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一)为了防止瓶栽灵芝的杂菌污染(从接种后到菌丝铺满之前,是污染率最高的时期),可采取以下办法: 1.抢温接种,即灭菌后的培养料温度降至25—30℃时,及时接种。 2.活化菌种,即接种前,把二级菌种放入温箱中1—2天。 (二)瓶栽灵芝的培养基,在高压灭菌后常出现表面干燥现象,致使接种后的菌丝生长缓慢,大大增加了污染的机会。解决的办法是: 1.封瓶口时,在牛皮纸外面再包一层塑料薄膜(为降低成本,可不用纱布或棉塞封口)。 2.先用无菌水湿润培养基表层后再接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不少地区用生料栽培平菇,既节约了燃料,又减少了劳动强度。但是,用生料栽培平菇时控制杂菌污染问题是栽培成败的关键。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试验,经大量对比观察,认为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调节培养料的PH值,适于平菇生长的PH值为5.5~6,但此范围正适合杂菌生长。根据平菇适应性强的特点,把培养料的PH值提高到7—8,既可抑制大  相似文献   

3.
塑料袋栽培金针菇已成为当前金针菇栽培的主要方法。在金针菇栽培过程中,由于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较慢,抗杂菌污染能力弱,再加上菇农缺乏栽培技术等原因,常导致袋栽金针菇被杂菌污染,轻则影响产量,重则导致绝产。因此,防止金针菇栽培杂菌污染,提高栽培的成功率和产量,已成为金针菇栽培者所关心的突出问题。本文作者总结了多年来从事食用菌教学和技术推广工作的一些经验,希望有益于广大的金针菇栽培者。现将杂菌种类、形态特征、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1金针菇栽培中的污染杂菌种类及形态特征1.1木霉菌木霉菌是袋栽金针菇最…  相似文献   

4.
将500毫升吸滤瓶的支管端和一根长约12厘米直径6毫米左右的玻璃管端涂些凡士林,并用4—5厘米长的一段乳胶管将二者连接。把软木塞的中央打一略小于供实验用枝条直径的孔,并把枝条插在孔中(枝条下端露出木塞1—2厘米长)把插有枝条的软木塞塞紧瓶口周围以凡士林密封。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在盛有稀释红墨水的小瓶中。最后把一个叶片套进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地菇农普遍用棉子壳栽培灵芝,据统计,仅1994年我市栽培原料已超过IO万kg,收芝后的菌律全被烧掉或烂掉。为充分利用原料,降低成本,我校生物小组的同学,根据不同食用菌对纤维素的分解、吸收能力不同的特点,自1994年开始,进行灵芝废料栽培平菇的试验,取得成功。现将试验过程及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试验过程1.1废料处理将已采收完毕的灵芝废料,拣去有杂菌污染、虫害的菌袋,晒至干燥,用筛孔直径为15mm的锤式粉碎机粉碎成粗屑状,这样可保水透气,利于菌丝生长。1.2培养料配方设3个配方:①灵芝废料50%,棉子壳30%,鼓…  相似文献   

6.
<正> 剪枝橡实象Cyllorhynchites ursulus(Roel.)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5—9厘米处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出现成虫。8月中旬新一代幼虫老熟,由橡实脱出入土筑土室越冬。此虫在土中生活长达9个月之久。如何观察从老熟幼虫到成虫羽化出土这一生活过程,笔者试验了几种方法,从中摸索到成功的饲养方法,介绍于下。 利用玻璃罩及标本瓶(两种容器长约20厘米,口径8—10厘米)做为养虫容器,将其横放,取橡树林中表层上(注意检查,切勿混入天敌及其他昆虫)放入瓶中,土量占瓶径的一半。展平,并轻轻压实。将从野外采到的剪枝橡实象幼虫,按每瓶10头均匀撒到瓶内土面。瓶口包以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次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猴头的覆盖栽培方法和其它瓶栽法相比,具有子实体形状好、个体大、质量高等特点。现将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栽培料配方为棉籽壳98%、蔗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70%之间。自然pH值。将拌匀的料装进罐头瓶或大号广口瓶。料要尽量压实,料面至瓶口留05-1厘米空间,然后在瓶中央用木棍打一个洞深至瓶底,用3层牛皮纸封口。按常规方法灭菌。接种前,每瓶准备一张同牛皮纸盖一样大的塑料膜,和其他用品一起放人接种箱内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接种后,同时在每瓶牛皮纸盖第一层下加一层塑料膜。在25-28℃下培  相似文献   

8.
去年,我由安徽休宁中学调来太平初中任教。这—年的时间里,在我多次制作标本的过程中,深深感到手边缺乏标本瓶的困难.有时好不容易的搞到一个颇为宝贵的标本,又无合适的瓶来装置,虽然有时也曾利用过一些旧的药水瓶,但总因为瓶口太小而不能令人满意。若向标本制造厂购买吧,少量的不能解决问题,大批的经费上又不许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于是我就开始了试制标本瓶的工作,经多次的试制和改造,终於初步的制成了一种很适合于装置种子、乾果以及其他乾制标本的标本瓶。现在我愿将它介绍出来,供大家在制作时的参考: (一)材料长18厘米宽4.4厘米的玻璃条两块,长  相似文献   

