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藤县2010—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评价预防接种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藤县2010—2013年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县2010—2013年共报告AEFI个案86例,AEFI发生率6.34/10万,其中异常反应80例,占93.02%;一般反应5例,占5.81%,偶合反应1例,占1.16%;无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待定报告。24 h内报告率占90.7%,及时调查率达到100%。AEFI报告个案中<1岁儿童占94.17%,男、女比例为2.44∶1,多发生在接种15天后,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聚集性,所涉及的疫苗有8种。结论 AEFI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所使用的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均良好,但监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需加强对一般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3—2015年潍坊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和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5年潍坊市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AEFI监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2013—2015年潍坊市共报告AEFI 4 737例,报告发生率为45.75/10万剂次,全市AEFI覆盖率达100%;其中一般反应4 702例,占99.26%;异常反应32例,占0.68%;偶合症3例,占0.06%。年均AEFI各项监测指标均>90%,AEFI多发生在48 h内,占85.24%。各月均有AEFI报告,昌乐县位居全市报告首位(17.29%),且主要集中在<2岁儿童,占75.53%,其中3~5月龄儿童占<1岁报告例数的42.85%。涉及29种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EFI发生率最高,占28.19%。结论 2013—2015年潍坊市AEFI监测灵敏性较高,疫苗安全性良好,需进一步加强AEFI监测工作,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减少AEFI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清远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清远市2009—2012年报告的AEFI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清远市共报告AEFI 553例,年均发生率为7.6/10万,以一般反应为主(72.33%);AEFI监测县区覆盖率、48 h内及时报告率和调查率、个案调查表完整率等运转指标均明显提高;发生时间以3、9、11月份居多(占40.87%),人群以≤2岁婴幼儿为主(占60.58%),接种后1 d内发生AEFI占85.90%;发生率较高的疫苗主要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吸附白破联合疫苗、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占46.84%)。结论清远市AEFI集中在小年龄组及接种早期。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AEFI监测的完整性和敏感性逐年提高。为减少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AEFI监测敏感性,须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提高预防接种质量,加强AEFI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许昌市2010—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质量。方法通过国家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4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许昌市2010—2014年国家AEFI信息管理系统共收到305例个案,其中一般反应260例占比85.25%;异常反应29例占比9.51%;偶合症16例占比5.25%,无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涉及22种疫苗,总报告发生率为3.65/10万剂。报告例数最多的疫苗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87例,占比28.52%。各项监测指标逐年上升,但3 d内调查表报告率、调查报告7 d内上传率均未达到90%的指标要求。结论许昌市2010—2014年AEFI系统敏感性逐年提高,导致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的改进。加强基层人员培训,提高AEFI病例报告的灵敏度,做到及时报告及妥善处置是今后全市AEFI监测与处置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潍坊市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通过AEFI监测系统,收集2012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AEFI监测系统运转进行评价,对AEFI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AEFI监测系统共收到个案1 058例,其中≤1岁占77.32%,男女性别比为1.39∶1。报告的AEFI中,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占84.31%,其中83.18%发生在接种后≤1 d;一般反应占98.20%,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占1.42%,其中过敏性皮疹占0.85%,卡介苗淋巴结炎占0.47%。估算全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0.27/105~5.33/105。所有AEFI病例均已痊愈。2012年全市12个县(区、市)均有AEFI数据报告,48 h内报告率、调查率均为100.00%。结论潍坊市AEFI监测敏感性和监测质量尚需提高。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NIP疫苗接种后≤1 d,此为监测重点。  相似文献   

6.
分析百色市2010年各种疫苗引起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点和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百色市2010年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4例,其中,一般反应占59.52%,异常反应占36.90%,以过敏性皮疹(51.61%)为主,偶合症占3.57%;,其中≤1岁儿童占63.10%,男女性别比为1.47∶1;55.95%的疑似异常反应发生在接种后24h内。因而,仍需不断提高AEFI监测系统的及时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2013年9月15日—2018年8月31日期间,上海市闵行区≥60岁老年人群接种1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对接种过1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60岁老年人群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结果主动监测的AEFI报告发生率为167.64/10万,未见罕见严重AEFI;被动监测AEFI报告发生率为41.86/10万,主要为一般反应(36.84/10万),以局部红肿和发热为主。54.00%的AEFI发生在疫苗接种后24 h内,且一般反应持续时间均未超过3 d。AEFI报告发生率为2.50/10万,为血管水肿和淋巴结肿大。经统计学分析,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的AEFI报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37、P>0.05)。结论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在老年人群中大规模接种。  相似文献   

8.
