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以想象有一种新的疾病,它以飞沫核团传播,人类携带着它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这种疾病不但传染给健康人,也传染给免疫系统有缺陷的人群。因为有一人得了此病,会有10到20人无任何症状地受到感染,这样每年就会有10%的免疫缺陷发展成活动期并扩大其传播,这种疾病在工业化国家有药物治疗,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类药很昂贵,如果对该疾病置之不理,很可能会侵袭全世界数千万人,而且至少会造成处于活动期的半数病人死亡。因此,如果在其传播的早期有可能予以控制的话,全球卫生机构应采取紧急措施与之斗争。  相似文献   

2.
《生命世界》2004,(6):56-61
从飞机上俯瞰南极大陆,既无村庄,也无绿色,只有白茫茫一片冰雪,给人一种正在飞往另一个星球的感觉。但是,即使在这样一个冰川横流,严寒肆虐,地球上最为荒芜的世界里,也有生命在顽强地生存着。那么,南极的生物链、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人从出生到18岁,这段时间是一个人心理发育和成长的关键历程,因此,亲子陪伴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亲子教育当中的陪伴,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大家对于陪伴的认识存在误区。比如有些父母说:"我也经常跟小孩在一起啊,没事就回家陪小孩,还带他去旅游。"父母觉得陪伴了孩子,但是孩子却没有体验到父母跟自己在一起,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陪伴是有层次之分的。  相似文献   

4.
5月号的生物学通报登载了秦尔昌先生以“论什么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为题的一篇文章.我们看过这篇文章之后,觉得它有些地方还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因此愿意提出我们的意见,提供读者们的参考.为了争鸣,为了争鸣的双方都获得教益,我们认为比较好的办法是用具体科学事实,正面提出自己的论点,然后如果发现别人的论点与自己的有所抵触,就应该具体地分析别人的研究方法并指出错误和这种错误之由来.惟有这样才能使对方口服心服.而“论什么是遗传的物质基础”的作者所采取的步骤恰恰与此相反.他一上来就先肯定自己的观点方法是合乎辩证唯物的,那么别人的观点方法一定也就不合乎辩证唯物的,从而在这一前提下,用笼统的“大道理”,全部否定别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先来记住这个名字:沙罗曼达。如果你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来,是不是感觉特别神秘、特别有范儿?沙罗曼达的故事在中世纪的欧洲广为流传。传说它生于火中,身体却极为寒冷,当它和火焰接触时,火焰就会熄灭。它还会吐出一种乳白色的毒液,人一旦沾到就会毛发脱落,皮肤变色、起疹……全世界最有名的画家之一——达·芬奇也对沙罗曼达很感兴趣,他是这样描述这种神奇物种的:"它没有任何消化器官,它不吃任何  相似文献   

6.
2001年7月的印度之行,我听到这样一个奇怪的事:在印度,动物学家们发现,新生的雄性大象没有象牙。没有人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只是有人说,这是大象为了保命。为了抵御人类,大象做为一个物种,今后还会有些什么变异,也没有人知道。 在印度,我还听科学家说到了这样两个数字:25年前,印度有64种大米,现在只剩下了4种;人们现在主要吃的蔬菜有17种左右,而森林里的植物有2000种之  相似文献   

7.
对于罗红来说,热爱自然始于被自然的征服,始于非洲的原野上“生命就在你身边奔流”的时候,发现了“那么多的生命可以跟人类如此之近,有多美好”。同时也始于被蹂躏的自然的伤痛。于是他的镜头,才可能在动物的世界里,创造出“那么多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进入到撼人心魄的生物圈,然后又选择了从数千米的高空,俯瞰这个世界的美丽。距离的远近不是心灵远近的同义词,罗红大气、美丽的自然,说出了一个普通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以一种爱的力量在很近的心灵的距离俯瞰宏大的自然,世界才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意味。当然,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漫长而艰巨的,也是值得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血液中的尿酸值升高,就会在关节处析出尿酸盐结晶,免疫细胞为了将其排除就会引起关节的炎症,这就是痛风(急性痛风关节炎).其症状特别容易表现在大脚拇指的根部关节处.有一种"即使风吹一下也感到痛",所以叫做痛风的说法,其实即使不吹风也会使人感到剧烈疼痛.病发作时脚会红肿,有的甚至走路都困难,可以说这种疼痛跟骨折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9.
《生命世界》2007,(4):78-78
你觉得你所住的社区足够安全吗?你会因为社区的安全而限制你的孩子在外面活动的时间吗?其实每一个家长因为这种担心而限制孩子在外面的活动都很正常,只是这样会不会也有一些负面的效果,例如孩子不好动,肥胖等等?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下社会,人们需要的是什么?当下的社会,人们更关注的是:我们怎么样才能够被别人倾听到?我们怎么样才能够被别人尊重到?我们怎么样才能够被别人看见?每一个人都渴望被他人理解,这是这个时代人们共同的心声。我们如果没有被理解,就找不到内心自我的确认;我们没有被看见,就可能会有一种虚无的、害怕被"消失"的感觉。例如,前段时间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总是觉得自己事事在理,别人都是错的,这类人属于自恋型人群。自恋的人听不到别人的声音弗洛伊德曾用希腊神话来做一个隐喻:自恋的象征性形象是水仙花。神话故事里有个人物名字叫纳西斯,他妈妈生完他以后发现这个孩子长得很美,但是很不幸,这个孩子被诅咒  相似文献   

