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白花败酱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试验对白花败酱的繁育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三种方式的繁殖效果均表现良好 ,其中分株繁殖苗长势量好 ,见效最快 ;白花败酱适应性强 ,适于人工繁育栽培。 相似文献
2.
白花败酱的组织培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花败酱幼嫩叶片在MS 6-BA 2.0mg/L NAA 0.5mg/L培养基上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在MS 6-BA 3.0mg/L NAA 0.2mg/L培养基上可分化出芽,在MS 6-BA 2.0mg/L NAA 0.2mg/L培养基上增殖培养,在1/2MS NAA0.4mg/L培养基上生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5.
野生败酱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败酱可食部分的营养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败酱中含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具有多种重要的无机元素和维生素;有丰富的糖、有机酸及膳食纤维等,是一种营养丰富而全面又无污染、具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7.
对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LH 20、制备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然后应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从黄花败酱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9-didehydro-7-hydroxydolichodial(1)、convoldorine(2)、3-O-p-香豆酰奎尼酸(3)、松柏醛(4)、芥子醛(5)、C-藜芦酰乙二醇(6)、2,3-di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7)、莨菪亭(8)、异莨菪苷(9)、七叶苷(10)、clovin(11)、robinin(12)、苄基葡萄糖苷(13)、淫羊藿次苷F2(14)、2-苯乙基-1-O-β-D-葡萄糖苷(15)、淫羊藿次苷D1(16)、大黄素(17)、β-谷甾醇(18)、熊果酸(19)、2α,6α-dihydroxy-5-[(E)-3′-hydroxy-3′-methyl-1′-butenyl]-6-methyl-4-cyclohexen-3-one(...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簇毛麦染色体的改良C—分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改良的C-分带技术,使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Schur)V染色体组的7对染色体全部显示出特异性的丰富带纹,包括与N-带相似的近着丝粒带以及N-带所不具有的末端带和亚端带。这些带纹使V组7对染色体之间以及簇毛麦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之间能明确地相区分。 相似文献
12.
白豆杉的核型和性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是我国裸子植物特有属之一,雌雄异常,根尖 细胞染色体分析表明:雌株有一对异形性染色体,异配性别,属ZW型;雄株是同配性别,属ZZ型,雌株的型为2n=2x=24=22m(2SAT ZW) 2T,雄株的核型为2n=2x=24=22m(2SAT ZZ) 2T。Giemsa C-带,显示,Z染色体长短臂均具端带,W染色体不显带。 相似文献
13.
四川当归属六种植物的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居群水平对四川当归属(AngelicaL.)6种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其中管鞘当归核型为首次报道。6个种的染色体均为2n=2x=22,多为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多为2A型,仅疏叶当归石灰窑居群为1A型;峨眉当归核型为2n=22=10m 2sm 10st,茂汶当归核型为2n=22=16m 4sm 2sm(SAT),当归核型为2n=22=14m 8sm,阿坝当归核型为2n=22=14m 8sm,管鞘当归核型为2n=22=12m 8sm 2sm(SAT),而疏叶当归不同居群的核型或多或少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参照Stebbins的观点,峨眉当归以核型不对称系数最高而在6个种中显示一定的核型进化性,疏叶当归不对称系数较低,且出现1A型核型因而体现出一定的原始性。但是,综合形态解剖、花粉性状以及核型特征可以看出,四川当归属植物各性状间具有进化的不同步性,这也表明,作为当归属分布频度中心之一的四川地区,同时也是当归属的分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芋属植物染色体数目及5个种的核型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中国 8种 (包括 1变种 )芋属 (ColocasiaSchott)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其中 5个种的核型进行了报道。结果分别为 :异色芋C heterochromaH .LietZ .X .Wei,2n =2x =2 8=1 8m 1 0sm ;龚氏芋C gongiiC .L .LongetH .Li,2n =2x =2 8=1 8m (4SAT ) 1 0sm(4SAT) ;贡山芋C gaoligongensisH .LietC .L .Long ,2n =2x =2 8=2 4m 4sm ;李氏香芋C lihengiaeC .L .LongetK .M .Liu ,2n =2x =2 8=1 8m (1SAT ) 6sm 4st;花叶芋C bicolorC .L .LongetL .M .Cao 2n =2 8;紫杆芋C lihengiaeC .L .LongetK .M .Liuvar.nigraC .L .Long 2n =3x =4 2 ;大野芋C gigantea (Bmume)Hookf.,2n =2x =2 8=2 2m 4sm 2st;山芋C konishiiHayata 2n =2 8。除李氏香芋、龚氏芋、大野芋和山芋外 ,其余染色体数目均为首次报道。在核型方面 ,异色芋、龚氏芋、李氏香芋、贡山芋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国产毛茛属植物五种一变种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产6种毛茛属(Ranunculus)植物进行了核型研究。它们的核型公式分别为:扇叶毛茛2n=4x=32=12m 20sm,云生毛茛2n=4x=32=16m 10sm 6st,曲升毛茛2n=4x=32=14m 16sm 2st及2n=5x=40=18m 16sm 4st 2T,西南毛茛2n=2x=16=12m 2sm 2st,匍枝毛茛2n=2x=16=8m 8st及2n=4x=32=12m 4sm 14st 2t,棱喙毛茛2n=2x=16=6m 6sm 4st。并结合形态及孢粉的资料就毛茛属植物核型不对称系数对分类的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国产8种蜘蛛抱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8种蜘蛛抱属植物的核型,其中6种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结果如下:峨边蜘蛛抱蛋A.ebianensis,2n=2x=36=18m 2sm(2sat) 16st;盈江蜘蛛抱蛋A.yingjiangensis,2n=2x=36=14m 6sm(2sat) 16st;海南蜘蛛抱蛋A.hainensis,2n=2x=36=20m(2sat) 14st 2t;石山蜘蛛抱蛋A.saxicola,2n=2x=36=16m 4sm(2sat) 16st;要蜘蛛抱蛋白A.muricata,2n=2x=36=18m 2sm(2sat) 16st);啮边蛛抱蛋A.marginella,2n=2x=38=22m 4sm(2sat) 12st;西林蜘蛛抱蛋A.xillinensis,2n=4x=76=48m(4sat) 2sm 26st;十字蜘蛛抱蛋A.cruciformis,2n=4x=76=46m(4sat) 12sm 18st。核型类型都为2C型。首次在中国发现了A.cruciformis和A.xilinensis的野生四倍体。根据外部形态性及已有的38种植物的核型资料分析,认为该属染色体的原始基数可能为x=18,核型向对称性增强的方向演化,其主要表现在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数目的增多,这种演化趋似与其花部结构的进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锦鸡儿属植物4个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种锦鸡儿属(CaraganaFabr.)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得出4种染色体核型:秦晋锦鸡儿(C.purdom iiRehd.)染色体数为2n=16,其核型公式为2n=16=16 m(4 SAT);小叶锦鸡儿(C.m icrophyllaLam.)染色体数为2n=16,其核型公式为2n=16=14 m(2 SAT) 2 M;中间锦鸡儿(C.interm ediaKuang et H.C.Fu)染色体数为2n=18,其核型公式为2n=18=16 m(4 SAT) 2 M;树锦鸡儿(C.arborescensLam.)染色体数为2n=20,其核型公式为2n=20=20 m(4 SAT)。由此可推测:中间锦鸡儿可能为小叶锦鸡儿和树锦鸡儿或秦晋锦鸡儿和树锦鸡儿的中间类型或杂交种,也可能是具有递增染色体基数的不同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