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建铭  汪兴鉴 《生态学报》1985,5(4):357-363
本文报道1983—1984年我国利用自然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人工大星繁殖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的技术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的玉米螟人工饲料配方中添加0.05克维生素E后,饲养和累代繁殖的供试玉米螟幼虫对提高寄蝇的生活和生殖力效果显著;温湿度、光照和风是影响寄蝇交尾的三因素,温度28~30℃,相对湿度70—80%,日光光照和微风吹拂为寄蝇交尾的适宜条件;掌握羽化1天以上的雄蝇与当天羽化的雌蝇这一有利时机,交尾率可达80—90%;受精雌蝇以5%稀蜂蜜液和牛奶喂饲后,寿命延长,胚胎发育良好;在温度25—30℃及相对湿度80—90%的条件下,子宫内的卵经9—11天全部成熟,采用人工剖腹取蛆,以蛆与寄主幼虫的密度比为3:1或4:1,使其充分接触的接蝇蛆方法,寄生率一般为80—90%,最高可达98%;根据同一寄主幼虫体内寄生1—4个蝇蛆的不同营养和发育情况,测定其蛹重,观察和比较成虫抱卵量、寿命和生殖力的强弱,证明1头玉米螟幼虫体内寄生1—2厉蝇蛆较为有利。 玉米螟厉寄蝇人工大量繁殖研究的成功,不仅有利于我国玉米螟防治工作,而且将为我国生防领域开辟出一条利用寄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室观察及Y型管选择性试验,对草地螟上的优势种寄蝇-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 Rond.的寄主选择性进行了研究。从这6种供试寄主中筛选出优良繁蝇的替代寄主,为该蝇的大规模繁殖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伞裙追寄蝇对6种鳞翅目幼虫和幼虫粪便的趋性顺序相同,依次为草地螟>粘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玉米螟>苜蓿夜蛾;不同寄主的羽化率结果表明,粘虫的羽化率最高,为70.2%。伞裙追寄蝇对寄主的选择性行为可能与寄主昆虫的活跃程度和其释放的化学信息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3.
玉米螟厉寄蝇的人工饲养和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tsescens Robineau Desvoidy是寄生玉米螟的优势种,但在自然条件下,它的发生期较寄主早,以致不能充分发挥其消灭害虫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天敌资源,自1983年以来,我们开展了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卵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卵的寄生潜能,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3种赤眼蜂对不同密度甜菜夜蛾卵和小菜蛾卵的寄生率、寄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甜菜夜蛾卵和小菜蛾卵均有一定的寄生效应。螟黄赤眼蜂对甜菜夜蛾卵的寄生率、瞬间攻击率、寄生效能和搜寻效应均高于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3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瞬间攻击率、寄生效能和搜寻效应则表现为: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3种赤眼蜂对两种寄主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方程,表现为寄生量均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达到一定水平后趋于平稳。赤眼蜂的搜寻效应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分析可知,螟黄赤眼蜂对于甜菜夜蛾的控害能力优于稻螟赤眼蜂螟和玉米螟赤眼蜂,而稻螟赤眼蜂比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更适合用于防控小菜蛾。  相似文献   

5.
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玉米螟、大螟、三化螟、粘虫等均为弄蝶科、螟蛾科和夜蛾科中的重大害虫。寄蝇是抑制这些害虫发生数量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如1961年我们在湖南长沙地区的调查,寄蝇在第一代粘虫中的寄生率一般达40%以上。我国地域辽阔,作物种类繁多,有些重大害虫食性很杂;寄蝇的种类也形形色色,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知上述害虫的寄蝇有2个亚科21属24种。现用检索表的形式概述它  相似文献   

6.
