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前文说过,文艺复兴时期,化石是远古生物遗骸或遗迹的观点被人们重新确认,但是绝大多数的学者仍然圄于自然神学的思路,认为这些死亡的生物是诺亚大洪水的牺牲品。虽然,尼古拉斯·斯蒂诺(1638-1728)通过对马耳他岛上发现的鲨鱼牙齿化石的分析——它们的形态与现代鲨鱼的类似,尺寸却大得多,推断这些远古巨鲨已经灭绝;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莱布尼茨也在注意到"事物大链条"存在间隙时提出,许多物种已经灭绝了。但是这让那些对上帝虔诚的博物  相似文献   

2.
三亚近海诺亚砗磲分布特征及底质对其外套膜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调查了三亚近海蜈支洲岛 (主要受旅游扰动影响)和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包括亚龙湾、鹿回头半岛和东西瑁岛, 主要受非法捕捞影响)的诺亚砗磲 (Tridacna noae)分布、密度、种群结构及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 (1)亚龙湾和蜈支洲岛海域诺亚砗磲密度最高, 分别为2.00×10–2和1.92×10–2 ind./m2, 显著高于东西瑁岛和鹿回头半岛海域 (P<0.05)。蜈支洲岛诺亚砗磲群体主要分布于2—4 m水深, 亚龙湾群体主要分布于6—8 m水深; (2)在蜈支洲岛海域, 壳长<5 cm、5—<10 cm、10—<15 cm和≥15 cm四种规格诺亚砗磲均有分布, 表明该海域种群结构稳定; (3)诺亚砗磲主要分布于活珊瑚区, 其次为礁石区, 砂石区极少; (4)诺亚砗磲外套膜RGB参数值与周边底质颜色均呈现显著地相关性 (P<0.05), 其中蜈支洲岛群体RGB参数相关系数低于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体。综上所述, 与旅游扰动相比, 非法捕捞是影响砗磲种群结构和外套膜颜色的主要因素。研究可为砗磲保护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造生命     
如今人类已经可以用科技的手段改造物种,如中国的杂交水稻,英国的克隆羊多利,美国的克隆大猩猩等。但这一切都只是利用上帝创造的基因进行的交换。能否有一天,我们也充当上帝的角色,用自己的头脑设计出一个全新的基因,创造一个全新的物种呢?  相似文献   

4.
人造生命     
如今人类已经可以用科技的手段改造物种,如中国的杂交水稻,英国的克隆羊多利,美国的克隆大猩猩等。但这一切都只是利用上帝创造的基因进行的交换。能否有一天,我们也充当上帝的角色,用自己的头脑设计出一个全新的基因,创造一个全新的物种呢?  相似文献   

5.
张翼飞 《生命世界》2006,(10):98-103
静谧的莱茵河与14世纪莱茵河洪水冲毁村庄的景象,这幅图现陈列在荷鹿特丹幸免于洪水的一个教堂内。  相似文献   

6.
张法奎 《化石》2001,(2):35-37
陈文敏先生在《化石》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四篇文章 :〈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7年第四期) ,〈再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9年第一期) ,〈续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9年第四期) ,〈续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2000年第一期)。四篇文章讲的是同一个邪说“人是外星人的后裔” ,后三篇是第一篇的扩写。陈先生以分析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为切入点 ,开始宣讲他的邪说。他说“我经多年研究商代甲骨文体系(其中包括金文)发现 ,整个甲骨文体系有一个核心系统 ,我称之为‘帝系…  相似文献   

7.
印度一位大学教授说: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对人类的贡献如果用金钱来计算的话,价值约20万美元左右。其中,产生的氧气价值3万多美元,防止大气污染为6万多美元。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可创价值为3万多美元,涵养水源、促进水份再循环的价值约4万美元,为鸟类及其它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价值为3万多美元,除此之外,还生产约值3千美元的蛋白质。不包括树木本身的价值。一株树如此,那么十株、百株、千株、万株呢?于是我想起了森林,想起了浩浩无边的绿色王国。 绿色王国,是一个千姿百态、绚丽芳菲的世界。那蕴藏着无穷奥秘的大森林中,奇花异草,争妍斗艳,嘉木珍树,竞技赛态,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古往今来,不少诗人、画家、音乐家曾陶醉在这个迷人的绿色世界里,凝思遐想,灵感闪光,激情似浪。 传说,远古时代,上帝发现人类道德堕落,精神沉沦,于是用漫天洪水进行惩罚。发水之前,上帝遣使通知世上唯一的  相似文献   

