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中旬至下旬对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7种,隶属于9科3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27种(亚种),隶属于12科4目.其中,两栖动物13种(亚种),隶属于7科2目;爬行动物14种(亚种),隶属于5科2目.该保护区物种组成较丰富,没有古北界的成分,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马边县新纪录9种,大鲵已被收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大凉疣螈和脆蛇蜥已被收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大鲵和大凉疣螈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保护区和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Sorenson指数为36.7%. 相似文献
2.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马边县境内。在野外考察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保护区内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20科,446属,1240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1属,27种;被子植物115科,435属,1213种。保护区区系成分较复杂,古老区系成分和滇藏高原成分较多。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11个,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泛热带(热带广布,Pantropic)型34科,占总科数的40.96%,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5个,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共264属,占总数属的64.71%。相似性系数计算结果显示,其与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十分密切,区系组成相当一致,应该属于同一古老区系演化而成。 相似文献
3.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黑熊卧息行为的初步研究王维,魏辅文,胡锦矗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珍稀动物研究所南充630072黑熊&klla’rsora前的m他是国内外关注的珍稀动物之一。对其野外生态的研究报道较多(Bedei,1973;N~,lpel;&flail... 相似文献
4.
四川美姑县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评价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多样性,利用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和一种基于信息测度的GF指数。经计算,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表明:农田一耕地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四川短尾鼩、高山姬鼠、黄胸鼠和社鼠为主要的群落组成,其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性指数(J)分别是1.1374和0.8599;原始森林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川西白腹鼠和食虫类为主,其各多样性指数H=0.3307和J=0.3465;高山草甸为主的生境类型的小型兽类,以鼠兔类和姬鼠类为主,其H=0.3704和J=0.3881。为了得到补充和对照,参考了该区小型兽类已有的资料运用G-F指数评价其生物物种多样性,首先计算科间多样性(F)和属间多样性(G),然后,再利用F指数和G指数的比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GF指数值,说明保护区小型兽类种属间的多样性。该区小型兽类D-F指数为0.6977,即小型兽类种属间多样性较高,但和香农一威纳指数评定多样性有一定差异。保护区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包括人为干扰在内的一切干扰尚需排除。 相似文献
5.
为了调查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保护区永红、高卓营、白家湾、沙腔4个保护站片区布设了79台红外相机,对研究区域内兽类资源进行了连续监测,记录到兽类5目16科25种,其中物种相对丰富度前10的兽类分别是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野猪Sus scrofa、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在时间节律上,小熊猫和大熊猫在秋、冬季活动更频繁且昼夜都在活动,但以白天活动为主;藏酋猴在秋季和夏季有2个活动高峰期且是典型的昼行型动物,而中国豪猪和豹猫在春季活动相对频繁且都是典型的夜行型动物。在空间分布上,藏酋猴分布范围最大,其次是黄喉貂和小熊猫;不同季节,这10种兽类在各个海拔...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8月 1日~ 17日对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合前人的工作 ,该保护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 2 2种 ,其中两栖动物 11种 ,隶属于 9属 7科 2目 ,爬行动物 11种 ,隶属于 9属 4科 2亚目 1目。区系特点为 :(1)物种组成较丰富 ;(2 )都属于东洋界物种 ,没有古北界的成分 ;(3)区系组成较简单 ,以喜马控雅 -横断山区型和南中国型为主 ;(4 )特有种所占比例高。 (5 )既古老又具年轻的特点。美姑县新纪录 6种 ,大凉疣螈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横斑锦蛇为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较高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横断山脉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组成及区系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和社区共管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工作职责,也是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雪宝顶保护区周边社区主要的少数民族——藏族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民族文化中,选择其中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关系的狩猎、采集、放牧、采矿、转山(朝圣)、用火等活动,探讨了保护区周边藏族文化与自然保护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建设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2016年12月—2018年6月采用样带法和样点法对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记录,统计出保护区分布有鸟类268种,隶属17目56科。其中,留鸟146种(54.5%)、夏候鸟91种(34.0%)、冬候鸟18种(6.7%)、旅鸟13种(4.9%),以繁殖鸟为主。繁殖鸟类中,以东洋界物种为主(67.5%)。保护区的珍稀濒危鸟类物种数量较多,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1种、附录Ⅱ12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1种、易危(VU)3种、近危(NT)2种;中国特有种14种。各生境类型中的鸟类丰富度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及灌草丛>高山灌丛草甸>水域;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之间的鸟类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水域与其他生境的最低。保护区鸟类物种丰富度在2 600~3 000 m的中海拔地区最高,在高海拔和低海拔较低,物种垂直分布呈中峰模式。本研究丰富了保护区和凉山山系的鸟类资料,为鸟类垂直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案例。 相似文献
