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翼龙和蝙幅──两种特殊的飞行脊椎动物吕君昌翼龙和蝙蝠都是不属于鸟类的飞行脊推动物,它们的飞行不象鸟类那样靠翅膀上的羽毛,而是依靠它们的翼膜来飞行,但它们翼的结构及翼膜构造并不相同,各具特色,下面除了简单介绍一下翼龙和蝙蝠的一般特征外,主要介绍它们司飞...  相似文献   

2.
吕君昌  汪筱林 《化石》2000,(2):22-23
翼龙类是一类独特的飞行爬行动物。它们产生于晚三叠世末(距今约2 25亿年) ,并且开始适应于空中生活 ,是地球历史上最早克服地球吸引力的脊椎动物(后来的飞行脊椎动物如鸟类和蝙蝠类 ,它们的产生都比翼龙类要晚得多) ,在地球上生活了将近1 6亿年 ,最后 ,与其同时代的其它爬行动物如恐龙类、鱼龙类等同时绝灭于0 65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目前绝大多数的翼龙类发现于海相或者是边缘海相的地层中 ,并且多数可能与海岸或海洋环境有着内在的联系 ,比如世界上著名的化石产地———德国的索伦霍芬、巴西的桑塔纳等 ,而真正在陆相沉积中…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态类型的鸟类,其胸骨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同时还与鸟类的飞行能力强弱有卣接的关系.根据胸骨形态学特征差异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鸟类胸骨的前侧突、后侧突的排列方式以及后缘凹13的形态是判断其生态习性的有效形态标志.此外,当胸骨深度加大,且胸骨宽度不断加长的鸟类其飞行能力也加强;反之,胸骨的长度加长,深度、宽度渐小的鸟类,其飞行能力较弱或已经丧失飞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起,到今天已经有二、三百万年了。可是,这跟昆虫的历史比较,那只是很短暂的一页。根据古昆虫化石资料,远离现在二亿七千多万年前的晚石炭世,就有很多的有翅昆虫存在。因此,有翅昆虫的出现早在鸟类、飞行的爬行类——翼龙和蝙蝠类之前,它们是地球上最早、也是唯一有飞行器官的无脊稚动物。晚石炭世的昆虫,个体一般比现代大的多。例如一种生存在晚石炭世的古蜻蜓  相似文献   

5.
吕君昌 《化石》1995,(1):28-28
翼龙是冷血动物吗?吕君昌翼龙是在大约2.2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开始适应于空中生活,比鸟类早了约7千万年,具有1.4亿年制空权的飞行爬行动物,它控制空中的时间大约是鸟类的两倍,与同时代的陆地霸王-恐龙类同时绝灭于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它的前肢特化为翼...  相似文献   

6.
王烁  赵思宁 《化石》2006,(2):6-9
在现生生物中,具有飞行能力的动物无疑只有鸟类、昆虫和蝙蝠。翅膀是鸟类由陆地飞向天空的工具,鸟类特有的飞行运动方式足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骨骼、肌肉和羽片共同完成的。它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区别于其他两种动物的飞行器。  相似文献   

7.
鸟类不仅是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而且对人类来讲还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经济意义。鸟类优雅的体态、艳丽的羽毛、悦耳的鸣声和有趣的行为,无时无刻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它们在提供食物、传递书信、帮助狩猎、消灭害虫等方面所带给人类的好处,更是尽人皆知。不难想像,如果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没有鸟类,那该是一种什么样子! 繁盛的鸟类家族鸟类是当今地球上最繁盛的动物类群之一,也是迄今曾征服过天空的四大动物类群(鸟类、蝙蝠、翼龙  相似文献   

8.
刘庆国 《化石》2011,(1):64-73
大约4亿年前,地球上一种名为Rhyniognatha hirsti的古老昆虫成为最早飞上蓝天的动物;2亿多年前,翼龙成为第一种征服蓝天的脊椎动物;随后不久,带羽毛的恐龙飞上蓝天,优雅变身为鸟类,并至今统治着天空:而最早会飞的哺乳动物——远古翔兽比5000多万年前出现的蝙蝠还要早上近1亿年。飞翔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渴望,翱翔的飞鸟、古怪精灵的昆虫和轻盈柔软的白云都会引起他们对飞翔的幻想。虽然人类已经在一个多世纪前发明并借助飞行器实现了飞行梦想,  相似文献   

