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花楸树种源间表型性状的地理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花楸树[ Sorbus pohuashanensis (Hance) Hedl.]表型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对来源于山东、山西和河北的7个花楸树种源171个家系2年生幼苗的株高、地径、复叶长、复叶宽、叶柄长、小叶长、小叶宽、复叶长宽比和小叶长宽比9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源株高和地径与主要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种源间及种源内家系间 9个表型性状均有极显著差异;7个种源幼苗的平均株高和平均地径变幅分别为54.21~ 63.07 cm和8.12 ~8.45 mm;叶片各项指标的变幅相对较小,变幅最大的为叶柄长,为1.87 ~3.05 cm;9个性状在种源间的表型分化系数为12.98%~54.04%,其中小叶长的表型分化系数最大(54.04%),株高的表型分化系数最小(12.98%),种源间各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4.38%.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花楸树表型性状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小叶长和宽,其次是复叶长和宽.通过聚类分析可将7个种源划分为2组,其中,山东崂山和泰山种源聚为I组;山西庞泉沟及河北白石山、驼梁山、雾灵山和塞罕坝5个种源聚为Ⅱ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楸树株高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地径则与经度、年均温和年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显示:花楸树的各项表型性状在种源间以及种源内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遗传分化显著,其中种源内家系间的变异是花楸树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初步判断花楸树表型性状的变异为经纬向双重变异模式,其中纬度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形态学标记的方法,对来源于内蒙古7个不同生态区的49份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 L.)野生材料进行了花性状变异分析。对花萼长、花萼直径等12个性状进行系统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扁蓿豆材料间花性状的变异系数幅度最大的为花序长,其变异系数高达79.12%,变异幅度最小的为花萼直径, 其变异系数为3.82%;主成分分析表明,花性状中前7个主成分反应了总信息量的85.465%, 花序长、花序轴长、花冠长度、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花色和小花柄长等7个性状是造成扁蓿豆花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花性状间多数呈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例如:花序结荚数与花序种子数差异极显著,为0.811,呈显著正相关,而花序轴长和小花柄长差异极显著,呈显著负相关,为-0.340;聚类分析将49份材料分为6类, 花性状变异性相同或地理来源相同与相近的材料大部分聚在一起。说明:扁蓿豆材料间的花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7个品种进行了不同时期30个数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利用数量性状对多花黑麦草性状进行了概率分级的研究,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0个数量性状变异范围在7.55%~40.65%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蘖数,最小的是千粒重。根据各数量性状的K-S检验及χ2检验,发现仅少部分性状不符合χ2分布;最终将28个数量性状分为5个等级,另外将抽穗期(春化后)和分蘖数分为3个等级。多花黑麦草的30个数量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生长习性、小穗数与小穗密度、上部节间长与节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序长与小穗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多花黑麦草品种的鉴定评价、品种选育及数量性状的分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掌握紫丁香资源花部性状的变异程度及表型多样性水平,为紫丁香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195株紫丁香实生单株为材料,对其5个数量性状和4个质量性状的变异、性状间相关性和聚类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数量性状在群体内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且符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19.72%~30.22%,平均24.97%,其中花序长变异最大;根据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将群体花色划分为白色系、浅粉色系、紫色系、紫红色系、紫粉色系和蓝紫色系等6个色系,其中紫色系(54.35%)和紫红色系(32.31%)所占比例最大;4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36~1.09,平均0.86,其中花冠裂片(状态)最大,表明群体中质量性状变异类型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5个数量性状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其中花序长与花序宽相关系数最大,为0.767。聚类分析表明,195株紫丁香基于欧氏距离可分为3大类,第一类群主要性状表现为花冠筒长;第二类群表现为花序长;第三类群表现为花冠裂片长。参试紫丁香资源花部性状表型变异丰富。  相似文献   

5.
叶用芥菜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利用叶用芥菜种质资源,对筛选出的24份叶用芥菜品系资源的11个表型性状,应用相关系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用芥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1个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44.74%,叶片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50.80%;净菜率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54%。通过系统聚类,将参试的24份品系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有14份材料,第Ⅱ类群有5份材料,第Ⅲ类群有5份材料,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明确了品系类群间存在的亲缘关系。在主成分分析中,可选取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6.62%的前5个主成分来评价24份叶用芥菜品系资源。本研究揭示了叶用芥菜不同品系的表型特异性和遗传多样性,筛选出一些特异品系资源,为高产优质叶用芥菜新品种(系)的选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花黑麦草对啤酒废水净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1 引言 利用水生高等植物净化污水,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1992年丁树荣等首先利用人工基质无土栽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净化缫丝废水获得成功,是利用陆生植物于高等水生植物净化塘中以净化有机污水的首例,并提出了解决在亚热带和温带冬季低温地区,利用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时冬季不能有效运转难题的新途径,而作者于1987—  相似文献   

