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腹腔镜组和小切口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的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百分数、空腹血糖(Glu)、血清皮质醇(Cor)含量、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小切口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小切口组(P0.05)。术前,两组的WBC、NE、Glu、Cor、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1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的Glu、Cor、CRP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WBC、NE也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小切口组术后1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高于同期腹腔镜组(P0.05),术后3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且高于同期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起的应激反应更轻,并有利于胆结石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高龄患者经腹腔镜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的胃肠功能。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标本切除长度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10.394,P0.05;t=6.983,P0.05)。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和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腹胀持续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胃泌素和胃动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的优势,并且对于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6例。根据计算机随机生成分组,分为对照组(丙泊酚麻醉,43例)和研究组(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43例)。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情况、炎症因子、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气管插管(T2)~切皮后30 min(T4)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先升高,后下降,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肾上腺素(AE)、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显著,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控制炎症因子和应激指标分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二氧化碳(CO2)气腹压力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苏醒质量、应激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1例,按入院奇偶号顺序将患者分为低CO2气腹压力组(低压力组,10 mmHg,45例)和高CO2气腹压力组(高压力组,15 mmHg,46例)。对比两组苏醒质量、应激反应、呼吸功能指标和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低压力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高压力组(P<0.05)。两组患者注气针穿刺时(T1)、气腹成功建立时(T2)、放气后10 min(T3)时间点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均高于入室时(T0)时间点(P<0.05),低压力组T1、T2、T3时间点CRP、皮质醇均低于高压力组(P<0.05)。与气腹前相比,两组气腹20 min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P<0.05),与低压力组相比,高压力组PaO2更低,PaCO2更高(P<0.05)。术后第1 d、术后第3 d、术后第7 d,低压力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同时间点的高压力组(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较低的CO2气腹压力可提升苏醒质量,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呼吸系统损害和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炎症因子和脑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C组(n=30),每组均为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模式联合小潮气量加滴定PEEP;其中C组的PEEP值为肺动态顺应性(Cdyn)滴定法下最适PEEP,B组的PEEP=5 cm H2O,A组的PEEP=0 cm H2O。对比三组脑氧供需平衡、炎症因子和脑损伤标志物,同时记录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气腹后15 min(T1)、停气腹平卧位15 min(T2)时间点,B组、C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2)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同时间点(P<0.05)。术后1 d,B组、C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同时间点(P<0.05)。术后1 d,B组、C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低于A组,但C组低于B组同时间点,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同时间点(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yn滴定法下最适PEEP可维持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减轻炎症因子分泌,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2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外周血中CD3~+、CD4~+、CD4~+/CD8~+的变化和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术后随访1~3年,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周,观察组CD3~+、CD4~+、CD4~+/CD8~+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其免疫功能,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LS)应用右美托咪定(Dex)辅助麻醉对患者苏醒期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并择期行LS治疗的138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的常规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15 min(T_0)静脉滴注负荷剂量为1μg/kg的Dex、而后以0.5μg/(kg·h)速度持续静脉泵注Dex至术毕前10 min,对照组以等剂量生理盐水重复以上操作。记录比较两组T0和拔管后15 min(T_1)应激反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麻醉苏醒期镇静-躁动评分(SAS)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相比,两组T1时血清COR、ALD、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苏醒期SAS评分为(2.96±0.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14±0.38)分】(P0.01)。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4.3%,较对照组(15.9%)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更能有效降低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应激反应,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提高苏醒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艾司氯氨酮联合丙泊酚对肠套叠复位术患儿复位效果、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97例肠套叠复位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丙泊酚治疗)和观察组(n=49,艾司氯氨酮联合丙泊酚治疗)。对比两组复位成功率、镇痛镇静评分、血清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复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系统(Watch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对照组的为8.33%,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艾司氯氨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肠套叠复位术患儿,可提高患儿的复位效果,减轻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分泌,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给应激反应、心理弹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改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康复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抛掷硬币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干预,观察组40例患者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本指标、应激反应、心理弹性、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住院时间均短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与心理弹性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CD3+、CD4+及CD4+/CD8+水平较干预前升高,CD8+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心里弹性,还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快其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中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8)与研究组(n=68),其中对照组手术时给予咪唑安定静脉滴注,研究组手术时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1)、术后24 h(T7)血浆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氧摄取率(CER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 O2)水平,桡动脉成功穿刺时(T2)、气管插管时(T3)、上开口器时(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血糖(GLU)水平,T2、T5、T7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T7时S-100β蛋白、NSE较T1时显著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7时CERO2、Da-jvO2较T1时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Sjv O2较T1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T4-T6时间点时,研究组GLU显著低于对照组,在T3-T6时间点时,研究组COR、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5、T7时IL-6、IL-10、TNF-α均较T2时升高,且研究组T5、T7时IL-6、TNF-α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咪唑安定而言,在颅脑外伤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减少脑损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患者应激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手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与全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AP)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手辅助腹腔镜手术组(HALS组)和全腹腔镜手术组(LA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和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HAL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副损伤显著低于LAP组(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 h和术后1 d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HALS组显著低于LAP组(P0.05),术后1 w血清IL-10、CRP和TNF-α水平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ALS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小,炎性反应轻,且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TEAS,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认知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 d、术后5 d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5 d CD3+、CD4+/CD8+、CD4+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术后7 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d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S联合全身麻醉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免疫抑制,同时还可降低对机体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和自控镇痛联合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预处理组(C组,n=50)和预先应用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组(S组,n=50)。S组患者麻醉诱导前20 min单次静脉注射0.3 mg/kg艾司氯胺酮,0~3 min内注射完毕,手术开始后以300 ?滋g/(kg?h)的速度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5 min。C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其余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术毕患者清醒后行相同的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后各时间点镇痛泵中舒芬太尼的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采用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镇静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情绪状态、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3、6 h,S组镇痛泵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静息状态下S组患者在术后1 h VAS评分低于C组(P<0.05);活动状态下S组患者术后1 h、3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S组患者在术后15 min时MOA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S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好于C组患者(P<0.05);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S组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和自控镇痛联合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在术后早期提供更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改善术后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术后寒战的发生率并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排气,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B组给予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结果: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A组,自控镇痛泵(PCA)总按压次数少于A组,PCA有效按压次数多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B组术后1 d、术后3 d的IL-6、CRP、TNF-α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 的CD3+、CD4+、CD4+/CD8+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D8+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B组术后1 d、术后3d CD3+、CD4+、CD4+/CD8+高于A组,CD8+则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呈升高趋势(P<0.05),B组术后1 d、2 d、3 d的MMSE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术后镇痛,可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及免疫抑制,同时还可减轻其认知功能损伤,促进其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经纤维结肠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手术组及腹腔镜手术组两组,每组各选取93例。开腹手术组采用开腹完整结肠系膜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手术质量。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术后引流量减少,引流管拔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0.43%)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35.48%)(P0.05);切口相关感染发生率(1.08%)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6.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感染发生率(11.83%)低于开腹手术组(30.11%)(P0.05)。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均达到完整系膜切除标准,肿瘤组织、系膜等均整块完整切除且系膜未发现损伤,切除标本质量分级达到C级及以上,切除肠管均距离恶性肿瘤上缘10 cm、下缘15 cm,且对切除肠管上切缘及下切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细胞。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在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TNM病理分期方面比较均未发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组肿瘤大小明显小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手术创伤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手术时间还有待优化,应用指征还有待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