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际侏罗-白垩系界线工作组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Jurassic-Cretaceous Boundary,隶属于国际地层委员会ICS(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的侏罗系分会和白垩系分会双重领导,但与前者的关系更密切一些。它的前任主席是大英博物馆的R. Casey博士,秘书是瑞士西北部Neuchatel大学地质系J. Remane教授。当R. Casey从大英博物馆退休时也决定从工作组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让J. Remane接替他,1979年7月在巴黎的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IGC)上,侏罗系分会与白垩系分会正式提出这一建议,被ICS接受,同时并提名苏  相似文献   

2.
王永栋 《古生物学报》2005,44(3):485-485
在2005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科联召开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现称为“国际地球科学计划”)科技委员会第三十三次全体会议上,批准了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沙金庚研究员领衔申请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506项目“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全球对比与重大地质事件”,这是今年国际地科联批准的15个项目中唯一一项由中国学者担任首席负责人(Leader)的IGCP项目。这一IGCP项目的其他几位共同负责人(Co leaders)由法国的NicolMorton教授(国际侏罗系分会主席)、英国的BillWimbleden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PaulOlsen教授、阿根廷的Alberto…  相似文献   

3.
李星学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兼古生物学报主编,古植物学会理事长,国际古植物学会的前中国地区代表,国际地科联石炭纪地层委员会分会、冈瓦纳地层委员会分会委员,国际植物命名委员会化石植物分会委员。为庆贺李星学教授70寿辰和从事地质古生物工作50周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目前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的进展以及我国东北地区下白垩统和相关陆相地层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国内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中存在的争议,澄清一些概念,提出我国相关陆相地层的研究需结合古生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古地磁学等多学科的结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些综合性的工作和最新国际地质年代表的结果并不矛盾.最新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提出的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145.5±4Ma)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支持,相比之下,一些学者提出的侏罗系一白垩系界线年龄为135Ma或125Ma的观点还缺乏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近年来年代地层学研究的进展为我国东北地区下白垩统精确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证据.东北地区陆相早白垩世沉积中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以及多数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研究的结果表明,生物地层学的证据与年代学和古地磁学证据基本吻合.文中还通过一些实例,探讨在生物地层学(特别是脊椎动物地层学)研究中,重视生物系统发育学研究的重要性,即应当重视"谱系发育关系相近属种的对比",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采用化石确定地层年代过程的一些误区.文中尚论及白垩系Aptian阶的底界年龄以及国际地质年代表中下白垩统一些阶的年限确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图书简介     
中国的侏罗系和白堊系顾知微著本书根据1959年全国地层会議关于中国侏罗白堊紀地层問題的学术討論情况,系統地总結了侏罗系和白堊系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书中首先通过大量的生物地层学資料着重論述了我国侏罗系与白堊系,侏罗系与三迭系以及白堊系与第三系的地层界綫問題。关于侏罗白堊紀地层分区和六十一  相似文献   

6.
1988年9月18日至23日在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和顿涅茨克举行国际石炭系中间界线工作组野外地质会议(Field Meeting of the mid-Carboniferous Working Group of the IUGS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会议由苏联乌克兰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乌克兰地质协调局联合举办。参加会议的有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比利时、中国和苏联有关人员40余人,其中有工作组的正式成员11人(包括杨敬之和阮亦萍)。另外国际地层委员会石炭系分会主席W.  相似文献   

7.
早在上一世纪,人们对怎样放置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最为合适这个问题就发生了兴趣,然而,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由于各种新发现和新技术的相继问世,这种兴趣才被极大地激发起来。1972年,国际地层委员会(ICS)建立了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线工作组。这个组织独立于前寒武系一寒武系地层分会之外,但和所有各系的工作组一样,直接对ICS负责。  相似文献   

8.
第六届国际第四纪研究会议1961年9月在波兰举行第六届国际第四纪研究会议定于1961年9月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议日程已经排定,大会定于1961年9月2日正式开幕,8日闭幕,根据专业内容的不同,大会分九组进行,即地层组、地貌组、冰水沉积组、古气候组、古植物组、古动物组、考古与人类学组、黄土问题组和冰川冰缘沉积类型问题组。波兰科学院副院长、植物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地层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年会于2000年10月10~13日在河北省阳原县阳原宾馆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河北省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地层专业委员会主办,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北省阳原县人民政府、阳原县文化局的鼎力支持。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的中国第四纪地层研究。会议主要探讨了21世纪国际第四纪地层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将于1987年9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常设委员会发起并得到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石油学会等单位的积极赞助。筹备组织的领导成员是:中国组织委员会主任程裕淇,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