9.
生物标本室散发呛人的甲醛气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尽管福尔马林浸制标本瓶采用石蜡或凡士林封口,但教学上学生多次观察使用中,难免出现瓶口松动漏气现象。鉴于此,我们做了一项改进,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夏末秋初时节,无论城乡都很容易采集到野生果蝇。从饲养野生果蝇开始,可设计出一系列的实验,作为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内容。1 野生果蝇的采集和培养1.1 诱饵与培养基 果蝇以酵母菌为食,只要富含酵母菌、基质松软、不易被杂菌污染的材料,均可作为野生果蝇的诱饵以及幼虫的培养基。常用的诱饵有洒槽、甜瓜条、香蕉、桔子、苹果、桃子、葡萄和发酵的面团等,这些饵料需要保持湿润。1.2 培养瓶的准备 将诱饵分装在250ml左右的广口瓶或锥形瓶中,罐头瓶洗净亦可。诱饵占瓶高的1/4为宜,瓶口覆盖处理好的纱布(单层),四周…  相似文献   

11.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Jacq.ex Fr.)Quel.],又名糙皮侧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人工栽培平菇,目前还没有稳定的工艺。一般栽培平菇多采用生料法,在培养菌丝体期间,容易污染杂菌,有的采用露天栽培方式,因而受  相似文献   

12.
灵芝栽培中绿霉菌污染的调查研究齐素芳(辽宁省锦西市植保站.121500)灵芝栽培过程中的绿霉菌污染,是一项棘手的难题,为此,作者进行调查和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下:一绿霉菌的传播方式绿霉菌(包括木霉菌、青霉菌等)生长于土壤中或地表以上的有机物质上。其分...  相似文献   

13.
用鼓泡式发酵罐生产酵母时,空气利用率低,一般为10—15%,若空气从旋转的翼轮喷出,空气的利用率可达25—30%。利用鼓泡发酵罐生产酵母,容易污染杂菌,连续发酵周期短,设备利用率低,发酵罐单位体积生产酵母的产量低,动力消耗较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用自吸式发酵罐连续发酵生产酵母的  相似文献   

14.
一种简便易行的玻瓶封口法目前,许多大中小学师生在自制生物浸制解剖标本时仍多采用磨口玻璃瓶封装,对此,为防止保存液外渗、挥发及方便运输,宜将瓶口密封好。我自1985年以来,经6000余瓶的实践证明,用下述方法来密封玻瓶瓶口其效果较好。1封瓶剂配方滑石粉...  相似文献   

15.
在“5406”菌肥的生产和使用中,菌种退化和杂菌污染是最大的障碍。我们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路,虚心向群众学习,初步解决了这两个难题,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现将我们对防止杂菌污染的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pJS97、pJS98为载体, 对中国人基因组YAC文库的构建进行了尝试.建立了一种对小片段DNA“原位电泳筛除”的方案, 采用多胺溶液处理以减少大片段DNA的降解, 使整个建库工作更加简便、有效. 此外, 改进了转化子的挑取和保存的方法, 既简化了操作, 又减少了杂菌污染和交叉污染. 这些改进的方案, 可以推广到其他高等生物基因组YAC文库的构建和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全世界有灵芝100种左右,我国有57种。灵芝是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灵芝亚科(Ganodermoideae Douk),本亚科有二属。灵芝属(Ganoderma)和鸟芝属(Amauroderma)。广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因此灵芝在那里种类多、分布广,体形大。封面照片是赤灵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t.)Karst]的子实体,采集于1983年广东澄海县一水库边的台湾相思树主干基部,是罕见的巨型灵芝。它子实体鲜重510克,干重450克,扩展辐度为35×31厘米,厚15厘米。在27—32℃,相对湿度90%的初夏生长  相似文献   

18.
取两个广口罐头瓶,甲瓶内盛NaOH水溶液,再将盛有清水、插有带叶的植物枝条的小瓶放入瓶中(注意勿使NaOH溶液进入小瓶),然后用另一个广口瓶倒扣在甲瓶瓶口上,瓶口接头处用多层胶布封严。乙瓶的装置与甲瓶同,只是将瓶内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两只干燥的广口瓶中分别加入少许无水硫酸铜(白色),瓶口涂些凡士林,加盖毛玻璃密封。取同一植株的两张(或更多)生长旺盛的叶子,其中一张(或几张)叶背涂抹一层凡士林,分别放入上述两只广口瓶中,密封。将两瓶同时移至阳光下,5—10分钟后,可见叶片涂凡士林瓶中的硫酸铜变成了蓝色,另一瓶则不变色。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栽培通常采用的是利用锯木屑为栽培种,在段木上进行生产栽培。这种接种方法生产工艺繁琐,工效较低,还易引起杂菌污染。下面介绍一种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效果较好的黑木耳栽培种的制作技术。1母种培养仍采用PDA培养基,按常规法配制,接种培养即可。2原种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