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生态类型的鸟类,其胸骨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同时还与鸟类的飞行能力强弱有卣接的关系.根据胸骨形态学特征差异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鸟类胸骨的前侧突、后侧突的排列方式以及后缘凹13的形态是判断其生态习性的有效形态标志.此外,当胸骨深度加大,且胸骨宽度不断加长的鸟类其飞行能力也加强;反之,胸骨的长度加长,深度、宽度渐小的鸟类,其飞行能力较弱或已经丧失飞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烁  赵思宁 《化石》2006,(2):6-9
在现生生物中,具有飞行能力的动物无疑只有鸟类、昆虫和蝙蝠。翅膀是鸟类由陆地飞向天空的工具,鸟类特有的飞行运动方式足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骨骼、肌肉和羽片共同完成的。它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区别于其他两种动物的飞行器。  相似文献   

3.
飞天·梦     
赵洋 《生命世界》2009,(4):8-13
飞行升空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愿望之一,古代人对鸟类的飞行是既向往又困惑的。所以,在古代很多文明古国,几乎都有把鸟类看作是神秘物的倾向。许多民族的神都被想像成有飞行能力。身为一种会思考有追求的陆生两足动物,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想像中,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执著不懈地试图离开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4.
飞天·梦     
赵洋 《植物杂志》2009,(4):8-13
飞行升空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愿望之一,古代人对鸟类的飞行是既向往又困惑的。所以,在古代很多文明古国,几乎都有把鸟类看作是神秘物的倾向。许多民族的神都被想像成有飞行能力。身为一种会思考有追求的陆生两足动物,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想像中,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执著不懈地试图离开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5.
飞行的早期演化是古生物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生鸟类演化出多种不同飞行方式,然而对中生代鸟类飞行方式的研究亟需寻找具有指示意义的指标。骨骼与关节组织尤其是乌喙骨-叉骨关节是实现鸟类飞行功能的重要组成,因此其关节的组织形态可能有助于反映现生鸟类的飞行方式。鸟类膜质骨中的次级软骨受到表观遗传的重要影响,只能在关节受到肌肉运动刺激的情况下形成,因此能够反映鸟类关节的形成力学环境;对三种不同飞行方式的现生鸟类(珠颈斑鸠、树麻雀和普通楼燕),以及热河生物群中最为常见的古鸟类之一孔子鸟(Confuciusornis)的叉骨乌喙骨关节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显示在所有三种现生鸟类中,叉骨与乌喙骨之间均存在可动关节,并且在叉骨上存在次级软骨。而孔子鸟的叉骨上也存在次级软骨,这是次级软骨组织在中生代鸟类叉骨化石中的首次报道。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现生鸟类物种的次级软骨组织形态存在差异,还需更多数据建立相关形态功能关系以便用于帮助推断中生代鸟类的飞行方式。  相似文献   

6.
野外辨鸟     
<正>鸟类优美的飞行动作、多彩斑斓的羽色、独特的生活习性,都强烈地吸引着观鸟拍鸟人。但是,观鸟拍鸟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鸟。对于观拍者而言,鸟类卓越的飞行能力和广阔的活动范围增加了观察和拍摄目标的难度,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鸟类摄影人要善于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野外识别能力,在拍摄之前就要进行鸟类知识的贮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利用视觉和听觉信息,根据鸟的形态特征和行为特征综合判断,要及时识别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生代鸟类概述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对中国中生代鸟类的发现和研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近年来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的工作表明,这些鸟类主要属于早白垩世的中晚期(131~120Ma),延续了争少11Ma,但主要的辐射发生在125~120Ma 间。为便于分析早白垩世鸟类多样性的演变,本文依据已发表的化石,新建了6个目和科,从而将中国早白垩世鸟类目的总数提高到了15个,进一步揭示了鸟类出现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辐射事件。这一大的辐射还表现在鸟类在形态、飞行能力个体大小、食性和生态习性等均出现了显著的分异。早期鸟类进化过程中首先经历了个体减小过程,其后在今鸟类中率先开始了个体增大的趋势。早期鸟类个体大小的变化受其飞行能力的限制;同时还与食性、习性等的变化密切相关。对热河鸟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其脚趾可能不具备完全对握的功能,但这并不影响其攀援树干的能力。树栖的适应对鸟类飞行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样,适应湖岸生活方式对今鸟类的起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早白垩世的鸟类保存了许多食性的直接证据。推测最早的鸟类以食昆虫为主,尔后才出现了特化的植食性和肉食性(如食鱼类)的种类。早白垩世发现的惟一一件鸟类的胚胎化石表明早成性鸟类在鸟类演化史上的出现先于晚成性的鸟类。此外,根据胚胎的大小等特征推测这一鸟类可能还具有较短的孵化周期。腿羽在早期鸟类中可能具有广泛的分布,这一观察进一步表明腿羽在鸟类祖先的飞行之初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后,探讨鸟类的演化离不开它所生活的生态系统。鸟类与其他生物如翼龙竞争中的优势可能直接导致了鸟类的快速发展和分化;同时,这些类群相互间的竞争对翼龙等其他生物的地理扩散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峻 《化石》2005,(3):12-14
目前学术界对于有关鸟类起源与鸟类飞行起源等问题仍存在激烈争论。在关于鸟类飞行起源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对立假说:一种是地栖起源说,认为鸟类的飞翔是由鸟类祖先在地面奔跑和跳跃的过程中逐步升腾起飞成功的。此假说通常与鸟类小型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相关联。另一种是树栖起源说,认为鸟类最初的飞行是通过借助树木的高度,先进行滑翔,然后逐步发展,从而产生鸟类特有的振翅飞翔的本领。  相似文献   

