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泌体(exosome)是由多种活细胞分泌的囊泡小体,其中含有蛋白质和RNA等多种组分。这种机体内普遍存在的纳米级被膜结构能够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在外周血、尿液、唾液、腹水、羊水等体液中具有很高的丰度,而不同组织来源的外泌体在组成和功能方面存在差异,同时这种差异受到细胞外基质和微环境的动态调控。肿瘤来源或肿瘤相关的外泌体是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对肿瘤外泌体的分析和检测可以辅助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此外,外泌体及其修饰加工产物还可以作为基因或药物的有效载体,用于肿瘤治疗。关于外泌体的研究是肿瘤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在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下,将极大推动肿瘤学研究进展,为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刘莲  胡杭  甘露 《生理学报》2023,(2):241-24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血管壁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持续增高,肥胖和糖尿病是其公认的危险因素。脂肪组织作为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同时亦具有强大的内分泌功能。在肥胖和糖尿病情况下,脂肪组织来源的多种细胞因子及外泌体介导了器官、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重要的通讯媒介,调控多种心血管疾病病理进程,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本文围绕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进程中的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四个重要的病变过程,就脂肪源性外泌体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研究和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 nm^100 nm的细胞外脂质囊泡,几乎可以被所有类型的细胞释放,包括癌细胞。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宿主细胞或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介导包括miRNA、mRNA、DNA片段及蛋白质在内的多种物质参与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及转移过程。尤其是miRNA已经被证实是肿瘤衍生的外泌体用于实现自身功能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外泌体miRNA在调节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肿瘤免疫应答、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耐药方面具有显著功能。本文就外泌体介导的miRNA对肿瘤的相关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纳米级胞外囊泡,通过携带蛋白质和核酸等小分子物质参与细胞间信号交流。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综述血管内皮细胞外泌体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血管内皮细胞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发生发展和免疫调节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调控受体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可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多种信息物质到受体细胞中,使受体细胞产生不同的生化反应进而调节各项生命活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外泌体源性miRNA广泛参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外泌体源性miRNA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该文综述了外泌体源性miRNA在肿瘤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免疫调节、转移前微环境、耐药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已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释放信号分子等方式,同时还存在另一种细胞通讯方式即释放外泌体。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直径为30~100 nm的囊泡结构。外泌体含有蛋白质、脂质、mRNAs和miRNAs等成分,并且能够靶向运输到其他细胞或组织中,从而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物质传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外泌体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功能以及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重点介绍外泌体在免疫调控和肿瘤发生方面的功能。外泌体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亚细胞成分,虽然体积小,组成成分简单,然而,其复杂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外泌体功能的深入了解将为肿瘤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诊断标志物、疫苗以及治疗思路与手段。  相似文献   

7.
窖蛋白-1在细胞增殖和肝再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n G  Wang ZC  Cui YY 《生理科学进展》2009,40(4):341-344
窖蛋白-1(caveolin-1,Cav-1)是组成胞膜窖(caveolae)的主要功能蛋白.作为质膜上的独立结构,胞膜窖参与多种细胞活动,如胆固醇运输、信号转导以及细胞膜的组装等.通常,窖蛋白-1可以通过其N端的窖蛋白脚手架区(caveolin scaffolding domain,CSD)寡聚细胞外信号激酶(Erk1/2)的上游蛋白,抑制Erk1/2的活化,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转移.新近研究表明,窖蛋白-1通过促进甘油三酯的储存和利用而对肝再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窖蛋白-1可能是调控肝实质细胞增殖的关键蛋白.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exosome)是起源于细胞内体的双层膜小泡。作为细胞间重要的介质,外泌体转运脂质、蛋白质、RNA等物质,从而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外泌体的形成与分泌需要经过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参与的精细调控过程。供体细胞分泌负载内含物的外泌体进入肿瘤微环境,随后受体细胞以不同的作用方式摄取其中的内含物,引起肿瘤的侵袭转移、免疫逃逸、治疗抵抗等。近年来,外泌体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外泌体形成分泌调控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内含多种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其蛋白质组分也可反映分泌细胞状态。糖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糖基化蛋白对于维持细胞稳态、细胞间互作等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于外泌体的研究大多关注外泌体核酸成分如miRNA、mRNA、lncRNA等的功能。外泌体膜蛋白也含有丰富的糖链,且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本文着重介绍外泌体糖基化的结构、研究方法、在肿瘤等疾病中的分子功能以及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前景。外泌体糖基化研究将随着技术的革新不断深入,有望成为多种疾病临床诊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在30~100 nm的细胞外膜性囊泡,由真核生物体内的多种细胞产生,其内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以及和起源细胞相关的物质等。外泌体能够携带起源细胞内成分并作用于邻近或远距离的细胞,从而实现生理及疾病状态下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相关的错误折叠蛋白(如α-突触核蛋白、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等)能够通过外泌体运输,从而促进这些蛋白在细胞间传播并传播至未病变区域,加快疾病进程。