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曾提到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这一历史功绩。达尔文是怎样研究物种起源和创立科学进化论的?现在我们来回顾这段历史是很有意义的。一、决心探索进化的奥秘达尔文在环球旅行的科学考察中大大丰富了对物种的认识。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达尔文从他的科学旅  相似文献   

2.
拉马克学说是第一个科学的进化理论,它的创立者是法国伟大的学者拉马克(1744-1829).在拉马克以前,虽然有过不少学者如布丰和伊拉思马斯·达尔文等提出了一些有关进化的观点,但是他们的意见一般是零碎的、微弱的、不成体系的.而拉马克却是提出完整的进化理论的第一人,他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最重要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达尔文首先把进化学说放在稳固的科学基础上。他认为生物的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而实现的。至于作为自然选择的素材——遗传性交异是怎样产生和如何保持,他就没有肯定的意见,并且前后的想法也不很一致,这自然是和当时一般的科学水平有关的。假使把达尔文对变异的产生和保持的看法加以概括,则不外下列几点:  相似文献   

4.
在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中三种具有决定重要性的发现,其中之一就是达尔文学说。这学说满意地解答和证实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动植物有机体,乃是有机界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从而建立了生物学科学的唯物论的基础,摧毁了目的论的、宗教的与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实现了生物科学中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者们对於达尔文的伟大功绩予以很高的评价,同时也指出达尔文学说中局限性及其所犯的错误,因而指示了达尔文学说发展的正确道路。达尔文在探讨动植物进化发展的动力和根源时,曾  相似文献   

5.
达尔文雀与生物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尔文雀是自然界中生物适应辐射和快速进化的典型例子。自达尔文以后,许多生物学家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对达尔文雀进行了研究。从达尔文雀的生态、起源、进化、自然选择和鸣叫等方面对以往的研究结果做一概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一.达尔文学说是片面的、肤浅的进化理论吗? 李森科院士在他的“科学中关於生物学科的新见解”(1950年)一文里,给达尔文学说作出如下的评价:达尔文主义的基础是片面的、肤浅的进化理论。这个论断有什么根据呢?依李森科院士看来,这  相似文献   

7.
张维 《化石》2009,(4):57-59
1882年达尔文去世前,至少让他感到满意的是,进化论被自然科学界所接受了。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论证了两个问题:第一,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当时绝大部分生物学家都相继接受了这个事实,进化论从此取代神创论,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第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对于这一重要思想,当时的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都心存疑虑,所以,适者生存是进化机制的思想,只吸引了少数追随者。  相似文献   

8.
康炘冬 《化石》2006,(4):34-34
岛类为了争食可以从“大嘴”变成“小嘴”。美国科学家经过长期对加拉帕戈斯群岛鸟类的研究证实,激发达尔文产生进化论思想的鸟类仍在进化中。这一研究成果也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新的证据。1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公布了这个研究成果。■大喙变小喙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  相似文献   

9.
一.达尔文建立了进化论,但他对于遗传和变异的实质了解不够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总结了当时和过去的科学成就和选种成绩,竖立了生物进化论,推翻了形而上学世界观在科学上的统治,完成了拉马克和其他进化论者所未能完成的伟大任务.他在“物种起源”里不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生物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是通过进化而来的,而且以令人信服的事实论证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方法.在分析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他正确地区别了变异的因素和选择的因素.他认为引起变异的和进行选择的都是生活条件,但引起变异的原因和进行选择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进化论     
现代进化论的奠基者是达尔文。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先驱者是拉马克。这里就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讲起。拉马克的进化观在科学上第一次提出系统的进化论的是法国学者拉马克。他的主要论点如下: (1)地球有很长的历史(当时的宗教人士认为地球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2)地球处于渐变之中,生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逐渐变化的(当时的特创论者和物  相似文献   

11.
达尔文主义是一门研究生物界发展历史和进化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的创始人是伟大的学者达尔文。苏联先进的米丘林科学是达尔文主义发展到最高的阶段,也就是创造性的达尔文主义。因此,要学习现代的米丘林科学,必须学习达尔文主义;达尔文主义是米丘林科学的基础。中央农业部主办的“米丘林农业植物选种及良种繁育讲习班”,在请苏联专家伊万诺夫主讲“米丘林遗传选种与良种繁育学”的同时,特地又邀请了刚来我国讲学的杜伯罗维娜专家讲授“达尔文主义”。杜伯罗维娜专家是北京师范大学和  相似文献   