2012年广州市荔湾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情况,分析AEFI发生的原因,为改进疫苗质量和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荔湾区各预防接种门诊报告的AEFI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荔湾区开展预防接种的疫苗共82种(不同厂家和剂型),其中22种疫苗报告AEFI157例。接种共352723剂次,发生率为44.51/10万,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50/10万(占61.78%)、15.88/10万(占35.67%)、11.34/10万(占2.55%)。157例AEFI病例中,0~1岁儿童112例(占71.34%),0-7岁儿童156例(占99.36%)。AEFI发生率居前的疫苗为七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白破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报告发生率分别为253.32/10万、203.94/10万、190.28/10万。结论广州市荔湾区2012年AEFI监测具有较高的覆盖性和灵敏度。荔湾区2012年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未发生严重异常反应。加强宣传、加强培训、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郑州市2013—2018年适龄儿童接种DTaP-IPV/Hib五联疫苗,即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灰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DTaP-IPV/Hib疫苗)后,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各模块功能,收集郑州市2013—2018年报告的接种DTaP-IPV/Hib疫苗后发生AEFI的个案信息,整理汇总后,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来分析。结果 2013—2018年郑州市适龄儿童接种DTaP-IPV/Hib疫苗后发生AEFI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63.82/10万剂次,一般反应占95.29%、异常反应3.66%、偶合症1.05%,无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与心因性反应的发生有关。金水区和管城区报告病例较多,占全市报告总数的59.68%; 6—9月期间报告病例94例,占49.21%;男女性别比例为1.77∶1;1~2岁组报告例数最多,占57.59%;接种第4剂发生AEFI所占构成比最大,为51.31%; 94.24%的病例在接种后1 d内发生反应;转归100.00%痊愈或好转。结论 2013—2018年郑州市DTaP-IPV/Hib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滨州市2008—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AEFI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滨州市2008—2016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滨州市2008—2016年共报告AEFI 3 052例,报告发生率为35.07/10万剂次,全市所辖7个县(区)均有AEFI数据报告;其中一般反应报告占94.20%、异常反应报告占4.59%、偶合症报告占1.21%,无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报告。48 h内报告率为98.39%,48 h内调查率为94.29%。各月均有AEFI报告,邹平县位居报告例数首位占18.12%。男女性别比为1.32∶1,且病例主要集中在≤1岁儿童,占48.92%;87.75%发生在接种后≤1 d。所涉及的34种疫苗中,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EFI发生率最高;有95.31%的AEFI病例均治愈。结论滨州市2008—2016年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及时报告率与调查率均较高;一类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均在预期范围内,安全性良好。今后应提高AEFI监测和处置能力,加强督导,确保AEFI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甘肃省2010年和2011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 MV)强化免疫活动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工作。方法收集2010年和2011年甘肃省AEFI监测系统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甘肃省2010年和2011年MV强化免疫活动共报告AEFI病例346例,报告发生率为14.17/100万,男性略多于女性。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2.82/100万,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19/100万,异常反应主要以过敏性皮疹为主。接种MV后,发生AEFI的时间多在1 d之内,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6.41%,并呈现随着年龄增大发生率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两次MV强化免疫活动AEFI报告发生率较低,接种MV后的1 d之内需要重点监测,加强主动监测,提高AEFI的预防和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阳春市2006-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春市2006-2011年AEFI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阳春市分别报告AEFI 5、8、5、35、70、102例,共225例。其中一般反应112例,异常反应97例,偶合症16例,无其他类型AEFI病例及死亡病例报告。各种疫苗总AEFI报告发生率为4.58/10万,其中23价肺炎多糖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6.25/10万和26.89/10万。全市有15个镇(街道)有病例报告,5~10月发生的病例数较多,为154例,占68.44%。男女比例为2.04∶1。病例中0~1和1~2岁组病例数较多,为141例,占62.67%。临床症状以过敏性皮疹为主,为72例,占32.00%。反应发生时间在0~1 d的185例,占82.22%。结论阳春市2006-2011年AEFI发生率在全国试点估算报告范围内,必须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提高预防接种质量,加强AEFI监测,从而减少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提高AEFI监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江苏省200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数据及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共收集到AEFI报告个案6197例,其中疫苗引起的反应占98.97%,偶合症占0.95%,不明原因占0.02%,待定占0.06%。临床诊断分布是以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等一般反应为多见,其次为异常反应中的过敏性皮疹,无菌性脓肿。全省AEFI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正常,各项考核指标均完成得较好。