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整理1982—1983年采集的麻蝇科标本中,发现两个新种,分别隶属于伊麻蝇属(Iranihindia Rohdendorf,1961)和细麻蝇属(Pierretia Robineau-Desvoidy,1863)。现报道如下,伊麻蝇属在我国也是首次记录。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云南省卫生防疫站。 一、密刺伊麻蝇,新种 Iranihindia spinosa sp. nov. (图1—3) 鉴别特征 新种雄性肛尾叶后缘中部特别凹人,端部两侧都有复行的刺状鬃;前阳  相似文献   

2.
记述采自中国四川的右野蝇属Dexagria Rohdendorf(双翅目,麻蝇科,野蝇亚科,野蝇族,右野蝇亚族)1新种,即康定右野蝇Dexagria kangdingica Feng et Deng,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麻蝇科麻蝇族细麻蝇属的两个新种,全部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薛万琦  冯炎 《昆虫学报》1989,32(4):485-487
整理近年来采自四川省西部地区的麻蝇科标本,发现细麻蝇属Pierretia R.-D.1863一新种,特此描述。正模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葫突细麻蝇Pierretia lageniharpes新种 鉴别特征 新种雄性肛尾叶末端呈喙状;前阳基侧突端半部呈槽状;阳茎膜状突-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采自内蒙古、新疆托木尔峰、青藏高原和横断山等地区的野麻蝇亚科(Agriinae)、蜂麻蝇亚科(Miltogrammatinae)和巨爪麻蝇亚科(Macroaychinae)的标本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发现11种为中国首次纪录。 1.拉氏小野麻蝇Sarcophila rasnitzyni Rohd. et Verves, 1985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的库麻蝇属一新种,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76年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期间以及动物研究所1973年在北京地区调查时采到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侧突库麻蝇Kozlovea cetu新种 ♂ 额为复眼宽的1/2,间额为侧额宽的2倍左右;额鬃8—11对,粗壮,无外顶鬃,单眼鬃大小与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折麻蝇属八新种(双翅目:麻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万琦 《昆虫学报》1978,(2):185-193
本文描述的八个新种,主要是在整理1964—1976年采自辽宁东部山区的折麻蝇属标本中发现的。模式标本都保存在辽宁省本溪市卫生防疫站。 1.靴折麻蝇Blaesoxipha(Servaisia) cothurnata Hsue新种 体长:7—10毫米。雄:间额约为一侧额宽的1.5倍弱;侧颜鬃弱,2列或不规则。中鬃(2—3)+1;翅内鬃0+2;小盾端鬃弱。前缘刺明显。腋瓣白色。中足股节基半部具一后腹鬃列,中位具2—3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发现于云南的缨尾酱麻蝇Liosarcophaga(s.str.)fimbricauda n.sp.新种。云南酱麻蝇是该属新组合的种,在广西首次发现。噶伦堡亚麻蝇和伊萨乌拉亚麻蝇都是云南酱麻蝇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整理1985年采集的麻蝇科标本中,发现所麻蝇属(SarcosolomoniaBaranov)1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云南省卫生防疫站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报道采自中国四川西部和北部麻蝇科 Sarcophagidae 2 新种:阿坝亚麻蝇Parasarcophaga abaensis,sp.nov.;蜀西细麻蝇Pierretia shuxia,sp.nov.。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在整理锦州地区的蝇类标本中,发现蝇科、麻蝇科计6种系国内新纪录:1.胸刺厕蝇 Fannia fuscula Macq.,1835 辽宁省(北镇县1)2.六痣秽蝇 Coenosia sexnotata Meigen,1826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了欧麻蝇属一新种,采自贺兰山小口子,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贺兰山欧麻蝇,新种Heteronychia(Eupierretia)helansh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3.
早昔,有关我国麻蝇科麻蝇亚科种类的记载,有Bottcher,1912,Baranoff,1931,Rohdendorf,1937,Seniorwhite,1924、1940,Thomas,1949,等人的记述,何琦教授在三十年代致力于麻蝇的分类研究工作,报告了产自北京、河北东陵、浙江义乌、广东海南岛等地的麻蝇新种和调查结果,为我国麻蝇分类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先有中国麻蝇亚科Sarcophaginae名录郭郛氏报告了上海的麻蝇,后范滋德、马忠余、叶宗茂等分别报导了麻蝇14个新种(亚种),1965年范滋德氏出版了《中国常见蝇类检索表》,记述麻蝇亚科种类73种,是对前一阶段调查研究工作的总…  相似文献   