12.
李雅轩 《化石》1999,(1):17-18
如果问你这样一个问题:生物是怎样进化的?那么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这也正是影响范围最广的达尔文进化论给人们留下的最深的印象。达尔文进化论被恩格斯称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它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随着科学...  相似文献   

13.
戴然 《化石》2013,(1):59-61
十一期间,读了《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这本书.此书阐述了一系列支持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证据,包括来自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对退化的器官研究等方面的发现.书名可直译为"为什么进化论是对的?"(Why Evolution is True?),其中暗藏着进化论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的质疑和挑战,包括很多来自宗教方面的压力.本书不仅提供了支持进化论的科学证据,还提倡以进化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周边事物. 读书之余,赴长虫山一游.一物一景,竟都能与那书、那进化相关联.心有所悟,故记之.  相似文献   

14.
达尔文以前的生物学家,一般都认为种是不变的,而且种与种之间是彼此独立而无关系的,拉马克、尤其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创立推翻了这种种的不变性及永恒性的看法,而证实了动植物的种都是由其他种变化而成的。这一点指出了生物界进化的事实,也说明了生物界历史发展的过程,这就是达尔文学说的一个大的贡献。但是达尔文学说的基础是片面的、肤浅的进化论,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中只看到了量的改变,而没有估计到质变的规律及必然性。达尔文以为  相似文献   

15.
也许除了哥白尼的学说以外,没有任何一个科学理论能够象达尔文的进化论那样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影响。当查尔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的时候,他就把人当作了自地球诞生之日起就开始的进化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支配下的进化过程的最后产物。如果说哥白尼的学说只引起了几番挣扎性的抵抗的话,那么达尔文的学说一百三十年以来却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最近的一次攻击可以说是相当严厉的,并抓住了要害。它来自一个澳大利亚生物学家——迈克尔·登顿(Mchcal Denton)。他的《进化论:危机中的一个学说》一书,如今在英美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要想了解这些批评的独到和精辟之处,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方宗熙编的“高级中学课本达尔文主义基础”修订本出版了。全书共分六部:(一)绪论;(二)达尔文以前关於进化思想的斗争;(三)达尔文学说在科学上所完成的革命;(四)达尔文学说的发展;(五)米丘林学说——生物科学发展的更高阶段;(六)人类的起源。在绪论中,编者首先描写了生物的多样性、同一性和适应性,然後提出问题:如何解释这些特性?由这个问题便自然的导入了达尔文主义的讨论。这样的安排不但和达尔文主义的发展过程相符合,并且,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也容易  相似文献   

17.
生物进化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表型进化的达尔文学说,突变学说和综合进化学以及分子进中性学说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阐述了这两类进化相互关系的两假说,讨论了这两类进化学说间的共同点和主要分歧。  相似文献   

18.
1859年,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改变了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在1859年以前,人是上帝创造的产物:在1859年以后,人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而达尔文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在自然之外。他和T·H赫胥黎提出,人和大猿特别是非洲猿有近密的亲缘关系。E·海克尔甚至画出了包括某些似猿的人类祖先的系统树。然而,在20世纪,许多人类学家还是相信,人是独特的,是一种全新的生物。他们要寻找人类进化的特殊类型的解释。他们提出,脑必定引领着进化的方向,认为人和现代非洲猿之间的相似性是平行进化所造成的。后来,分子生物学的和化石的证据证实了达尔文原先的观点。今天,达尔文的理论对人类社会生活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昆虫社会行为的进化与生态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昆虫社会行为的进化涉及两大问题:(1)社会行为的起源和进化过程;(2)社会行为的适应意义。这两个问题都曾使达尔文感到困惑。达尔文曾详尽地描述过蜜蜂复杂的造巢行  相似文献   

20.
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以来,生物的起源和进化就成了一个人们关切的话题。众所周知,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科学理论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而得以完善,有时会因某个重大发现而作变更,或被否定。在植物界,业已证明,植物从水生进化到陆生还不及一亿年,种子便出现了。种子乃地球上最高等进化的植物的生殖单位,也是它们营养的聚集器官,从缺乏对花粉收集复杂构造的产孢子的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