12.
人们行走时总是向前跨出一侧的脚而同时向前摆出另一侧的手,也就是说手脚左右交替摆动。如果偶然有人行走时同侧的手脚一齐向前摆,那么这种笨拙滑稽的姿势会使人们觉得十分可笑。为什么人类行走时手脚的摆动是左右交替的呢?通常的解释是这样摆动为了平衡。这种解释不能令人满意,因为人类的上肢比下肢要轻得多,而且上肢摆动的方向主要是向前,所以不能起什么平衡作用。为什么向前摆上肢不起平衡作用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人在站立时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如抬起左脚,只剩下右脚支承,而这时重心不落在右脚上就会失去平衡;右手前摆只能使重心前移,造成新的不平衡。为了平衡只有把右手向外面(右面)侧向摆动,这样才能使重心移向支撑的右脚,实际上没有人用这种古怪的姿势行走。  相似文献   

13.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活动都无例外地呈现为睡眠和觉醒的交替,这种交替的周期在正常情况下又正好与昼夜的变化一致。如果一个人平均每天睡8小时,就是生命时间的三分之一,当活到80岁时,其一生中就有27年是在睡梦中度过的。这曾为不少志士们大为叹惜。假若我们不睡眠的话,又会怎样呢?一、人为什么要睡眠人们一般似乎都以为,睡眠是由于人体疲倦,体力或脑力需要休息,以便恢复才发生的。其实,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证实。长期卧床休息的病人也会发困,需要睡眠。即使是健康人,整天躺在床上也照样会困倦,甚至越睡越困。再者,人在睡眠时,  相似文献   

14.
《生物技术世界》2009,(2):58-63
如果放大一百万倍的话,一个病毒有一个橙子那么大,而一个人类宿主细胞则有马戏团帐篷那么大。但是,在几小时之内,仅拥有少量可数的基因的单个病毒颗粒,却可以控制这样的细胞及其二万二千个基因,并使之成为一个病毒工厂。  相似文献   

15.
从飞机上俯瞰南极大陆,既无村庄,也无绿色,只有白茫茫一片冰雪,给人一种正在飞往另一个星球的感觉。但是,即使在这样一个冰川横流,严寒肆虐,地球上最为荒芜的世界里,也有生命在顽强地生存着。那么,南极的生物链、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实际上,地球上的生命世界,从地理分布上来看,是中间大而两头小,或者说中间密而两头稀,像个纺锤似的。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植物繁茂,动物多样,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16.
鄂温克人出现在大兴安岭北坡这里就是跟驯鹿有关,驯鹿是种环北极的动物,喜欢吃地衣(石蕊)、蘑菇、苔藓。气温太高的话,驯鹿的繁殖也会出问题。对于鄂温克人来讲,它们身材比较高大,又容易使唤,是很理想的役用工具。  相似文献   

17.
陈少坤 《化石》2008,(2):16-19
有篇寓言是这样的:某人用老虎的皮和木头做了一个架子,就像今天的标本,他把它放到野外。第一天,他抓到了一头吓得发抖的野猪,他很高兴。第二天,他又抓了一只鹿,他又很高兴,准备依靠这种手段发大财。第三天,田野里来了一个形状像马的庞然大物,他准备故伎重演,这时,有见多识广之人对他说,这叫花班,比老虎还厉害;劝他不要去了,但他认为是别人妒忌他,就又去了。结果那庞然大物看到老虎,不但不怕,反而径自冲将过来,踏平了假老虎,  相似文献   

18.
下面是我以往上头一堂初中生物学所说的话,原因是头一堂课有的人说两句话就下班了,甚至有的人就不上,我个人认为这一堂虽不讲正课,也不应当给同学一个松懈的感觉。最好利用这个机会,把本课的内容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使同学们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最初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刘华杰 《生命世界》2008,(10):32-36
写下这个题目,我得立即声明:对这样一种提问,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只不过我较早关注了这件事并收集了大量经验材料。那么谁能回答呢?据我所知,目前几乎没有人能够令人满意地回答这个问题。我请教过理论物理学家、植物学家、气象学家等,也查过许多文献,实话说,结果很不理想。相当多科学家在谈论这个问题时概念十分混乱。你会想:不会吧,你准是又在说科学和科学家的坏话!  相似文献   

20.
正来,跟我念,"西-凹消——"。山魈的魈。这个魈字难写又难认,就跟山魈本魈给人的印象一样,怪怪的。魈在传说中指的是一种独脚的怪物,现在,有些人在动物园里见到山魈,还会把它当成吃人的动物,不敢靠前。你瞧,就连小编糖兄,也会开这样的玩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