采用统一的AEFI分类与临床诊断病例定义,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的三级审核,报告的数据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免疫规划疫苗安全性与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东莞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建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监测和处理控制系统,评价其运行状况,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根据WHO对AEFI的定义和分类方法,确定了东莞市AEFI报告范围,报告人、报告程序、报告制度以及调查内容和方法,并对该系统2005年收集的AEFI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全市共登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560例,其中疫苗反应占了95.36%。男性多于女性。在所使用的26种疫苗中有18种出现不良反应,以Hib和百白破(DPT)的发生率最高,且百白破的报告数最多,占57.5%。在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发热、局部红肿疼痛以及皮疹等过敏性反应占了94.1%。结果认为该系统在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郑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疾病流行特征的影响,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郑州市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前后的2010年和2011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郑州市强化免疫后麻疹病例大幅减少,2011年较2010年病例数减少90%;全年病例散发,无明显季节性高峰出现;病例构成仍以1岁以下儿童和无免疫史者为主;城区发病高于农村。结论此次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明显,致使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A study of reactions following influenza vaccine inoculation of 327 employees of Peralta Hospital, 55 men and 272 women, showed a very low value for significant or severe reactions. The reaction rate as observed with the present monovalent vaccine containing 200 CCA units of Asian strain, Type A influenza virus, was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at reported with previous polyvalent vaccines containing up to 1,400 or 1,500 CCA units of total virus content.The absenteeism rate was 1.1 per cent for women, nil for men.The incidence of reactions was much greater in women than in men. Local reactions such as pain, swelling, or redness at the site of injection occurred in 29.1 per cent of men and 35.7 per cent of women. The incidence of systemic reactions—fever, aching, chilliness, headache, nausea and vomiting—was 3.6 per cent in men and 8.8 per cent in women. About 9 per cent of men and 30 per cent of women had both local and systemic reaction. Some 58 per cent of men and 25 per cent of women had no reaction.The greater majority of reactions appeared within five hours after inoculation with influenza vaccine.In adults the prevention of anaphylactic reactions due to the small amount of egg protein in influenza vaccine, can be accomplished by screening for history of hypersensitivity to egg, chicken or chicken feather. In questionable cases, intradermal testing can be done.The reaction rate observed in this study for the present influenza vaccine was so low that it ought not deter immuniz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许昌市2009—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转状况,为加速消除麻疹制定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许昌市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许昌市2009—2013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67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6/10万。全市8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主要集中在禹州市,占总病例数的55.56%;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2—5月份,占总病例数的73.48%;病例主要集中于0~6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85.63%,其中1岁以下婴幼儿占总病例数的50.22%;8月龄~14岁麻疹病例中有确切免疫史者仅占38.58%。随着监测系统及时性和特异性逐年提高,48 h完整调查率由2009年的88.32%上升至2012年的100%;血标本3 d内送达率由2009年的51.68%上升至2013年的100%;实验室结果 7 d内报告率由2009年的52.80%上升至2013年的100%;血标本采集率从2009年48.86%上升至2013年的100%;暴发血清学确诊率、病原学标本采集率均上升至100%。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低,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为0.49/10万~1.43/10万。结论 2009—2013年许昌市麻疹发病率下降,小年龄组发病构成增加。监测系统运转综合质量逐年提升,但敏感性低。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类疫苗接种与管理,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防止传染源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