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赫刺螨属(Hirstionyssus)是一类寄生性的(虫穴)蚲。1948年Fonseca 建立该属,以Hirstionyssus arcuatus(Koch,1839)作为属模,其特征为:雌螨背板不分裂,后部急陡地向末端渐细;胸板有3对刚毛及2对裂缝形小孔;生殖腹板后端圆钝;足的基节除基节Ⅱ一个背刺外,尚有腹面的刺;胫节Ⅰ、Ⅱ缩短;雄螨全腹板整一,在基节Ⅳ之后不扩张。至今,应归隶于该属的种类共计有54个种和亚种。  相似文献   

2.
赫刺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皮刺螨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小毛足鼠体上的赫刺螨新种一毛足鼠赫刺螨 Hirstionyssus phodopi sp.nov.进行了描述,该种与新华赫刺螨 Hirstionyssus neosinicus Teng et Pan,1962相近似。模式标本采自宁夏中宁县,保存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病防治所和贵阳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3.
宁夏赫刺螨新种记述(蜱螨目:皮刺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5年9月,在宁夏海原县中华鼢鼠Myaspalax fontanieri-Edwards体上采得一种赫刺螨新种,现描述如下。文中测量单位均为μm。 宁夏赫刺螨,新种Hirstionyssus ningxiaensis sp. nov. 雌螨(图1—6) 体卵圆形,长696,宽444。背板覆盖整个背部,背上具刚毛27对,板边缘的毛较中部的为长,前部的毛又较后面的为长,D_(1-7)、I_(1-2)极为细小。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整理和研究采自吉林省的赫刺螨属(Hirstionyssus Fonseca,1948)时,发现有两个新种。兹将其形态特征描述如下: 吉林赫刺螨Hirstionyssus kirinensis,新种 雌螨(图1)为小型螨类,体呈椭圆形;体长0.56—0.60毫米,宽0.34—0.36毫米。 背板一块,长0.48—0.52毫米,宽0.28—0.30毫米,呈卵圆形,不能覆盖体背之全部,S_5处最宽,自S_5向后逐渐变窄,末端圆。背板上有分布均匀、大小相似的斑点。背板刚毛26对,D_(2-7)及I_(1-2)短小,其余各毛较大。背板外刚毛12对左右。  相似文献   

5.
匡海源 《昆虫学报》1989,32(2):242-244
本文记述刺皮瘿螨属Aculops二个新种,文内长度单位是微米,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 蟠槐刺皮瘿螨Aculops sophorae新种(图1—5) 雌螨 体长160,宽55,厚50,纺锤形。喙长24,斜下伸。背盾板具前叶突,端部具小刺;盾板长17,宽45;盾背上背中线不完整,约存后部的2/3,侧中线波状,并与背中线相连,有亚中线;背瘤位于盾后缘,瘤距25,背毛27,斜后指。前基节间具腹板线,基节刚毛Ⅰ8,Ⅱ15,Ⅲ25,基节具粒点。足Ⅰ长26,股节9,股节刚毛10;膝节4,膝节刚  相似文献   

6.
硬指螨属Dactyloscirus Berlses,1916,隶属于巨须螨科。全世界已报导了5种,但国内尚未有报道,本文记述我国的一个新种及一新纪录。羹草硬指葎Dactyloscirus humuli,新种 雄螨:体长380—442微米,宽283—311微米,菱形。须肢5节,长200—282微米。须肢毛序:转节无刚毛;基股节有刺状背毛1根;端股节有刺状背毛1根及腹面囊状突起1个;膝节有腹毛、背毛、中毛和侧毛各1根及腹面囊状突起1个;胫跗节有腹  相似文献   