8.
沙漠化,已成为一个幽灵,不断吞噬已经非常紧张的耕地,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它的危害程度不低于地震、洪水等灾害,只不过它通常的表现不如地震、洪水那样突然。  相似文献   

9.
《植物杂志》2010,(1):78-78
“犬高个”是长颈鹿杰拉尔德,“小矮个”是山羊艾迪。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它们都生活在英国布里斯托尔诺亚方舟动物园内,尽管种类不同,但三年来它们一直亲密无间,如同好友。  相似文献   

10.
九寨沟的水,是上帝赐给四川、中国乃至世界的极其独特的自然遗产。她的美尽人皆知。然而,这只是九寨沟展现给世人外在的美。作为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我有幸走进九寨沟的另一个世界,充分感受到了她的野性之美。  相似文献   

11.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9):93-100
气候变迁,特别是洪水问题给地处三角洲的城市带来了与日俱增的风险。作为应对手段,提出一种整合性的洪水风险管理方法,该方法确保了洪水风险沟通在洪水风险管理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洪水的可视化作为洪水风险沟通的一种工具,在改变人们对洪水风险的观念方面有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使当地的利益相关者了解洪水的剩余风险和未来风险。其中增强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可视化手段,它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与教育等领域提供了崭新的交互方式。首先,探讨增强现实技术(AR)在洪水风险沟通中的应用现状,并重点关注增强现实技术的2 个关键应用领域:对现场决策的支持和针对高层次设计的可视化与对景观干预的评估。随后,展示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所开发的应用,该款创新性的应用为洪水风险沟通提供了一种轻量化的可视化手段。  相似文献   

12.
郭建国  赵龙浩  徐丹  孙野青 《生态学报》2015,35(14):4777-4783
洪水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自然灾害,它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生态环境也有严重危害。在地球生物化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否也受到影响值得深入研究。2012年采集了洪水暴发前后辽宁省锦州段大凌河表层水样,利用DGGE技术,结合PCA和RDA分析研究了洪水对河流表层水中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洪水发生前后河流表层水中的细菌群落发生了改变:洪水发生前河流中细菌群落结构与河段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而洪水发生后这一现象消失。(2)洪水发生前,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pH和盐度,而洪水发生后,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总磷。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洪水通过改变河流表层水环境特性对其中的细菌群落进行重塑。  相似文献   

13.
雷超桂  许有鹏  张倩玉  王跃峰  李广 《生态学报》2016,36(16):5017-5026
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洪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并导致设计洪水发生变化。为进一步指导流域防洪及水库洪水设计,以浙东沿海奉化江皎口水库流域为例,应用HEC-HMS水文模型模拟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不同重现期暴雨洪水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内1985—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不同重现期洪水过程与洪水量级发生改变,其中,洪量和洪峰均增加,洪量较洪峰变化明显。LUCC对小洪水过程影响更明显,5年一遇以上洪水的洪峰和洪量分别平均增加3%和7.6%,而小于2年一遇洪水的洪峰和洪量分别平均增加5.41%和11.91%。同时,LUCC使100年、50年和25年一遇洪水重现期分别提前了15、6a和2a,即其对量级最高的特大洪水的重现期影响最大。此外,不同的土地利用转变方式对洪水的影响程度不一,其中,林地向裸地转变对洪水影响最大,林地向灌草地转变次之,林地向耕地变化对洪水影响最小,且这种差异性在低重现期洪水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大禹治水传说的史实刘时藩世界上很多民族,都留传着远古时期曾有过一次大洪水的神话或传说。在西方,广为人知的《诺亚方舟》故事,说的是天神因恼怒于人间的罪恶,故而引发了一次大洪水予以惩罚:泛滥了40天,水势浩大,山岭全被淹没,人类及其牲畜、飞禽、走兽几乎被...  相似文献   