9.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及环境意识调查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参与式乡村评估方法(PRA)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5个乡镇的经济状况及居民的环境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经济林木产品和矿山务工收入,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不强;(2)当地大量的采矿业破坏了自然环境;(3)在调查居民的发展愿望时,37%的人认为应大力发展种植业,由于社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的发展愿望差异明显;(4)各乡镇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和环境保护的看法有显著差异,经济发展地区的环境意识较强;(5)保护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偏少.保护区应加大对居民的宣教工作,积极开展社区共管;同时也应注意到经济发展的滞后可能影响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所以在推动保护区的工作同时,应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四川九顶山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及环境意识调查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RA方法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5个乡镇的经济状况及居民的环境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经济林木产品和矿山务工收入,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不强;2)当地大量的采矿业破坏了自然环境;3)在调查居民的发展愿望时,37%的人认为应大力发展种植业。由于社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的发展愿望差异明显;4)各乡镇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和环境保护的看法有显著差异,经济发展地区的环境意识较强;5)保护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偏少。保护区应加大对居民的宣教工作,积极开展社区共管;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经济发展的滞后可能影响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所以在推动保护区的工作同时,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6年4~5月采用"点样带法"(point transects)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85种鸟类,分属7目22科。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5种,我国特有种13种,优势种4种。把调查区域划分为3种生境:原始林、次生林和人工林,并对各生境鸟类群落的鸟类数量级、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鸟类群落间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结果表明:1)国家级保护鸟类在原始林中最多,次生林中最少;我国特有种则是次生林中最多,人工林中最少。2)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原始林最高,人工林最低。3)原始林和次生林之间的B ray-Curtis相似性指数最高,原始林和人工林之间相似性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12.
13.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扩散系数等5种指数、聚集强度、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χ2拟合检验等方法对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用相关分析比较了6个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乔木层中华北落叶松、白桦、青杄、辽东栎及山杨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较宽的生态位而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大;白杄和油松也呈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小;红桦则表现出随机分布的趋势。(2)林下层中金银忍冬、东方草莓、披针叶苔草和中亚苔草表现出较强的聚集强度,而土庄绣线菊、美蔷薇、小红菊和糙苏等聚集强度较小;灰栒子、东北茶藨子、北方拉拉藤、山马兰等由于相对较弱的竞争能力和较窄的生态位而呈随机分布。(3)扩散系数(DI)、聚集指数(CI)、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PAL)、Green指数(GI)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在判定物种分布格局时应以方差/均值比率为主要依据,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χ2拟合检验为辅共同判定,这样能够更准确的反映出物种的格局分布。 相似文献
14.
广州从化温泉自然保护区植被和植物群落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从化温泉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详细植被和群落学调查。该保护区包括天然和人工群落一类型两大类。其中天然群落一景观类型包括常绿叶林、常绍针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以及撩荒地。人工群落--景观类型包括村落、农田、果园以及水库。利用Clement多度启示法调查确定了天然植物中群落的优势和建群种。该保护区群落的优势种为藜蒴Castanopsis fissa、荷木Schima superba、黄樟Cinnamomu 相似文献
15.
1989年4~11月在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用去除取样法对该保护区内小型兽类群落的物种密度和生物量进行研究。共安置11000多铗日,捕获小型兽类846只,隶属21种。采用回归方法计算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4个不同小型兽类群落夏季物种的密度,分别为18·85、23·01、15·99和25·38只·hm-2;平均密度为19·49只·hm-2。夏季生物量分别为1053·9、1497·13、1051·99和1815·15g·hm-2,平均生物量为1273·04g·hm-2。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社鼠的生物量在群落C1、C2、C3分别达到91%、90%、79%,另一优势种藏鼠兔的生物量则占群落4总生物量的79%。它们决定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三大关键地区之一的川东-湘鄂西关键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所处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县长期以来以森工产业为其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长期的木材采伐和狩猎习俗曾对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其生物多样性逐渐得到了有效保护,特别是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依然面临多种威胁,保护区自身科学研究力量的薄弱和保护区面积相对较小,限制着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进一步扩充保护区面积、引进科研力量并提升自身人员科研素质、协调并增强区内外社区共管是该区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恢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06--2010年期间,对太统一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研究。采集到蝶类标本共计4800余号,经过整理鉴定出蝶类230种及亚种,隶属10科24亚科126属。其中36属71种为优势类群,占总种数的30.87%;眼蝶科有46种,占20.0%;灰蝶科有37种,占16.1%,为次优势类群;喙蝶科、蚬蝶科为单属单种,属于罕见类群;其他各科为常见类群。在230种蝶类中,属于古北界的种类占总种数的26.5%,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总种数的5.7%,两界兼有种类和广布种类占总种数的67.8%,即广布种类成分最多,东洋界成分最少。230种蝶类隶属126属,其中单种属有75个,占总属的59.5%,包含的种类占总种数的32.6%;多种属有51个,占总属的40.5%,包含的种类数有155种,占总种数的67.4%;属种比值系数为0.548。结果表明,该地区蝶类区系以单种属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