7.
畸瘿螨属Abacarus隶于瘿螨科(Eriophyidae)叶刺瘿螨亚科(Phyllocoptinae)。文内所使用的长度单位为μm。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 武夷畸瘿螨,新种Abacarus wuyiensis sp.nov.(图1—5) 雌螨 体长175—215,宽50,厚45,纺锤形。喙长27.5,斜下伸。背盾板具前叶突,盖于喙基部的上方;盾板长43,宽45;背中线完整,但不明显,侧中线波状,其前端和1/3后端处由横线与背中线相连接,亚中线完整,其中只有一条较明显;背瘤生于盾后缘,瘤距34,背毛9,斜上指。前基节间有腹板线;基节刚毛Ⅰ11,Ⅱ20,Ⅲ25;基节具条状饰纹。足Ⅰ长29;股节11,股节刚毛8;膝节4,膝节刚毛28;胫节6,胫节刚毛位于背部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叶刺瘿螨亚科(Phyllocoptinae)三新种。文内度量单位为μm。所有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 竹刺瘿螨 Aculus bambusae新种(图1—4) 雌螨 体纺锤形,长190—200,宽60,厚55。喙长25,斜下伸。背盾板具前叶突,盾板宽45,长35;背中线、侧中线和亚中线完整,离侧中线后端约1/3处有横线相连,构成前后四个小室,基部二个小室和近盾后喙布有短条状饰纹,盾板两侧有粒点;背瘤位于盾后缘,瘤距28,背毛30,斜后指。前基节由腹板线分隔,基节刚毛Ⅰ10,Ⅱ15,Ⅲ25,基节  相似文献   

9.
赫刺螨属(Hirstionyssus)一个新种(蜱螨目:脂刺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8—1959年在陕西做调查时,曾自鼢鼠体上采到大量的革螨,其中除去曾作为新种报导过的陕西赫刺螨(Hirstionyssus shensiensis Liu et Yuan,1963)和黄龙赫刺螨(Hirstionyssus huanglungensis Liu et Yuan,1963)之外,最近在革螨鉴定工作中,又发现赫刺螨属的一个新种,现将其形态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赫刺螨属三新种(蜱螨目:赫刺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2年夏,在青海省的小兽体上采得多种赫刺螨Hirstionyssus Fonseca,1948,经鉴定其中有三种系未曾描述过的种类,兹记述如下。所月量度单位均为微米。 1.青海赫刺螨,新种Hirstionyssus qinghaiensis sp.nov. 雌螨(图1—4) 体卵圆形,长632(530—710),宽399(350—480)。背板长宽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中国一新纪录科,即同黑螨科,描述了采自福建的二新种;李氏脊螨Annerossellaliisp.nov.和凤眼莲同黑螨Homocaliguscrassipusspnov.李氏脊螨与AnnerossellaknorriGonzalez,1978相似,区别是:1)该新种须肢附节感棒ω棒状,短于跗节;侧基毛不及须肢附节的1.5倍;后者须肢跗节感棒刚毛状,侧基毛约为跗节长度的2倍;2)新种后半体毛伸过其后方相邻毛基部,d2约为该毛到e2毛基部距离的1.5倍;后者e1毛远不达f1毛基部,d2约为该毛到e2毛基部距离的3/5;3)本新种体长不及350,后者体长在520以上。凤眼莲同黑螨与Homocaligusscapularis(Kock)相似,区别是:1)该新种腹毛3b位于基节且Ⅲ线,靠近基间板,后者的3b毛位于基节Ⅲ外缘,接近转节;2)该新种背毛e2位于d1水平前方,后者的e2毛位于d1水平后方。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业大学植保系。李氏脊螨Annerossellaliisp.nov.种名以西南农业大学螨类学家李隆术教授的姓氏命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纳氏瘿螨科(Nalepellidae)、纳氏瘿螨属Nalepella一新种,文内使用的长度单位为μm,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 榧纳氏瘿螭,新种Nalepella torreyae sp.nov.(图1—5) 雌螨 体长236,宽100,纺锤形。喙长30,斜下伸。背盾板有前叶突;盾板长67,宽83;前背毛25,位于盾板的前喙;背瘤位于盾板后缘,瘤距50,背瘤纵轴长10,背毛150,前指;盾板上布有短条状饰纹。前基节间有腹板线;基节刚毛Ⅰ 12,Ⅱ 35,Ⅲ 45;  相似文献   

