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获得防御     
D. Chinchilla et al., "A flagellin-induced complex of the receptor FLS2 and BAK1 initiates plant defence[一种鞭毛蛋白诱导的受体FLS2和BAK1复合物启动植物防御]”.Nature,448:497501,2007.(被66篇文章引用)  相似文献   

2.
防御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御素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广谱性抗菌多肽,在生物体内由特殊的细胞合成,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后分泌表达出功能分子,由于其抗菌活性高,且作用范围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目前通过对其天然表达细胞的培养、合成肽和基因表达等手段制备,并进一步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但临床应用仍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在制药和植物保护领域,20世纪已经广泛研究了自然界中常见微生物抑制生长的现象和有毒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在过去10 a里,将拮抗物引入植物表面、生长介质以及繁殖材料中的生物防治方法引起的兴趣还在不断增加。但是病原物针对生防因子、化学药物等所进行的自我防御工作则研究的比较少。主要讨论当前病原菌抵抗微生物拮抗机制的观点和概念,以及所关注的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防御。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防御素为机体表达的抗微生物短肽,分α、β和θ 3类,均具有直接杀菌/抑菌或抵抗某些有包膜病毒的活性,参与机体的免疫.它的发现为临床寻求新型抗微生物制剂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防御素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防御素是一类在生物界广泛存在的、富含半胱氨酸、具有微生物和一些恶性细胞抗性的小分子短肽。它具有抗性谱广,作用机理特殊等优点;因此可以用来研制新型的抗生素类药,并在动植物抗病基域工程上发挥重要作用。概述了防御素在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动物的防御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御行为可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共有10种防御方法,即穴居,隐蔽,警戒色,拟态,回缩,逃循,威吓,假死,转移攻击部位和反击。  相似文献   

7.
防御专家──竹节虫孙智敏,刘成哲为了生存,竹节虫发明了各种欺骗伎俩。它们的主要武器是伪装自己,吓唬敌人。竹节虫是在漫长的二亿四千万年的进化中才获得这种伪装本领。它能像变色龙一样改变自己的体色。在法国农村,停在新鲜树枝上的竹节虫呈现深绿色,而到了枯枝上...  相似文献   

8.
吕晨  陈齐兴  方向明 《生命科学》2007,19(5):477-479
脓毒症(sepsis,又名全身性感染)是机体感染后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创(烧)伤、感染、休克及外科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重症脓毒症(severe sepsis)、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相似文献   

9.
植物诱导性直接防御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众所周知,植物对植食性昆虫危害的反应表现在3个方面:直接防御,间接防御,和耐害性。直接防御是指植物自身所具有的能影响寄主植物感虫性的所有特性。植物对昆虫危害的直接防御包括:限制食物供给,降低营养价值,减少偏嗜程度,破坏组织结构和抑制害虫代谢途径。目前已知的防御化合物主要包括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昆虫消化酶(蛋白)抑制剂、蛋白酶、凝集素、氨基酸脱氨酶和氧化酶。植物在防御某种昆虫为害时多个因素往往具有累加效应或协同作用,并且对一种昆虫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在防御另一种昆虫时可能仅仅起次要作用甚至根本不起作用。因此,对寄主植物基因表达、蛋白水平和活性以及代谢物含量在不同时空条件下进行广泛的定量和定性的高通量分析,不仅可以促进对植物直接防御机制的全面理解,而且有助于在农业生产中加快对作物抗性的特定靶标的鉴定。  相似文献   

10.
机体在原发感染病毒后,体内能产生某种可能的干扰以阻挡、防止被同种(或同类别)株病毒再次感染现象,HIV感染中也存在这种超感染防御现象。显然,该的研究对于改进HIV疫苗研制策略及其他抗病毒策略十分重要。目前研究认为感染细胞在分子水平上产生的超感染抵抗(superinfection resistance,SIR)和机体免疫反应是感染个体能防御超感染的主要原因。但以上各种假说都没有得到充分验证,HIV超感染防御依然尚未明确。本文将这些研究进行总结,以期找出新的突破口,推进该项研究。  相似文献   