9.
《人与生物圈》2005,(4):67-67
没人能真正解释为什么蝙蝠要倒挂,确实,倒挂是蝙蝠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很特殊的特征。有人说,蝙蝠属于飞行的哺乳动物,在它们进化到能够飞行的时候,倒挂的姿势使它们能通过简单的往下掉和滑翔,  相似文献   

10.
正翼龙是地球上第一类真正飞行也是唯一绝灭的飞行脊椎动物。由于飞行的需要,翼龙演化出了纤细中空的骨骼,因此翼龙化石十分稀少,而翼龙蛋和胚胎化石更是罕见。经过十余年连续的野外科考工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等人在新疆哈密戈壁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并抢救性采集了一件超过200枚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维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生代鸟类概述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对中国中生代鸟类的发现和研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近年来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的工作表明,这些鸟类主要属于早白垩世的中晚期(131~120Ma),延续了争少11Ma,但主要的辐射发生在125~120Ma 间。为便于分析早白垩世鸟类多样性的演变,本文依据已发表的化石,新建了6个目和科,从而将中国早白垩世鸟类目的总数提高到了15个,进一步揭示了鸟类出现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辐射事件。这一大的辐射还表现在鸟类在形态、飞行能力个体大小、食性和生态习性等均出现了显著的分异。早期鸟类进化过程中首先经历了个体减小过程,其后在今鸟类中率先开始了个体增大的趋势。早期鸟类个体大小的变化受其飞行能力的限制;同时还与食性、习性等的变化密切相关。对热河鸟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其脚趾可能不具备完全对握的功能,但这并不影响其攀援树干的能力。树栖的适应对鸟类飞行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样,适应湖岸生活方式对今鸟类的起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早白垩世的鸟类保存了许多食性的直接证据。推测最早的鸟类以食昆虫为主,尔后才出现了特化的植食性和肉食性(如食鱼类)的种类。早白垩世发现的惟一一件鸟类的胚胎化石表明早成性鸟类在鸟类演化史上的出现先于晚成性的鸟类。此外,根据胚胎的大小等特征推测这一鸟类可能还具有较短的孵化周期。腿羽在早期鸟类中可能具有广泛的分布,这一观察进一步表明腿羽在鸟类祖先的飞行之初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后,探讨鸟类的演化离不开它所生活的生态系统。鸟类与其他生物如翼龙竞争中的优势可能直接导致了鸟类的快速发展和分化;同时,这些类群相互间的竞争对翼龙等其他生物的地理扩散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翼龙,又叫飞龙,它长有翅膀,但无羽毛,两翼像蝙蝠那样衬着一层牢固的“飞皮”,飞行能力很差,常在湖边或海边的岩石附近或森林边缘滑翔。它们是爬行动物向空中发展的一个分支。1963年在我国新疆乌尔禾地区下白垩统中发现过较完整的翼龙化石。共生的有鳄类、恐龙类、龟鳖类和淡水软体动物,证明当时当地是一湖泊。随后在山东,内蒙古、四川自贡大山铺也发现过翼龙化石,但个体完整的不多。1985年12月,临海市上盘岙镇岙里村青年农民徐成法为造屋之  相似文献   

13.
在热河这片宝地上,中国石生物学家又有了惊人发现:至少在1.25亿年前,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哺乳动物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脊椎动物中,继翼龙和鸟类之后,哺乳动物首次飞向蓝天。在2006年12月1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相似文献   

14.
翼龙类翼的结构如何?本刊上期提到不同的翼龙类其飞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有的飞行能力相当不错,它们之所以有如此好的飞行能力,在其飞行中,除了身体的各个部分具有很好的协调之外,与其两翼本身的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翼龙类的两翼由坚固的翼前缘所支撑,而其翼前缘是...  相似文献   