9.
徐星 《化石》2003,(2):2-4
顾氏小盗龙复原图  说到恐龙 ,人们自然会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长着长脖子的马门溪龙 ,这些游荡在中生代大陆上的陆地霸主在地球上统治了近 1 7亿年后于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事件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恐龙的后裔———鸟类———却在这场大灭绝后逐渐繁盛起来 ,乃至成为当今五大脊椎动物类群之一。鸟类最令人诧异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们高超的飞行能力。每当人们看见鸟类翱翔于蓝天之中时 ,不禁为它们优美的身姿和轻灵的体态所折服。庞大笨重的恐龙是如何演化为美丽轻巧的鸟类的呢 ?鸟类如此高超的飞行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呢 ?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工…  相似文献   

10.
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春季鸟类的鸟击危险等级评估(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5年3—5月采用样带法对呼和浩特白塔机场4个样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59种,隶属于10目26科。通过分析春季鸟类群落中各鸟种的相对重要值、分布系数、密度和种间相遇概率等群落特征参数,结合鸟类在机场及周边地区的活动行为等综合因素确定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危险鸟类。其结果表明构成飞行安全威胁有两类喜鹊和红隼等23种鸟类为最危险的鸟类,雀鹰和金翅雀等8种鸟类为较危险的鸟类。  相似文献   

11.
刘阳 《生命世界》2009,(4):20-21
人类在制造飞机的过程中,一直在试图借鉴鸟的飞行技巧。最先被人类模仿的飞行方式是扑翼飞行,这可能是由于人类最初总是喜欢用最感性的方式去认识世界。但是,扑翼飞行是以鸟类特殊的生理结构为基础的。比如说,鸟类的胸肌非常发达,依靠胸肌的收缩、舒张,带动翅膀上下扇动,能产生足以支持并超过鸟类体重的动力。而人力乃至后来制造的机械在这方面根本就是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2.
刘阳 《植物杂志》2009,(4):20-21
人类在制造飞机的过程中,一直在试图借鉴鸟的飞行技巧。最先被人类模仿的飞行方式是扑翼飞行,这可能是由于人类最初总是喜欢用最感性的方式去认识世界。但是,扑翼飞行是以鸟类特殊的生理结构为基础的。比如说,鸟类的胸肌非常发达,依靠胸肌的收缩、舒张,带动翅膀上下扇动,能产生足以支持并超过鸟类体重的动力。而人力乃至后来制造的机械在这方面根本就是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生代的鸟类:介绍及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忠和  张福成 《动物学报》2004,50(6):913-920
最近十来年 ,中国辽宁发现的早白垩世的鸟类化石超过了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地区。中国的中生代鸟类化石代表了始祖鸟化石之后鸟类历史上第一次显著的分异。它们不仅包括了带有明显恐龙祖先特征的长尾的鸟类 ,而且还包括了许多进步或特化的种类 ,如早白垩世最大的鸟类 ,最原始的反鸟类 ,以及保存最好的、飞行结构和现生鸟类几乎一样的今鸟类。这些早期鸟类在诸如飞行、大小和食性等所反映的演化、形态和生态学特征等方面出现了重大的分异。具有长尾骨骼的原始基干鸟类热河鸟和驰龙类具有的相似性 ,进一步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中国发现的早白垩世的鸟类以及树栖的恐龙化石还为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证据。“恐龙下树”的假说结合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和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学说 ,因此也得到了化石证据的支持。由于多种恐龙带有羽毛 ,因此羽毛不一定代表了恒温。恒温的鸟类可能到了早白垩世的进步鸟类中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4.
鸟是如何飞上天的周忠和很久以来,人们对于鸟类飞行起源的问题,或者通俗一点讲就是鸟类如何飞上天的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原始的鸟类通过攀援树木,在下滑翔并逐渐学会了拍翅飞行的本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鸟类最初的飞行与树无关,原始的鸟类通过...  相似文献   