7.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46份普通菜豆核心种质在贵州毕节进行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普通菜豆具有丰富的形态性状多样性。总变异数为367,平均遗传丰富度为8.34,变异范围2~31;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3,变异范围为0.02~0.91。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17.73%、15.35%和11.33%。依据表型鉴定数据信息,将供试种质聚类并划分为4组。Ⅰ组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主要为直立有限的大粒资源,大多资源属于安第斯基因库;Ⅱ组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为直立无限生长习性的小粒资源,属于中美基因库;Ⅲ组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主要以蔓生无限为主,包括小部分直立无限和匍匐无限的资源;Ⅳ组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为蔓生无限生长习性、株高最高、分枝数最少的资源。筛选到大粒、多荚、长荚、宽荚等具有特异性状的种质资源35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分析川西北高原不同海拔高度披碱草表型性状特征,研究其表型性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在川西北高原海拔1500 m~3300 m之间采集了披碱草9个海拔共90个单株,通过测定其28个表型性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披碱草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5.155% ~54.351%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表型性状是花序顶起第2穗节...  相似文献   

9.
山羊豆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采用15个形态性状对43份山羊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山羊豆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多样性指数为1.863,其中俄罗斯南部地区可能是山羊豆形态多样性的分布中心。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3份材料聚为5类,其中第1类15份资源的株高和主茎分枝数明显高于其他类,且叶量丰富,营养性状表现良好;结实性状中荚果长和百粒重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从中筛选合适的材料作为引种驯化和育种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0.
基于表型性状的陆地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性状观测、室内考种分析及纤维品质检测,对来自我国各棉区及国外各类型的429份陆地棉优异种质进行连续2年2点15个表型性状的鉴定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表型性状中始节高、单株铃数和果枝始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为2.02;主成分分析确立了3类影响因子,表明陆地棉品种选育应集中在纤维品质优良(尤其纤维长度和比强度要高)、高衣分和株铃数多的品种;聚类分析将所有材料分为10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占供试材料总数的76.9%,各类群间性状差异明显,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国外甜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50份国外甜瓜(Cucumis melo)种质资源的19个形态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国外甜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 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78。9个质量性状(果实形状、果皮底色、覆纹颜色、覆纹形状、网纹密度、网纹粗度、果肉颜色、果肉质地和种子颜色)和4个数量性状(单果鲜重、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种子千粒重)变异明显, 其Shannon’s指数分别大于1.0和1.9。不同生态区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差异明显, 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 南亚(1.512)、东北欧(1.404)、西欧(1.372)、北美(1.340)和东亚(1.281)。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甜瓜种质划分为四大组群, 即南亚组群、东北欧组群、西欧北美组群和东亚北美组群。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甜瓜种质形态多样性水平较高, 支持了印度次生大陆为甜瓜起源中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13.
薏苡种子形态性状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薏苡是优质的药食兼用作物。本研究对我国36份薏苡种质的种子形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6份薏苡种质具有较高的形态性状多样性。不同薏苡种质的4个种子质量性状间存在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11个种子数量性状在不同薏苡种质间呈极显著差异。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43%~68.01%之间,种壳与外种皮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而种仁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分析将36份薏苡种质分为中部及南部栽培种质、北部栽培种质和野生种质3大类,3类种质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聚类分析将36份薏苡种质分为5大类群,即中部及南部栽培种质、北部栽培种质和3个类群野生种质。初步筛选出6份可能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薏苡种质FJNJ、TJ-BK-1、TJ-BK-2、MY-BK-1、MY-BK-2和JYSD。  相似文献   

14.
【目的】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而且对燕麦生产和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研究对260份燕麦种质资源的20个形态学性状多样性、变异及聚类进行分析,评价其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变异水平,明确燕麦种质资源的性状特点与遗传多样性,以期为燕麦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结果】260份燕麦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粒色最大(1.53),芒色最小(0.76);12个数量性状呈正态分布,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千粒重最大(2.03),有效分蘖数最小(1.22),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蘖数(89.02%),最小的是株高(11.19%)。根据燕麦品种(系)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聚类分析将供试的260份燕麦种质资源分为6类,其中种质群Ⅰ包括42份材料,可作为种用型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种质群Ⅱ包括31份材料,可作为选育高产饲草品种的亲本材料;种质群Ⅳ包括41份材料,可作为选育大粒专用型品种的育种材料;种质群Ⅴ包括46份材料,可作为燕麦矮化的亲本材料;而种质群Ⅲ包括46份材料,种质群Ⅵ包括54份材料,这两类种质群材料的综合性状表现不突...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为鉴定火龙果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筛选优良亲本,提高育种效率,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5份火龙果种质材料进行遗传背景研究,将植株及果实的20个数量性状数据标准化后,采用欧氏距离计算种质间遗传距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7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9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93个,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5.88%。基于分子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在阈值为0.54处可将25份种质材料分为6大组群,各种质材料的相似系数分布在0.41~0.86之间。2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2.35%~51.66%之间,Ward法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5处,可将25份种质聚为6个组群。两种分类结果并不一致,但均显示出火龙果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根据分类结果及育种目的筛选适宜亲本。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