11.
植物与植食性昆虫防御与反防御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植物与植食性昆虫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双方形成了一系列的防御与反防御策略。本文将这些策略归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起始于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并由此激活植食性昆虫分子模式相关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对于不能产生效应子的植食性昆虫种群是有效的;第二层次是一些植食性昆虫种群可以通过释放特异性效应子抑制植物产生的植食性昆虫分子模式相关的免疫反应,从而在植物上正常生长与繁衍;第三层次是一些植物基因型可以通过特异抗性基因识别植食性昆虫的效应子,进而激活效应子诱导的免疫反应,表现出特异的抗虫性。深入揭示植物与植食性昆虫间的这种分子互作机制,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理解昆虫与植物的协同进化机制,而且在实践上可为作物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邵璇 《植物杂志》2012,(1):82-87
19世纪的法国诞生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比如发现肝糖原的克劳德·伯纳德,杰出的临床教师阿曼·德资,以及著名的神经学家让·马丁·沙可。此外,我们还可以添上另外一个有分量的名字,他就是因发现过敏反应而获得19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生理学家、医学家、作家查尔斯·罗伯特·里歇。  相似文献   

13.
14.
现代医学证明,机体和氧进行正常交换时产生的自由基,能损伤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改变细胞结构与功能,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引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微量营养素中的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维生素和某些抗氧化酶依赖的硒、锌、铜等元素,是生物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组成成分,可直接或间接地清除活性氧或阻断连锁氧化反应,保护细胞及生物大分子免受氧化损伤。因此,它们在抗氧化防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摄入这些微量营养素,对预防动脉硬化、抗癌、改善免疫功能及延缓衰老等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植物世界绿色葱茏,看上去一派平静、安宁。可是,又有谁能想到,在这表面的平静下,各种植物之间也存在着不断的入侵、战斗、防御甚至殊死搏斗呢?在对阳光、空气、水分、养分争夺的过程中,植物之间的战斗一直在上演着。  相似文献   

16.
白枕鹤的领域防御行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方满 《动物学报》1992,38(2):225-226
1986—1988年,作者就白枕鹤(Grus vipio)的领域防御行为在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进行初步调查。 每年4月中旬,营巢期间白枕鹤的巢区限界已经十分明显,巢区面积不超过10平方公里,多在常年积水的芦苇沼泽之中,其间均有小片耕地作为主要采食地。 除直接观察外,我们按白枕鹤对入侵者的反应程度不同,划分为5个不同等级:无明显反应(R_0);振翅鸣叫(R_1);起飞逼近入侵者(R_2):将入侵者逐出巢区(R_3);啄斗(R_4)。试图以定量的方法研究领域鹤对入侵者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防御素(defensins)是一组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多肽,参与机体对微生物的防御作用,是维持免疫应答的重要因子。近年来,防御素家族在机体防御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综述防御素的分布、结构及其在免疫应答中作用,探讨其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关系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防御素是第一大类内源性抗微生物肤,具有广泛的抗菌谱作用,是生物体先天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综述了近年国际上对防御素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及其构效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邵璇 《生命世界》2012,(1):82-87
19世纪的法国诞生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比如发现肝糖原的克劳德·伯纳德,杰出的临床教师阿曼·德资,以及著名的神经学家让·马丁·沙可。此外,我们还可以添上另外一个有分量的名字,他就是因发现过敏反应而获得19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生理学家、医学家、作家查尔斯·罗伯特·里歇。当时的免疫学研究认为:重复给予同一种外来物质(或称抗原)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防御素在重组表达与制备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在原核细胞表达时宿主菌、载体、表达策略的选择,在酵母等真核细胞中进行重组表达的优缺点,以及重组防御素纯化研究的现状.本文还概括了当前防御素研发与临床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来的研究方向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