15.
蝙蝠是一种唯一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其皮肤的超微结构尚未见报道。在电镜下观察了白边油蝠(Pipistrellus kuhlii)背部和翼膜皮肤的超微结构。表皮的厚度较低(10~12μm),角质层下有1~2层的刺细胞,该刺细胞由相似于鸟类无羽表皮的纤细角化细胞形成。颗粒层不连续且仅有少量小型透明角质颗粒(<0.3μm)。在翼膜的若干区域,表皮简化为一层与角质层相连的基底层。过渡期的角化细胞几乎不存在,提示其角质化过程非常迅速。基底膜上的无数半桥粒在真皮下面形成密集的附着点。大量胶原纤维直接维系在半桥粒和基底膜的致密层上,稀疏的弹性纤维使得蝙蝠表皮在飞行时易于伸展、在飞行后易于迅速折叠而不会受到损伤。与鸟类的表皮相似,蝙蝠角化细胞富有大量的脂质。由于脂质有助于蝙蝠皮肤在飞行中与冷空气流的传热绝缘,大量脂质的存在可能是为补偿蝙蝠翼膜的真皮缺乏厚的脂肪层。研究还表明,毛发较薄(4~7μm),并具有与皮层相似的突状物组成的精细表皮,其表皮细胞形成钩状抓握点使毛发紧紧粘结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毛皮保持紧凑以恒定体温。  相似文献   

16.
读者从这幅画中看到的两只栩栩如生、头大、翼长、身子小的飞行动物就是1964年发现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的准噶尔翼龙,它生活在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的早白垩世,是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属翼龙目。翼龙类是中生代时期一种特殊的爬行动物,它们从侏罗纪开始适应飞行,很快发展或分化为多种形态类型,有一部份一直继续生活到白垩纪末期才趋于绝灭,翼龙类差不多有几千万年的历史。准噶尔翼龙的形态特征是头骨上有一独特的波浪状的中稜;上、下颚的前端均向上弯曲而且末端尖锐,这种动物嘴部套有角质的鞘状物,成为有用的武器。牙齿齿冠低,具微向后弯的尖,可能是对捕食鱼类的一种适应。前肢的肱骨很粗壮,桡骨、尺骨相当长;第四  相似文献   

17.
毛腿鼠耳蝠和折翼蝠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蝙蝠是一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小型哺乳动物,在生物进化上居于特殊地位。关于蝙蝠染色体核型,国外已对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2n=58) (Makino,S.,1948)等作过研究。关于毛腿鼠耳蝠和折翼蝠的染色  相似文献   

18.
刘阳 《生命世界》2009,(4):20-21
人类在制造飞机的过程中,一直在试图借鉴鸟的飞行技巧。最先被人类模仿的飞行方式是扑翼飞行,这可能是由于人类最初总是喜欢用最感性的方式去认识世界。但是,扑翼飞行是以鸟类特殊的生理结构为基础的。比如说,鸟类的胸肌非常发达,依靠胸肌的收缩、舒张,带动翅膀上下扇动,能产生足以支持并超过鸟类体重的动力。而人力乃至后来制造的机械在这方面根本就是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9.
刘阳 《植物杂志》2009,(4):20-21
人类在制造飞机的过程中,一直在试图借鉴鸟的飞行技巧。最先被人类模仿的飞行方式是扑翼飞行,这可能是由于人类最初总是喜欢用最感性的方式去认识世界。但是,扑翼飞行是以鸟类特殊的生理结构为基础的。比如说,鸟类的胸肌非常发达,依靠胸肌的收缩、舒张,带动翅膀上下扇动,能产生足以支持并超过鸟类体重的动力。而人力乃至后来制造的机械在这方面根本就是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20.
被视为恐龙的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ulC.SERENO 《动物学报》2004,50(6):991-1001
尽管于 2 0世纪 2 0年代在亚洲地表层首次发现长有羽毛的恐龙和著名的“龙骨突位点” ,关于鸟类起源的争论仍没有休止。来自化石的证据表明 ,鸟类在进化分支上应归于兽脚类的特殊分支。本文主要阐明完好无损的化石揭示的鸟和非鸟类恐龙的亲密关系和鸟类羽毛及鸟类出现以前的羽毛的起源证据 ,分析体型缩小对飞行进化的重要意义及从新的角度论述鸟类如何飞上了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