三化螟蚁螟钻蛀行为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进才  徐建祥 《昆虫知识》1999,36(2):101-112
三化螟Tryporrza incertulas 心加r。in。rtulas(Walker)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局部地区种群数量全面回升。有关蚁螟蛀入与水稻生育期、品种的关系,钻蛀行为以及侵入与存活是影响种群数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等已有许多研究[1-3]。一般认为蚁螟孵化后1小时不能蛀入稻茎,幼虫将会死亡。但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及稻株营养水平的提高,蚁螟的蛀入特性将会有所改变。因而重新观察蚁螟钻蛀行为对认识三化螟种群回升可能有所裨益。1材料与方法5月下旬采集越冬代三化螟成虫产的卵块带回室内让其自…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是京郊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代,近几年为害逐渐加重,蛀孔率一般在15%左右,高的可达90%以上,影响了玉米产量与质量。为了制定其适宜的防治指标,我们对2代玉米螟危害与玉米产量损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984、1987年采用田间玉米螟自然钻蛀,后期按蛀孔部位分类进行收获,测定单株产量,结果所得数据不理想,年度间蛀孔部位受天气条件和农田小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蛀孔部位很难控制,而且玉米螟喜好选择比较强壮的植株钻蛀,所以处理与对照间不好作比较。1989年我们采用了人工接虫强迫钻…  相似文献   

8.
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混生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殖隔离试验、形态鉴定、网室内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和食性试验的结果表明 :张家口苍耳中的玉米螟与新疆伊宁的欧洲玉米螟同种 ,而为害玉米的优势种与广东阳山的亚洲玉米螟同种。张家口为害玉米的种群中 ,有部分雄蛾对欧洲玉米螟性信息素及苍耳中的雌处女蛾具有反应。苍耳和玉米中的种群在玉米、谷子、高梁、苍耳、草和大马蓼等 6种寄主上均可产卵和取食为害 ,并能正常完成生活史。研究结果证实张家口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混生区 ,而且在玉米中很可能有少量欧洲玉米螟与亚洲玉米螟混生。  相似文献   

9.
螟长距茧峰,玉米螟与春玉米间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螟长距茧蜂发生主高峰期比玉米螟成虫高峰期大约推迟6-9天,与春玉米抽雄期相一致。玉米抽雄开花时绝大部分玉米螟幼虫处在易被螟长距茧蜂寄生的Ⅲ、Ⅳ龄。玉米开花后雄穗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成分发生改变,致使幼虫下垂转移寻找更适宜的食物。螟长距茧蜂被取食玉米雄穗的玉米螟幼虫所吸引,其寄生与玉米螟幼虫的发育和玉米生育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螟长距茧蜂发生高峰期比玉米螟成虫高峰期大约推迟6-9天,与春玉米抽雄期相一致。玉米抽雄开花时绝大部分玉米螟幼虫处在易被螟长距茧蜂寄生的Ⅲ、Ⅳ龄。玉米开花后雄穗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成分发生改变,致使幼虫下垂转移寻找更适宜的食物。螟长距茧蜂被取食玉米雄穗的玉米螟幼虫所吸引。其寄生与玉米螟幼虫的发育和玉米生育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在玉米和高粱上的产卵选择性和寄主适合度,为草地贪夜蛾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25℃条件下,采用叶片饲养观察的方法,比较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和高粱上的产卵量、取食量以及食物利用效率,并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草地贪夜蛾偏好在玉米叶片背面产卵,其平均卵块数最多,达到(3.40±0.55)块,且平均产卵量达到(346.00±72.55)粒。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存活率显著高于取食高粱的(P<0.05),两者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8.89%和86.78%;在取食后5、6和7 d时,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幼虫食物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取食高粱的(P<0.05);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总历期显著短于取食高粱的(P<0.05);在生命表参数比较中,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净增殖率(R0)显著高于取食高粱的(P<0.05),两者的平均净增殖率分别为(415.93±69.69)和(372.45±34.70)。【结论】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和高粱上均能完成生活史,玉米表现出更高的寄主适合度。但由于草地贪夜蛾在高粱上亦有较高的寄主适合度,且玉米和高粱生育期几近相同,因此在我国西南高粱种植面积较大地区,尤需提前防范草地贪夜蛾从玉米转移至高粱为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一、玉米螟发生简况 1962年,百色地区玉米螟越冬代蛾始见在3月中旬,下旬发现第1代低龄幼虫为害早玉米,被害率58%,蛀茎的植株占14.5%;雄花被害的植株占25%。曾先后调查18坵早、中玉米,其中在心叶期的平均被害率14.07%,抽雄授粉期为17.85%;乳熟期为  相似文献   

13.
