条件洞庭湖区居荆江南岸,地理位置在北纬28°39′20″至30°14′18″,东经111°42′44″至113°39′45″之间。环湖和湖间丘陵5,04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6.86%,其间保存有天然次生林106万亩。环湖和湖间丘陵多属低丘波状台地,除个别低山外,海拔多在350米以下。基岩由浅变质岩、砂页岩、石英砂岩、局部花岗岩体和厚层的第四纪红壤所组成。林地有机质含量一般在2—3%,全氮含量0.075—0.15%,速效氮、磷、钾含量为60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用无样抽样的中点方角法对四川省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的中、低级分类单位的数量分类研究。分类中;根据乔木层重要值特征确定建群种;划分出5个群系。以次要层(灌木层)种群重要值特征找出优势种区分出8个群丛组;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分析草本层;找出草本层优势种;确定群丛。研究证明数量分类方法在常绿阔叶林的中、低级分类单位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0.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水文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日本冲绳岛亚热带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水文生态特性进行了为期3年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年平均降雨量高达3325mm,台风降雨(包括直接和间接影响)占年降雨量的42.3%;穿透雨量和树干流量分别为年降雨量的53.9%和30.9%,较高的树干流量可能与高风速、强度降雨以及优势树种的树冠构造紧密相关.林冠截留损失占年降雨量的15.2%,低于世界范围内其它多数常绿阔叶林(15%~30%).年平均地表径流和壤中流量分别是1092mm和613mm,分别占年降雨量的32.8%和18.4%;较高的径流量可能是由不良的土壤物理性质引起的.试验林土壤尤其是下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低(8%~12%)、粘粒含量极高(51.9%~60.5%),水分渗透缓慢(12ml·min-1).0~70 cm土层的有效蓄水量和最大蓄水量分别为85 mm和324mm,林地凋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为2.8 mm,接近或低于中国亚热带和热带山地雨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