15.
2005年3—5月采用样带法对呼和浩特白塔机场4个样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59种,隶属于10目26科。通过分析春季鸟类群落中各鸟种的相对重要值、分布系数、密度和种间相遇概率等群落特征参数,结合鸟类在机场及周边地区的活动行为等综合因素确定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危险鸟类。其结果表明:构成飞行安全威胁有两类:喜鹊和红隼等23种鸟类为最危险的鸟类,雀鹰和金翅雀等8种鸟类为较危险的鸟类。  相似文献   

16.
鸟类的飞行     
自然界中最卓越的飞行家——鸟类,启发了人类飞上了天空.从而推动了航空事业的发展.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鸟类是通过多种途径适应飞行的. 1、翼: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它由前肢进化而来,鸟翼的形态及其结构十分适应飞行. 鸟翼呈流线型,这使它穿过空气时阻力很小,而且它的横切面成弯形,可产生升力和推力,保持它在空中不至于掉下来.由于各种鸟的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它们双翼的形状也  相似文献   

17.
在"鸟"的一节教学中,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全面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深刻领会"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和领悟构建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促进能力发展并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温血动物最直接的证据──皮毛在翼龙中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血动物最直接的证据──皮毛在翼龙中发现吕君昌作为飞行爬行类的翼龙,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前肢特化为翼,第四指为加长的飞行指,骨骼中空,胸骨发育成一个特殊的胸骨突-龙骨,等等这些适用于飞行的特征)和可能与现生的鸟类和蝙蝠类似的生活习性,而鸟类和蝙蝠类均为...  相似文献   

19.
孔子鸟与鸟类的早期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量孔子乌标本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识别这一早期鸟类的一些前所未知的形态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并结合近年来中国发现的其他中生代鸟类资料,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早期鸟类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诸如鸟类飞行的起源等。孔子鸟头骨的最典型特征是进步的角质像的出现和原始眶后骨的完全保留。孔子鸟的眶后骨和颧骨相连接,这一特征尚未见于其他鸟类。由于始祖鸟也已缺失了眶后骨,因此眶后骨在孔子鸟中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始祖鸟在早期鸟类演化中的旁支地位,同时也表明,鸟类真正的祖先比我们以往所了解的更加原始。孔子鸟保留了三个指爪。第三指爪(中间一个)常较退化,这和飞羽附着第三指有关。发育的趾爪及指爪,显示孔子鸟适应攀援树木的生活。基本愈合的尾椎和尚不完善的飞行器官,不仅支持这一假设,而且可能还表明,孔子鸟尚不能从地面起飞。孔子鸟尚未发育小冀羽,这也更加证实了其飞行的原始性。孔子鸟的某些个体,保存一对长的尾羽,这可能代表雄性的特征。另一些个体的头部还保留装饰性羽毛。数百件个体的集中发现或许还表明,孔子鸟具备了某些现生鸟类集群性的行为方式。个体大小的变化在早期鸟类飞行能力演化中的作用十分显著。早白垩世的反鸟类的成员都明显小于始祖鸟和孔子鸟,加之拥?  相似文献   

20.
鸟类起源于基干的初龙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rryD.MARTIN 《动物学报》2004,50(6):978-990
中亚三叠纪和中国早白垩世的新的重要化石发现或许可以帮助解决有关鸟类起源的争议。鸟类的飞行可能起源于三叠纪一些小型的、四脚滑翔的初龙类。羽毛的起源最初是为了滑翔而不是保温。“手盗龙类”实际上起源于鸟类 ,并至少发育了初级飞羽 ,具备滑翔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