陈海霞  罗礼智 《昆虫学报》2007,50(11):1129-1134
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是草地螟和其他鳞翅类昆虫的重要寄生天敌,但国内外对其寄生行为知之甚少。为了明确双斑截尾寄蝇的寄生行为特征及其对草地螟种群动态的影响,在22℃,光照16 h的条件下就其对不同寄主种类及草地螟幼虫龄期、寄主部位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草地螟、甜菜夜蛾和粘虫3种幼虫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双斑截尾寄蝇对草地螟的寄生率显著高于甜菜夜蛾和粘虫,而对甜菜夜蛾的寄生率又显著高于粘虫。另外,幼虫被寄生的平均次数也呈现相同的趋势,表明双斑截尾寄蝇喜选择草地螟。在3, 4, 5龄草地螟幼虫同时存在时,双斑截尾寄蝇对5龄幼虫的寄生率和平均寄生次数均显著高于4龄和3龄幼虫的,表明该寄蝇主要选择5龄幼虫为其寄主。在被寄生的草地螟幼虫中,胸部被寄生的比率(66.4%)和次数(4.2)显著高于头部(23.4%,1.0)和腹部(10.9%,1.1),而腹部及头部被寄生的比例及卵粒数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双斑截尾寄蝇主要选择幼虫的胸部进行寄生。最后,就双斑截尾寄蝇对产卵寄主选择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蛀果斑螟属分类研究(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蛀果斑螟属Assara Walker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该属有昆虫共11种;突蛀果斑螟As-sara tumidula sp.nov,该种与白斑蛀果斑螟A.korbi(Caradja)相似,两者前翅后缘中部都有一白斑,但新种沿前翅前缘仅有一块白色区域,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末端略微膨大,呈指状,阳茎端基环两侧臂锥形,雌性外生殖器第8腹节的长大于宽,后表皮突达第8腹节前缘,囊导管端部1/3加宽;蔺江蛀果斑螟A.linjiangensis sp.nov,该种与仓白蛀果斑螟A.palliaella Yamanaka在外形上相似,但前翅有3个黑色圆点,亚外缘线模糊,雌性外生殖器的后表皮突仅达第8腹节后缘,囊突新月形;苍白蛀果斑螟A.pallidella Yamanaka,中国新纪录种;井上蛀果斑螟A.inouei Yamanaka,中国新纪录种;芒果蛀果斑螟A.seminivalis(Turner)中国新纪录种寄主是芒果Mangifera indicaL.和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 Aiton;白斑蛀果斑螟A.korbi(Caradja)取食鸦胆子Rhus javanica(L.)上的五倍子;丽江蛀果斑螟A.incredibilis Roesler;黑松蛀果斑螟A.funerella(Ragonot)寄主为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松蛀果斑螟A.hoeneella Roesler寄主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台湾蛀果斑螟A.formosana Yoshiyasu取食栓叶安息香Styrax suberifolia Hook.et Arn,上蚜虫的虫瘿;白缘蛀果斑螟A.albicostalis Walker。文中编制了中国蛀果斑螟属的分种检索表,并提供了新种和新纪录种的外生殖器特征图,研究标本包括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5.
玉米螟和棉铃虫卵壳结构特征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邦颖 《动物学研究》1981,2(4):355-361
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属鳞翅目螟蛾科,幼虫为害玉米、大麻、泽麻、甜菜、粟等,蛀食茎内,使作物受害甚烈。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属鳞翅日夜蛾科,于幼虫期蛀害棉铃,是使棉花减产的重要害虫。如何消灭玉米螟和棉铃虫于卵期,即消灭于其危害之前,是人们关切的问题。近年我国许多省市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已取得显著成绩。在我国东北和华北等地区的许多省市日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放蜂后对玉米螟卵块的寄生率可达96%,卵粒寄生率可达85%以上。在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卵方面也取得初步成效,据报导在吉林、湖北和山西等省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卵,寄生率达70—100%,放蜂后蕾铃被害率减少1—2倍,百株虫口也  相似文献   

16.
<正> 高山角剑夜蛾Hydroecia basilipunctata Gra-eser属鳞翅目夜蛾科角剑夜蛾属。近年在四川宝兴县是玉米的主要害虫。除为害玉米外,还为害小麦、黄豆、马铃薯、南瓜、向日葵、菜豆、菊芋(洋姜)Helianthus tuberosus L.、蘘荷Zingibermioga(Thunb.)Rosc、大荨麻Urtica sp.、大籽蒿(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Willd.、尾穗苋Amaranthus caudatus L.悬钩子Rubus sp.、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等多种植物。幼虫钻蛀取食寄主嫩茎,使嫩梢萎蔫。玉米苗期被害造成枯心、缺苗。玉米拔节后茎杆被蛀食,易引起腐烂倒伏,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7.