13.
厚绥螨属Pachyseius是Berlese于1910年建立的。该属的主要特征为:背板一块,上有简单刚毛30对。胸板具3对刚毛,第四对刚毛位于胸后板上。腹肛板紧邻后缘平直的生殖板,其后缘和后侧缘不与背板愈合。腹肛板具肛前毛2—4对,肛侧毛位于肛门之前。气门板狭窄。足后板细长。须肢跗节具三叉刚毛。足Ⅱ跗节具刺和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叶刺瘿螨亚科一新属七新种(真螨目:瘿螨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海源  卓文禧 《昆虫学报》1989,32(1):113-121
叶刺瘿螨亚科(Phyllocoptinae)属瘿螨总科(Eriophyoidea),瘿螨科(Eriophyidae)。本文记述了作者于1985年采自福建省的标本,文内长度单位均为微米。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 新谢氏瘿螨属Neoshevtchenkella新属 体纺锤形。背盾板似三角形,具前叶突,在前叶突的正下方生一明显的尖状突起。背瘤位于盾后缘,背毛斜后指。前基节由腹板线分开,基节刚毛三对。足各节及其刚毛俱  相似文献   

15.
西藏南部革螨的三新种(蜱螨亚纲:中气门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记述从西藏南部小型哺乳动物体上采到的革螨3新种,分别隶属于血革螨科(Haemogamasidae)血革螨属(Haemogamasus Bcrlese)和皮刺螨科(Dcrmanyssidac)赫刺螨属(Hirstionyssus Fonseca)。模式标本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6.
贝叶螨属Bakerina Chaudhri,1971,雌螨前足体背面表皮纹路呈网状,背毛13对。足Ⅰ跗节背面有2对双毛,足Ⅱ跗节有1对双毛,双毛的前毛细长,刚毛状,后毛短小。内骶毛位于后半体背面的中央部分。爪退化,呈短条状,各生有1对粘毛。爪间突短,呈简单的爪状。 贝叶螨属在我国未曾有过记载,作者(马)在南昌的桑树上采得一新种,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巨剌螨属与浆刺螨属纪要(蜱螨目:巨剌螨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巨刺螨属 Macronyssus Kolenati, 1858 与浆刺螨属 Ichoronyssus Kolenati, 1858 均隶属于巨刺螨科 Macronyssidae Oudemans, 1936, 它们都寄生在蝙蝠体表,形态也相近,故容易混淆或误定。根据Radovsky(1967)所列属征,二属的主要区别在于:巨刺螨属的背板刚毛不超过28对,缺M_9;胸板具2对隙孔;生殖腹板在末体区不膨大,无副毛或可有1—7根副毛;螫钳定趾具2个钩状棘;雄螨全腹板整块;叉毛二分叉。浆刺螨属则背毛29对,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自1963年到1973年从上海佘山和苏州等地采到的2个新属、3个新种和2个新组合,其中一新属隶于夕蚖科,另一属属于古蚖科,现分别讨论如下。 1.夕蚖科一新属和对该科的简评 沪蚖属 Huhentomon Yin 新属 模式种:褶爪沪蚖 Huhentomon plicatunguis 新种。 第Ⅰ腹足2节,第Ⅱ—Ⅲ腹足均为1节;假眼长卵形,具有长而宽的中裂;下颚腺细长如管;腹部Ⅳ-Ⅶ节腹板后排刚毛均有中央毛,第Ⅷ节腹板生2排刚毛共6根;口器、前胸足跗节感觉刚毛以及背、腹部刚毛式均与夕蚖属同型;外生殖器与蚖属者同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叶螨属两新种记述(真螨目:叶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叶螨属Eurytetranychus Oudemans雌螨背面观阔椭圆形,背毛13对,有臀毛,腹面基节Ⅱ有刚毛2对,肛毛和肛后毛各2对;爪间突呈简单的小爪状,微小;跗节上的双毛不典型,前毛与后毛不紧靠,或者双毛缺如,气门沟呈简单的小球状。我国曾报导本属叶螨2种:榆广叶螨E.ulmi Wang,1977和列氏广叶螨E.recki Bagdasarian,1948(王慧芙,1977)。 本文报导广叶螨属的两个新种,采自陕西和江西的榆树。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上海农学院。  相似文献   

20.
湖北西部革螨三新种(蜱螨亚纲,中气门亚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采自湖北西部厚厉螨属Pachylaelaps Berlese,1888 1新种,巴东厚厉螨P.badongensis sp.nov.,赫刺螨属Hirstionyssus Fonseca,1948 1新种,差毛赫刺螨H.anisochaetus sp.nov.和下盾螨属Hypoaspis Canestrini.1884 1新种,五峰下盾螨H.wufengensis sp.nov.,文中描述了新种的形态,并附有详细形态特征图。模式标本存放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