15.
陆师义  郭兴华 《遗传》1975,2(2):106-113
遗传学在整个自然科学特别是在近代生物科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种思想路线和两种世界观的斗争。目前,生物科学和遗传学中还出现利用科学成果公开标榜僧侣主义和形而上学,或是对唯物主义认识论作疯狂的歪曲、诽谤和攻击。例An遗传学家Stent竟然宣扬“分子生物学的成就提供了‘上帝,存在的证据”的谬论。他认为科学对世界的解释是以一套先验的信条为基础的,而这些信条的“合理性”不能作为科学审查的对象。他举出柏拉图的“永恒道理”就是“上帝”的同义词,这种“永恒道理”的力ILL赋予所有东西和生物特殊的功能,实际上和我国孔孟之徒宋代理学家的“理”如出一辄。Stent认为相信上帝不仅与合理的思想相容,而且是形而上学的公理。他进一步认为一个科学家是相信上帝的,因为缺少了这种信仰而要去发现“上帝的定律”就会是徒劳。Stent的谬论不值一驳,他的论点恰恰是企图把人类的认识再度禁锢在神学之中的又一例证。又如《偶然性与必然性》一书的作者法国分子生物学家Monod站在经验主义的立场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竭尽其歪曲、低毁和攻击的能事,胡说什么种种科学事实都与辩证法不符,妄图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特别是遗传学的指导。这本书流传较广,应进行重点和系统的批判。这里反复提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头等重要的问题:什么是科学研究正确的指导思想?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本文主要以遗传学为例,仅就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夏季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遭到了特大洪水,损失很大。这样大的洪水虽属罕见(五百年一遇),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的研究人员是不失时机地立即动手,为抗御下一次洪水作准备。他们从中国能抗洪水的“后院”(即宅旁小园地)大豆品种中寻找抗洪涝的基因。不论在中国和美国,主要作物的商用品种都已失去了这个性状。美国中西部的大豆,只要洪水较大,一般总要减产一成。1993年大洪水的损失目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东南亚沿海与内陆地区植被对洪水事件的响应差异,基于东南亚2000-2018年MODIS卫星遥感数据和洪水数据,通过比较东南亚洪水发生区域,共确定自2000年来影响最大、破坏程度相近的2个沿海洪水事件、2个内陆洪水事件以及1个沿海内陆洪水事件。以Google Earth Engine为数据处理平台,利用Sen+Mann-Kendall趋势法分析了2000-2018年研究区NDVI变化,发现5个研究区19年间NDVI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013/10a,沿海与内陆植被在时空演变格局上无明显差异;基于灾害植被破坏指数的分析发现,内陆与沿海植被在洪水影响下的植被破坏指数分别为0.29与-0.25,植被破坏面积分别占比为14.29%与18.11%,内陆植被破坏程度小于沿海地区。同时,排除人类干扰强烈的耕地与人造地表,沿海研究区植被生态系统对洪水事件的抵抗力指数为88.15,明显强于内陆地区的28.89。草地表现出最强的抵抗力,其次为林地;而在植被恢复力方面,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人类活动影响降低了内陆地区洪水灾害对植被的破坏。研究东南亚沿海与内陆植被对单次洪水事件的差异响应,排除内陆与沿海地区洪水事件累计影响,能够为东南亚沿海与内陆植被抵抗洪水灾害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No thing more excellent nor more valuable than wine was ever granted to mankind by God—Plato上地赐予人类的最美好最有价值的东西莫过于葡萄酒——柏拉图葡萄酒何时何地诞生?在地球上如何留下了华丽和传奇的足迹?想到这些问题,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圣经》中诺亚在高加索山脉最高峰种植的第一片葡萄园,是"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  相似文献   

19.
绿色基础设施的洪水调节服务供需测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文涛  黄欣  王云才 《生态学报》2019,39(4):1165-1177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 GI)可提供高效且可获取的洪水调节服务,其供需测度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基础与前提,可为城市土地利用与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以GI洪水调节服务供需为研究对象,梳理GI洪水调节服务供需的概念内涵、主体构成和尺度关系。回顾了GI洪水调节服务供需测度方法,包括土地利用测度法、生态系统测度法和洪水调蓄模型法等供应水平测度方法,以及风险评估法、洪水淹没模型法和经济损失法等需求水平测度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构建了GI洪水调节服务供需分析框架,通过供需数量均衡和空间匹配将供需关系分为四种情景,对应服务动态平衡、调整服务供需水平和服务流动机制3种调控手段。从服务测度重点、动态变化分析、供需阈值效能、服务流动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对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和生态系统服务管理与决策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特大洪水对鄱阳湖水生植物三个优势种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7月~8月长江爆发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作者造反2通江湖泊鄱阳湖水生植物优势种竹叶眼子菜、苦草和苔草为材料,比较报这3个种在物城水前后生物量和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和密度在特大洪水前后发生了显著性变化(P〈0.01)‘2)受特大洪水影响,水生植物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变动幅度大。尤其是叶眼子菜和苦草在洪水过后,水生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变动幅度大。尤其是竹叶眼子菜和苦草在洪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