本综述着重阐述了外泌体的起源和组成、生物合成、分泌、功能,尤其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探讨了外泌体作为生物标记物和药物传递载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样小体。外泌体中含有蛋白质、DNA和RNA等,在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的动态过程,而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影响肿瘤的转移。外泌体不但可以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力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可以决定肿瘤转移的器官趋向性,参与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促进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迁移,以及影响肿瘤转移后的增殖能力,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并且对肿瘤的免疫逃逸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期外泌体在影响肿瘤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exosomes)是由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信息交流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膜性小体。研究表明,外泌体在人体生理及病理机制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外泌体发现已有三十余年,随着蛋白组学研究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外泌体及其表面分子以及外泌体功能的了解亦不断加深,人们开始关注于改构外泌体以将其应用于基因治疗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外泌体的临床应用前景将非常广阔。本文将综述外泌体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外泌体的生理病理功能、及其作为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和改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外泌体可将其内容物蛋白质、脂类、RNA、循环DNA等生物活性分子由供体细胞转运至受体细胞,对细胞与细胞间的通讯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肿瘤细胞可以主动释放包括外泌体在内的胞外囊泡进入周围微环境。血管为肿瘤的生长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因此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所必需的。研究发现,蛋白或非编码RNA在不同肿瘤细胞衍生的外泌体中存在特异性表达的现象。肿瘤外泌体将其内含的非编码RNA以及蛋白转运至内皮细胞,上调促血管新生因子的表达,进而提高内皮细胞的活性,促进其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李星  何彩一  刘亮 《生命的化学》2023,(12):1927-1933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由多种类型细胞分泌的磷脂双层膜囊泡,直径在30~100 nm之间。它们存在于几乎所有体液中,如血液、脑脊液、尿液、胆汁、乳汁等。外泌体能够携带多种物质,介导细胞间通讯并反映来源细胞的状态。外泌体在肿瘤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形成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以及促进促炎症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本文综述了外泌体调控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包括外泌体介导的细胞间信号传递、外泌体调控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方面。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与免疫逃逸的关系,期望为深入研究外泌体对肿瘤的调控作用提供新的思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调控过程而形成的细胞外纳米级小囊泡。外泌体通过其携带的蛋白或RNA影响受体基因调控网络或表观遗传重组,进而调控细胞的生理过程。研究表明,乳腺癌细胞自身分泌的外泌体和外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细胞迁移、细胞分化和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外泌体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具有双层脂质膜结构的纳米级小囊泡,携带核酸和蛋白质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内容物,不仅能够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和信息交流,还参与了人体内各种疾病的生理过程。肿瘤来源的外泌体能够参与调节肿瘤病理发展、转移、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等,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预后的新焦点,具有较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从外泌体来源、内含物以及凯杰(苏州)的研究经验等多方面内容,阐述外泌体的特点、应用及前景,并且对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侵袭以及作为液体活检的主要组成在肿瘤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方面的进展和应用潜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外泌体逐渐成为疾病诊疗的重要靶点。多种细胞均可释放外泌体,它们是具有运载物质和传输信号功能的膜性囊泡,是几乎所有细胞胞间的交流媒介。外泌体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等体液中,与肾脏的生理病理等方面关系密切。本综述旨在总结外泌体在肾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和进展,并提出将来外泌体研究、应用和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外泌体(又称外秘小体,exosomes)是一种能被多种活细胞分泌,直径为30~100nm,并广泛分布于多种体液中的微囊泡结构。近10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富含蛋白质、DNA、RNA和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这些物质在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外泌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包裹着核酸和蛋白质,在细胞间有效稳定地发挥信息交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外泌体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该文将对外泌体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以及在肿瘤微环境中如何影响肿瘤发生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预后极差。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直径为40~100 nm的膜小体,包含丰富的蛋白质、microRNAs(miRNAs)等物质,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非小细胞肺癌源性的外泌体miRNA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等过程,在肿瘤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将系统阐述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能以及外泌体miR-145和miR-21在调控非小细胞肺癌进展、早期诊断、治疗靶点筛选及预后中的作用,为外泌体miRNA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外泌体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经过一系列调控形成并可分泌到细胞外基质的膜性囊泡,直径约40~200 nm,通过运送mRNAs、miRNAs和蛋白质等物质到靶细胞的方式发挥传递物质和交流信息的作用,从而影响靶细胞的生命过程。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间交流方式,外泌体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关外泌体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枢神经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的认识,并可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现对外泌体的一般特性、功能以及其作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