二代玉米螟为害玉米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代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为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先玉335"为供试玉米品种,通过人工接虫模拟二代玉米螟不同发生量为害玉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随着接卵量增加,虫孔数和蛀孔隧道长度增加,玉米单穗粒重降低。单株虫孔数每增加1个,玉米产量损失率增加4.52%;隧道长度每增加10 cm,产量损失率增加8.34%。接卵量与玉米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符合方程z=-10.0297+4.034 ln(x)。【结论】根据害虫经济阈值的定义,推算出二代玉米螟的防治指标为百株累积卵量12.8块,对二代玉米螟的防治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初步记录了我国内蒙古草原双翅目寄蝇科昆虫资源,马氏网及扫网采集到寄蝇科昆虫381件;采用形态分类学方法,整理鉴定出16族47属77种寄蝇,分别占中国已知40族、280属和1 259种的40. 00%、16. 78%和6. 12%;其中28内蒙古新分布纪录种; 3中国新纪录种:短毛柔寄蝇Thelaira haematodes (Meigen,1824),湖厉寄蝇Lydella lacustris Herting,1959,黑尾鞘寄蝇Thecocarcelia atricauda (Mesnil,1967);给出主要鉴别特征、成虫和雄性外生殖器照片;提供了已知种的寄主;分析了内蒙古寄蝇科昆虫的区系组成和内蒙古温带草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19.
繁育寄主对三种赤眼蜂个体大小及抱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  张斌  张帆  李元喜 《昆虫学报》2015,58(10):1098-1107
【目的】繁育寄主及成蜂日龄均会影响赤眼蜂体内的抱卵量,为了解繁育寄主及育出赤眼蜂个体大小与赤眼蜂抱卵量的关系,我们在室内研究了米蛾 Corcyra cephalonica(Stainton)卵和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üenée)卵作为繁育寄主对3种赤眼蜂雌蜂大小、抱卵量的影响。【方法】在光周期14L:10D、温度25±1℃的室内条件下,以米蛾卵、亚洲玉米螟卵作为繁育寄主,解剖不同日龄(羽化后12-72 h)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以及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观察雌蜂抱卵量,测量成蜂的大小,分析雌蜂抱卵量与其日龄、个体大小以及繁育寄主的关系【结果】在羽化后48 h以内,3种蜂的抱卵量随雌蜂日龄的增长而增加。羽化后72 h,除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及玉米螟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的抱卵量比羽化后48 h时略高外,其他组合均出现下降。以亚洲玉米螟卵为繁育寄主时的玉米螟赤眼蜂的抱卵量显著高于对应日龄的以米蛾卵为繁育寄主时的抱卵量,而松毛虫赤眼蜂(除羽化后12和24 h外)和稻螟赤眼蜂则相反;以米蛾卵为繁育寄主时,相同日龄的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抱卵量最高,稻螟赤眼蜂的抱卵量最低;以亚洲玉米螟卵为繁育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抱卵量最高,稻螟赤眼蜂抱卵量最低。雌蜂抱卵量与雌蜂个体大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程度随雌蜂日龄增加而更加明显。【结论】后足胫节长度可以作为评价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质量的指标。赤眼蜂抱卵量受繁育寄主、赤眼蜂蜂种及雌蜂日龄的显著影响,寄主的适合性也会影响育出赤眼蜂的大小,筛选合适的繁育寄主有助于提高赤眼蜂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玉米螟     
玉米螟(Pyrusta nubilalis Hubner)属于鳞翘目,螟蛾科。俗名有玉米鑽心虫、玉米蛀茎虫、粟野螟等,由于该害虫分布遍及世界,对玉米为害严重,并且生活适应力强,所以在农业昆虫中,是有名的一大害虫。我国12年农业发展纲要中,列为7—12年内要消灭的七大虫害之一。形态玉米螟为完全变态,一生要经过四个时期,即卵、幼虫、蛹、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