14.
冯炎 《华东昆虫学报》2007,16(4):241-245
记述蝇科(Muscidae)妙蝇属(Myospila)的主要特征及研究现状;编制了中国四川已知的22种的检索表,并报道其中的1个新种:仿移妙蝇(Myospila mimelongata Feng,sp.nov.)。新种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对常见麻蝇早期幼虫的形态观察研究有助于蝇类早期幼虫的分类及其所致蝇蛆病的诊断。有关蝇类早期幼虫形态的扫描电镜研究报道很少。菊池滋(1972,1974)及作者先后对肠胃蝇(Gasterophilus intestinalis)、牛皮蝇(Hypoderma bovis)、纹皮蝇(H.1ineatum)、羊狂蝇(Oestrus ovis)及7种丽蝇与绿蝇(景涛1985)的早期幼虫与三龄幼虫用扫描电镜作过观察研究。但对麻蝇幼虫的观察至今尚未见详细报道。为此,1981年至1983年对常见4种麻蝇早期幼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与方法标本来源从野外采到怀孕的雌性麻蝇,或用诱蝇笼在旁边开一12×12cm的口,缝…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有瓣蝇类研究(一)(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整理近年来采自河北省蝇科标本,发现阳蝇属Helina R.-D.二新种和棘蝇属Phaonia R.-D一新种,特此描述。模式标本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1.黑古阳蝇Helina nigricnnosa Xue et Zhao,新种(图1—4)  相似文献   

17.
叉麻蝇属(Robineauella)系麻蝇科、麻蝇亚科中一个较小的属,由Enderlein氏在1928年以巨叉麻蝇(R.scoparia Pandell?,1896)为属模而建立。1937年Rohdendorf氏将它降为亚麻蝇属(Parasarcophaga)的一个亚属,并将伪叉麻蝇(R.pseudoscoparia Kramer,1911)归在该亚属内,翌年,氏记述了产于锡霍特山区的该亚属另一个种阔叶叉麻蝇(R.grunini)。此后,到1964年范滋德氏以伪叉麻蝇为亚属模建立了腹指麻蝇亚属(Digitiventra)与Robineauella并列为亚麻蝇属的两个亚属,并描述了锚形叉麻蝇(R.anchoriformis)隶属于前者,黄山叉麻蝇(R.huangshanensis)隶属于后者。同年,Kano et Field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潘麻蝇属一新种(双翅目:麻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四川省雅安地区采集的麻蝇科标本中,发现潘麻蝇属Pandelleana Rohdendorf,1937一新种,特此描述。模式标本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鸵潘麻蝇Pandelleana struthioides,新种(图1—4) 体长:9.5毫米。 雄额约为头宽1/6强,在最狭处间额为一侧额2倍宽,外顶鬃不发达,额鬃约10对,侧额下部不显著向前方突出;侧颜等于或大于触角宽,侧颜鬃一列,同侧额的小毛列相连续,下方的侧颜鬃约等于侧颜宽;芒基部2/3呈长羽状,口上片不突出;颊高约为眼高的1/3,颊后头沟之后的毛为淡黄色,眼后鬃三行;下颚须黑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产自湖南省、沅江县的麻蝇科的一个新种,订名为柳氏亚麻蝇Parasarcophaga liui。它的后足胫节无长缨毛;侧阳体基部腹突非常发达;侧阳体端部的侧突单纯而短小等,以上的综合特征,可与酱麻蝇亚属内所有已知种相鉴别。新种的正模和副模标本分加别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湖南省卫生防疫站。  相似文献   

20.
在整理历年采得的麻蝇标本时,发现一个新种及一个新亚种,均采自我国的山东省,它们分别隶属于细麻蝇属Pierretia R.-D.1863和潘麻蝇属Pandelleana Rohdendorf,1937,后一属在我国还是初次发现,兹分别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