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土壤干旱胁迫进程中,白桦实生苗叶片的自然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相对含水量的总的变化趋势与自然含水量相同;束缚水含量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显著升高,复水后,三者又重新恢复至正常水平。随着土壤水分逐渐减少,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现减少趋势,复水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又可恢复至正常水平。白桦实生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复水后可溶性糖含量降至趋于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2.
不同贮藏条件对马铃薯微型种薯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西洋’、‘夏波蒂’2个品种的脱毒微型种薯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冷藏(4~6℃)、窖藏(8~12℃)和常温(18~22℃)条件下贮藏110 d,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和温度对马铃薯微型种薯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冷藏能显著提高微型种薯的活力,2个品种的活力指数分别比窖藏和常温贮藏高20.44%、20.28%和33.51%、35.46%。(2)冷藏与窖藏和常温贮藏相比,CAT活性高35.37%~48.25%、91.68%~125.23%,SOD活性高5.79%~6.60%、10.53%~12.81%,而MDA含量却降低30.47%~47.79%、85.54%~87.09%。(3)随着微型种薯的重量增加其活力指数显著提高,CAT和SOD活性也增加,而MDA含量逐渐降低。(4)经不同条件贮藏后,微型种薯的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以冷藏条件的含水量降低最少;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冷藏比窖藏和常温贮藏分别高14.63%~24.67%和25.5%~35.04%;淀粉含量表现为不同程度降低,以窖藏降低最少;可溶性糖含量虽有明显降低,但其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说明低温贮藏可以使马铃薯微型种薯保持较高的活力,适合贮藏条件的顺序依次为:冷藏>窖藏>常温贮藏。  相似文献   

3.
经过超干(种子含水量3.73%)贮藏(普通室温下2个月)的榆树种子萌发过程中ATP与可溶性糖含量和ATP酶、淀粉酶、抗氧化酶的活性都高于对照(种子含水量9.34%,普通室温下贮臧),说明适度的超干贮藏有利于保持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4.
翁梦婷  张迪  罗贝贝  王宏雨  林衍铨 《菌物学报》2021,40(12):3360-3368
以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子实体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定向聚丙烯(oriented polypropylene,OPP)膜气调包装,贮藏在4℃环境中,测定其在0、4、8、12、16、20、24d各时间点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广叶绣球菌失重率、色差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营养成分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减少,总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呈现出不断分解合成的动态变化过程,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活性成分总酚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总葡聚糖含量减少,β-葡聚糖、麦角甾醇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贮藏过程中形态和活性成分的变化情况能间接表明采后品质所处阶段。相关气调包装低温贮藏下广叶绣球菌理化指标变化规律可为后续改进保鲜方法、提高贮藏期营养价值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O2和CO2配比对气调贮藏梨采后褐变及相关理化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后'丰水'梨果实为材料,在乐扣气调试验箱中研究了O2和CO2配比对果实褐变率、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和总酚含量的影响,以探讨适宜减轻梨气藏褐变的气体成份.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150 d)中,'丰水'梨果肉未发生褐变.从贮藏60 d开始,气调处理和冷藏对照果实的果皮均出现褐变,气调处理在贮藏120 d之前对果皮褐变的影响不显著,而在贮藏120~150 d内可显著减轻果皮的褐变、抑制果皮PPO和POD活性及降低总酚含量.与冷藏对照相比,气调处理可推迟果心褐变的时间,且(8%~10%)O2+3% CO2处理可完全抑制果心的褐变;气调处理亦可降低果心PPO活性、减少总酚及MDA含量;(8%~10%)O2+1% CO2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心的POD活性,而(8%~10%)O2+3% CO2处理对果实POD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可见,气调贮藏主要是通过降低'丰水'梨果皮PPO、POD活性及总酚含量来减轻组织的褐变,并以(8%~10%)O2+3% CO2处理对果实褐变因子的控制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对枣树组织培养苗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0mmol/L、1mmol/L、5mmol/L、10mmol/L)对枣树一年生组织培养苗叶片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树组织培养苗叶面喷洒不同浓度水杨酸可提高其叶片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以1mmol/L喷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胁迫对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旱棚内盆栽的'内农大莜一号'燕麦品种为材料,测定了其不同水分胁迫下各生育期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分析土壤含水量对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以明确燕麦不同生育时期的抗旱特性.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相对含水率的下降,燕麦各生育期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均呈上升趋势.(2)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燕麦叶片脯氨酸含量在30%和45%土壤含水量下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在含水量 60%、75%、90%处理下则于生育前期上升,灌浆期略有下降;随着生育期的延续,可溶性糖的含量呈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型变化,且其最大值随水分胁迫强度增加而提前,含水量 30%和45%处理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拔节期,含水量60%和75%处理则分别出现在孕穗期和开花期;随着生育期的延续,各处理燕麦叶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可见,水分胁迫能诱导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且增幅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上升,从而使燕麦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下菠萝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国内外10个菠萝品种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它们在低温胁迫下的生长及其渗透调节物质、细胞膜透性的变化特征,并综合评价它们的耐寒性.结果表明:(1) 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续,各品种幼苗单株干重虽然均呈逐渐增加趋势,但不同品种生物量增加幅度存在显著差异.(2) 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品种叶片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初期升高后期降低,而‘巴厘'、‘珍珠'、‘台农17号'、‘台农19号'和‘MD-2'的可溶性蛋白在处理末期又有所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复杂.(3) 低温胁迫处理9 d后,各菠萝品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细胞膜相对透性均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除‘珍珠'略有减少外,其余均增加.(4)经过各指标赋分分级综合评价后认为,‘MD-2'和‘巴厘'品种耐寒性最强;‘台农17号'、‘台农16号'、‘巴厘突变体'、‘台农13号'、‘台农19号'和‘无刺卡因'耐寒性中等;‘珍珠'和‘台农6号'耐寒性最弱.研究发现,菠萝耐寒性强弱可根据干物质积累结合其它生理指标来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9.
为测定不同脱水程度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种子的萌发情况及其复水后的吸水率、脱水过程中抗性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不同贮藏方式下种子的萌发情况,该文研究了金丝李种子的脱水敏感性和储藏特性。结果表明:(1)金丝李种子初始含水量为45.29%,室内通风处放置35 d失水率即达45%。(2)种子失水率低于18%时,萌发率和复水后的吸水率变化不显著;失水率超过18%时,萌发率和复水后吸水率均显著下降,失水率为42%时萌发率为0。其种子的临界含水量为27.29%,半致死含水量为12.72%。(3)随着种子脱水程度的加深,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逐步上升;丙二醛含量在失水率低于24%时变化不大,高于24%时显著提高; SOD和POD的活性均呈波动性变化,失水率为18%时活性均最高。(4)室温干藏1个月和-1、-20℃下湿藏1个月的种子均不能萌发;水浸贮藏1个月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 4℃湿藏1、3和6个月均显著延缓种子萌发,但对萌发率无显著影响。表明金丝李种子在失水率低于18%时,种子可通过抗性调节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能忍受一定程度的脱水和低温;当失水率超过18%时,种子代谢失衡发生劣变直至死亡,属于低度的顽拗性种子。4℃湿沙藏(含水量7.5%)是短期贮藏其种子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凯  沈潮  曹鹏  宋立宁  于国庆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513-3520
以2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为对象,通过持续自然干旱处理,研究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60%、40%、30%、20%和15%时幼苗叶片水势及不同器官(一年生叶、当年生叶、茎、粗根和细根)的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含量,分析沙地樟子松幼苗在干旱致死过程中各器官NSC的分配规律及其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土壤含水量从田间持水量的40%下降到15%,幼苗叶片凌晨及正午水势无显著变化.当土壤含水量从田间持水量的60%下降到30%,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NSC含量和可溶性糖/淀粉先下降后上升.从30%下降到20%,当年生叶、一年生叶、茎和细根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降低,而粗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和NSC含量减少.从20%下降到15%,当年生叶、一年生叶和茎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降低,粗根可溶性糖和NSC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细根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淀粉和NSC含量增加.沙地樟子松幼苗通过不断调整各器官NSC及其组分含量变化以适应不同干旱环境,土壤含水量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30%后,幼苗可溶性糖和NSC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淀粉在粗根和细根中积累,幼苗可能因碳耗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